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93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21 11:16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倒數第二行,從第一句看起:


  【又經雲。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為心已。分別即不生。】


  這是經上的四句偈,這四句偈很重要,我們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為什麼?看到這個,好像我們也通達了,可是經上這麼說的,『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這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在一切境界裏面起分別、起執著,這是事實。我們在佛經裏面讀到,諸佛菩薩常常講,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我們大乘教裏面,這麼多年來看到的遍數太多了,自自然然、時時刻刻都能記起來。可是怎麼樣?沒有辦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辦法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如果要會用,是菩薩,會用就是菩薩。菩薩也有很多等級,雖然還有分別執著,可是分別執著輕了,不像從前那麼嚴重。我想很多同修聽到我這個話都有同感,學佛在早期,我學佛五十八年了,可以說前面二十年分別執著相當嚴重。諸位同學要知道,我在五十八年前初學佛的時候,這一般講運氣不錯。佛法方老師介紹的,我對他尊敬,古人講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我對老師真的十分尊敬,所以就十分聽話。聽話、尊敬從什麼地方去看?老師教我們的東西,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落實,真落實了就是尊敬,沒落實不能說尊敬,老師是在面前。接觸佛法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就認識章嘉大師,以後在佛法修學這方面,全是他老人家指導。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我跟他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走的。章嘉大師的話我也是完全依教奉行,不過頭一天見面講的話實在是太深了,「看得破、放得下」,我就開始學。學看破、學放下,真的是點點滴滴的放下,不過有好處,放下就是一年比一年進步。


  這樁事情,聽我講經時間久的老同學能覺察得到,聽我講經年年不一樣,遍遍不相同,好像有一點智慧開了,這怎麼回事情?放下了。不放下不開智慧,放下一分智慧透一分,放下二分智慧透二分。我知道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他一下就能放下,我們很羡慕,也很敬仰,像惠能大師這些人、永嘉大師這些人。我心裏常想,這些人不是凡夫,是佛菩薩再來給我們示現的,為什麼?凡夫做不到。我就是個凡夫,我很想做做不到,所以一點一點放,這個可以。這是方老師給我講,我們沒有辦法一步登天,走樓梯可以,像一百層的大樓,電梯一下就上去了;我們沒有這個緣分,沒這個緣分走樓梯,一層一層的上去。只要不退轉,決定可以達到樓頂,到達樓頂,你跟那個坐電梯上來的沒有兩樣,是平等的。所以,方東美先生勸我學佛要像爬樓梯一樣,他不准我學惠能大師,他說你學不到。很奇怪,像這樣的話,章嘉大師給我講過,李老師也給我講過,可見得他們對我的根性都看得很清楚,漸修漸悟,慢慢來。慢慢來當然要時間,在這方面我有感應,非常感謝佛菩薩保佑,壽命延長了。如果壽命沒有延長,我本來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走,跟現在比差得太遠了。為什麼?四十五歲那個時候分別執著的毛病還相當嚴重。現在要跟那個時候比,那時候我分別執著有九十分,現在大概頂多只有二、三十分。有沒有分別?有,很輕。


  這是「未達境唯心」,我們確實沒有達到,沒有真正通達境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我們「起種種分別」。我真的通達了呢?『達境為心已,分別即不生』,這個是證明,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沒有分別執著,你通達了。你還有分別執著,你自己要肯定,沒通,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為什麼?還往上提升。如果自己以為,這是一種錯覺,以為我已經懂了,我已經通達了,你是一寸都不能提升,沒有辦法再向上提升。菩薩修行最可怕的就這樁事情,未悟以為開悟,未證以為證得,這個修行人就墮落了,我們世間人所謂是強不知以為知,其實他並不知道,勉強以為自己知道了。中國古聖先賢教人,無論是在道業、是在學業,所謂「滿遭損,謙受益」,一定要謙虛。學道不但要謙虛,要謙卑,這是台中李老師常常提醒我,要謙卑!我學到了沒有?沒有學到。這麼多年來,菩提道上受了許多的挫折、打擊,回頭想想,這些挫折打擊是可以避免的,為什麼不能避免?不夠謙卑。老師教了,我也聽了、也學了,境界上沒用上。而且老師還特別警告,我們現在想起來是老師的預言,我那時候求學、求道,對老師是恭恭敬敬,把老師看作聖人、看作佛菩薩,向老師求法,跪著求法。而老師告訴我,你們將來學成了,弘法利生,你們雙手捧著佛法跪在地下想送給人,人家未必接受。他說不是像你們現在還懂得向老師頂禮三拜,恭恭敬敬求法,以後沒有了,沒有這種人了。你把法傳給他,倒過頭來替他頂禮三拜,他還未必肯接受。


