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小品——空義

2013/01/24 09:44


  寶經
  之一、3D動畫
  當我們的眼識依著眼根去攝取外境的時候,它所接收的訊息,只是一種影像。這種影像的傳輸,就好比電話線在傳輸聲音:亦如照相機、攝影機在攝取影像一般。由眼識所傳輸的影像,經過大腦微細的分析處理之後,顏色、形狀、遠近等等色塵的種種差別影像,就完整而且立體、多位元的呈現在第六意識的面前,任由第六識的習性,對這些法塵做微細的分別、取捨。
  當第六意識在分別這些呈現在面前的法塵時,他會認為這些都是真實的,因為這些影像感覺太逼真、太立體了。殊不知其實是:自心起自心,非幻成幻化
  之二、完美主義
  我們這個世間有不少人是完美主義者,這些完美主義者往往可以依著他們的努力、經驗以及高效率、高品質的獨到目光而達到成功。例如藝術家,就是因為對追求完美,所以才能創造好的作品:或是企業家,就是因為對有特別的堅持與原則,所以能夠在困境中成功,脫穎而出;又如政治家,就是因為對有深入的觀察與瞭解,因此能夠凝聚群眾,管理人群。
  身為一個宗教家,應該是要以追求人格的完美,心性的完美為己任。若想達到人格心性的完美,就必須先要超越對人、事、物完美的堅持。因為當你的心念一直在人、事、物的外相上分別執著的時候,你就永遠無法發覺這些人事物的無常相跟空相。
  然而唯有見到了空相,才能見到完美的心性,當完美的心性顯露出來時,一切的人、事、物自然就變得完美了。所以古人說: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儘是廣長舌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之三、良臣與惡賊
  從前有一位很有才幹的人,因為某一些特殊的變故,成了危害地方的惡賊。
  有一天這個惡賊被國王的部屬捉到,在種種拷問之下,國王競發覺到這個惡賊非常有才華,是一個治理國事的良才。於是就用種種方法來勸導這位惡賊,最後這位惡賊終於改過向善,成為輔佐國王,統理天下的大臣。
  當初這位國王如果不夠明智,把這個惡賊給殺了,那他今天就不可能有統一天下的大格局。
  我們凡夫的心王與心所也是一樣,如果你任由它起惑造業,那它將危害你的生命,永水無止盡:如果你不夠明智,把它給殺了(灰身泯智),那你只能成為一個自了漢,而不能兼善天下。如果你能夠轉化它、善用它,那它不但不會再危害你的生命,而且能使你成為一位二利圓滿,依正莊嚴的覺者。
  惡賊譬喻六識心王與貪、瞠、癡等噁心所相應時,所造作的身、口、意不善業。良臣則如六識心王與無貪、無瞠、無癡,慈悲、喜舍等善心念相應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惡賊和良臣是同一個人,如果殺了惡賊,良臣也就不存在了。相同的,惡念與善念同樣是心王跟心所的作用,如果因為惡念而把一切的心王、心所都滅除,那善念也就跟著消失了。
  之四、實線與虛線
  我們凡夫眾生因為妄想執著,所以都會有各人對人、事、物的看法與原則,這些堅固的看法和原則,就像一個實線的框框,粗實且沒有容他性。
  賢聖也有他們對人、事、物的看法與原則,但是這些看法跟原則,就好比虛線的框,淺淡而有容他性。
  之五、電與光
  市面上的燈泡有五燭光、二十五燭光、六十燭光……。小燈泡的燈光比較小,大燈泡的燈光自然比較大。不管是大燈泡或是小燈泡,它們的燈光都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光束所串連成的:這種後一個光束接前一個光束的生滅現象,是我們肉眼所無法覺察的。
  同樣的,我們的身與心的生滅現象,和燈光的生滅現像是很相似的。我們知道燈泡所以會發出燈光,主要是因為:但是我們卻不知道身與意識心的生滅現象,是從那個地方所產生的,或者說是依著什麼力量而相續不斷的?
  之六、正因佛性與緣因佛性
  佛經裏經常有一些譬喻,例如:金礦的譬喻、蒸沙作飯的譬喻、磨磚作鏡的譬喻等等。但是如果要我們從我們的五蘊身心當中,辨別出什麼是金礦(成佛的正因)?什麼是銀礦、鐵礦(成佛的助緣),有辦法嗎?什麼是米(成飯的正因)?什麼是沙?有辦法嗎?什麼是磚?什麼是鏡?有辦法嗎?我看幾乎都沒辦法。既然無法從我們的五蘊身心中辨別?什麼是正因佛性,什麼是緣因佛性?想成佛則還有一段距離。
  征問:佛像在百千萬億劫後能成佛嗎?我們的身體能成佛?我們這一念生生滅滅的意識心能成佛嗎?答案是不能。因為它們都會壞滅。那什麼能成佛?不妨參究看看!
  之七、真俗l一諦
  現在人學佛,之所以沒有辦法成就,大概可以分類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沒有俗諦(人天善法、人格修養)作基礎,就想要追求真諦;另一種是有了俗諦基礎,卻下想、或不知要更進一步的來追求真諦。所以現在辦事的人才頗多,修行的人才較少;努力用功修行的人雖有,修行成就的人卻很少。
  如何將佛法、修行、生活串連在一起,實在不容易。
  之八、空義
  我們凡夫眾生因為強烈的執著「有,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以來對治。對於二乘根機,或者初機學佛之人,佛陀教導他們,從無常觀,悟入無我的空義;對淺位菩薩,佛陀教導他們,觀一切緣起法,都是空無自性:而對深位菩薩,佛陀教導他們,從現前這一念心中,悟入本體空一。
  雖然都是觀空,但所成就的功德與智慧,是大下相同的。
  要悟入我空,必須要觀察身、心、境這三個所緣境,在時間上是刹那刹那,生滅變異:在空間上是眾緣和合,沒有實體。當無我的覺受,在你內心生起,你就能對無我的空義,生起勝解,逐漸的我執的勢力也會削弱。

