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91集)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我們還從第三行看起,從六:
【六。起六觀者。依前五門即觀之止。而起即止之觀。何以故。理事無礙法如是故。定慧雙融離分齊故。一多相即絕前後故。大用自在無障礙故。】
前面我們學到『理事無礙』。宇宙萬法確實有無盡的奧理,有無量無邊的變化,不是我們用言說能說得盡的,也不是用我們心理思惟能夠想得到的,我們的言語、我們的思考能力非常有限。對於一切法的真相,佛法裏面常用六個字來說明,性相、理事、因果,萬事萬物總離不開這六個項目。它到底從哪里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裏頭圓滿具足。自性不能分割,它是整體,大到虛空法界是一體,小到一微一塵還是整體,這是大乘教裏常說的不思議的境界。《華嚴經》末後一品,《四十華嚴》的經題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入有能入、有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普賢行願是能入;換句話說,修普賢行願就能入華嚴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可以說不是普賢菩薩就沒有辦法入,普賢菩薩跟一般的菩薩有什麼差別?差別就在圓滿的菩提心,這普賢菩薩。什麼叫菩提?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圓滿的覺悟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一絲毫妄情都沒有,那個妄真的是斷盡,乾乾淨淨,所以它還源了,徹底明白了。明白法界是什麼樣子?沒有障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法如是故』。佛家名詞「法爾如是」就是此地講的「法如是故」,它就是這個樣子,本來就是這樣。這裏頭沒有理由,你如果想理由的話,你又在搞分別執著,一有分別執著就處處都是障礙。
障礙從哪來的?障礙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你用的是世間的心,情執,出世間法還是世間法,這個要知道。法實在講沒有什麼世間出世間,唯識所變,從心想生。心不想,什麼障礙都沒有,那個法叫大圓滿,叫無障礙法;一起心動念就變質、就有礙。在起心動念雖然有礙,還不算太大,可是如果一有分別,障礙就大;一有分別,一真法界的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變成十法界。如果從分別裏面又起了執著,那麻煩就更大,四聖法界不見了,六道出現;六道是染汙,這裏頭有善有惡,善多惡少在三善道,惡多善少就變三惡道去了,十法界各個隱現不同。這些道理、現象,我們感激佛菩薩為我們說出來,我們總算明白了。明白之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中國古聖先賢常說的趨吉避凶,這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聰明人。趨吉避凶不是在外面,在內心,內心裏把兇惡放下,把善念、善心、善行提起來,現在一般人所講自然的災害、人為的禍害、戰爭,自然就沒有了。佛法講內學,向內不向外,從自己內心裏面去做,如果向外求永遠不能解決問題,這個要知道。為什麼?向外求你肯定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製造麻煩的東西,它怎麼能解決麻煩?它製造。什麼才能解決問題?內心的清淨平等覺,就把問題解決了。
所以事理無礙,接著就跟我們講『定慧雙融』,怎麼雙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這是佛門裏面所講的禪定,跟外道所講的不一樣。外道修行,定中沒有慧,慧中沒有定,無論他是修定修慧都不能成就,這個道理佛在經典上講得太多了。定慧雙融,定慧可以互為體用,定是體,慧是它的作用,定起作用是智慧;如果換過來說,慧是體,定是作用。真的,佛與大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像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顯示出圓滿無比的智慧。八相成道從投胎到雙樹林入般涅槃,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哪里會有分別執著!那就是常在定中。八十年示現八相成道,佛在定中,大乘教裏面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從什麼地方能看到?從相上你能看得到。得要會看,你不會看你看不到。諺語所謂「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看熱鬧你不知道,看門道你知道。大智慧的表演,他全在定中,他沒起心動念過,這是大定,究竟圓滿的性定,自性本定。我們有沒有?都有,每個人都有。為什麼我們起不了作用?我們因為煩惱、妄想、執著把它障礙住,雖有,它不起作用;它所起的作用是妄想分別執著,它起這個作用。好像自性上面蓋著一層灰塵,灰塵起作用,它被掩蓋住了在底下。它有沒有變質?沒有變質,永遠不變質、永遠清淨。
