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太極拳與保健三部曲(一)
大家都知道,鍛鍊太極拳是結合,武術及藝術於一門的高智慧運動。除了可以防身、禦敵之外,並且可以達到養身、健身、修心、養性、益智之效果。然而,防身及禦敵者,是為古人強身強種,保鄉為民,拜將入相之途徑;也是今人自助救濟之一種方法。例如:防禦匪盜,或反應週遭突發事變,之能力及技巧;而養身及健身者,是為增強體能及免疫力,達到治療與預防疾病之效用,最終能夠舒筋活骨,怯病延年,益壽長命;古人謂之:「仙命或壽翁者」。修心養性與益智,是為修養心性、改變氣質、怡情禪定、明德力行,增進應變及適應能力,使其行為與性向達到平衡點;古人稱之:「善養浩然正氣」、「心性合一」、「開悟人生」、「成佛入道」….等等。
做一個太極拳的喜好者,我想以上各項,都是我們共同的期望與目標。然而,就保健方面而言,鍛鍊太極拳,其實並非萬靈丹;因為訓練必須儘早開始,行之有恆,吃苦且耐心,從不間斷的磨練,才會看出效果;確非生病了,才開始學習,事實上此時學習,或因體能,或因精神不濟,或因學習與訓練方法偏差;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是所謂事倍功半,結果功敗垂成,一無所得。有鑑於此,個人願以多年來的學習心得,提供同好分享,期許大家在訓練的歷程,事半功倍,而信心倍增,大有斬獲。
現在專就有關保健方面的訓練過程,概要分成「三部曲」來敘述:
貳、鍛練前之預備動作(第一部曲):
一、事先的暖身運動:眾所皆知,做任何運動前,必須做好暖身運動,來避免運動傷害。例如:賽跑或游泳前,做做暖身運動,有助於筋骨及肌肉舒展,可避免抽筋或撕裂傷的事故發生。太極拳稱為「長拳」,表示練一趟太極拳,所使用的時間,較一般拳法冗長,加上姿勢必須配合樁法來鍛鍊,腰、胯、腿承受身體重心及力道較重;加上腰、胯、腿必須主宰,腳步與身體間之靈活互動,達到鬆放與運用的要求,鍛鍊前的暖身運動,更是不可忽略的。然鍛鍊太極拳的相關暖身運動,方法很多,如:
1.擺(甩)手式:以腰轉為主軸,左右自然擺(甩)動雙手,使腰胯間放鬆。(此時身體某步位,有酸痛或閉氣現象,亦可藉用雙手擺動時,以手背輕拍患處,切忌用手心直接拍打。)
2.腿部拉筋法:古法拉筋,必須將一腳,架在高處或樓梯上伸直,再向前躬身,以手肘內彎,碰觸到膝蓋,由膝蓋漸漸延伸到碰觸腳尖,甚至下巴亦可碰觸到腳尖為止,左右腳輪流伸掛。但現今無法要求過嚴,只要將一腳在地面伸直,另一腳彎曲,身體向下沉坐,雙腳輪流交叉運動即可,習慣了自然會越做越低。
3.雙腳腳尖輪流向後點地,旋轉腳面;或擺(抖)動雙手掌若干下;或左右旋轉頭部;交互上下蹲擺手….等等。對舒展筋骨肌肉均有莫大幫助,亦可做為暖身運動的前奏。
二、清氣練法:鍛鍊太極拳,要求呼吸的配合,目的在於呼濁氣、納清氣。不管練習太極拳的時間,選擇在早晨或晚間,臨場時體內(尤其是胸腔),必然囤積許多昨夜或今日,所留存之雜然濊氣,在訓練之前,若不事先排除,而一味跟隨呼吸,帶入體內深層,反而有害無益;故古時道家,在練功或打坐靜修之前,必先以清氣法,排雜納清,才進行練功階段。其方法,首先以鼻大量吸氣入胸部,用口呼(呵)出,連續重複六次(最多不超過六口),而在這六口中,應由大口呼吸,而漸進平順;接著再用深呼吸的方式(鼻吸鼻呼六次),由大口呼吸,漸趨自然,再進行功架的鍛鍊。道家稱之為:「六口清氣法」、或「二重氣呼吸法」。
三、方向、場地、位置之選擇:
1. 初學者宜採固定的方位及場地,來記憶招式,以避免練到複雜時,思緒恍惚,亂了方位,功架因而中斷,無法貫串整套拳路,甚者出現起勢與收勢,變成不同方位之糗事。
2. 方向宜選向東,因採「旭日東昇,微陽蒸露」之勢,有助人體取氣與薰陶心性;自古練功者,採用此方向者居多。但有因考量場地大小或形狀,不得不另採方位,然此時可退而求其次,而改選擇向南,或向東南的方向;蓋取:「君向南而坐,為大。」之語;是故,古人遇有雙人對練時,將東向、南向、東南向,禮讓給長輩或老師,以表示尊敬之意。
