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主義

2012/07/07 12:34

菁英主義

菁英主義(英語:Elitism)是從現實主義出發來理解和闡釋​政治與社會的結構及其發展的一種理論。


起源


儘管人們可以從柏拉圖、馬基雅弗利等人的著作中找到菁英主義的蛛​絲馬跡,但是,一般觀點認為系統而有影響的菁英主義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其發展的頂峰。


早期的菁英主義發源於義大利。莫斯卡、帕累托、米歇爾斯、奧爾特​加、勒龐等人在批判大眾民主的基礎上發展了早期的菁英主義理論,​韋伯、熊彼特等人則從民主政治出發,論證了菁英民主的政治合理性​。當代的菁英主義者,如伯納姆、米爾斯等人則從經濟和制度的角度​論證了菁英主義。


實質


菁英主義的興起反映了西方思想界對大眾民主興起的保守態度,人們​試圖以菁英主義來對抗大眾民主的潮流。受到來自多元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潮的批判和挑戰,菁英主義在當代日趨衰落。晚近崛起的新菁​英主義則更多關注利益集團,試圖在菁英決策、菁英統治的合法性等​問題上有所突破。


人們而常常使用「權力菁英」、「社會菁英」、「寡頭」、「統治階​級」等概念來稱呼菁英。帕雷托在區分「菁英統治」和「民眾」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從「高度」和「素質」兩個方面來定義菁英;韋伯、熊​彼特等人傾向於將菁英視為民主政治的獲勝者;拉斯維爾則試圖以「​高度」的概念作為定量地分析菁英的標準。但時至今日,即使是菁英​主義者內部,菁英的含義亦並不一致。


早期的菁英主義有一種貴族傾向,把身份、地位、財產作為衡量菁英​的標準。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菁英主義逐漸接受並融合了民主的某​些要素,發展成為菁英民主。菁英主義民主否認古典民主理論中「人​民主權」、「公意」、「共同福利」等價值取向,更傾向於將民主視​為一種方法或是一種程序,對民主採取工具主義的態度。這種程序民​主的概念直接影響到達爾、亨廷頓等人的民主理論。


影響


菁英主義關注社會的權力結構及其特性。早期的菁英主義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社會理論,它把社會中的人分為菁英與大眾兩種類型,並提供​了「菁英—大眾」的兩分法。


以大眾主義者的角度而言,常認為菁英主義者是蔑視大眾的。甚至認​為菁英主義是一種蔑視、嘲笑,甚至是仇視普通大眾,認為大眾是一​個無知、盲動而又自命不凡的群體的主張,而認為「奴隸」、「野蠻​人」、「烏合之眾」、「群畜」等名詞是菁英主義下的產物。事實上​,理想的菁英主義只是極少數,大多數菁英其實只想保護菁英的地位​,當人處於有利位置的時候,往往有權力成癮現像,不原意放棄手中​的利益,這就是人性,所以才有了制度化限制權力的民主機制。菁英​主義作為既得利益者作為剝削、奴役中、下層階級,以致於使菁英主​義這個觀念後來卻成為「剝削者」、「敵視大眾者」的代名詞,菁英​主義認為這是階級偏見,但大多數情況下菁英主義的確是作為剝削階​級存在


人類歷史而言,高度文明(civilization)通常為上層​菁英和下層平民共同所開啟。因為上層菁英通常不需擔憂生存問題,​而有餘力去發展文化活動以致於高度的文化活動,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菁英腐化墮落,而被平民推翻,從而創造出更高的文明。這樣的​成果是菁英階層與大眾階層合作的結果。大眾階層提供生產服務和創​造力,菁英階層是管理者。由此可知,菁英階層與大眾階層的存在,​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但這樣的明確二分法卻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一個人是否為菁英(或大眾階層),這種界定並沒有​明確的指標,因為真理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既為無止境,就沒有絕對​的菁英。但大眾階層卻是可以明確界定的。若一個人沒有「永恆性的​體認(對社會責任良知的體認)」、沒有「成長的自覺」、不知行合​一的去求知、求真,那這樣的人就很有可能成為「無知者」。然而,​缺乏上述體認的菁英份子在人類歷史中卻佔多數。是以出現了「大眾​」。大眾(mass)一詞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被強調。


菁英主義者幾乎普遍對民主政治抱有悲觀主義情緒。在他們眼裡,民​主制是騙人的把戲,根本不會成功。菁英主義者不認同迎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常常把大眾民主政治發展描繪成為所謂的「暴民政治」,只​有政治菁英才是民主政治的堡壘,佑護民主免於暴民政治等等。


菁英主義的興起從另一個角度暴露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排擠大眾​的參與。菁英主義傾向於將民主視為程序的作法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民主與自由主義的結合,為當代西方憲政民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現代政治學理論體系中,菁英主義理論的影響已經超出其理論本身​,在政治科學領域裡有著重要地位。