所以佛教我們沒有別的,佛不居功,為什麼?你修行成佛,佛說我沒有給你一點點。佛給我們的只是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把他所見到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今天見不到的原因在哪里,這個告訴我們。把我們見不到的原因除去,誰除?自己除,別人幫不上忙。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造的;別人給你造的,別人就能幫助你除掉。這是你自己自作自受,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幫得上忙。怎麼樣除?記住,放下!再說一句老實話,我們在六道裏生生世世為的是什麼?幹什麼要在六道裏頭?沒有別的,就是學習放下。到哪一天你在六道裏面把執著這門功課做圓滿,什麼也不執著,連佛法也不執著,連自性清淨圓明體也不執著,假名,你執著這個名字幹什麼?統統放下,恭喜你,證阿羅漢果,你在佛法裏得小成就了。六道沒有了,你永遠再不墮六道,再不搞輪回的把戲。你看看我們沒有學別的,就學放下,經教學不學無所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學了十二年還得放下,不放下還不行,就變成障礙,叫所知障,放下了。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不需要學習,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一部經也沒聽過,他怎麼成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所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比喻,是殺人的利器,比喻什麼?比喻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像一把屠刀一樣。
如果不肯放下,你在佛門裏面所修的一切都叫做福德,沒有功德。大概在中國佛教史上講到修福,可能一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比得上樑武帝。梁武帝建造寺廟四百八十座,護持出家人,這是護法,照顧出家人十幾萬人。修這麼大的福報,空前,我們不敢說絕後,但是一直到今天沒有人能趕上他。你看達摩祖師到中國和梁武帝見面,梁武帝很自負,向達摩祖師請教,說他這一生護法的工作,問達摩祖師: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怎麼知道並無功德?從他問這句話就知道,「我的功德大不大」,你看看「我的」,我執沒破。《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全都在,他沒有放下。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慧。戒不是的,戒是福德,這諸位要知道。因戒得定,那個持戒就是功德;如果戒持得很好,沒有得定、沒有開智慧,那個持戒是福德。功德、福德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功德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生死大事,能開悟、能證果,這是功德。福德不行,福德所感得的是來生的福報。福報小一點的在人間,人間得富貴;福報大的,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到天上,就生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還得有一點定功,修了一點定,但是定沒有修成功,在佛法叫未到定,就是考試不及格。這是上面的四層天,欲界: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修定不及格。如果定修成了就不在欲界,這個諸位要明瞭。定修成怎麼樣?把煩惱伏住了。有時候說斷,但要曉得不是真的斷,伏斷,古人講「石頭壓草」,沒除根,但是它不起作用,伏住了,這在六道。如果這個煩惱真的斷掉,他就不在六道,他證阿羅漢果,他出去了,這才是我們一生修學真正目的之所在。
自行就是化他,你給別人做出好樣子,讓人家看到受到感動向你學習,這真的化他。菩薩在修行過程當中,遇到緣分不能捨棄,捨棄怎麼樣?你沒有慈悲心。你慈悲心在哪里表現?像現在這個時代眾生很苦、災難很多,要不要幫助?要。幫助要有助緣,我想幫助沒有這個緣幫不上忙,幫不上忙就用自己修行的內功回向,有效,不是沒有效果。你自己真的修行有功夫,這個功夫回向能幫助他化解災難,自己沒有功夫那就沒有法子。那是世間人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有心幫忙我能力做不到。這個能力有兩方面,一個是道行,一個是福報,兩者都具足,那不可思議,那是大功德!沒有福報,有功行,他修的是功德;有福報沒有功夫,他修的是福德,都值得讚歎。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修行最重要的是戒定慧,佛法裏稱為「三學」。大經大論,大經是《華嚴經》,大論是《大智度論》,佛菩薩都告訴我們,「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十善這十條是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大根大本。