  現在這個時代,你看五十年前人家就看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現前這個時代。在經裏面我們也讀到,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講過。《無量壽經》大家念得很熟、很多,你們都知道,講到末法、講到現前這個時代,五痛、五燒達到極點。所以今天世界許多災難,一般世間人所謂自然災害,我們讀了佛經就曉得不是自然,不善的共業所召感的,不是一個人造作的。為什麼會有不善的共業?那就是聖賢之道沒人講了,現在這個時代你講也沒人相信。變成什麼?古聖先賢留下這個寶貝,不識貨。從前李老師曾經有一次帶我們到故宮博物院去參觀,回來之後在路上,我們同學很多,老師告訴大家,你們看了故宮的收藏,你們喜歡什麼?可能都非常喜歡明清的玉器,真好看。可是商周那些銅器你們一定不喜歡,一看破銅爛鐵。那才是寶!三、四千年前的東西,明清不過是三、四百年。可是不識貨,如果擺在面前問你,你要哪一個?肯定我要玉器,那就不識貨。現在人普遍對老祖宗的東西都把它當破銅爛鐵,不知道它的寶貴,沒人教。如果故宮的解說員要不把這些銅器一樣一樣講解介紹給我們,我們怎麼知道它是寶,那些東西你收藏在家裏,小偷來了絕對不會要。


  現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一般人不知道,傳統的醫學現在一般人也不知道。我那時候很年輕跟方老師,方老師講到醫學,告訴我,中國的醫學有五千年的歷史。這句話裏面含著什麼?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臨床實驗的效果,這還得了。他講西醫頂多不過三百年,沒經過歷史的考驗。老師還告訴我,二次大戰的時候,西方人發明抗生素,救了西醫,如果沒有這個東西,西醫早就完了。所以中國的老人是我們前一代,現在一代不如一代,我這一代比前一代差遠了。跟方老師學,跟章嘉大師、李老師,我們都比不上,老師傳的這些學生,我們這些同學當中跟老師比差太遠了。這是什麼?水準在下降,這不是個好現象。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提升,像上一代那樣的水準?我們有心學,我們也很好學,沒有環境,這就是緣分,沒這個緣分,這個緣分就是護法。民國初年,還有些真正的大善知識,他們知道,也很慈悲,真的也有力量想做,大環境不許可,社會動亂。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軍閥割據,國民政府剛剛統一,又發生中日戰爭,八年。所以,都生活在戰亂、水深火熱之中。支那內學院很了不起,只辦了兩年就停辦,應慈法師辦華嚴大學,都是為了戰亂停掉了。


  臺灣非常不容易,六十年的安定。社會安定,人心不安定,沒有真正得力的護法,護法要護持讓你的生活衣食住行不操心,你的心能定下來好好學習,這能成功。在臺灣就沒有這樣的大護法,所以這個六十年,我們現在想想也算是空過。我們還算是不錯,可是比起上一代,我們就非常慚愧。我們瞭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有心、有這個願望想幫助真正有心人。有什麼心?希聖希賢,希望自己成聖人,希望自己成賢人,真正發菩提心的人。發菩提心是捨己為人,為正法久住,為救度眾生,可以舍自己的身命都能做得到。有這樣的人,我們在環境上幫助他,這個我現在能做到。我年輕的時候遇不到這個環境,今天我可以幫助這些人,找個小地方,四事供養我照顧,飲食、衣服、居住學習的環境我供養。真正好學,在這個地方十年不下山,那就很有成就。前些年我到日本開會,我記得好像是第二次去。去參觀日本的比叡山,日本人稱它為佛教之母,日本佛教十三個宗派,創立宗派的祖師,第一代的祖師,都是從比叡山出去的。他們的方丈接待我,我向他請教,早年日本各宗派的一些祖師,開山的祖師,在山上修行、學習,最長的時間多久?他說三十多年,最少?十六年。真的,這麼長的時間住在山上,他心定的,定能開智慧,智慧開了才能談得上護持正法,弘法利生,續佛慧命,智慧沒開做不到。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三無漏學,這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世尊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個菩提道,都是走這個路走出來的。我們如果疏忽戒律,那怎麼行?頭一樁事情就是德行。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第三個是政事,第四個文學。德行擺在第一,佛法教學也是把德行擺在第一。我們到日本去看比叡山,現在也不像從前,比叡山接待觀光客,變成旅遊的道場。在從前決定不會接待觀光旅遊的人,到那裏去幹什麼?到那裏去都是學習的,參學的。所以,現在學習有這麼一個困難。


