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所建立的財富並不可靠
無知所建立的財富並不可靠
投資心理學家曾經研究,人在股票交易或金融商品投機過程中,很容易形成「過度自信」。不僅是散戶,即便在投顧公司的基金經理人以及技術分析師,也會過度依賴對「圖表趨勢」的判斷,或是受到過去正面事件以及績效的強化,而延續自己的錯誤想法。多數人從不明白,自己在投資中所賺到的錢其實「運氣」成分居多,如同憑藉「技術線型」而操作股票的人,正確與錯誤的機率如同擲銅一樣,各為二分之一。如果因為一次或幾次的好運而賺到錢,就會很容易忽略「黑天鵝事件」的出現,也難怪有人在十次操作經驗中,經常因最後一次的虧損而賠掉前面九次的獲利!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厄普頓•辛克萊爾(Upton Sinclair)曾說:「當一個人的薪資是建構在他對事情不了解時,就很難讓他了解什麼。」著名的投資哲學大師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曾擔任過金融商品交易員,有客戶要求他作預測,當他告訴對方他不能預測時,客戶相當生氣,便取消了這項服務。塔雷伯曾在《黑天鵝效應》一書中提到:「我從來都沒有『展望』,也不作任何專業預測;但至少我知道我不能預測,而且只有一小群(我所關心的人)人認為這是一項資產。有些人隨意就作出預測,當別人問他為何要作預測時,他們一貫的答案就是,人家花錢請我們就是要我們作預測。」他甚至批評:那些因為工作而身不由己的人,只因「這是我的工作」而作預測的人,由於他們相當清楚他們的預測根本無效,我不認為這些人具有道德良知。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不斷說謊、卻聲稱「這是我的工作」者沒有兩樣!
筆者深深認同這位投資大師所說的告誡。金融從業人員(包含:保險員、理專、基金經理人、投顧公司主管……等等)主要的獲利來源並非來自「操作績效」的所得,而是「招攬客戶」的佣金,但他們卻本著「投資專業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斷推銷各種不適當的金融商品(如:終身險、連動債、黃金期貨商品、投資型保單…..等等)。尤其是年輕人或初進金融業的人士,就一定會接受金融業者的教育訓練以及各種專案培訓,讓他們可以順利利用一些話術來說服投資人。最可怕的是,有些從業人員本身並非有意「欺騙」或「拉人頭」,卻只因接受公司的教育培訓而理所當然接受「所有的事」;也就是說,他們自然會相信這些金融商品對我週遭的人都是好的保本以及穩健獲利的工具,卻從不知道他們其實觀念都搞錯了,有些理專甚至不完全瞭解它所銷售的金融商品,只對「佣金數字」有個印象罷了!
而在基金投資界或證券公司的行員,也會順理成章吸收一些平常行之有年的投資工具或技術,營業員蒐集了各種基本分析的財報資訊,以及投顧老師對於未來盤勢的解讀與技術面資訊,因而將這些東西也告知所有的客戶,提供一些「專業預測」;每位訓練有素的營業員都相當有把握的提供「技術分析」的看法,甚至還有「計算未來大盤指數」的資訊光碟。在此我不禁要試問:為何這些人聲稱自己有一套預測的技術,卻每個月只是待在公司裡不斷招攬客戶,賺取區區的2、3萬佣金薪資?
誠然,當一個人在無知的情況下而可以獲取一些薪資,其實是非常不可靠的、危險的。他會永遠被真相所矇蔽,而得不到有用的智慧與建議。所以,在我幾年傳銷生涯中,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聰明的人其實遠比笨蛋容易說服!如果一個人願意解除「知識傲慢」的自我防衛心理,聽取一些非金融從業人員的客觀忠告,就可以顯示:即便他有做錯事、買錯保險或作錯投資,但還有清醒的智慧,比較會虛心求教;反觀,有些長久待在大型金融公司的人員或沒有學習與閱讀的投資人,依然相信自己知道的事,對於資產縮減的事仍有辯駁的說法,就連筆者也無法有效說服他,只能旁觀他的造化了。
最後,以《黑天鵝效應》一書中的一段話作為對讀者最後的提醒:人們常說,能夠預見未來的人有智慧。也許,智者是那些知道自己不能看到遙遠未來者!
註1:《黑天鵝效應》一書,大塊文化出版,2008/5。筆者鄭重推薦此書,並且認為這是一本值得所有投資人長期閱讀、反芻的經典之作!
http://tw.myblog.yahoo.com/mahaguru-888/article?mid=34727
http://tw.myblog.yahoo.com/mahaguru-888/article?mid=26044
http://tw.myblog.yahoo.com/mahaguru-888/article?mid=39550&prev=39561&l=f&fid=57
http://tw.myblog.yahoo.com/mahaguru-888/article?mid=2605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