人天法好像我們蓋個平房、蓋個小房子,無上菩提好像是一百層的大廈,十善業是什麼?十善業是這個房屋的地基,你沒有好的地基你就建不上去,你能不重視?今天是什麼社會?這佛法管不管用?學了佛法有沒有真正的好處?說實在的話,沒有好處。為什麼?大乘經教講得再白再淺,聽不懂,沒有入進去,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如果說有好處、有用,也能講得通,什麼用處?幫一切眾生在阿賴耶識裏種種子,所謂「一曆耳根,永為道種」,你阿賴耶識裏種了有《華嚴經》的種子,這很可貴。但是這一生當中它不起作用,它對你真的是幫不上忙,為什麼?現在人不學經教了。《華嚴經》是在哪個階段的課程?最高的,研究所的。現在大學沒念過、中學沒念過、小學也沒念過,一下就聽研究所的課程,那怎麼可能?如果說我們在阿賴耶裏面種善根,這行。我們知道,學佛的人、稍稍契入境界的人明白,古今中外法師講經的道場聽眾多,肉眼看得見的是一些,肉眼看不見的還有很多,特別是大乘教。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那些眾生可能真得利益,為什麼?裏面有不少程度比我們高,高很多!
世尊當年在世,每天講經,聽眾當中都有開悟、都有證果的,我們在經論裏常常看到有這樣的記載。現在人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人教。追根究柢,從小家裏沒教。教育,最重要的紮根教育是在家庭。什麼時候?最圓滿的是母親懷孕的時候。懷孕這十個月,心沒有惡念、沒有邪思,眼不看一切不善的東西,耳不聽邪惡的聲音,口不出惡言,決定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綺語、沒有惡口,身舉止端正,胎兒在學習。童蒙養正要從這個地方開始。中國早年周家的三太,這三個婦女她們懂得,她們就是這樣做,所以她們的後代文王、武王、周公,大聖大賢出現了。以這樣良好的基礎,到他長大接觸到佛法,生了歡喜心,認真學習,他成菩薩、他成佛,這是自然的,套佛經上一句話「法爾如是」。
中國佛教,成佛、成菩薩代代都有人,惠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離分齊故』,「分齊」就是差別,沒有差別,都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絲毫都不留。所以我們的修行,修什麼?放下而已。看破是智慧,你真正肯放下,你心就清淨、心就平等,清淨心生智慧。慧在哪里?慧在清淨心。所以我們的心情要是很亂,心浮氣躁他所生的是煩惱,他去研究、去考慮、去思惟都沒有離開煩惱。煩惱是什麼?煩惱是自私自利。即使是為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整個世界,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沒有放下,還是煩惱,清淨心沒有現前,沒有智慧。他想來想去的是什麼?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裏面決定不能夾雜,只要有夾雜就是屬於知識。智慧能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而且是圓滿的解決,知識不行。所以我們曉得我們天天學習的,特別是學習大乘就是學定、學慧,定就是清淨平等,《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慧,清淨平等覺。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號叫清淨平等覺;念清淨平等覺就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清淨平等覺。從這個地方我們很容易體會到,念佛人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每天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十萬聲不容易,為什麼還不相應?他心不清淨、不平等,他沒覺悟。那我們就曉得,聲聲阿彌陀佛從心裏念出來,什麼心?清淨平等覺,那就是古大德講的「一念相應」,這一句阿彌陀佛跟清淨平等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真念,「念念相應念念佛」,這還得了!這樣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我們明白了。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跟我們講,佛法是心法,佛法是內學,向內求不向外求,真管用。這句裏面,我們特別著重這個「融」字,融合成一體,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完全融在一起,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初學的時候是先有定後有慧,真正相應的時候就融成一樁事了。
