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真諦




2010/09/08 15:08

          

                                


 


 


大家耳聞能詳的一段禪機公案,昔日,北魏梁武帝,崇尚佛理,禮賢師儒,大興寺宇供養僧眾,


有一次,見達摩西來,於是問祖師說:「朕興建佛寺於全國,又親自供養僧侶,牒度三千,普印經文,請問祖師,朕有何功德?」


當時,梁武帝心想,做了這麼多的宏法利生的布施,想必功德無量,誰知達摩祖師卻說:「大王,你如此做毫無功德。」


得意自滿的梁武帝聽此一說,真如涼水澆頭,不由心中瞋怒,便說:「大師,你可知道你是面對何人說話?」


言詞中帶著惱怒、恐嚇之意,但達摩祖師並未因而改變言詞,並且向帝王說:帝王、眾生無等分。


因為達摩祖師認為梁武帝的「有心佈施」對增長慧命是沒有功益的,人沒有智慧又怎能到極樂境土?帝王與眾生都是一樣的迷妄與顛倒,同樣會沉淪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


這一段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讓我們知道,布施是有二種分際的。


「有心布施」,通常是指有所求而做的行為,多半是為了祈求增福添壽,身體健康等因由所做的布施,


或是心中有所執相的「為做善事」的念頭去布施,也算「有心布施」,這種「有心布施」是可以得到相當大的現世與來世福報。


但是,那矯揉做作、沽名釣譽式的布施,恐怕連「有心布施」也談不上,更遑論福報了。


另一種是「無心布施」,則是不著心境的布施,即不著念,也不著相,因此又稱之為「無相布施」,


完全發生本性,那種自然流露之真性,就連布施的念頭也沒有的布施行為,這「無心布施」才是增長慧命,得到無上功德的布施。


「有心」與「無心」二種同為布施的行為,其實有很大的區別,亦說明布施「著心」與「不著心」的區別了,


因為「無心布施」,就是無住、無念、不思善、不思惡,完全從本性自然流露,是不假思索的德行,如同陽光、雨露普施大地眾生,沒有等差、善惡之分。


儒家說:「為善不欲人知」,更應該說:「當施惠給人時,甚至不可有施惠的念頭。」


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為理所當然之德行,如同陽光、空氣、水之廣施於眾生以生養萬物的德澤,又何曾當做是布施呢?


布施的真諦,就是順乎自然的道理,自覺覺他,自度度人,做自己當做的事,以無為而有為的造福人群,


到最後甚至不以造福或布施為念,全由「自性」而生的「無相施」來做為人處世的原則,這就是「布施」的妙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