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佛?--1
好,今天呢我要講的題目就是——為什麼要學佛呢?因為這個題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問題。那麼,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從事其他的任何一個行業一樣,咱們人無論是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一切的目的就是在於:如何才能夠減輕痛苦;如何才能夠增長快樂?就這個問題。
所以說呀,學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痛苦,更是為了增長快樂。
讓自己從簡單的意義上說,能減少一點痛苦,增長一點快樂。如果往更深的角度來說,斷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樂和安樂因!以這樣的目的,咱們要信仰佛教,學習佛法。
有些人就會有疑問,說:“信仰佛教,真的能減輕痛苦嗎?真正能讓人增長快樂嗎?”我說:“是的!佛教確實是能讓人減輕痛苦,也能讓人增長快樂。”
為什麼呢?
因為佛教具備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學的,非常實際的,正確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任何一種其他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都要更為徹底,更為正確,更為究竟!
所以說,學佛和信仰佛教,確實是能讓人減輕痛苦,增長快樂。因此,我們要信仰佛教。
那麼就會有人問我們:“如果說佛教有什麼辦法讓你減輕痛苦,有什麼方法讓你增加快樂呢?”其實,在二千五百二十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金剛樹下,證得無上菩提果位之後的四十九天以後,來到瓦藍納西(Varanasi),佛陀第一次轉動法輪,初次講法時只有五個比丘,就是譑陳如等佛陀的頭五個弟子。
當時佛陀講到了非常簡單,又非常深刻的一個法。那就是四諦法。什麼是四諦法呢?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般若心經》裏面有這麼一句話:“無苦集滅道”,佛陀第一次講的法就是“苦、集、滅、道”四諦法。
當時佛陀怎麼說的呢?他說:“眾比丘呀,當知苦、應斷集、證得滅、趨入道”。
佛陀自從在他三十六歲那年的 四月十五日 證得佛陀果位之後,過了四十五天,頭一次講了“苦集滅道”四諦法。由此開始,直到圓寂為止,總共宣講了四十六年的法。轉了三轉次法輪。
不過,無論是第一轉法輪,第二轉法輪,還是第三轉法輪;無論是小乘的聲聞教法,還是大乘顯宗的教法,還是密宗的教法:都離不開頭一次所講的“苦、集、滅、道”這四諦。所以,我今天說,佛教就是用這四個字來讓人減輕痛苦、增長快樂的!
剛才所說“當知苦,應斷集,證得滅,趨入道。”那麼佛教究竟減輕的是什麼苦,增長的是什麼快樂呢?釋迦牟尼佛他就講了兩個法。一個是世間法,一個是出世間法。所以說,通過世間法的修習,讓你可以暫時或者現前得到人天之快樂。而通過出世間法的修行,可以讓你徹底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永久安樂及安樂因的菩提果位。所以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對寶行王說了非常重要的這麼一個概論,他說:
“先生增上法,後生決定善,
由得增上生,此生決定善,
增上生極樂,定善為解脫。”
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他說,如果一個人修煉佛法的話,那麼首先,應該修“增上生”的法。什麼叫“增上生”的法呢?就是世間法。然後應該修“決定善”,就是出世間的法啊。那麼先修“增上生”的世間法,能夠使人脫離什麼苦,得到什麼快樂呢?答案是,能消除今生之中一切疾病、災難、障礙等等各種各樣的災難,讓人今生中能享受榮華富貴,及福、祿、壽、財、智慧和慈悲等等,這樣的一個人生享受。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來生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的痛苦當中,讓你繼續享受人天的快樂。所以說“增上生極樂”。
