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1

2012/06/15 17:09

· 前言

  藥師法門是一個在末法時期特別能為修持者帶來無邊利益的一個法門;文殊菩薩在二千多年前,為了末法時期的苦難眾生之利益而向世尊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求請,佛陀就開示了藥師七佛的法門,並言明於末法期間,眾生若能依止藥師七佛,便能智根具足,最終證得佛法之心髓,同時亦能得到世間之種種利益。


  這本導修開示乃依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在一九九六年五月間,應其創立之佛教顯密研修院香港分院弟子祈請開示之法語而恭錄的。法師之開示是依儀軌原文一句一句地仔細闡明的;為了方便讀者學習,除書末印出了儀軌全文外,在每段落之導修文字中亦重複編印出了該部份開示之有關儀軌原文。此法門屬於顯乘法門,修誦此儀軌並不需由上師灌頂授權,發心者可自依導修開示持誦,若於未來能具機緣從具德明師處求得口耳傳承則更添持誦之傳承加持。


  現今距佛陀住世之時已逾二千五百年,正是處於本師所預言之末法時期,世尊所宣示之五濁境況隨處可見,並與日俱增,願所有閱讀這本導修的有情眾生都能如法發心,奉行不輟。


  我們能帶來最大利益的是這法門的修持。'眾生濁'是指末法中的眾生不信因果善惡報應、不恭敬孝順長輩等之普遍現象;'見濁'指現在末法中,與正法相違矛盾之邪見充斥世界,誤導眾生之情況普及常見;'煩惱濁'指末法時期中眾生貪執愛欲,心中普遍充斥惡念及貪、嗔、癡三毒;'劫濁'是說末法期中,天災、饑荒及自然災患愈來愈多,仿佛大自然之定律變得大亂似的;'命濁'就是說在末法中人命變得愈來愈短,橫死夭折的情況也常見,這是因為眾生之惡業業力成熟之故。這五個佛陀所預言之情況,我們現今舉目周圍都可以觀察得到。我們生於這個福薄多難的時空下,藥師七佛是最上之依止,最能救度我們。七佛之弘深本願不可言盡,他們對救度五濁中之眾生是最有能力因緣的。最重要的是: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是為了我們這個年代的眾生,而特別開示藥師七佛法門的。在顯乘眾多法門中,無一能及此法門,能令末法中之眾生免於五濁苦難而智根具魽A令證佛法心髓。這些要點我們可以在佛經中閱到聽到。(注:讀者可以參考〈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前行開示

  現依藥師七佛儀軌一句一句闡釋(有關儀軌原文以粗體列印以便對照參考,闡釋之內容以幼體印刷識別)


  在修法前,先要具備乾淨地方,陳設本師釋迦牟尼像及藥師七佛之聖像或圖像;放置清淨的供品,如花、明燈、水果及水等等。然後坐好,調整自己修行之發心:'我為了眾生之利益發願成佛,故要積集成佛之因,是故現在馬上要開始修誦藥師七佛儀軌!'要確保內心生起如此之動機,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福報而修誦,心中也沒有貪念或嗔恨心等種種過失,然後誦念皈依文偈:


  敬趨皈依上師佛法僧直至行者證悟正覺時
  為成佛境利普有情眾 行者現向七善逝祈請


  念時觀想藥師佛在面前虛空中央,一切聖眾圍繞著,尤其要盡力觀想藥師法門有關佛經也在前面,還有一切僧寶眾也在前方,這就是自己皈依之物件,既有佛寶(以藥師佛居中)、法寶(以藥師法門經典為主)及僧寶;所以這觀想出來的形象稱為'皈依境',也就是具鴠N表了三寶。第一句'敬趨皈依上師佛法僧',除表明我們皈依之物件是恩師與三寶以外,也有另一個意念,指從諸佛、至歷代祖師及至自己的恩師,中間師徒關係傳承是連續性的和從未中斷的。第二句'直至行者證悟正覺時'表明依止的時限並非單只盡形壽,並非單只這一生依止,而是生生世世堅定不移地一心依止,直至自己成佛為止。這兩句是皈依的對象與時限。下一句'為成佛境利普有情眾'屬於發菩提心之修行:我們自稱為大乘佛子,所謂'大乘',是說我們發願要成就無上正覺、成為佛陀去利益眾生;我們修行並不為了自己的好處,而是為了要成佛!成佛又是為甚麼呢?是為了'利普有情眾'!成佛必須積集很多覺悟的因,譬如我們修這藥師七佛儀軌中就已包含了很多的因,如:懺罪、禮拜、回向等等,為了積集成佛之資糧,所以我們現在就向七佛祈請,這是第四句'行者現向七善逝祈請'的意思和內容。念誦皈依是確立我們的修持並非外道的修行;念誦發菩提心之內容是為了確立所作修持之動機目的符合大乘心念,而非為了自己之解脫或其他利益而作誦念。這四句皈依文念時要有依止心地去念,想著裏面之意義,心內配合生起覺受,同時要如前述地觀想及起碼念誦三次,但愈多誦愈好,甚至誦念百次、千次或萬次更佳。儀軌中雖列明瞭要誦三次,這是指'最少'念三次,不是說只限最多可念三次。這些是正行修誦前一切的功夫。



