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人看起來很懶,可是卻很強大
為什麼西方人看起來很懶,可是卻很強大
上班四小時,四小時把四小時份量的工作做好,剩下的時間全拿來玩和休息,不叫打混。
上班十六小時,用十六小時做好六小時能做好的工作,才叫作打混。不僅打混,而且還沒效率。
所以在打混的不是西方人,而是我們。我們在打混,是因為我們把勤勞認同是美德,勤勞是
美德沒錯,但把勤勞視為職場的最高道德就是一種問題。職場的最高道德並不是勤勞,而是
高效率,而我們注重勤勞多於高效率。
量度勤勞,就是說我們用「花多少時間去工作」去量度職員。
量度效率,就是說我們用「最後完成多少工作」去量度職員。
跟西方人工作過就明白問題在哪裡,西方社會比起東方社會優勝的地方,是對於時間和資源的概念比東方社會清楚很多。而東方社會對於這些東西的觀念很薄弱和含糊。
東方社會有一種傾向,就是勇者王式「不足的東西就用勇氣去補足」,簡單來說,一件工作明明就是要一個人工作四十小時才能夠完成,但管理者就會給那個人四天要他完成,如果員工一天只工作八小時,他無論如何都完成不了的。結果老闆不要求加班,員工自己卻「自願」地加班兩小時去完成他。所謂勤勞的美德,其實源自老闆節省人力的貪小便宜個性。
結果因為「自願」,往往是沒有加班費,也沒有任何補償。就輪到員工心理不平衡,自己拉上補下,因為昨天加了班,平時工作沒那麼要緊時,便把工作拖長來做,在工作的時候做私事,上網,甚至做兼職,去彌補自己加班時那些不能計算的損失。
也就是說,當管理者對人力貪小便宜的時候,員工又會作出相同的反應,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有錯,因為當老闆要他們額外工作時,自己虧損的又哪來的補償?
結果,看起來東方人是勤力,實際上就是管理者沒好好管理工作時間表,一時時間太緊,一時又太閒。員工也沒有很良好的工作原則,在工忙時大量加班透支體力和集中力,但是平時又拉長工作時間打混摸魚。
這種工作態度的好處是很有「彈性」,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增加工作量時,也可以承受下來,很多時東方的企業看起來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態度會較好。不像西方企業般「我說現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般斬釘截鐵。
加大了對管理問題的容錯程度,管理人員的管理方法和對人力計算的概念落後也能把工作完成的話,他們就不會改進。所謂管理技巧,並不是綜合的發揮團隊最大的效率,而只是變成了怎樣迫令員工花更多時間進去的技巧。
而在工作量上上下都沒有節制,一味不斷的接受工作,直至員工完全負荷不了為止。員工為了完成超額的工作,往往講求急就章,工作的質素就會下降,惡性循環。員工聽令工作,很少會把工作根本不能和難以完成這點反映回管理層,結果管理層就像盲了一樣。
東方社會的政治可以是民主的,但是企業管理無疑地完全是繼承了封建作風,也就是說講求上級的命令下級一定要完整實行,又同時給予一點「人情」去彌補命令的非人性部份。
其中一些例子更是災難性的,最好的例子是韓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三豐百貨店」事件,當初三豐百貨店要改建成百貨公司,初期的承建商認為這設計有問題,不願意去做。三豐集團就命令自己的員工去改建,作為三豐旗下的員工,他們明知有問題都不能抗命,硬著頭皮去完成。
結果,成功改建為百貨公司,營業,收入可觀。直至有一天因為這改建而導致了整座倒塌,死了五百人以上。
東方企業容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強行執行很多命令,這是西方企業沒有的優勢,在一些低風險的工作上,往往可以做出比西方企業更快的反應和更低的成本。
這種工作方式在勞動密集,講求價廉物美的成長期產業來說,是有用的,因為在這種產業裡,員工可以當成消耗品。可是東方社會在投入更複雜的技術產業時,這反而變成了致命的缺憾,在運用較低技術性的員工時,這種態度可以擠出更高的成本效益。可是在運用較高技術性,智慧型勞工時,這種管理方式就變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簡單來說就是東方人工作,管理層和員工都紀律不良。我們沒有好好正視這種現象,反而用勤勞去一筆帶過。
對於一件事情的對策,西方認為重心在於「改良方法,增加效率」。而東方認為是「方法照舊,是執行的人要投入更多」。
結果隨著競爭,西方是方法不斷改進,而我們則是工時不斷加長,問題是,我們的工作量也是有個極限的。加上工時越長,精神和肉體透支下,工作效率就隨著工時增加而下降,我們是在加班,可是加班工作的時候,大概是花了一半時間打BBS,你說這是偷懶又不是,明明是無償加班誰可以批評你偷懶?可是很少人會認為問題是在於「這些工作是否應該做?」,你這樣認為,你的上司也不這樣認為。
對於時間和資源的管理就沒有改進了,就是一直保持同樣的工作方式,剩下來的問題就是勤力勤力和勤力。
其實我們也懶,不過別人懶的是動手,我們懶的是動腦而已。為何勤力讀書?其實為的不就是可以對將來的前途不用多想,找個穩定不用創意的職業,領薪水過好下半生?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很好學,而是因為如果不讀書,我們大部份人根本對未來就沒想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