『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怎麼回事情?一是講性,多是講相。相再多,萬事萬法(這個萬是形容,不是數目字),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法相,記住,體是一個,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萬法平等,法法皆如,不但如其性,不同的相,這個相跟那個相有沒有差別?離分別執著就沒有差別,差別是從分別執著起。分別執著不是真的,離開差別,平等性現前,平等的相也現前;不但性平等,相也平等。能現的理體是一,能現的諸多法相哪有不平等的道理!『絕前後故』,前後是講時間。這三句話裏頭,理事、定慧、一多,裏面都含著現代科學所講的時間與空間。在諸法實相裏面,有沒有時空?沒有,真的沒有。現象,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切法在哪里?當下,這才是事實真相,當下一念斷了,什麼現象都沒有了。十法界依正莊嚴,佛講「夢幻泡影」,就像你作夢一樣醒過來,醒過來就統統斷掉了,你醒過來那個夢還繼續再做嗎?沒有。我們眼前的事相就是這樣,所以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我們今天搞六道輪回,在作夢,你不能說它沒有;「覺後空空無大千」,你要是一覺,一覺是什麼?就是念頭斷了,大千就是六道,六道就是大千,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了,夢醒,夢中之事。
諸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兩句話很重要,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幹什麼?作夢中佛事,諸位要知道,什麼叫佛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叫佛事,「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水月,晚上在池塘看到池塘水裏有月亮,知道那是假的,月亮的影子,不是真的。建道場是水月道場,作佛事是夢中佛事,千萬不能有絲毫執著。我們常常跟同學在一起互相勉勵,不可以有對立的念頭,不可以有佔有的念頭,不可以有控制的念頭,我們的心清淨、平等了,你是在用真心,用真心那你就是佛菩薩。如果我們幹一些事,就是做佛門裏面的事,建道場做佛事,我們有心,有自私自利的心、有分別執著的心,那不叫佛事,那叫什麼?你在造六道輪回。你所造的是善,利益大眾的,你在造三善道;你完全為自私自利,不是為別人,為別人目的還是為自己,不是捨己為人,藉別人成就自己,這還是造業,還是在造三惡道。不過這在三惡道裏面受的苦少,為什麼?他有利益眾生。惡道裏頭也很複雜,有人在惡道裏不受什麼苦,業力在感應,業感,因為他是福德不是功德。所以記住,功德是清淨平等心,造善是功德,清淨平等覺造惡也是功德,為什麼?造惡是幫人消業障,要不然他業障怎麼消得了?他用什麼心造惡?用憐憫心、慈悲心造惡。有沒有例子?有,《華嚴經》五十三參裏頭有。幫助你消業障,他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不是凡人。這一句裏頭最重要的啟示告訴我們,一真法界諸法實相裏面沒有時空。
『大用自在無障礙故』,這講起用,用有兩種,一種是幫助自己提升,另外一種是幫助別人提升。但是提升之前,也就是說你在修善、你在積德之前,必須要把業障消除,業障要不消除提不上去,想提就是提不上去。為什麼?業障在障礙你、在妨礙你。所以古大德常講,我們行善,「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積功累德,不先把業障消除,這個功德就不能成就。前面諸位要聽懂你就明白,你幹的是福德,功德沒分。學佛同學這一點你要不搞清楚,還自己認為一生我修了不少功德,產生誤會。凡事是清淨平等心去做的是功德,那想一想我們心清不清淨?我們心平不平等?不是清淨平等心,修的是福德,福德的果報在六道,六道裏的福報,善道。功德是什麼?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那是功德。淨土宗,特別法門,一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真心懺悔,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叫難信之法。幾個人肯相信?不相信。為什麼可能?我們的眼睛只看到這一世,不知道他過去世,如果你要有天眼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你就恍然大悟。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功德,臨終時出了問題,不是本身出了問題,冤親債主來擾亂,他受到干擾,不能往生。這一生到人世間來,一生沒有遇到佛緣,臨命終時才遇到,這一遇到,他過去阿賴耶裏頭善根,一聽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依教奉行,時間雖然短,成就非常殊勝,這麼個道理,不是沒有原因的。說實在話,世出世法裏頭沒有偶然的,都與前世有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疑惑,知道佛法非常殊勝。所以造業不怕,不要天天提心吊膽擔心這個,無量無邊的惡業就怕你不肯懺悔,一懺悔就消了。懺悔要髮露,不能夠隱瞞,不好意思說出來,隱藏在裏面,那叫什麼?那叫業,罪業。你把罪業藏在你心深處,那就是你的病根,你怎麼能不生病?你怎麼能不生煩惱?你怎麼能消除業障?
