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霞法師宣導僧伽教育

2012/10/09 08:00

<<覺 醒>>
--------------------------------------------------------------------------------
  月霞法師是全國佛教界率先創辦佛學院校,以普及佛教文化教育,培育僧才的高僧,因此,全國佛教界稱上海地區是紹隆佛種的搖籃。
  說近代上海是紹隆佛種的搖籃,不是沒根據的。因為月霞法師于一九一四年在上海所辦的華嚴大學,是我國佛教界首創的第一所佛教大學,它開我國佛教界辦學的風氣之先,在中國近代佛教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近代上海所辦的佛學院校有許多所,華嚴大學是第一所,故先行介紹。


(一)華嚴大學


1、創辦緣起
  辛亥革命後,月霞法師就應上海佛教眾居士之請,到滬主講《大乘起信論》,聽眾甚多,影響較大。時有狄楚青(葆賢)居士在上海辦《佛學叢報》,請月霞參與編輯。月霞允其所請,並經其介紹,到上海哈同花園(愛儷園)講經,名聲遠播。哈同花園主人羅迦陵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見月霞講經很有水準,乃萌發請月霞創辦佛教大學之念。於是就和熱衷於佛學研究的康有為等商議,共同發起建議月霞在哈同花園創辦一所華嚴大學,培養弘揚華嚴的專門人才。這一建議,正好符合月霞弘揚華嚴的意願。因為月霞初學天臺,後來又是常州天甯寺住持冶開的法嗣,傳禪宗臨濟一系法脈,後見華嚴一宗衰落,乃決心以弘揚華嚴為己任。今見有人建議他創辦華嚴大學,乃慨然應允,當即邀請其法弟應慈法師共同策劃,建設校舍,擬定計劃,進行招生等等。當時擬定的簡章共十四則。其中規定:本校以提倡佛教,研究華嚴,兼學方等經論,自利利他為宗旨。校址即上海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花園內。學制分為預班一年,正班三年。課程分為讀經、講經、講論、講戒、修觀、作文、習字等七科。學習內容有華嚴教義、《普賢行願品》、《維摩經》、四分戒本等。預科還講授《大乘起信論》、《八識規矩頌》等。簡章還規定,學員所有學費、膳宿費、經書和紙墨費及醫藥費等,全由學校供給。學員僧俗兼收,其中出家人需住過禪堂,品行端正,無諸嗜好者;在家人需具有居士資格者。所有學員都要文理通達,能閱經疏。年齡需在二十歲以上至三十五歲之間。當時擬招學員八十余人。當招生簡章一出,全國各地前來報告者甚眾。後經過考試,錄取數十人。是年九月,華嚴大學正式在哈同花園開學,由月霞親自講授華嚴教義。但是好景不常,辦學僅僅幾個月,就遭到異教徒的破壞。時值哈同六十壽辰,哈同親信姬覺彌受人唆使,提出要華嚴大學師生向哈同行三跪九叩禮,理所當然地遭到月霞、應慈及全體師生的嚴正拒絕。因為佛教史上早有沙門不敬王者的傳統,更何況對一個商人。當時月霞、應慈和全體師生都非常氣憤,表示要解散華嚴大學,有些學員氣憤得連夜離開了華嚴大學。其時華嚴大學遭到面臨夭折的危險。幸有常州天甯寺住持冶開老和尚聞訊後,不忍此弘法大業受到摧殘,乃邀集滬上熱心辦學、弘揚 華嚴的 居士,共商對策。後與杭州海潮寺應幹法師共同協商,決定將華嚴大學遷往杭州海潮寺續辦。於是一方面籌募辦學經費,一方面月霞法師即率領全體師生到達杭州海潮寺華嚴大學新校址。從此月霣法師繼續在新校址海潮寺主辦《華嚴經》、《楞伽經》和《大乘起信論》等。海潮寺的華嚴大學,前後辦理了兩年多才結束,培養出了一大批專弘華嚴的佛學僧才,其中如持松、戒塵、常惺、慈舟、惠宗、了塵、靄亭、智光等,都是華嚴大學正科的畢業生。