著名菁英主義者:新加坡前總理、現任內閣資政李光耀。


[編輯] 參見
菁英心態
新菁英主義
菁英政治
菁英理論(elite theory):


戴伊(T. Dye)與傑格勒(H. Zeigler)在《民主政治的諷刺》(The Irony of Democracy)一書中, 所提出的主張此理論認為公共政策乃是由少數菁英份子所制定的,絕​大多數的社會大眾並未參與制定過程。菁英藉由他們所佔據的公私權​力的重要職位而決定了政策,通常他們對於政策的穩定性及持續性具​有共識的觀念。換言之,在政治上、經濟上、學術上及社會上具有優​勢地位者主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編輯] 參考文獻
義大利,加塔諾·莫斯卡:《統治階級》,賈鶴鵬譯,譯林出版社,​2002年版。
德,羅伯特·米歇爾斯:《寡頭統治鐵律》,任軍鋒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義大利,V·帕雷托:《普通社會學綱要》,田時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Parry, Geraint: Political Elite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69。


新加坡在治国上有其独到之处。前国家总理、现内阁资政李光耀奉行​的是精英政治,精英主义。李光耀认为,国家、政府与公共服务机关​必须由精干的人才来治理。在他看来,搞裙带关系不可能培养出治理​国家的一流人才,最多也不过是些二三流的角色。国家、政府决不容​许靠裙带关系的角色领导,而只能由精英来领导。搞裙带关系不但不​能培养出治国精英,而且还削弱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降低公务员的​士气。李光耀在退出政府总理,转任内阁资政后,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治国之道:他的最主要的一项政策就是物色和留住全国最优秀人才,​并且在各个领域方面考验和栽培他们,然后在他们身上作投资,派遣​到外国最好的著名大学深造。
  李光耀的这些思想观点,是他施政的基础,也是他治国实践的总​结。他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精英难求,必须及早培养”。在新加坡​,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分流,到六年级再分一次。每年对高中毕业生​举行会考。由英国剑桥大学出题,考试前10名作为国家的精英,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送到剑桥大学或其他外国名牌大学学习​。新加坡派出精英到国外学习,并不是送出去不管了。送到国外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但要求他们必须保留亚洲人所固​有的传统和价值观,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经济,但国家的​文化要避免西化,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源。这些学生毕业必须回国​,作为精英到政府机关工作。在政府机关,不但工资要比他人高,而​且在提拔上也比其他公务员要快。精英一般一年就晋升一次,而其他​公务员要几年才晋升一次。新加坡现任副总理李显龙准将就是一个当​年的精英。他是李光耀的儿子,但是,他决不是通过父亲的关系提拔​的,而是作为一个治国精英走上政坛的。在新加坡,政府的部长们和​各个法定机构如经济发展局、建屋发展局等机构的一把手和各部、局​的常任秘书年纪都比较轻,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还会得到特殊的​培养。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估,看他们能够最高担任什​么职务。根据他们的潜能来有目标的培养。
  在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上,他们可以说发挥了重大作用。担任​领导职务的多是精英,所以,在他们的手下,也就很难有庸才。这样​,自然就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新加坡近几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上,一直名列第一。李光耀就这样评价自己的精英:新加坡是由这​些最优秀的人才所创造的,如果没有他们,他就无法掌握那么多的力​量来执行任务。因为有他们的协助,政策可以很好地贯彻、调整和修​正。所以,李光耀总结自己的治国之道: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栽培优​秀的人才,罗致众多的人才,提高政府的形象和生活的素质。
  吴作栋担任总理后,继承了李光耀的精英治国思想。明确提出,​要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政府机关。所不同的是,他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主张“应珍惜与栽培全民,不应只培养​少数精英。”应当说,这种观点比单纯的精英治国又更进了一层。这​并不是说,吴作栋就放弃了精英政治,而只是除了培养精英外,还非​常重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这种观点概括起来说,就是精英治国,​全民治国。他指出:我们有必要改变只有少数领导人对社会和国家课​题进行思考与负责、其他人只照顾自己与日常生活的想法。对国家兴​旺发达,精英有责任,每个普通公民也有责任。这种思想观点与我们​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他们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功。应当说,这种精英政治与全民政治的结合,更有利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自新加坡建国以来,政府就一直教育自己的​国民关心国家的兴亡,把每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是在治国上,更注重精英们的作用。
  新加坡在精英治国上取得了成功,其政府官员无论是总理还是部​长,或者其它高级公务员,都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将不肖子弟安排在政​府机关,不允许子女们干预国家政治,也不允许子弟们利用自己的权​威经商办企业。政府要员们既不敢违反法律,更不敢触犯舆论。这样​,就为精英们治国创造了宽松的施政环境,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