  而這個世間大富長者,有,比從前還多,但是有智慧的就不多。財富是你的福報,這個錢怎麼用法那是智慧,沒有智慧,錢再多用得都不得當。用得最好是修福,算很不錯了,修積功德的,一個都看不到。佛法是要求智慧,弘護一體佛法就興旺,弘法跟護法互相尊敬,佛陀在世,這些榜樣好,祇樹給孤獨園是最好的榜樣。給孤獨長者在家居士,祇陀太子,這兩個人聯手護持釋迦牟尼佛,禮請釋迦牟尼佛帶著他的學生,他們有個花園,場地很大,能夠接待釋迦牟尼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供養佛也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佛在這個處所講了很多經,《阿彌陀經》就是在給孤獨園講的,《華嚴經》最後一品「入法界品」也是在給孤獨園講的。佛講經告一段落,離開了,道場還給主人。這都是教給我們後人的,出了家,你怎麼能再要個家,哪有這種道理!道場是居士的,是在家同修的,可以借給我們用。我們現在講借給我們,我們有使用權,所有權不是的,所有權是他的,產業是他的,借用。世尊示現這個給我們看,我們自己買地建道場,這個不如法,這樣搞你就錯用了心。所以,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把護持佛法的工作付託給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他們有能力來護法。佛弟子,你看在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他日常生活,日中一食,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在那時候學佛,天天是聽佛講經,沒有書本,佛沒有講義,一生自己沒寫東西。經典是佛往生之後、滅度之後,學生們大家集會在一起,把每個人所記得佛曾經講的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釋迦牟尼佛在生的時候,一部經都沒有。


  結集經典,也給我們開了後來佛門裏面培養法師講經弘法的一個例子,非常好的一種示範。阿難是佛的侍者,在佛身邊照顧他生活起居,最親近的一個人,世尊一生講經說法他沒有離開過,換句話說,他全聽到了。他的記憶力很好,聽過一遍幾乎他永遠不會忘記,非常難得的一個天才。所以結集經藏就請他老人家登座,上座,把佛講的重新講一遍給我們大家聽,下面有人在記筆記。聽眾是哪些人?聽眾是同學,五百大阿羅漢。諸位要記住,經典上佛常常講的,我們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羅漢」。阿難尊者結集經藏的時候有五百人參加,這些人給阿難尊者做證明,阿難尊者複講,講完之後他們點頭,沒錯,佛是這麼說的,這就記錄下來。如果他們當中有一個人提出反對,阿難,好像佛不是這麼說的,這一句就刪掉;只可以刪,不能增加,字字句句都是佛的真言,取信於後世。所以經典文字不可以改,印錯了、抄錯了也不能改,在旁邊注明這個字可能是什麼字,錯誤。為什麼?改的例子,不可以開這個例子,如果經典可以改,你能改,他也能改,後來大家都改,經傳到後世就不能看了。對古籍的尊重,就是要保持它原來的樣子,永遠保持。


  所以佛門裏面培養人才怎麼培養的?複講,阿難升座複講,在佛門這兩千年來,特別是在中國,都用這個模式。法師講經,聽眾很多,聽眾裏面真正肯發心,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德行,就是戒律清淨。第二個條件是記憶力好,聽一遍之後,必須要能記得百分之九十,才能夠學講經,要有這麼好的記憶力。也就是說,譬如老師講一個小時,講完之後到第二天,你把昨天老師這一個小時的東西,不加自己的意思講出來。要講多少時間才算及格?要講五十分鐘,老師講六十分鐘,你可以講五十分鐘,你有能力學經教,記憶力不好沒辦法學。可是現在好了,現在記憶力不好的人也行,為什麼?現在有錄音、有錄影。因為老師從前不可能給你講第二遍的,現在有錄音、錄影,你可以聽十遍,你可以聽一百遍。在從前學講經,真的上根、利智,現在中下根都可以學,這是得利於現在科學的技術,這種技術我們要用它。


  所以今天我們培養講經弘法人才,記憶力可以不像從前要求那麼高的水準。真的,你聽老師講經一個小時,你能夠講二、三十分鐘都行,都能培養得出來。多聽!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能把老師的東西重複聽一千遍,那一點都不會錯,要有耐心、有恒心,永遠精進不退,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可是人難找,誰能夠放下名聞利養?誰能夠放下自私自利?誰能夠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跑到一個深山裏面關起門來去念十年書,天天去學講。想學《華嚴經》,清涼大師的批註,李長者的《合論》,這是兩個老師,你天天去讀他們的批註,學習《華嚴經》。持戒、誦經、修定,就能開智慧,智慧要是慢慢開,經教裏面的奧義你也慢慢的一年跟一年不一樣,你體會到的義理深廣無盡。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自自然然入境界。入境界自己曉不曉得?曉得,分別執著不生就入境界了。還有分別執著,要記住,還要努力,要生慚愧心,還沒有入境界。這一點重要,非常重要。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知諸法唯心。便舍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