3. 練太極拳之拳路,平均一人所使用場地,最小範圍為長十至十二步,寬四至五步為宜,然無法選擇適合場地時,只有依經驗來調整腳步,也可練就一趟,引人入勝的拳架。環境方面,在現今都市內,要找到如古代,依山伴水,人間仙境的景象,實屬不易,但最起碼條件,宜選擇閒雜人出入少者,無空氣污染,氧氣充足,噪音低者為佳;如此學習與訓練的環境,有助於我們靜修,與吐納方面的精進。
4.老架太極拳的拳路,係採用「弓」字形或稱「長城式」走法,會越練越往前伸展,是故,應選擇長方形場地的右下角,為起勢位置,可避免拳練到一半,因場地不足而停止,再退回原點繼續,如此,好不容易培養,的內斂神境,與逐漸順沉的呼吸,因而中斷,其效果必大受影響。(註:老架太極拳的收勢位置,會與起勢的位置,相差大約前進一步,靠左兩步的位置,除非演練者刻意調整腳步,才會回到原點,在此一併述明。)
四、樁法訓練:學習太極拳,講求藝術內涵,及武功精進雙管齊下。不但要求功架美觀,姿勢更要正確,落實力與美的協調。正如我們練習書法,會從「永」字八極寫法,開始訓練筆畫,及文字架構。再觀察做任何運動或事物,均必須經過,嚴格的基礎訓練,才會有完美的成果。因此,樁法的訓練,是太極拳入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太極拳樁法,包含很多項目,最常使用的,有馬樁、弓箭樁、丁字步樁、白鶴樁、川字樁、擺蓮樁….等,(其練法及要領請參閱,本會會刊九十七年十月刊,「太極拳名稱名詞趣談」一文。)然一口氣要將所有的樁法練完,可能已精疲力竭,而無體力再繼續,鍛練太極拳功架了。所以,應視個人體能及時間狀況,每日分配若干樁法,加以訓練;待體能無礙,且練習時間又充足,即可進行全數訓練,如此,可一方面訓練,功架之美觀及標準,另一方面有助於功力之培養。
五、調息:練過上述的暖身運動及樁法後,或許已氣喘如牛,或心情高漲,在進入正式基本功架之前,仍須再次的調息,使心情趨於平靜,內氣順暢,呼吸達到深、沉、密、勻的要求。此時的調息方法,可採用太極氣功(太極呼吸法)、易筋經、八段錦、或深呼吸…來配合。(註:抽取其中一小部分動作即可)。
六、學習的精神上,要有擇善固執的「定」性,講求「定、靜、安、慮、得」的功夫:太極拳的派別,和教學的老師,非常的多,但是良莠不齊。當我們從初學直到學會的階段,最容易受外力影響,在「人云亦云」,一知半解中,看到別人練拳,心起羨慕而浮動,竟放棄自己目前的學習,跟著他人瞎練,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更換多次老師或拳架,到最後演變成一無是從,拳架也成了四不像,落人笑柄,等到發覺白費了時光歲月,以及精神體力,後悔莫已為時已晚,致失去信心,竟前功盡棄,而放棄學習。是故,在開始學習之始,即應選擇適合自已的拳架及師資。之後,就應以信任與擇善固執的態度,去完成學習的路程,才會有圓滿的結果。這是鍛鍊太極拳過程中,對「定、靜、安、慮、得」五個字,「最初級的基本要求」。
然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架方面:可考慮身體體能適應度、反應靈敏度、理解吸收能力度…等等。身體狀況欠佳,或反應靈敏度不夠,或叁透能力不足,種種因素,往往影響爾後的成就。選擇師資方面:應選擇有耐性且能善誘開導,對太極拳修鍊有體會心得,且肯傾囊相授而不藏私者。如此,學習路程可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反之,不可好高騖遠,一味包攬,隨意叁學,到最後功夫不但沒有學成,反而走入岔路,把身體練壞了,成了「似懂非懂」的門外漢,實在得不償失。(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