2、深遠影響
  華嚴大學在上海只辦了幾個月(遷至杭州海潮寺續辦也只有二年多),可謂曇花一現。但從華嚴大學畢業出來的學僧,後來分燈四方,弘法傳教,先後辦起了各種各樣的華嚴大學和清涼學院、法界學院等,推動了僧人辦學在全國的發展,其影響十分深遠。例如:
  持松,在華嚴大學畢業後,即隨月霞到常熟興福寺,協助月霞在興福寺辦華嚴大學(後改名法界學院)。不久,他又在興福寺設立華嚴預備學校,講授華嚴經論,並撰成《華嚴宗教義始末記》。
  慈舟,曾與持松一起在常熟興福寺協辦法界學院,一九二八年到鎮江竹林寺籌建竹林佛學院,一九三三年又到福州法海寺創立法界學院,後遷往北京淨蓮寺續辦。他除了在他所辦的佛學院校講授《華嚴經》外,還先後在杭州、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開講《華嚴經》等,為近代弘揚華嚴宗的重要人物之一。
  靄亭,在華嚴大學畢業後,曾於一九二八年在鎮江竹林寺創辦竹林佛學院,專弘華嚴、毗尼,禪教雙修,人才輩出。後又于香港九龍及澳門等地創辦佛教義學,開港澳佛教教育之風氣。
  戒塵、了塵,于華嚴大學畢業後,曾和慈舟一起到漢口九蓮寺設立華嚴大學,培植華嚴專門人才。
  常惺,在華嚴大學學習時間不是很長,但受到月霞辦學的影響卻很大。他初至月霞在常熟興福寺所辦法界學院講經,後於一九二一年至安徽安慶迎江寺興辦佛學院,培植僧才。一九二五年輔佐太虛大師于廈門南普陀寺創辦閩南佛學院,在院任教二年。一九二九年于杭州昭慶寺主辦僧師範講習所,為發展僧教育而培養師資。一九三年在北京主持柏林教理院,時有學僧百餘人。其時還協助太虛籌組世界佛學苑,任籌備委員。一九三一年,在江蘇泰縣光孝寺創設光孝佛學研究社,招收學僧,研究佛學。一九三三年,繼太虛大師出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兼任閩南佛學院院長。其重要著作《賢首概論》,對華嚴教義有所闡述。綜觀其一生,對佛教教育貢獻巨大,這與他出自上海華嚴大學有很大關係。
  智光,于華嚴大學畢業後,曾追隨月霞到各地弘法講經,由小座而代座,使他對華嚴教義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一九三三年他接任鎮江焦山定慧寺住持,翌年即創設焦山佛學院,自任主講,邀請雪煩、東初、玉泉三師為助教,對僧青年施以佛教教育。時有學僧七十餘人,按程度分為甲、乙兩班,分別施教。一九三七年抗戰期間,佛學院被迫停辦。一九三九年即行複課,智光曾擴充班次,增聘教師,改進教材,創造了在淪陷區辦佛學院的最佳效果。先後在該院畢業而能分化四方的學僧,指不勝數。智光於一九四九年赴臺灣,初寓十普寺,後創設華嚴蓮社,由其弟子南亭主持。他任華嚴蓮社開山導師,曆講大乘諸經。平日在蓮社主持華嚴月會,領眾共修。為鼓勵社友子弟升學,又發起華嚴供會,集資建立獎學基金,對社友中清貧者或突遭變故者,亦多有救濟。由於他努力弘揚華嚴,因而皈向者達數千人。智光一生辦學、弘揚華嚴不遺餘力,明顯是在華嚴大學受到月霞法師的影響。
  不僅是華嚴大學的畢業生,後來于全國各地在辦學及弘揚華嚴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貢獻,而且協助月霞辦學的應慈法師,在華嚴大學教學的三年時間裏,受月霞的影響至巨且深,最後他遵守月霞法師善弘華嚴的臨終囑咐,畢生以弘揚華嚴為己任,成為三譯華嚴座主。綜觀應慈一生,專弘華嚴,始終不懈,主要表現在辦學、講經和刻印華嚴經典等三方面。
  辦學:應慈在辦學方面,除了在上海哈同花園和杭州海潮寺協助月霞辦理華嚴大學,繼隨月霞至常熟興福寺續辦華嚴大學(後改名法界學院)外,由他自己創辦的華嚴院校有:
  清涼學院:一九二六年在常州清涼寺正式成立,有學僧三十餘人,學制為預科二年,正科三年。一九二八年清涼學院華嚴預科學僧畢業後,一九二九年將清涼學院華嚴正科從常州遷到上海清涼寺下院續辦,旋又以因緣未契,清涼學院華嚴正科又從上海遷回常州永慶寺。一九三年夏季,複因永慶寺駐兵,不得已又於秋季再將清涼學院華嚴正科遷往無錫龍華庵續辦,數年中清涼學院幾易院址,終於在一九三一年春正科僧畢業。應慈隨院開講《華嚴懸談》、八十《華嚴經》等,始終不懈。