  這個知是真知、是正知,我們現在的知是解知。所謂悟有兩種,我們是解悟,是通過學習而明瞭的,我們理解了,我們沒有證得。證悟就管用,證悟是怎麼得來的?是通過修行過來的。行是什麼?行是生活。修是什麼?要把我們解悟的落實在日常生活行為當中。把我們於經教所學的,不相應的看法、不相應的想法、不相應的做法統統放下,完全採取經典裏面的教誨把它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持,行為、行持裏面有很多錯誤,我們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人家開悟了,佛菩薩在他,他們是證悟,我們是解悟,通過修行就達到證悟。什麼時候真的證得?在一切法裏確實執著沒有了、分別沒有了。我再說一個具體一點的給大家說,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了,五欲六塵這種受用、享受的念頭沒有了。根本煩惱裏頭,貪沒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心;在一切逆境裏面,瞋恚念頭沒有了;智慧現前,愚癡沒有了,傲慢沒有了,嫉妒沒有了,這叫功夫。待人接物,從內心裏面起來的謙卑就生起來,對於法界虛空界裏面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現在講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平等的慈悲,慈悲心現前,平等了。這個叫修行成績拿出來了。最後能達到不起心、不動念,你跟佛平等,你證得佛果。在前面是完全這些執著沒有了,我剛講的統統都沒有了,你達到阿羅漢的水準,你就證得阿羅漢。分別念頭沒有了,這菩薩的水準,你慢慢去證。阿羅漢、菩薩都有階位,阿羅漢從初果到四果,八個階級,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菩薩五十一個階級。


  所以,知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契入境界,就從你心裏還著不著這些相,這個東西你有沒有放下。達到這個境界他自然舍掉,為什麼?知道事實真相,全是假的、全是空的,沒這回事情。這些東西從哪里來的?唯心所現,誰的心?自己的心。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如果一下覺悟了,這是我心變現的,夢裏面所有的人都是我,所有的一切物也是我,我不止是這個身,是我心變現的。這個境界裏面,你就真正體會到事實真相是什麼?一體。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你愛自己,就會愛山河大地,你不愛山河大地,就是不愛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證得究竟圓滿,是一不是二。你看這個裏面,我們今天講和諧,真的,一點都不假。實際上我們這個身是小宇宙,外面環境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樁事情,完全一樣,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個一般人還能體會得到。我們今天在這個大環境裏面,我們跟許多人相處,不是我的身,那麼多身,我們怎麼能把他看成是一體?你回過頭來看身,看小宇宙。小宇宙,組成這個身體是不同的細胞,頭髮不止一根,汗毛全身都有,那就像什麼?像我們現在在這個大環境裏面,我們一個人這是一根汗毛,一根汗毛是自己,全身是自己,它是一不是二。真正明白了,萬法唯心,萬法唯識,你就曉得宇宙之間沒有一法不是心現識變的。心,能現的心、能變的識是自己,哪一法不是自己?你真的覺悟了。你的真誠心,你的慈悲心,從自性裏面流露出來,就像《弟子規》裏所講的「凡是人,皆須愛」,愛人跟愛自己一樣,沒有差別。在佛法裏面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慈悲都是愛,悲是從幫助眾生離苦而說的,慈是幫助眾生得快樂,離苦得樂,對待眾生跟對待自己沒有兩樣。


  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那就是功夫,那就叫修行。我們這個人跟我分別太嚴重,距離太大,慢慢把它拉近,拉到什麼時候不分了,沒有這個概念,你就入華嚴境界。你還有這個界限,有這個分別,沒有入華嚴境界,但是你走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沒到,還要努力。一定要真正做到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這在大乘法裏,你證得法身了。什麼是身?一切法是我的身,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就像作夢一樣,一下明白了,整個夢境是自己,在夢裏再不分你我他,不分了。你我他有沒有?有,事實呢?事實全是自己。我是我的心變現的,你也是我心變現的,他也是我心變現的,樹木花草是我心變現的,山河大地也是我心變現的,是一不是二,你怎麼會去害他?不可能,害他不就是害自己嗎?就像我們身體上器官一樣,眼睛是自己,耳朵也是自己,鼻子也是自己,手足也是自己,你能去害眼睛嗎?你能去害手足嗎?那是害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別人,除了心,除了阿賴耶之外,沒有萬物。真正知道『諸法唯心』,你才能放下外面的塵相,其實塵相就是自己。這個地方講舍,舍就是放下,不執著了,不再分別,不再執著。塵相有沒有?有!怎麼會沒有?不執著了,知道內外是一不是二。『由此息分別』,分別的念頭沒有了,永遠斷掉了,這入菩薩境界,正等正覺,『悟平等真空』,性真空,相也是真空,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性相不二,理事一如。下麵舉個比喻:


  【如世有醫王。】


  這個世間有好大夫,醫王。


  【以妙藥救病。諸佛亦如是。】


  這個比喻好懂。在經上也常常稱佛為大醫王,眾生都有病,要求醫王來治療。醫王『以妙藥救病,諸佛亦如是』,佛的妙藥是什麼?


  【為物說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現境。由境現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


  真的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華嚴》的奧秘,深奧、奧妙、深密,一般人沒法子理解。醫王以妙藥治病,真正的妙藥是沒有藥,教你什麼?教你調養身體,你的身、心、境能夠完全和諧統一,你什麼病都不會生,這才叫妙藥。佛就更高明,佛的妙藥是什麼?『為物說唯心』,他這裏沒有說「為人」,為人說唯心,行不行?行,範圍太小,十法界裏人法界,只有人法界能得利益,別的它不是人。物範圍就大了,物可以包括人,什麼都可以包括。物,現在我們講動物、植物、礦物,全包括了,連自然現象都包括,物好!它這個包括的範圍大,「為物說」。我們現在人又會懷疑,動物有情,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他能感受、他能開悟,植物行嗎?跟植物說法它也能修行證果嗎?能。現在科學實驗發現了,植物能,世間人不知道。譬如種植,這個我們做了十年,我們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我們在澳洲,在澳洲自己開闢了個菜園,我們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我們用古老的方法堆肥。就是這些樹的落葉,我們挖一個大坑埋在下面讓它腐爛,變成肥料,我們用這個東西,完全用自然的。蔬菜種得很多,菜園很大,平常我們學院都吃不了,每天還供養布里斯班的淨宗學會。我們菜太多了,信徒們到學院來學習,回家去都帶新鮮蔬菜回去。問題來了,現在菜園裏小蟲很多,菜都被蟲吃了,你不用農藥怎麼行?我們跟小蟲溝通,發現這些小蟲懂得我們的意思,我們希望跟牠共存共榮,互助合作,互不侵犯。所以菜園裏面我們會劃一個社區,這裏面種菜專門是給牠吃的,我們也照顧得很周到,決定是平等的,沒有歧視。小蟲專門到那邊吃,隔一條田埂這邊小蟲決定不來,你去看,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為什麼?那個地方小蟲吃,菜葉上都一個洞一個洞,你到這邊一個都找不到。聽話!遵守約定。


  我們菜園果木樹很多,水果很多,我們跟小鳥協議,指定幾棵樹,這個水果專門供養你們小鳥吃的,沒有指定的你一定給我保留。我們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我想到你,你也得想到我們。小鳥也合作,真的,牠去吃水果就指定的幾棵,沒有指定的牠決定不會來吃,比人好處,人不聽話,這些小動物非常合作。我們的蔬菜、水果,植物,植物我們對它很尊敬、很愛護,照顧非常周到。我們曉得它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它也懂得我們的意思,所以我們對它照顧很周到。我們用小的答錄機掛在旁邊樹上,裏面統統是念佛,用佛號供養它們。佛教的音樂讓它們聽,講經說法也給它們聽,結果這些樹木、花草、蔬菜長得特別好,真的天天豐收。其他菜園裏沒有佛法,我們這個菜園有佛法,花草樹木統統跟我們一起學佛。所以花神、樹神、草木神,菜也有神,它怎麼會沒有?經常在菜園照顧是悟謙法師,他告訴我,前年的事情。有一天他晚上睡覺做了個夢,說一個絲瓜,絲瓜托夢給他,說它長得太大太老了,你們趕快采,再不采就不能吃了,告訴他在什麼位置。第二天醒來,他真的去找,找到了,那個位置很隱蔽,他常常去采瓜時都疏忽了,也沒看到,它在樹葉的後面,沒看到。結果到那裏一看,真的,一點不假,真的是太老了,所以就把它留住,留了做種子,就不采它。有感應。礦物,日本江本博士做出實驗出來,它會聽,它會看,也懂得我們的意思。


