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冼夫人

分類:孝行義舉
2012/11/21 08:27




巾幗英雄冼夫人


歷史上,冼夫人爲中和鎮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遷址。




西漢時期伏波將軍路博德將海南劃分儋耳和珠崖兩郡,當時儋耳郡址在今天三都鎮的舊州坡。那裏靠海,多有水患,常遭海盜侵擾,且與海南各地交通不便。經冼夫人考察,發現一處叫高坡的地方,適宜做郡址。但當她提出遷址的時候,遭到了地方上層人士的反對。冼夫人心生一計,宣布在原址重建。按當時流行的建房上梁規矩,在兩根大圓柱上架橫梁時,要挂一條紅布,以驅邪鎮惡。當人們挂紅布時,一陣風吹來,將紅布刮走,冼夫人就派兵去追。不久一兵回來報告說:紅布落在高坡。冼夫人帶頭跪拜,說這是上天的旨意,地方頭人也都拜服。一夜之間,就將郡治遷到了高坡,高坡就是現在的中和鎮。其實這是冼夫人玩的一個把戲,她知道那天要起西北風,所以才定在那天挂紅布。正是這次遷址,翻開了中和鎮新的一頁。



第二件事是請建崖州。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10月,在海南設立儋耳郡。後因官吏掠奪加劇,矛盾激化,叛亂時有發生,朝廷只好廢弃儋耳郡,幷入珠崖郡。接著珠崖又反,連年不定,也被罷弃。只有在隔海的徐聞遙領,和建郡前沒有多大差异。由于統治管理出現了真空,各部落之間互相征戰、兼幷,一片混亂。直至梁大同初,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領的身份請命于朝,置崖州,從而結束了多年久亂不統,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歷史。崖州州治所在地,就在中和。


更主要的是,冼夫人運用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多方規勸,解仇息兵,降服諸越,統一了嶺南。這期間,海南儋州有千餘峒,在八大峒首的帶領下,也都歸附冼夫人。只有其中一個大峒主不服,我行我素,不肯歸附。冼夫人終以武力使其歸服。


可以說,冼夫人是繼兩位伏波將軍征服嶺南之後,又一位爲穩定嶺南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她與兩伏波將軍不同的,她本身就是當地的土著,所以,更有影響和說服力。




太婆井


有人做過統計,在海南紀念冼夫人的廟宇有上百座,最早的一座就是中和鎮的寧濟廟。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


寧濟廟坐落在一條狹窄的小街裏,門爲二層,要想把門樓拍的很舒服,不是件容易的事。上層檐下寫著國史列傳四個字,門的上方寫著寧濟廟三個字。正對著大門的對面墻上,有一幅圖案,繪的是麒麟,兩側有幅對聯,寫的是:壽超千歲外;名列四虛中。往左便是太婆井。這個井可大有來頭。旁邊一通石碑上記載著這口井的歷史:梁朝大同中期(公元五四一年),冼太夫人請命于朝,到達海南平息叛亂。其部隊抵達儋州後,駐兵于高坡(今中和鎮政府居址),有諺曰:高坡嶺上扎營盤。當時儋州民衆因飲用溝渠濁水,大多面黃肚腫。爲解决群衆這一疾苦,冼太夫人四處找水源,發動群衆開挖此井。此井水質清甘,四時不竭。後人爲紀念冼太夫人,遂稱此井爲太婆井,至今當地群衆仍在飲用此井井水。在寧濟廟中,這是一處最古老的遺迹。






在井旁還有一個玄武岩石槽,相傳也爲冼夫人遺物。這個石槽文革時期被群衆搬到菜園子裏當了化糞池。重修寧濟廟後,鄉親們又自發地將石馬槽搬了回來。現在寧濟廟內,只有這兩件文物與冼夫人有直接關係。





冼夫人用過的馬槽


在此院左手方向的墻上,也有一幅圖案,中間繪是的飛翔的雙鳳,兩側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字。它的對面就是寧濟廟的大門。門上寫著護國庇民四個大字,兩側的對聯寫的是:德化諸蠻四海皆尊聖母;澤被衆庶千秋常仰夫人。門裏有一亭,爲柔惠亭。亭的裏面,便是供奉冼夫人的大殿。殿裏的冼夫人,木質金身,據說是民國時期所塑。動亂時期,被當地群衆藏于家中,重修寧濟廟,群衆自發地獻了出來。當我走進殿前時,有一位個子很高的男人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冼夫人的像不能照,其他地方都可以照。我便從殿裏退出來,拍殿的外觀。



在此院左手方向的墻上,也有一幅圖案,中間繪是的飛翔的雙鳳,兩側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字。它的對面就是寧濟廟的大門。門上寫著護國庇民四個大字,兩側的對聯寫的是:德化諸蠻四海皆尊聖母;澤被衆庶千秋常仰夫人。門裏有一亭,爲柔惠亭。亭的裏面,便是供奉冼夫人的大殿。殿裏的冼夫人,木質金身,據說是民國時期所塑。動亂時期,被當地群衆藏于家中,重修寧濟廟,群衆自發地獻了出來。當我走進殿前時,有一位個子很高的男人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冼夫人的像不能照,其他地方都可以照。我便從殿裏退出來,拍殿的外觀。



