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恭敬觀世音《〈大悲咒〉》---1
觀音菩薩為何要宣說〈大悲咒〉 ?
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神咒》與《大悲懺儀》
〈大悲咒〉的名稱
〈大悲咒〉有種種不同名稱,從名稱就可看出此咒的廣大殊勝。《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
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大悲咒〉的宣說因緣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宣說〈大悲咒〉?依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載:
在補陀落迦山的一場法會上,釋迦牟尼佛正要說陀羅尼法門時,突然大地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眾皆疑惑,總持王菩薩便起立合掌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
佛陀回答:是座中觀世音自在菩薩,因他善能修持陀羅尼法門,而有如此不可思議功德,這是他所密放的大神通力。
此時,觀世音菩薩便從座位起身,整理衣服,向佛合掌,說:「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我修習大悲心陀羅尼咒是「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
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佛陀非常稱許觀世音菩薩為安樂眾生的大慈悲心,於是便請他宣說大悲神咒。
觀世音菩薩先說起當年初聽聞大悲神咒的因緣:無量億劫前,千光王靜住如來用金色手摩觀世音菩薩的頭,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於是,
觀世音菩薩便從千光王靜住如來學到了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而當時剛證到初地的他,一聽聞〈大悲咒〉,便立刻超越至第八地。心生歡喜,觀世音菩薩發下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觀世音菩薩發了誓願後,「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之後,又在無量諸佛如來處所及法會中,重新聽聞〈大悲咒〉,又生出大歡喜心,超越
無數億劫微細生死。觀世音菩薩「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大悲咒〉的經典依據
目前臺灣流傳最廣的共84 句的〈大悲咒〉,依據兩部經典:一是在唐朝永徽顯慶年間(約650 —660),由伽梵達摩翻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這部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全部齊備,〈大悲咒〉部分,分句成82 句。
另一部經典是由不空翻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大約是在唐朝天寶到大曆(746 —774)年間翻譯,這部經直接進入主題,少了緣起部分,內容較簡略。〈大悲咒〉部分,在音譯的漢字選用上,和伽梵達摩譯本相當一致,但分句成84句。
不空譯本第81 到84 句是:「悉殿都(81)漫哆羅(82)跋馱耶(83)娑婆訶(84)」;伽梵達摩譯本則是:「唵悉殿都曼哆囉缽馱耶(81)」。可以看出兩者內容相同,只是分句不同—伽梵達摩譯的第81 句,不空分成81 、82 及83 句;而伽梵達摩譯的第82 句與不空譯的第84 句相同。
臺灣通行的是伽梵達摩的譯本,但在分句上,採用不空的84 句。然而,其中還有些微差異,臺灣通行的〈大悲咒〉第16句:「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伽梵達摩和不空譯
的都是:「薩婆薩哆.那摩婆伽」。臺灣流行的版本多了「那摩婆薩多」五個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