  我們如果用善心,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講得好,佛說,佛叫著龍王跟他講,「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這個一切世間包括的範圍太大了,我們今天講天災人禍統統包括在裏面,這些災難、這些苦都能夠離。一法,妙極了,這一法是什麼法?心善、念頭善、行善,我們的行為善,就行了。所以菩薩,這是叫根本的善,這是稱性的善,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來也講「人之初,性本善」,然後你要說到人之初性本善,物之初,性也是本善,天地萬物都是本善。怎麼知道?假如要不是本善,西方哪有極樂世界?毘盧遮那佛哪有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本善顯現出來的。我們用我們的本善,把花草樹木、把山河大地的性本善也引發出來,沒有一樣不善,這就是和諧世界,人與人當中那就是和諧社會。你要問為什麼?一切唯心造。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解決問題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一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全善了;我們的心想要不善,外面境界統統不善。人為萬物之靈,人能成佛、成菩薩,就是因為人能夠帶頭,能夠率領它們,我們善,沒有一樣不善,不是它率領我們,是我們率領它,這個道理你要懂。所以,「諸佛亦如是,為物說唯心」,這個物字裏頭包括的範圍太大了。


  『由此方知,由心現境,由境現心。』佛告訴我們,我們接受了,我們依教奉行,漸漸我們體會到佛講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錯,「由心現境」。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相從哪來的?心現的,這個心就是本性。賢首國師在這篇文章第一段裏面告訴我們,「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此地說的心。十法界依正莊嚴,《華嚴經》在第一會裏面給我們介紹「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給我們介紹世界一切諸佛都有剎土,就是教區,無量無邊,無窮無盡。這個大世界從哪里來的?是我們的心現出來的。心怎麼現法?這一篇文章第二大段「起二用」,告訴你怎麼現的。現出來之後,無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他們的作用都有「三種周遍」。第一個是「周遍法界」,我們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周遍法界,比電磁波快,比光還要快。光要周遍法界那不曉得要多少萬年,可是我們心波,念頭的波,才一動立刻就周遍。與遍法界虛空界,上面到諸佛菩薩,下面到阿鼻地獄,橫的到山河大地、一切萬事萬物,立刻就通了,這是我們自性的本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是第一種周遍法界。第二「出生無盡」,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隨著我們念頭,我們念頭怎麼想,它就怎麼變,就像我們玩萬花筒一樣,沒有止境的,而且還跟我們說,沒有相同的,不可思議境界。第三個告訴我們「含容空有」,我們佛門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動物有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很大,我們問:植物有沒有?礦物有沒有?都有。為什麼?它要沒有,它就不能跟我們起感應道交,它有!


  在起二用裏面,講依報、正報。依報、正報講到什麼?大乘佛法裏面講到阿賴耶,一念不覺那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太微細,我們是決定不能發現的,我們所發現的那個起心動念太粗,粗到不能再粗。這個粗念可以把它分成細念,分成細念,你才曉得真不可思議。像我在高雄治牙周病,兩個多月前先檢查,檢查的時候,劉醫生用一根針在我牙齦這裏挑一點點東西,好像是個髒東西挑出來,一點點,針尖上挑了一點。他把它放在顯微鏡裏,就那點東西放在顯微鏡,顯微鏡聯機連到電視機,讓我在電視螢幕上看那個畫面。那一點是什麼東西?細菌,那個細菌就整個電視機的畫面充滿了,才知道細菌的可怕,像小蟲一樣密密麻麻都在動。平常不曉得,就牙縫裏那麼一點點。他告訴我,嚴重的牙周病,幾乎每顆牙牙周都是這樣。告訴我,我都活到八十多歲了,不懂得刷牙,刷牙應該刷哪里?就是刷牙周。牙周就是我們這個牙齒跟牙齦周邊這裏,他說最重要的就是這裏,用不用牙膏沒有關係,要慢慢刷,輕輕刷,一個牙齒至少要刷十次,一個一個牙齒去清理它。這樣刷牙,每天花的時間很長,你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刷不乾淨。所以刷牙實在講至少要半個小時,牙齒外面、裏面,你才能把它清理乾淨。我們才知道牙齦旁邊這細菌的可怕。那我們要問,這些細菌它是生物,放大鏡看下去就像小蟲一樣它會動,它能不能跟我們溝通?能,我們相信沒有問題。以前沒有發現,現在我們發現了,我們對它要恭敬,我們要互助合作,希望它不要損壞我們的牙齒。可以!我刷牙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希望短時間都能把它們刷乾淨。細菌實在講無處不在,我們身上細菌不知道有多少,細菌不一定全是壞的,有很多跟我們是共存共榮的、互助合作的。所以佛在經上講,佛說一滴水八萬四千蟲,那比一滴水還小。在顯微鏡,我問劉醫生你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看到一個細菌像一條小蟲一樣,太多了。佛教給我們只教個原則,這些東西全部是唯心,是自己的心現識變,它的好壞與我們的念頭有關係。所以劉醫生說:法師你也不錯,這麼嚴重,你還沒有什麼感覺,你還能講經。他說:在一般人這牙齒已經不能用了,你還可以用。統統檢查給我洗乾淨之後,牙根壞了不能再用的只有兩顆,所以植了兩顆牙。這就是我們平常沒有惡念、沒有惡行,雖然這些細菌這麼多,還算不錯,對我牙齒沒有造成嚴重傷害,只有兩顆比較嚴重,與佛的教誨相應。