那麼,“出世間法”的“決定善”能做什麼呢?讓人徹底脫離輪回的行苦、壞苦、苦苦等一切痛苦。破除人們在輪回當中的最根本因素——“我執”和“法執”,讓我們遠離愛恨之心,能夠得到永久的安樂以及安樂因的涅槃菩提果位。所以說,這叫出世間法。
佛陀所講的一切法就是這兩種,無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首先就要“當知苦”。什麼叫“當知苦”呢?如果你想脫離苦,應該知道苦。如果不知道什麼是苦,也就無法無所謂“擺脫一切痛苦”了。所以首先必須知道什麼苦。那麼苦有多少呢?苦有無數的,不過呢,大略上,苦可分為三種、六種、八種等等。今天我把苦分為三種來講,分別叫行苦、壞苦、苦苦。
其中有些苦,人們平常就知道,但有些苦,人們至今還不知道是苦,反而一直認為是快樂。
應當認識痛苦之一:行苦
比如說行苦,這個行苦是什麼呢?是過去所造的,身、口、意之善惡業力導致的,將來會受苦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況。它就被稱之為行苦。比如說,人等天下一切萬物生靈是沒有自由的。今生的幸福或者今生的得失,都是由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力所推。他的現在的一切快樂和痛苦,是過去的善良業力的所推。所以說,如果不願意受苦,只能現在行善積德,爭取從明天開始得到一點快樂,不過,當天,當前的痛苦卻是沒有一點自由。
比如說上半輩子你殺過人,造過許多傷害百姓、傷害他人的事情,結果你的後半輩子就不得安寧。為什麼不得安寧呢?因為你上半輩子所造的,惡的業力所報的怨,就讓你不得安寧,所以說這叫業力所推。比如說你過去造過這樣的殺人、放火一直沒有破案,但未來的某一天一旦破案了,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你不由自主的,肯定要被槍斃,或者被判刑等等,或被別人復仇所殺等等。總之有許多都是不自由的。
同樣,我們生下來就是第一個不自由。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在貴族家裏,還是平民百姓家裏;富有的家裏,還是窮人的家裏。這是由不得我們的。這是第一個“由不得”。就是由於出生的由不得,今生的命運會由於這個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說由於你的出身是低處,如果你真的想闖過這個坎的話,你比別人多付出五倍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夠達到出身稍微好一些人的效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命運的安排。我說,這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自己過去的安排,今生所報的。因此這叫“由不得”。
那麼生下來之後,就有許多許多的不自由了。包括得到什麼樣的學歷;學習當中由於生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完成學歷;等找到工作之後,又出現各種意外,就出了什麼事啦;或者正當你的事業搞得非常好時,有一天由於自然災害或某種原因,其實你自己沒有任何一個錯,無緣無故事業被毀於一旦等等。在一生當中有許多許多“由不得”。況且更大的由不得就是“生病”。誰願意生病呢?可是由不得不生病。誰願意死?可是由不得不死!死後會到哪里去也由不得自己,都是由善、惡業力所推。所以說,這就叫行苦。
應當認識痛苦之二:壞苦