  華嚴速成師範學院:一九四九年秋在南京正式成立。真禪法師和明如法師等,都是該院的學僧。應慈在院內開講八十卷《華嚴經》全部。
  講經:應慈一生講經前後五十餘年,講經六十餘次。每次講經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三天、五天,長則一年、二年。如他所講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全部,都要一兩年時間。因此可以說,他五十餘年弘法活動的時間,約有一半是在講演佛經中度過的。他所講的六十餘次經論中,絕大多數是《華嚴經》或華嚴經疏、鈔。其中主要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八十《華嚴》、《華嚴懸談》、《華嚴纂要》、《華嚴經探玄記》、《普賢行願品》、《三聖圓融觀》、《華嚴經賢首品》和《華嚴十波羅蜜義》等。
  刻印華嚴類經典:應慈一生刻印了許多佛教經疏,以華嚴類經典為最多。如一九三三年募刻了《行願品疏》貞元經文;一九三八年發起刊刻《增刊普賢行願品別行本》和四十卷《華嚴經》;一九三九年刻印六十卷《華嚴經》;一九四四年囑其弟子 劉大照 居士刊印賢首的《華嚴經探玄記》等。
  應慈一生所刻的華嚴類經典中,工程最巨、貢獻最大的是他負責編印了唐代清涼國師所著的《大方廣佛華經疏鈔》。
  《大方廣佛華經疏鈔》是清涼國師所撰的關於八十卷《華嚴經》的注釋書,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和《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的會合本。起初兩書各為單行本,明代的妙明和尚開始收經入疏,收疏入鈔,成為《華嚴疏鈔會本》。因會合時有欠精當,疏鈔和經文的起止配合有許多牽強附會的地方。後世輾轉傳刻,又增加了許多錯訛。其後又有人對妙明和尚的《會本》加以大段刪節,以致前後文理不通,錯誤更多。清《龍藏》入藏時未加訂正,流通本仍沿襲《龍藏》的錯誤,以致後世學者在誦讀、研究時增加了不少困難。早年 徐蔚如 居士有志重編《華嚴經疏鈔》,未能如願而逝世。其後蔣維喬等本其遺志想繼續加以重編,也因因緣未就而一直未能進行此項工作。一九三九年春應慈到上海籌辦華嚴學院,聽到滬上佛教界人士有重編《華嚴經疏鈔》的論議,極表贊同。經有關人員五次商議,即於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八日 在上海成立《華嚴經疏鈔》的編印會,應慈被推舉為理事長。當時編印會組織了工作班子,彙集了中、日、藏本及其他流通本共計十多種版本,考訂異同,補正缺失,進行了參校。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全部於一九四一年冬校勘完畢,於一九四四年全書校印完成。重編的《華嚴經疏鈔》,彙集古今中日《華嚴經疏鈔》許多版本進行校訂,恢復了清涼澄觀原本面貌,對中國佛教古籍的整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對華嚴教義在近代的研究和傳播起了推動作用。這是應慈對弘揚華嚴所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總起來說,應慈一生專弘華嚴,在辦學、講經、刻印華嚴類經典所作的一些貢獻,都與當年在華嚴大學受到月霞的薰陶有關。
  近代上海所辦的佛學院校,除了華嚴大學以外還有一些。其中一九二九年從常州清涼寺遷來的清涼學院,還有一九四年正式成立的華嚴學院。這二所佛學院校都是應慈法師所辦的,前面已略作介紹,這裏不再重複。


