雞蛋怎麼吃最好?
雞蛋所含營養豐富而全面,一顆雞蛋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蛋黃是一顆蛋中的精華,各種營養成分比蛋白高出許多,在同樣的重量之下,蛋黃的蛋白質含量是蛋白的1.5倍;鈣質約為10倍;鐵質為35倍;維生素A更是只有蛋黃中才有,雞蛋幾乎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常被稱為「理想的營養庫」的盛譽。
雞蛋中含有DHA和卵磷脂等,能健腦益智,避免老年人智力衰退。雞蛋中的維生素A能保護黏膜組織的完整並維持正常視覺;維生素B群則是參與醣類、脂質的代謝。
雞蛋營養雖好,一個正常人無論過少還是過量地食用雞蛋,對身體都是很大的損傷。蛋黃內含有膽固醇,人體的代謝能力有限,所以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膳食平衡、滿足機體需要,又不會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45歲以上的人或需要控制血膽固醇的人,再酌量降低,最好每個禮拜以不超過2〜4個蛋為限。不過,如果當天吃了大量雞鴨肉,就別再吃蛋了。
另外,雞蛋的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因此冠心病人、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都不能攝取過量,或者可以只吃蛋白部分。另外,由於雞蛋中的高蛋白、大量脂肪和膽固醇,會造成身體負擔,因此有發高燒、腹瀉、肝炎、腎炎、膽囊炎和膽石症等病症的人,在患病時最好暫時禁食雞蛋,以免延誤康復。
雞蛋烹調時有一些常識要掌握。首先,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滷雞蛋是最佳吃法。不過,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還是茶碗蒸、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鬆解,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次,雞蛋中維他命C含量不高,所以最好輔以適量的蔬菜。另外,豆漿含有胰蛋白酵素,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易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所以豆漿和雞蛋應分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