其二,叫壞苦。文字裏也有叫幻苦的,但這是不斷變幻的苦。而人們常常把壞苦當作快樂來享受。比如說我們世間上所受一切有漏快樂,實際上在佛菩薩看來都是痛苦。為什麼呢?比如說你站了兩個多小時,心中會認為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那就是坐下來。可是,如果坐下來真的是快樂的話,應該越坐越快樂啊。因為你坐的時間越長,不就快樂積累的越多了嗎?然而恰恰相反,坐的時間長了,他就慢慢膝蓋也疼了,難受了,認為站起來才是最快樂的!所以說坐下來也不是快樂的。同樣,比如說對饑餓者而言,吃飯那是最快樂的。但吃飯真的是快樂的話,應該吃的越多越快樂啊。為什麼呢,因為積累的快樂多啊。可是吃飽後,他就肚子痛,他就難受,也不快樂啊。作為熱帶的或者非常熱的情況下,人們常常認為越涼快越好。結果真的涼快就好嗎?不是的,一旦涼快時間長了,就會受不了,稍微暖和一點感到非常快樂。那麼這種快樂究竟怎麼回事呢?這種痛苦積累的非常多,從而顯得非常明顯了,明顯了就難受了,有非常強烈感受了。一旦從這種痛苦轉入另一種痛苦的時候,因為另一種痛苦一時間還沒有積累出來那麼多,所以還沒真正引發這種苦的真正的覺受,它還不明顯,所以就有一種輕鬆感,這種輕鬆感人們往往把它當作快樂。實際上時間長了,就積累的多了,它就又變成痛苦了。
所以說,我們所認為的,因為非常熱,認為涼快好;因為非常冷,因此認為熱好。其實熱和冷都不是快樂,關鍵的問題,你這個痛苦積累的稍微少一點的時候,雖然他有苦,不過他的苦並不明顯,所以就感覺不到苦,他就有一種輕鬆感,因此他就有一種快感而已。世間上很多把它當做作快樂的東西,其實也就是這樣。
你看。曾經我們家鄉有一個女的,這個女的跟另一個男人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她希望跟他結婚,然而她的父母就不同意。由於不同意,她心裏就特別特別地難受。她想不通,就吃安眠藥。吃了整一個小盒的安眠藥。唉,這父母著急得不得了。把她帶到醫院裏面去,馬上就急救啊洗胃啊什麼的,解救出來了。她一醒過來,父母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同意,我們同意你的婚事,你千萬不要做這樣的傻事……”產生如此大的深愛,該不該白頭到老呢?當然按道理是應該的。可是過了三年之後他們又不和了,離婚了。
任何一個東西,當你得不到的時候認為怎樣都好,一旦得到之後,一點都不好。反過來你又對另外一些得不到的東西發生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我剛才所說的,這種痛苦轉為另一種痛苦,還沒有積累出痛苦感的輕鬆感快感之外呢。這個上面有三個問題在作怪:一個是新鮮感;一個是難得感;還有一個是神秘感。
什麼叫新鮮感呢?任何一個事物新接觸的時候那就是新鮮的,可是接觸的時間長了它就不新鮮了。因為不新鮮它就沒有新鮮感了,因此就不覺得好了。
何為難得感呢?因為得不到所以說他就有了難得感,可一旦得到了它就不難得了。不難得了就沒有難得感了。因此,他就不認為好。
何為神秘感呢?又能看得見,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他就認為是神秘。一旦看清楚了它就不神秘了。他就不想看了,他也就不覺得好了。
所以說作為一個窮人而言,有錢有勢的人非常快樂。可有錢有勢的人認為,他能減少一點事情,減少一些事務,稍微能騰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可以輕鬆輕鬆,反而他覺得好啊!過一些普通人的日子他認為他現在好!所以說人間沒有這個一定好、那個一定不好之說。你心裏認為好,它就好;你心裏認為不好的時候它就不好。
就像一盤川菜。那麼你說這個川菜究竟好吃還是不好吃?喜歡吃麻辣的人認為它簡直是神仙的食品,美味佳餚啊。可是呢,不喜歡麻辣者認為,哇!又麻又辣吃得非常難受。可是話又說回來,再等幾天之後,不喜歡麻辣的人碰到了一個人跟他說:愛吃麻辣可以驅寒,這麼這麼好,那麼那麼好……他就覺得:他說的對呀!就漸漸轉變了自己的觀點,過了一個月之後,他就變成麻辣愛好者了。然而這個愛好者,又碰到了一個人對他說:吃麻辣不好,上火,它怎麼怎麼樣,它對胃不好等等。一說他認為這有道理,從此再過一個月之後變成反感者了。一個月前反感者和愛好者,一個月之後恰恰相反,你說川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其實食物本身而言沒有好吃和不好吃之說,你心裏認為好吃的時候,它就是好吃;心裏認為不好吃,它就是不好吃。