我們最近看到民國初年王鳳儀一生的事蹟,他給人講病,病講講就好了,道理就是這個,就是懺悔。外國,美國的魏斯心理醫生,一些疑難雜症他用催眠的方法,讓他回到過去世,回到再過去世,把這一生現在得病的因找出來,找出來之後懺悔,病就好了,一個道理。佛法裏面講懺除業障,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懺悔要髮露。王老先生說,你心裏哪怕芝麻蒜皮的一些小事情,你儘量去回憶,儘量把它發掘找出來,把它說出來,吐掉。他叫這個東西叫陰氣,陰氣是病根,把它吐掉,你吐掉陰氣之後,你吸進去是陽氣,那是健康的能量。這講得很合道理,你把它吐乾淨,你身體就健康、就沒有毛病。這跟外國人講的隱私權恰恰相反,隱私是什麼?你不肯告訴別人,把這種不善的事情藏在心裏,永遠是你的病根,你的疾病就從這裏生的。你把它吐出來之後,你病根就沒有了,你不會生病。我們看到好多人講的跟佛法講的是一個道理,而且它真管用,真能把病治好。醫藥範圍很有限,真正治好病主要是在心理,這個道理很久之前我們就明瞭,但是並不這麼清楚。我在很早,在美國那個時候我就知道,這個病與心理關係很大。我有一次在達拉斯感冒,好幾天不能講經,同修們帶我去看醫生。醫生也是中國人,他給我診斷,給我開了處方。我告訴他,我說醫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不是在醫療。他聽了很驚訝,那是什麼?我說:心理占百分之九十,病人相信醫生,沒有懷疑,醫生也相信病人,從信心當中把病治好;如果病人對醫生懷疑,對你醫道懷疑,對你的診斷懷疑,對醫藥懷疑,你再好的東西治不了他的病。他同意我的看法。這個醫生聽說現在不在了,年歲不大,我說年歲不大,大概也有五、六十歲的樣子,我們在一起他比我年輕一點。由此可知,精神確實影響身體。
魏斯四書最後一本《回到當下》,這本書裏幾乎只講一個字「愛」,真誠的愛心很不容易生出來。愛心是性德,是你自性裏頭本來具有的,而且我們常講「萬德萬能」,萬德萬能的第一能就是愛心。從他一生當中用催眠術治療,他得到這麼一個結論。你要怎樣把你自性的愛心發掘出來,你真的愛自己,你真的愛別人,你真的愛山河大地、愛花草樹木、愛一切眾生,那就是神。人跟神沒有差別,可是人把自性迷失了,把愛心變成自私自利,變成貪瞋癡慢,這就錯了,就造業。所以他教我們換個地位去著想,不要以自己為本位,處處以人為本。中國人講仁愛,仁是二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這是仁人。最好的是先想別人後想自己,這是聖人,想自己不想別人是凡人。諸佛菩薩沒有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能夠與十法界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這是「大用自在」。《普門品》裏面讚歎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不是數字,哪個地方眾生有感,菩薩就應現在他面前,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菩薩有沒有分別?沒有,自然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眾生想見佛他就現佛身,這個眾生想見菩薩就現菩薩身,這個眾生想見祖師身分他就現祖師身,佛菩薩從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隨著眾生的心願,滿眾生的心願,眾生想聽什麼佛法就給他講什麼佛法。眾生還沒起念頭,菩薩現前了,這是什麼?你雖然還沒有起念頭,你心裏有,你沒說出來。極其微細的祈求自己還不知道,菩薩感應,就來幫助你把問題解決了。為什麼?我們凡夫不知道,菩薩知道,你跟菩薩是一體。這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菩薩來幫助你,因為他跟你一體,沒有任何條件。我們所有一切眾生都跟諸佛菩薩是一體的,我們雖然不知道,絕不是說我們不知道,佛菩薩就不管我們,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跟一切眾生一體,我們跟樹木花草一體,我們跟山河大地是一體,我們跟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華嚴經》上給我們講這個事實真相。佛菩薩的慈悲心、愛心遍法界虛空界,遍及一切眾生,像經上講的小至一微一塵,大至虛空法界,清淨平等覺,這叫大用無方,這個地方講大用自在無障礙故。前面這幾句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入正文。
【言六觀者。一者。】
它一共六段,這第一段。第一段叫:
【攝境歸心真空觀。】