  「由此方知,由心現境,由境現心」,心看不見,心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在哪里?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物質、能現精神,這個東西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生,它自己什麼都不是,能生萬物。怎麼知道有這個東西?從境界相就知道有它,為什麼?境界是它現的,它現固體、現液體、現氣體,形相不外乎這三樣東西。這是什麼?我們現在科學知道,由於振動頻率不相同,頻率慢一點的就變成固體,變成物質現象,快一點變成液體現象,再快就變成氣體現象,最快連氣體形象也看不到,那是什麼?虛空。所以,虛空是最快速度的,它速度要是慢下來的話,它就產生變化。同一個分子,振動頻率不相同。


  所以佛法教人修定,萬緣放下,恢復到清淨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你就看到了。整個宇宙,芸芸眾生,萬事萬相,它的體、相、作用你全都明白了。所以,怎麼知道有自性清淨圓明體?從境界相上你就知道,心境真的是一如,是一樁事情。心能現、能生、能變,境界相呢?境界裏包括我們現在講的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幾大類,是所生、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的關係非常密切,換句話說,你心怎麼動,外面相就怎麼變。中國看相,相書裏也有,叫相隨心轉,佛經裏面常講境隨心轉。我們的相是境,最貼身的境,你心裏歡喜的時候你滿面笑容,你的相就出來了,你很難過的時候,相貌就很悲哀、很沮喪。相貌怎麼會天天變化?你的心情不一樣,隨著你的心情起變化。不但你的面相如此,再告訴你,你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變。你這個歡喜是從心性裏頭,稱性的歡喜心,叫法喜充滿,你全身的細胞都歡喜,怎麼會生病?生病是什麼?生病是你細胞裏頭染上病毒,什麼是病毒?貪瞋癡慢、自私自利、嫉妒分別,這個念頭起來之後,你的細胞馬上就染上,它就起變化。


  所以我前面講,真正高明的醫生,給你治病不要用藥,只要把你講清楚,你真明白了,你念頭一轉,全身得病毒的細胞馬上就恢復正常。記住,沒有一法不是從心生,你要解決你個人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天下問題,從哪里解決?念頭。真的,《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只要你心善、念頭善、行為善。最高的善,這個善就不是善惡的善,為什麼?有善惡你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善。最高的,起心動念就不善,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善。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世界還有嗎?有,為什麼?雖然你不起心不動念,你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斷習氣可不容易。於是我們就恍然大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怎麼回事情?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了(音「瞭」),實報土才存在。假如習氣斷盡,實報土有沒有?沒有了。習氣要多少時間才能斷得盡?因為它沒有方法,不是像我們現在很明顯的過錯,我們馬上可以改,習氣沒有法子改。什麼叫習氣我們要搞清楚,古人告訴我們,舉比喻,譬如酒瓶,盛酒的酒瓶,你把裏面的酒倒掉倒乾淨,用幹的東西去擦,擦乾淨了,確實一滴酒都沒有,這就比喻不起心、不動念。聞聞瓶子裏還有酒的味道,那叫習氣,那個能不能把它斷掉?沒辦法,怎麼擦也擦不掉。怎樣才斷掉?不要去理它,瓶蓋打開放那裏,放個半年去聞聞,沒有了。所以它必須要靠時間。佛告訴我們,要多長的時間習氣才能斷掉?三大阿僧祇劫。