所以說,人間的壞苦從何而生的呢?就由不得自己不去糾正自己的動念,就是由於自己的這種痛苦轉移到另一種痛苦的輕鬆感之上,並且增加了難得感、神秘感和新鮮感,這種想法導致了一種假相的好與不好,苦與樂(的分別心)。所以說在佛菩薩看來,這種苦和樂都是苦,不是真正的快樂,因此叫做壞苦或者叫做幻苦。
應當認識痛苦之三:苦苦
那麼,生下來就是苦苦啊。苦苦大家都知道,什麼叫生苦呢?生下來是有苦的。你看一個嬰兒剛從母親的肚子裏一生下來就非常強烈地哭,為什麼呢?因為他習慣了在母親非常柔軟的肚子裏面呆著,一碰到人的手啊、布啊什麼的時候,(就像)有千千萬萬的兵器往身上所刺一樣痛苦。任何什麼東西對他來說都不適應,如此等等。包括呆在肚子裏面也有許多的苦。
那麼人生下來了長大了,也會老啊。那麼老當然有苦。如果一個三十歲的人,一下了變成了八十歲的話,那他肯定是無法忍受的這種痛苦的。只不過一般人慢慢的過度到八十歲,所以也就漸漸習慣了,不再覺得苦而已。
疾病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非常痛苦。它能奪你的名譽,能奪你的工作,能奪你的前程,能奪你的命,甚至能奪走你的一切幸福!非常可怕,也是很痛苦的。
死亡更為痛苦。!因為死亡一來臨,就意味著從此以後,對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徹底地告別了,從此以後再也不可能回頭。而且你走上的是一條黑暗不明的路。一個將要死亡的一個人,未來對他來說,一片空白,(接下來的事情)他一點都不知道。人如果知道未來是苦一點或樂一點的話,還都好辦。可是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所以帶來許多恐懼,猜疑等等。所以說,他會非常痛苦。
那麼活在這個世上也有許多苦。比如說,人們所愛之物,他越愛越執著,越執著就把它歸納到“我”的範疇內,就成了“我執”、“我所執”了,越“我所執”呢,就幾乎把它當成了“我”的。但是,你越把它當成“我”的之後,就越容易失去。比如說,一個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妻子、丈夫,因為你太愛了,這個愛已不是那種愛護和大慈的愛,而是變成了這種“在乎”的愛,變成了“我需要你”的這種愛,變成了把“你”當成“我”的一部分的那種貪愛之後,他幾乎忽略了對方自我意識的存在。所以就要求對方所做的一切,比如丈夫,比如孩子、或者妻子,對方所做一切必須符合我意,一點點不符合我意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失望,感到非常痛苦,感到不能忍受。
由於這樣的原因,因為對方有獨立的思維,如果你把對方的一切行為,包括言談舉止等等,全部用你的意思架空了,那他的意識不就變成被動的嗎?那他不就變成了機器人了嗎?誰受得了啊?只能離開你了。在佛經裏說,這就叫“愛離別苦”。你只會貪欲他,愛欲他,而不會理解他。,因而導致“愛離別”。一旦離別了,就會想不通。認為:我們如此之愛,為什麼離別呢?有些人呢,就去吸毒。有些人,選擇了自殺,有些人酗酒成了酒鬼等等,所以又該受苦了。
從來,人一旦對於自己所愛之物,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貪心的時候,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得到。不過想得到的人不止你一個人啊!有許多的人,你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這個事物不一定由你得到,事物只有一個,許多人在追求,怎麼能保證一定是你得到呢?得到了痛苦,得不到更痛苦!比如說,你越執著就越容易失去,越得不到。因為你以非常強烈的貪心,和自私的行為來求取它的時候,不但不會得到,反而使它遠離你而去。這是事物本身的一種原理。因為你的這種功利心太強烈了,就沒有辦法得到。
還有一種叫“怨憎會”。什麼叫怨憎會呢?就是越不想碰到的東西就越容易碰到,恰恰糾纏不清等等。也有許多的痛苦。
總之,咱們一旦有了肉體的色蘊,和感受的受蘊,觀察事物的分別心的想蘊,善惡行動的行蘊,以及意識形態的識蘊等,一旦有了這五蘊,因為這五蘊是有漏的,所有就產生了許多許多的痛苦、災難、障礙、違緣等等,數也數不清。所以說,這就是苦。