這裏面的意思是說心境不二。境界,萬事萬法,所現、所生、所變的一切法統統叫境,我們的身體也是境,能生的是心。佛在大經裏面常說,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從哪里來的?心現識變。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它會變;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它就不變。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心現,沒有識變,我們稱它作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它不是十法界,它那個地方只現出來就不變。變化從哪里來?變化從分別執著,只要一有分別馬上就產生變化,有執著是更不得了。『攝境歸心』,把外面境界統統收回來歸到心。心是『真空』,境不可得,心境不二,皆不可得。境是虛幻,剎那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是境,識也是境,我們現在講現象,形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這兩種現象都是從心現出來的,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前面我們曾經學了真空觀,學了理事無礙觀,也學了事事無礙觀,下面賢首國師有解釋:
【謂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無一法可得。故曰歸心。】
這是講「攝境歸心」。三界,舉這個例子,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叫三界,六道裏面的事情。六道裏面最差的是欲界,是第三等,比欲界高的是色界,比色界高的是無色界。無色界有四天、四層,色界有十八層,欲界有六層,所以三界合起來二十八層天。色界十八層分為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佛經上講得清楚。『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就是一心所現的。這個「一」字,用得很妙。一心是什麼?一心就是心動了,心要不動,一都說不上。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佛經上稱這個叫無始無明,沒有開始。沒有開始當然也就沒有結束,有始才有終,沒有始哪來的終?就是那一念,這一念滅了,又一念起來了,起來這一念不是前頭那一念,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前念不是後念,念念不相到,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相續相,還得加兩個字,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相,真的一個連一個那是真的,不是。每一念,念念不相到,念念不相應,所以它是幻相。如果這個念頭斷了,相就沒有了。到什麼時候斷?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連無始無明的習氣都斷了,這在《華嚴》是妙覺位。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高到等覺,等覺再上去叫妙覺,那個時候沒有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還源,真的還源了。還到哪里?還到常寂光,回歸到性體。起不起作用?還是起作用,為什麼起作用?十法界裏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的,你雖然還源了,還有很多人沒有還源,沒有還源的人他們有波動,這個波動你知道,你接受這個波動,自自然然會應它,就感應。這個應沒有起心動念,感有起心動念,應沒有起心動念,自然就現相,不可思議。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歸心,知道所有法就是心,這個心就是本性,心性之外沒有一法可得,『故曰歸心』。
【謂一切分別但由自心。曾無心外境。能與心為緣。】
