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小人

分類:人生哲理
2012/11/26 22:47

 

君子與小人



( 書人)


君子,是一個古已有之的詞匯。
而在孔子那裏,則把它升格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並加以明確和詳盡的闡釋。
可以說,在孔子思想中的君子,是其人格理想的集中體現。

孔子說:“君子,為道而努力,不為吃飯而奔忙。
種田的人,也有可能挨餓,求道的人,
食祿也就在所學之中了。
然而君子,只是為大道不行而擔憂,
而不為自己的貧窮而擔憂。”

“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舒適,勤勉於事,
謹慎於言,
找有德有才的人指點自己的錯誤。這樣可以稱為好學了。”

“君子把道義看作根本,按照禮儀來實行它,
用謙遜的語言表達它,盡心盡力的實現它。
這才是君子啊!”

“君子只怕自己無能,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
“君子,不因為一個人的言辭而提拔舉薦他,
也不因為一個人的品行而忽略他的話。”

孔子還說:“內在的潛質超過了外在的文飾,則失於粗陋;
外在的文飾超過了內在的潛質,則失於浮華。
要使潛質與文飾相得益彰,恰到好處,才能成為君子。”

“君子有三戒:
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不要貪戀女色;
等到壯年,血氣方剛,不可好勇鬥狠;
等到老年,血氣已衰,不能貪得無厭。”

“君子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長輩,敬畏聖人說的話。
小人不懂的天命,所以他們不知畏懼,
輕慢長輩,詆毀聖人說的話。”

“君子有九思:
看時想一下是否看的明了、聽時想一下是否聽的清晰、
想一下自己的神色是否溫和、
想一下自己的體態是否恭敬、說話時想一下有沒有盡心、
做事時想一下是不是敬業、有疑問時想一下怎麼請教、
發怒時想一下後果、獲得財物時想一下是不是應該得的。”

子貢詢問君子之道,孔子說:“說之前先做,做了之後再說。”

子貢又問:“君子有惡(壞處)嗎?”

孔子說:“有惡(厭惡):厭惡說別人的壞處、
厭惡身處下位而毀謗上司、
厭惡好勇鬥狠而不知禮儀、厭惡剛愎果決而不知所以。”

子路詢問君子之道,孔子說:
“提高自己的修養,使周圍的人也因此受惠。”

子路好勇,問:“君子崇尚勇氣嗎?”

孔子說:“君子把義放在第一位。
君子有勇氣而不遵道義,就會作亂;
小人有勇氣而不遵道義,就會做盜賊。”

司馬牛詢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君子不擔憂也不怕。”
“內省而不感到有愧於天地,所以才會不擔憂也不害怕。”

孔子厄於陳、蔡時,在陳國糧食斷絕,隨從的人都餓的病倒了。
子路一臉氣憤的說:“君子也會這麼困窘嗎?”

孔子說:“君子即使困窘,也不改變初衷。
小人要是困窘,就什麼事都做的出來了。”

與君子相對的概念是“小人”。
孔子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放到一起討論,
把它們相互比較、相互闡發,
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他的人格理想所包涵的內容。

孔子說:“君子總是心胸寬廣,
心地坦蕩;小人總是心胸狹窄,淒惶不安。”
“君子靠自己,小人靠別人。
”“君子為義所動,小人為利所動。”
“君子不斷進步,小人日漸墮落。”

又說:“君子對人一視同仁而不偏私,
小人對人偏私而不一視同仁。”
“君子待人和善而不巴結,小人待人巴結而不和善。”
“君子助長別人的好處,而不助長別人的壞處。
小人則正好相反。”

孔子說:“君子容易侍奉而難以討好,
不以正道來討好,君子不會高興;
小人難以侍奉卻容易討好,只要是討好
,即使是歪門邪道,小人也很受用。
任用下屬時,君子能量才而用,小人則求全責備。”



( 出自《 論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