我們想脫離苦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苦”,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陀說,想脫離苦,應當先知道苦。就像你想消滅殺父仇人的話,首先就應當知道誰殺了自己的父親。要不然的話你就亂殺無辜了啊。
佛說:於集聖諦當知、當斷。
第二,佛陀說:“應斷集”。
你光是知道了苦,還是擺脫不了苦的。你要知道痛苦的根源何在啊。集就是集中的意思,這裏指一切痛苦根源的集中、來源。
一切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佛陀說就有兩個:
應當斷除苦的根源之一:業力
一個是業力,一個是煩惱心。業力是因,而煩惱心是緣。
什麼叫業力呢?以今天為界,過去所造的,身體上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行為;語言所說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言辭;心裏想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動念,這一切就構成了業力。因為它對你未來的幸福與痛苦起決定作用。這個就是業力。
業就是過去所做的一切善、惡、無記等三業,以它的力量決定了未來的幸福和痛苦。比如說,仔細想想,以今天為界,若你過去學習非常好,成績非常不錯,將來你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以今天為界,你過去工作表現的非常出色,那麼你明天不但不會下崗,而且還會升職!過去表現的非常不好,有可能明天就下崗了!過去學習不好,未來肯定享受不了榮華富貴!或者,若你過去做了許多傷害他人的事情,未來你肯定要殺人償命。或者呢,受到許多怨敵的復仇,因此你會非常痛苦。這就是叫做業力。
這種業,不僅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甚至推到無數的前世以來,在意識形態裏面所留下的善的習氣,惡的習氣,和無記的習氣等。
導致今生的幸福或來世的幸福。就像有些人一生下來,就非常的善良,還是小孩的時候,人們就都非常喜歡他,而且他總是樂呵呵的,他心裏邊沒有一點點壞的心;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心裏就非常邪惡,誰看到他,還是一點點大的嬰兒,都覺得不舒服。或者呢他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說惡口;會一點行動的時候,他就想整治人家,他心中起的就是這種噁心。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兩個孩子,也有這樣的。這絕對不是環境、父母或者血統導致的,而是他的潛在的意識形態裏面所保留下來善惡習氣的多少決定的。善的習氣多,還是惡的習氣多還是無記的習氣多,就決定了這個人從生下來開始的一切發展。——咱們說的這個先天性啊,實際上不是什麼先天,應該是前世的意識形態裏邊所留下來的習氣,導致了你從生下來是聰明還是遲鈍,是善良或者邪惡。
樂觀的或者悲觀的等等人啊,他從生下來開始就有了這麼一個習氣。那就是業力呀。所以說這叫業力。
為什麼它是因呢?比如一朵花,種子就是因。和一朵花的種子一樣,人們善和惡的業力就是得到幸福或痛苦的最根本的種子。那就是善、惡、無記等三種業力所導致的。應該說這就是生起痛苦的第一個根源。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光有了種子沒用啊,還得有水、氧氣、營養等等。具備之後,種子才能生存,才能夠生果呀。要是其中缺一的話,就生長不了果呀。既如此,這個水分啊、肥料啊、氧氣啊、溫度等等,它就是緣。
應當斷除苦的根源之二:煩惱心
同樣,我們所起的煩惱心就是緣。在你過去所造的善惡業中,善業肯定有無數的,惡業也肯定是無數的。不過呢,今生究竟爆發惡果呢,還是善報呢?就要看碰到哪一個緣了。所以說,如果遇到善緣肯定爆發善果,若遇到惡緣肯定爆發惡果。