  佛門常講菩薩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修別的,是斷習氣。三大阿僧祇劫對誰說的?對初住菩薩說的。《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就不起心不動念,就好像酒瓶裏擦乾淨了,往後就是習氣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三大阿僧祇劫之後,實報土沒有了,實報土沒有了他到哪里去?常寂光土現前,常寂光土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叫常寂光。修行人真正修行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什麼境界?就是那個酒瓶酒倒乾淨的境界,確實沒有了,那個境界,習氣在。有這個習氣,諸佛實報土就存在。習氣斷盡,進入到常寂光,常寂光裏面的佛菩薩還出不出來?眾生有感,他還會不會有應?肯定有應。為什麼?因為遍法界虛空界,這一切境界相全是自性顯現出來的,他怎麼會沒有感應?所以十法界的眾生有感,佛肯定有應。我們對於感應道交,從這個理論上顯現出堅定的信心,一點懷疑都沒有。有很多人念佛,多少年沒有感應,我們知道,為什麼沒有感應?他的感裏頭帶著懷疑,他不是真信。佛經上這麼講的,好,我就姑且信一信吧!信心不真,感應就不明顯。如果信心很真,絲毫懷疑都沒有,感應就不可思議。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感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四種不同,感應無量無邊,這四大類全包括盡了。


  佛經真的是無上的寶藏,十法界裏最尊最貴,都擺在第一,十法界的眾生要想回歸自性,不靠它不行。所以人一生能夠遇到,你知道那是多幸運,開經偈上給我們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遇到了不相信,相信了不能理解,理解了不能照做,都等於沒信,你得不到真實受用。所以,你信了要求解,解得愈深愈好,解得愈圓愈好,淺了不行,偏了不行,要圓解,要深解。解了之後要做到,要把自己的毛病習氣統統改掉,這叫修行。你真改,利益就太大,頭一個最小的,小到不能再小了,身心健康,法喜充滿,這是最小的。我們世間人的確很幼稚、很愚鈍,把這個看作最大,這個好處太大了,他不知道更高的好處。他只曉得身心健康好,每天歡歡喜喜樂呵呵的這個好,家庭很幸福美滿,這叫雞毛蒜皮小事。方老師當年把《華嚴》介紹給我,大乘佛法講給我聽,人生最高的享受。擺在面前,很多人不要,那有什麼法子!這是什麼?不識貨。就跟故宮博物院擺那些破銅爛鐵一樣,不識貨,不知道這個東西是真寶。所以佛經稱之為法寶,有道理。


  下面這幾句話很重要,『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心是能現、能生、能變,這個難懂,我們還是用電視螢幕。電視的螢幕是心,螢幕現出來的色相是物,你想想這兩者關係。我們從螢幕見到色相,就是見到境,從心見到境,由心現境。然後從這裏面我們又能發現,從色相裏面我們曉得有個螢幕,沒有螢幕它顯不出來,這就是比喻這裏「由心現境,由境現心」。然後「心不至境,境不入心」,你還從螢幕上細心去觀察,螢幕是螢幕,色相是色相,色相不是螢幕,螢幕不是色相,這個好懂,擺在面前你好懂。真正境界就是這樣的,它一點都不雜,但是它融合在一起。雖融不雜,就好像燈光一樣,我們這個講堂裏面,我所看到的五個燈光,光光交融,融合了,它入不入?不入。你不相信,你把這個燈息掉,它的光沒有了,如果真融了,這個燈息掉它還亮才對,它不融,各是各的,這就是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心境雖然交融,但它並沒有參入,就像光光互照一樣,每個燈光照的時候,每個燈光都照這整個教室,但是各是各的光。你關這個燈,它光沒有了,關那個燈,那個光沒有了。細心去想想這個,這是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能現跟所現的關係,你要搞清楚。


  【當作此觀。智慧甚深。】


  你要是學會了之後,你對於整個宇宙的看法,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是像這樣的看法,那就是佛知佛見。諸佛如來、大菩薩他們對整個宇宙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你就曉得,諸佛菩薩把我們看成是他的一體,你想想那種慈悲,加在我們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我們不懂這個,我們感受不到,佛菩薩沒照顧我。佛菩薩慈悲,我們也沒看到他慈悲在哪里,你不知道。你要是懂這個道理,你就曉得,那個慈悲是圓圓滿滿加持你的,你怎麼會不感恩。感恩知恩,你才會報恩,用什麼方法報恩?我要像佛菩薩一樣,我也一樣容他們,就是三種周遍裏面,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含容空有,他有,我也有,這樣完全感應道交。宇宙之間純淨純善,其他這些所有一切不善統統消除了。現在在我面前,在我面前不有,那是幻相,那是一些居住在這個世間眾生共業所感。我的共業跟他一樣,但是共業就像燈光一樣,共同的,共裏面還是不共,不共裏面還是共。應作如是觀。


  【故曰攝境歸心真空觀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