  若要悟入自性空或者般若空,就必須瞭解一切的世間相,都是緣生緣滅,虛妄下實的,為何如此?因為一切世間相,並沒有真實不變異的自性,而任何沒有真實自性的萬法,必定要幻滅。就如同電影、電視上的影像,並非真實存在。但是由於我們內心的貪愛、執取,我們就會認為電影電視的情節是真實的,並且認為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真實的。
  當你逐漸悟入自性空之時,你會慢慢體會到,一切萬法都是如夢如幻的。就好比一個能夠在夢中,經常保持清醒,自主性很高的人一樣,不會被恐怖的夢境或美麗的夢境所迷惑。
  要悟入本體空,可以依智者大師的方法來人手,就是觀察現前這一念心,它的生、住、異、滅四相。先觀一組心念或好幾組心念(想人或想事……)滅了、停止了,它滅去向何處?當這一組心念轉向另一組心念,它是依著什麼而能變異?當一組心念,正在持續不斷思維某人或某事時,它安住在那裏?當心念剛剛生起之時,你應該觀察它從什麼地方生起?經過你長時間的觀察思維,你會慢慢體會到,現前這一念心,生無生相(無實質性),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仿佛天空上的浮雲,有變化無常的假相,卻沒有實質下變的實體。而在浮雲的背後,則是一望無際,包羅萬象的虛空。
  當你瞭解浮雲(身、心、境)的虛幻相,你就能夠瞭解自性空、般若空:當你更深入的發掘,浮雲的背後,這一望無際,包羅萬象的虛空(真如本體),那你就能瞭解什麼是本體空。到那個時候,說非空非有也行,說亦空亦有也行,默然也行,棒喝也行。因為當下就是真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