何為惡緣?煩惱心就是惡緣。
什麼是煩惱心?佛經中說,“貪、嗔、癡”便是煩惱心。
為什麼貪嗔癡是煩惱心?因為一切痛苦,一切災難,一切難受和折磨都來自於貪嗔癡。
什麼叫貪欲心呢?貪欲心是對事物的一種自私的貪戀之心。有人會問,如果對事物沒有貪戀心,社會怎麼會發展?咱們怎麼會有進步?這麼說就錯了!“自私、貪戀”與“追求”是兩碼事。追求可以有,貪戀不應該有。這兩者的界限在哪里呢?追求——雖說我不會把事物看得很重,雖說不會在乎它,但會盡最大的力量爭取做到最好,可由於某種原因做不到也不會在乎,大不了重新做,這就是追求。
什麼叫貪戀心呢?貪戀心是指人被事物所迷,一旦失去了就無法想像的痛苦的那種在乎心。一旦有了在乎心,就是貪戀心了。因此它只會帶來痛苦和難受,不會帶來任何快樂。剛才我談到的“愛離別苦”的原因,就是貪戀心。如果只有一種愛心沒有貪心的話,他能夠非常的好,可是一旦他的愛心變成貪心,對方就無法忍受了,因此就只有離別了。所以一旦離別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難受痛苦——“為什麼要離開我呢,我對他這麼好……”他一旦如此想,就有無法忍受的痛苦和折磨。更由於心理的折磨導致生病,一步步發展,嚴重下去,最後就死了。或者自殺,或者喝酒,或者吸毒,等等等等,諸多可怕的後果都會隨之而來。
憎恨心從何而來呢?憎恨心是因為不滿意而引起的。什麼叫不滿意呢?一旦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你就不愉快。當你不愉快的時候,你就尋找:“我為什麼得不到呢?因為他得到了我才得不到了!”其實即使別人得不到,也未必就是你得到啊。為什麼呢?還有其他好多追求者呢啊!為什麼不是他們,而偏偏是你得到呢?
人是很自私的,很傲慢的。自己認為,只要擁有者沒有得到,那“這就是我的”了!所以,對這個得到者產生了極強的嗔恨。痛苦啊!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報仇。可是,報了仇,從此就了事了嗎?不是的!你給他所帶來的一切痛苦,一段時間以後將會十倍奉還給你!這樣一來,怨怨相報何時了呀?
其實非常小的事情可以變成為非常大的禍,甚至變成致命的禍呀!這就是因為憎恨心理太強烈了,制止不住自己的心,克制不了自己的心所導致的。
所以寂天菩薩曾經說:“沒有比嗔恨心更大的罪惡!也沒有比忍辱心更大的善心!”嗔恨心一旦產生,人的意識就完全被嗔恨所佔據,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也就做了;該說不該的都說了;該想不該想的都想了。當你氣消了,回頭的時候,後果就不堪設想!會感受許多許多痛苦和難受。
什麼叫愚癡啊?愚癡就是暗昧,就是愚昧、不明白、迷惑。因為他是稀裏糊塗的,不明白是和非。不具有智慧就分辨不出是和非,分辨不出善和惡,分辨不出該做還是不該做。
所以,不該做的他偏偏去做,該做的他偏偏不去做。因此寂天菩薩曾經說:“包括蒼蠅蚊子在內的一切萬物生靈,沒有一個不求快樂的;可是由於迷惑愚昧,所作所為都是顛倒而行,最後帶來的都是痛苦!”任何一個生靈,沒有不願意離開痛苦的!不過因為愚昧迷惑,顛倒而行,把一切痛苦招手迎來。這都是愚昧所致!所以說,愚癡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來源。
另外還有傲慢。由於傲慢,讓你失去一切知識,一切功德,一切福報,一切智慧!曾經有一位高僧說過:“傲慢的高山頂上,留不住知識與功德之水。”如山頂上留不住水一樣,一旦有了傲慢心之後,別人提了再合理的要求,提了再好的建議,你都會自以為是。因此,古往今來有多少個王室,有多少個皇帝,在傲慢的手中毀於一旦。所以說,慢心非常可怕。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成就的時候,傲慢心就開始生出來了。一旦有了這種傲慢心,從此終止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說,產生了傲慢,就象到了山頂。到了山頂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下一步走的就是下坡路!一旦有了傲慢心,下一步你走的就是下坡路!