(二)上海佛學院


  一九四二年由玉佛寺遠塵發起,震華法師創辦。院址設在玉佛寺內。遠塵法師為發揚佛教文化,培養僧才,即聘請鎮江竹林寺住持震華法師來滬主辦其事。震華來到上海玉佛寺後,當即著手籌備上海佛學院。先訂立章程,又聘請教師,並進行招生等。時遠塵年邁體弱,早有退隱之意。 一九四二年五月廿八日 ,上海佛學院舉行開學典禮,同時遠塵舉行交接儀式,由震華繼任玉佛寺住持。上海佛學院當時有學僧三十人,教師十余人,震華自任校長兼教務主任,守培法師被聘為特座教師。課程設置有佛學、佛史、國文、史地、算術、日語、梵唄等。為方便學僧深入經藏,震華還在佛學院設立圖書館,收集各類圖書入館,有《頻伽藏》、《續藏》、《萬有文庫》等內外典籍數千冊。一九四三年一月,又發行《妙法輪》月刊,由震華主編。至此,佛學院一時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時,震華擬將該學院辦成一所高級的佛學院。無奈後來由於物價飛漲,佛事清淡,收入減少,佛學院經費不足,許多事情只得停辦或緩辦。當時震華曾求助於上海特別市佛教會,希望能給予資助,亦未能收效。這樣,佛學院不僅未能擴大,連續辦下去也困難重重。後經震華多方奔走,千方百計籌措經費,才使佛學院勉強維持,沒有夭折。抗戰勝利後,震華法師邀請福善法師來上海佛學院任教務主任,以加強領導力量和教學力量。一九四六年七月,太虛在佛學院創辦《覺群週報》,自任社長,福善為編輯部主任。這時的上海佛學院漸現復興的跡象。但是好景不常,一九四七年,福善、震華、太虛相繼圓寂,辦學乏人,僅勉強維持。一九四九年初,上海佛學院終於停辦。在前後辦學的五年中,上海佛學院造就了一批具有一定佛學知識的僧人,至今仍有一些在海外大力弘揚佛法。


