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太上老君分類:道門知識區 2010/11/07 10:01 《史記·韓非子列傳》:“老子者,楚苦曆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城東)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人死後被封的名號)曰聃(耳長大)。周守藏之史也(國家圖書館、檔案館官員)。”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逐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疆(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 《史記‧魏世家》和《戰國策‧魏策》記載:魏將宗被秦將白起戰敗,魏使宗獻南陽求和。孔子曾多次向老子求教,孔子生年為公元前551~479年,老子比孔子約長20歲,生年應在公元前571~471年之間。 胡適說:“老子比孔子至多不過大20歲。老子當生於周靈王初年,當西曆前570年”(《中國哲學史大綱》)。 據2004年第六期《尋根》介紹,河南鹿邑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故里,又是當今天下第一大姓~~李氏的發源地。 《新唐書‧宗室世系》記載:“李氏出自贏姓。帝顓頊(黃帝之孫)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華生臯陶,字庭堅,為堯大理(主刑罰獄訟之官)。生益,益生恩成,歷虞、夏、商,世為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這是李姓的前身。 “至紂王時,理徵字德靈,為翼隸中關伯,以直道不容於紂,得罪而死。其妻陳國契和氏與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為李氏。利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為陳大夫,家於苦縣。” 苦縣即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春秋時屬楚國。由此可見,軒轅黃帝和顓頊是李姓的遠祖,臯陶是李姓的始祖,李利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自李利貞之後,李家世居苦縣曆鄉。唐朝林寶在《元和姓纂》記述:“李利貞子昌祖為陳國大夫,十一世孫李耳,字伯陽,號老子,生於苦縣曆鄉曲仁里,周平王時做藏書官。” 傳說老子的父親是宋國大將老佐。老子的老師叫商容,亦說常枞。據《莊子》記載,老子的弟子有三人:柏矩、庚桑楚和陽子居。常問學於老子者亦有三人:崔瞿、城綺、孔子。而傳老子之學者則為涵谷關關令尹喜。 李耳九世孫崇,字伯佑,任隴西太守,其後人世居隴西。隴西人李淵、李世民父子滅隋建立了唐王朝,定都長安。李世民之子曹王明的後裔李公蘊建立了安南國李朝(今越南),定都河內,歷八代216年。由遼東遷至朝鮮的李氏後裔李成桂,建立了李氏朝鮮,定都漢城,傳二十六代,歷500餘年。 李耳在周朝國家圖書館、檔案館任館長期間,飽讀經史,研習《周易》,是當時天下最有學問的人,否則孔子不會百里迢迢,屢次求教。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援助敬王,王子朝勢孤,攜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子因受牽連,蒙受失職之責,或辭職,或免職。憑老子的學問,到諸侯國謀一宰相之職不成問題,他卻回歸故里務農。幾年後,西遊秦國。至於老子西遊秦國講經,與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是否有關聯,史學未有評論。 據傳說,李耳面老,且生下來就有白眉,“子”為古人對學問家的尊稱,故稱李耳為“老子”。 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道教以後,把老子神化了,尊為道教始祖,奉為“太上老君”,將《道德經》作為祖典。 道教傳說:老子早在天地初始就已存在。盤古開天地時,一人修煉得道,便是鴻鈞老道。鴻鈞老道收了三個門徒,他們分別是:大徒弟原始天尊,二徒弟太上老君,三徒弟通天教主。此三人中太上老君法力最高。這三人就是道教三清聖主,道教又稱為“三清教”。 他們三人廣收門徒,從軒轅氏戰蚩尤開始的千古歷史,多少次的戰爭都與他們有關。太上老君的弟子廣成子,還教誨黃帝如何治理天下。功成以後,又點化黃帝化龍升天。 最精彩的是武王伐紂。他們的徒子徒孫紛紛出來幫助武王,以解救蒼生。通天教主為惡,教唆徒弟申公豹對付自己的師兄。為了阻止申公豹助紂為虐,太上老君派自己的弟子姜子牙出世歷難,七十多歲時開始輔佐文王振興西歧,並輔助武王伐紂。 他們的弟子也時來助陣,如雲中子、廣成子、太乙真人等。最後終於推翻了商紂,建立了周朝。他們在建功立業後,按照太上老君的要求,“功成身退”,返回了天界。只有姜子牙留下來被委派封神,之後便遠離國都,到齊國任職。 到了春秋時期,太上老君見天下大亂,干戈四起,為救蒼生,他便親自降臨人世,留下一部《道德經》供聖人研習。《道德經》還作為“天下式”,為子孫萬代制定了治國方略。老子之所以不知所終,傳說西去之後便返回了天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