有人問起我,“我的前程將來如何?”我對他說:“我給你看了,不太好。你自己看看。”我對他說啊:“你觀察觀察自己,有沒有傲慢心?有沒有自以為是的心?如果你非常狂熱!非常傲慢!自以為自己非常了不起……你得小心了!你就多災多難了。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還得修正。我還很多人都不如,非常地謙虛,是能明確認識自己缺點和漏洞的人。”我說,“你是萬事大吉,一定會有發展的!”所以說傲慢心非常可怕。
另外還有疑心,懷疑之心也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懷疑心可以毀壞非常好的好朋友之間的感情。懷疑心毀滅自己的一切功德。一旦有了懷疑心和忌妒心,讓自己一輩子受苦難!人與人之間,即使是一家人,睡的是一張床,吃的是一樣的飯,但這兩人所受的苦和樂顯然很不一樣!其中一個人可能是悲觀主義者,對什麼事都保持懷疑態度,總認為這個是不是不利於我呀,那個什麼什麼不好哇,老是往壞的方向去想。因此會給他帶來許多痛苦和恐懼,他就會一輩子受苦。另一個人呢,他是樂觀主義者,他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他明明知道有些朋友對他非常不好,但他想:“無所謂,以後我多防著點不就行了嗎?”恰恰因為他眼裏沒有敵人,人們對他就越來越好。過去不理解他的人,漸漸理解他了,說“這人真是個好人,一定對要他好呀!”他享受的是一種快樂。我們所謂的痛苦和快樂,不是物質上的多與少,而是這種物質,或者外部環境,對自己的心理能夠帶來快感,或者是好受的感覺;或者是帶來難受、痛苦的感覺。這就是苦和樂的惟一標準!
這些都是煩惱心!如果心不想受苦,你必須斷除貪欲心、嗔恨心、愚癡心、傲慢心、猜疑心和忌妒心。
這就是應斷集的意思。
佛說:於苦滅聖諦當知、當證
現在跟大家說一下如何增長快樂。
首先大家必須瞭解什麼是現前暫時的快樂,什麼是究竟的快樂。現前快樂指的是人天的榮華富貴、名聲、地位、權力以及所有的世間享受等等。人們就認為這些是快樂,因為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自然無可厚非。
但從根本上說未必這樣,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心裏好受,使自己開心,只是現前的快樂罷了,這種現前的快樂,在佛菩薩看來,還不是真正的快樂,是屬於壞苦。
那快樂是什麼呢?只有究竟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什麼才是究竟的快樂啊?寂滅一切痛苦才是真正的快樂!
佛經裏面說證得“滅果”才是真正的快樂。什麼是“滅”呢?所滅的是什麼呢?只有滅除將來有可能生起的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我執、法執,那才是永久的快樂。
菩提達摩曾經講過這麼一句話:“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一個大丈夫應該以寂滅做為自己所奮鬥的方向和目標。“修者以離相為宗。”對於一個修行人而言,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一切相才是自己修行的宗旨,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滅除一切我執和法執,遠離一切執著。
怎麼樣才能達到呢?一旦明白了萬事萬物自性皆是空的、現像是緣起的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是真諦和俗諦的道理,就窺見了一切法的本來面貌,我們便能達到“滅”,從而破除我執和法執——對“我”的自性和“事物”的自性的執著。
但它是破事物本身嗎?不是的,事物本身沒辦法破,也不能破。事物本身的客觀實相是怎麼樣,它就怎麼樣。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只不過是表相,而表相變成了一種像真的一樣的假相,因此,不該執著的便執著了,不該著相的也著相了。由此我們生起貪欲、嗔恨和愚癡之心。
那事物本身是什麼樣的呢?其實一切萬事萬物只有兩種存在形態:一個就是現象,一個就是它的本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