正對著冼夫人像的,是柔惠亭,亭的柱子上有幅對聯:寧國保黎民巾幗美名揚功德如山垂嶺表;濟邦興社稷英雄豪氣在恩威似海播江南。此聯開頭嵌有寧濟二字。南宋紹興年間,封冼夫人爲顯應夫人,名其廟爲寧濟廟。宋高宗還親筆題寫了廟額誥詞。此誥詞就懸挂在亭的上方:儋耳在海島之中,民黎雜居。厥田下下,彌寇攘之患,格豐登之祥。唯神之功,寬朕之憂。顧未加瞿,茀闕孰甚焉?其致爲小君,易二百年之稱號,尚憑寵命,彌廣靈厘。欽此。開始見到寧濟廟三字,還有些不解,原來來歷是這樣的。




再往前就到了大殿,殿上書有巾幗英雄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亦有一幅對聯:經濟繁榮偉績歸國家柱石;漢黎團結豐功仰巾幗英雄。一看就知道這是現代人寫的對聯。兩側亦各懸挂一塊匾額,一塊上寫的是民族英雄,另一塊上寫的是嶺南將領,筆鋒遒勁。




冼夫人戎裝騎馬像



進廟門的左手方向,有一個小院。我們進院的時候,門是鎖著的。趙學球找來廟裏的管理人員,把門打開,我們才可以進到院內參觀。院子中間塑有一尊冼夫人騎馬戎裝金色塑像。塑像後面是春輝堂,堂中陳列著有關冼夫人的生平資料。我們從中得知,冼夫人爲穩定嶺南、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歷朝歷代對她都有封贈:梁朝天正元年(551),冼夫人因平定高州刺史李遷仕有功,被封爲保護侯夫人。陳朝太建二年(570),冼夫人因平定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叛有功,被封爲石龍太夫人隋朝開皇九年(589),冼夫人率嶺南各郡首領歸隋,幷迎接隋朝韋光入廣州接管嶺南,被封爲宋康郡夫人。開皇十一年(591),冼夫人因討伐番禺俚帥王仲宣反隋有功,被封爲譙國夫人。仁壽二年(602),冼夫人壽終,謚爲誠敬夫人。冼夫人死後,後人也多有追贈。五代十國時的南漢,追封爲清福夫人。南宋紹興年間,高宗皇帝封冼夫人爲顯應夫人。又被加封爲柔惠夫人。明朝追封爲高凉郡夫人。清朝同治三年(1864),皇帝追封冼夫人爲慈佑,幷賜慈佑二字。


在海南民間,人們還給了冼夫人許多尊稱:冼太夫人、譙國夫人、誠敬夫人、聖母娘娘、清福夫人、顯應夫人、郡主冼太夫人、懿美夫人、正順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等。這一切,都反映了冼夫人在那一帶的影響。





巾幗英雄冼夫人 嶺南酋首英名揚



文物保護匾


該廟座落于英利圩中街東側,是雷州乃至湛江地區唯一的一間祀奉南北朝至惰時期民族巾幗英雄洗夫人的廟宇。據介紹:此廟始建不詳,明正德九年(1514) 重修,原建有正廳、拜亭、前廳和四周高5,51米,長約150米的圍墻東北和西南角還建有兩幢三層炮樓,總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正廳坐北朝南,硬山頂,青石,磚瓦和杉木結構。



冼夫人廟門及匾額


民國十年(1921)曾被國民革命軍以破除迷信爲由而拆除神閣寶像解放前、後一直被用作鎮政府辦公或辦學校‚53年被糧管所接管後又同租給蠶繭站和私人。直至1994年才退還廟宇的正廳、拜亭和前廳‚1998年進行重修‚99年完工。至此,關閉了近80年的英利冼夫人廟重新香烟繚繞燭光重燃重現昔日光輝.讓游客拜祭。1994年被列爲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譙國夫人匾


據查冼夫人(公元522—602然後)是南朝梁至隋初年間嶺南地區越族的杰出領袖。廣東高凉郡人,世代爲南越部落首領.。梁朝初時嫁于高凉太守馮寶爲妻冼夫人遵守一朝法令約束本族民衆協助丈夫馮寶處理政事,平息了高州剌史李遷仕的謀反,被梁簡文帝封爲保護侯夫人。





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馮寶卒,嶺南大亂。冼太夫人憑著自己的威望,勸服、團結百越,協助陳朝統一嶺南陳武帝以冼夫人平息廣州刺史歐陽紇反有功,册封她爲石龍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滅陳,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爲主,尊爲聖母,她說服各郡首領歸順了隋朝。朝廷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册封她爲宋康郡夫人

  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王仲宣反,諸州跟叛,形勢緊逼,冼太夫人又出兵平叛,所到之處,各地首領都來拜謁和受爵,從此使嶺南地區完全得到了安定。隋文帝對冼太夫人大爲驚異,表其功,册封爲譙國夫人,幷賜給開設幕府配備官員,頒發印章兵符指揮嶺南六州兵馬,行使最高特權仁壽初年,冼太夫人辭世,隋朝謚她爲誠敬夫人




 冼太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約80年,她始終致力于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不遺餘力地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懲治貪官污吏,革除社會陋習,以促進民族融合和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她事國以忠,親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義,而深受人民愛戴,屢得皇朝褒揚。爲嶺南地區社會相對百年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後人爲了紀念冼太夫人功績,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縣建造了很多廟宇,而英利冼夫人廟便是其中,在香港、臺灣、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華人建的爲數不少的冼廟。 

  冼太夫人的歷史功績和思想文化,于國內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響,她是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英明的軍事指揮家,功勛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和深孚衆望的愛國主義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