這說得好。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里來的?分別來的。前面所說的一心就是法相宗講的阿賴耶,用現在的話就是一念妄動,或者說為一念不覺,稱之為無始無明,沒有開始,它動,這一動我們就不叫它真心,不叫它自性,給它取個名字叫阿賴耶。阿賴耶叫藏識,藏是什麼意思?含藏,像倉庫一樣,這裏面什麼東西都有,實際上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在不起無明的時候本自具足,起無明的時候能生萬法,就叫做阿賴耶,什麼它都能變、都能現。阿賴耶就是波動。阿賴耶三細相,第一個相是業相,業就是波動,這一波動就起了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什麼?我出現了,我是這麼出現的。我執,跟著我的是四大煩惱,四大煩惱第一個是執著我;我見,《金剛經》上講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一個起來統統都連著起來。這是煩惱的根,就是我!有我就有煩惱。什麼時候覺悟了,沒有我,誰生煩惱?煩惱沒有了。長病?沒有我,誰長病?沒有我,誰生死?全都沒有了。什麼麻煩都從我生。這裏頭還附帶著我愛,我愛是什麼?貪!我慢、傲慢,傲慢是瞋恚;我癡。你看看貪瞋癡,這根本煩惱,跟著我生起來的。沒有我,這三個就沒有;有我,這三個連帶都起來,叫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末那識。它出現了,它這一出現,物質現象就出來,物質現象叫境界相,就出現了。所以精神跟物質同時出現,我、跟宇宙、跟一切萬法同時出現,沒有先後。
我身體有變化,念念都在起變化,外面境界也是念念都起變化,這是什麼?這叫『一切分別但由自心』。你的心在動,外面境界都跟著動;你的心清淨,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清淨,這淨土。淨土在哪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裏最高的四層,淨土。我心不清淨,有煩惱,馬上四聖法界不見了,變成穢土,六道,六道染汙不清淨。染汙裏面有善惡,諸位要知道,淨土裏頭沒有善惡。十法界裏面,四聖法界裏頭沒有善惡,他沒有執著。六道裏頭有善惡,善惡都是染,心善行善是三善道,心行不善三惡道,是自己心裏變現的,從分別執著生的。我們如果真的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現在地球上許許多多災難能不能化解?能,輕而易舉。只要居住在地球上的這些人,大家把不善的心、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放下,我們學心善、念頭善、行為善,所有災難就沒有了。為什麼?這一切境界從心想生。我們的心善惡二邊都不想,恢復到清淨,六道就沒有了,四聖法界淨土現前。這個道理佛說的,你能相信嗎?佛沒有妄語,句句是真話。《金剛經》上講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什麼叫如?完全跟事實真相一樣,這是如語。我們如果能信、能解、能照做,果報就現前,這就是如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一切苦難是不善業所感,一切清淨國土是淨業所感,這個世界不是別人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轉變還是自己,別人不能替你轉變。這裏面有共業、有別業,共業是什麼?集體創造的,這是共業,別業是個人。集體,社會是集體的,集體的行為,國家是集體的,宗教是集體的,集體造的稱為共業;個別造的是別業。在果報上,別業別報,共業共同報,共業裏頭有別業,別業裏頭也有共業。
底下說『曾無心外境,能與心為緣』,這就說絕對沒有心外的境界跟你的心起感應道交,沒這回事情。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境是心外的?不是,心外哪有境!前面這句好,「曾無心外境」,心外沒有境,心跟境是一不是二。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相是振動,這一振動就生兩個現象出來,我們這個論文裏面講「起二用」,二用就是正報跟依報;境是依報,心是正報。這個心的意思很多,有真心、有妄心,我們現在統統在講,這個心可以說是真心,也可以說是妄心,妄心是什麼?阿賴耶,真心是自性,自性能現,阿賴耶能變,真妄不二,心境一如,關係多麼密切!關係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真正能把經上教你該放下的統統放下,該提起的自然提起。我們這樣的根性,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有學習的習氣,我們現在所謂知識份子,有求知的習氣,這個習氣很深。凡是有這個習氣的人,佛怎麼度他?先讓他解悟,看破,然後教他放下,放下他就證得。他明瞭了,不能放下他得不到受用,他還是繼續造業,搞六道輪回;明白之後肯放下,不再搞六道輪回,他靈性馬上上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