  (三)法藏學院
  一九四四年(一說一九四五年)由興慈法師創辦,院址設在法藏寺,興慈法師建造法藏寺後,就在寺內設立瞻風學社,聚眾講學,弘揚天臺教義。當時他以天臺教觀為指南,以淨土法門為歸宿,教誨學人。一九四三年,一度改名為法藏學社。其後,亦幻法師等來寺主持佛學教育,乃將法藏學社改組為法藏學院。同時訂立章程,規定:以培植弘法布教、住持佛法的僧才為宗旨。學習課程除依據天臺教觀教授佛學外,同時兼授他宗學說綱要及一般世間之實用學說。當時設有專修、講習兩班,兩年畢業。學僧的膳宿費、書籍講義費和醫藥費,概由學院供給,每月還另外酌予津貼。課程設置除佛學《摩訶止觀》、《四教儀》等外,還設有語文、歷史等課。學僧除學習專修班外,講習班有二十人。除興慈本人外,教職員尚有理權、墨禪、亦幻、雪亮等,夏丏尊 和阮伯康 居士亦分別在該院講授語文等課。法藏學院辦理時間不是很長,大約兩年以後,興慈中學開辦,在中學內附設育僧會,法藏學院也就停止招生了。
  (四)楞嚴專宗學院
  一九四五年由圓瑛法師創辦。院址設在中正西路(今延安西路)圓明講堂內。圓瑛精研《楞嚴經》數十載,先後講演此經十三遍,最後撰成《楞嚴經講義》二十四卷,時人稱之謂《楞嚴》獨步。為了培養精于《楞嚴經》的佛學人才,特於一九四五年在圓明講堂創立楞嚴專宗學院。他親自撰寫緣起,訂立簡章,招收學僧三十二人(一說三十六人),自任院長。他在《圓明楞嚴專宗學院緣起文》中說:夫首楞嚴經者,諸佛之心宗,群經之秘藏,眾生之大本,萬法之根源。教理行果,次第分明,信解修證,了義究竟。悟之者彈指可超無學,迷之者曆劫枉受輪回。又說:深思此經,為無上法寶,不僅裨益於禪宗,亦足顯揚乎教乘,故擬就圓明講堂,創辦楞嚴專宗學院,定期三載,造就品學雙優之佛子,養成解行相應之講師,弘揚此經,荷擔大法。這就是他所以要辦楞嚴專宗學院的原因和宗旨。該學院的主要學習課程是,以《楞嚴經》為正課,以《圓覺經》、《大乘起信論》、賢台教義、唯識、漢學為助課。同時規定,所有學僧的膳宿、經文、筆墨費用,概由學院供給。開學以後。圓瑛親自講授《楞嚴經》。此外,還邀請應慈法師講《華嚴經》和《發菩提心章》等,請興慈法師講《天臺教觀》,請蕭指今 和梁孝志 居士分別講授國文和歷史。雪相、密顯、無礙、定持等都是這個學院的學僧,畢業後分燈四方,在弘法傳教中作出一定的貢獻。一九四七年畢業學僧二十餘人後,楞嚴專宗學院即於一九四八年宣告結束。後來改辦圓明佛學院,招收學僧三十餘人,聘守培、覺澄等為教師,講授《圓覺經》和《大乘起信論》等。建國前夕停辦。
  (五)靜安寺佛教學院
  一九四六年五月正式成立。院址設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靜安寺內。當時靜安寺住持德悟和監院密迦,全力整頓寺院。先建新山門一座,繼造阿育王式梵幢一座,同時籌辦佛教學院。當阿育王式梵幢竣工後,即於一九四六年 農曆四月初八 浴佛節舉行揭幕典禮,太虛大師親臨主持。同時宣佈佛教學院正式開學,由太虛任院長。時有學僧五六十人。一九四七年三月,持松法師被推舉為靜安寺住持,立志使靜安寺成為佛教文化事業的中心,兼任了佛教學院院長,並聘該寺監院白聖法師為副院長,以加強領導力量。同時健全學制,延聘教師,續招新僧,一時佛學院辦得頗有生氣。一九四八年又創辦《學僧天地》,作為學僧的學習園地,由白聖任社長,持松任名譽社長。一九四八年四月舉行畢業典禮,有四十餘名學僧畢業。建國前夕停辦。
  (六)興慈中學
  一九四七年正式成立,校址設在興慈的一心蘭若。一九四六年秋,法藏寺住持興慈法師,鑒於當時社會民生凋敝,失學青年眾多,乃有辦學育才之議。後即命其弟子創辦一所中學,並決定將其一心蘭若獻出,改為興慈中學。秋末冬初,開始修建。並於一九四七年一月組織校董會,聘請章士釗、屈映光、范梅僧、陸淵雷、惟雲等十八人為校董。推舉屈映光為董事長,聘定范梅僧為校長,惟雲為校董會秘書。隨後即著手招生,正式開學上課。同時校內附設育僧會,擔負起法藏學院停辦後的育僧任務。時招收學僧三十餘人,聘請慧三法師為育僧會主任,授以佛、佛史等課。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興慈中學又擴充名額,續招新生,計招收初中一年級生八十名,初二插班生三十名,另招免費生(膳宿費、學雜費全免)三十名。興慈中學組織較為健全,有自己的校徽、校訓和校歌。其訓育原則是(1)發揚興慈法師濟世濟人之精神。(2)陶融美德。(3)信仰自由,但不得毀損佛道。(4)培養優良學風,嚴禁參加外界活動。(5)發展個性,獎掖天才。(6)提倡素食,勵行節約。建國前夕停辦。

  除此以外,上海有些寺廟還辦有一些義務小學和補習學校,如靜安寺在南翔下院辦有佛教南翔鄉村小學,後改名靜安鄉村小學、嘉定縣私立靜安小學;法藏寺設有慈光補習學校等。限於篇幅,不作具體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