· 正行開示

  皈依文誦畢,觀皈依境向內融攝進去,剩下藥師佛,它又變得很小很小,由自己眉心融入了自己身內。然後開始正行修誦,先要觀想出自己頂上有藥師七佛:


  行者頂上坐藥師如來藍身右手作殊勝賜印
  持阿路那葉左作定印 左掌托持妙藥甘露缽


  念以上四句時,觀自己頭頂上方有一朵蓮花,蓮心有月座,月座上坐著藥師佛;藥師佛身現藍色,以打坐之姿勢安坐,右手作佈施印('殊勝賜印')而拈著一枝訶子枝葉('阿路那葉'),左手作定印而托著一個盛滿妙藥甘露的僧缽。這是四句中所述的內容,所以念此四句時要同時作這觀想。藥師佛並非直接壓在我們頭頂上,而是坐在頭頂對上約四個手指橫列之高度的虛空中的。


  現在我們一尊一尊去介紹其他六佛之排列位置與身相之觀想:


頂上端坐淨知王如來 紅身右手賜印左定印
頂上坐妙音法洋如來 淺紅身相雙手說法印

頂上坐勝榮無憂如來 淺紅身相雙手作定印

頂上坐無染善金如來 金光身相雙手說法印

頂上端坐妙音王如來 金身右作賜印左定印

頂上坐祥印榮名如來 金身右賜護印左定印



剛才已描述了我們頂上為藥師佛了,藥師佛的後上方為淨知王如來。淨知王如來身相紅色,右手也是作佈施印,左手定印,但並沒有藥師佛所持之訶子葉及甘露缽。('淨知王如來'又譯作'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



淨知王如來頂上後方有妙音法洋如來,身相淺紅,雙手皆作說法印。('妙音法洋如來'亦譯作'法海雷音如來')



妙音法洋如來之後上方為勝榮無憂如來,身也是淺紅色,雙手作定印。('勝榮無憂如來'亦譯作'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勝榮無憂如來之後上方為無染善金如來,身金色,雙手作說法印。(此如來名號亦譯作'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



無染善金如來頂上後方為妙音王如來,身也是金色,右手作佈施印,左手作定印。(此如來名號亦譯作'寶月莊嚴光音自在如來')



妙音王如來之頂上後方坐著祥印榮名如來,也即是我們頂上七尊如來之最頂上位置,金色身相,右手作賜護印,左手定印。(此如來名號亦譯作'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我們一邊念誦內文,一邊觀想自己頂上的佛,一尊在一尊的上方排列著。七佛排列在我們頭頂上,加起來的高度約自己的前臂之長度;這是指七個佛一共高半臂(前臂),不是說每一尊佛就高半臂。七個佛一個在另一尊之上方,但並非正正排列于正上方,而是在上面略後之虛空,就是說七個佛好像一級一級之階梯般,一層一層、一級一級排列著;最下方(即最近我們頭頂的)是藥師佛,正好在我們頭頂的正上方虛空中。


  這就是頂上七位如來之觀想,剛剛修習時要觀清一尊也不容易,但如慢慢努力去學去修,觀想會逐漸清楚,修持了一定時日後,可以明明白白觀得清七佛一一細節,無一缺漏。


  諸佛身穿僧侶三種衣各現種種大小祥印記
  雙腿跏趺成金剛姿座 端坐蓮花與月座之中


  這四句是描述七位如來的身相,都是坐在蓮花中之月座上,全都以僧相化現,穿僧侶之三衣,以跏趺之姿莊嚴地坐著,而且全都具鴗F佛陀之三十二相及八十形好。這三十二相及八十形好是佛陀之莊嚴相,在此不贅述了,大家可以參考佛教書刊;至於'三衣',指比丘的各種袍衣,也很易在佛經中參查得到。總之,這些細節要盡力觀想,一步一步來,不可妄想馬上能完全清楚觀得,也不要因開始時力不從心而灰心放棄。畢竟修行是要下一點功夫的!我們也不要以為觀想不清就不會得到七佛之加持;佛陀一向都在,不因我們之觀想不清而變得不存在,只要我們是清淨正確地去祈請,佛陀就會以悲心化現加持,只是我們眾生之業力所限,所以看不到而已。我們必須盡力觀清,多作修習。誦完了七佛現自己頂上之觀想內容後,我們就作禮贊與七支佛事部份:


  觸爾殊勝妙藥微細分得涼最深地獄猛熾火
  化熱火坑為蓮花淨池


  這三句是禮贊七佛,意思是說聽聞到七佛之洪名聖號就如天上灑下甘露般,能令猛火清涼,痛苦息滅。


三業禮拜俗眾護者會


  這是七支修行中之第一支:禮拜。我們或常常見聞到'七支佛事''七支修行'這些名詞或偈文,所謂七支是指修行的七個類別,分別為:禮拜、供養、懺罪、隨喜、祈請長住、祈轉法輪及回向共七項。在不同儀軌中都常見有七支修行的偈文,或長或短,其主要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因儀軌及本尊之不同而有物件之不同及偈文每一支之內容有所不同。如果是觀音大士之儀軌,作此七支修持之物件就是觀音大士,所以禮拜之物件是觀音,隨喜讚歎的內容就是觀音之身語意功德等等了。在這個藥師七佛儀軌中,禮拜的就是藥師七佛了,此句中之'三業',指我們誦者的身、語、意都同時禮拜;身禮拜可以是五體投地之大禮拜,也可以是合掌低首恭敬之形式,所以我們念這一句時必須低頭合掌以示恭敬之意;語禮拜就是念誦這一句內文的本身,是言語上之恭敬禮拜;意禮拜是說心中真的生起恭敬依止此七佛之念。我們不可止於口中念一念就作罷,要三業同時禮拜恭敬!文中之'俗眾護者會',是表明禮拜之物件;'俗眾'是指處於五濁惡世中之眾生,也就是你和我這些眾生的意思了;'護者會'是指守護加持五濁境況中的眾生的聖眾海會;所以這幾個字:'俗眾護者會'就是指末法五濁充斥之時空中,護持我們的七位如來的意思;他們就是現在我們三業禮拜的物件了。禮拜是對治消除我慢自大心的法門。


  壇列咒智及觀想化出供奉廣大種種妙奉品


  這兩句是七支中之供養支。供品分為外在實際排列供置的物品及內在供品。內在供品又有觀想出來的、咒語變化生出的及智慧現化的供品之分別。我們既無甚麼能力去供奉內供品,要積聚功德資糧就主要是靠外在供養了。不要妄言這些外在的供養是執著於外相,而忽視了這種修持呀!我們應盡能力作對三寶之種種真實供養,而且要注意外在供品的兩個清淨性:() 心之清淨 --勿在供奉好的物品時心生吝嗇或不捨得之意念;() 供品之清淨--不論是多是少、是貴是廉、是大是小,必須來源清淨,不是由殺生、偷騙、邪淫惡業而換來之供品。除此二清淨性外,還要留意自已供養時之發心是否正確。所謂'正確發心',是指供養並非為世間八法所染汙了的,即不是為了求名、求利、求安樂等等的心態而作的。要是心中為了眾生之利益而奉上一根短短的香,功德遠比為了求自己利益而供養億萬元的施主為大;因為眾生之數目無量,少至供一支香之功德也得以乘大了如此數目之倍數。不要以為回向功德予眾生自己就會損失了甚麼!我們也是眾生的一份子,故此也同樣會得到同等功德所帶來之利益!供養是慳貪心之對治修行。


  懺坦罪業讚歎眾功德


  這句包含了七支中之懺罪支與隨喜支。我們懺罪,首先要明瞭懺的是甚麼!甚麼叫'業障'呢?如若搞不清楚的話,就無從懺罪,無可淨化了。懺罪這一門修行十分深廣,現在暫且擇要說一說:以十不善業中之殺生業來說,譬如我們中午要用膳時突然生起一念:'今天就吃螃蟹吧!',這一個念就成為了構成一個圓滿罪業的四大因素之第一個因:'動機'。這動機基於貪欲;由欲生動機,由動機引發行動;我們作業就是這樣的了 -- 由貪、嗔、癡三毒生起念,念引發身或語的活動。我們在一間海鮮餐廳的大展示缸前看著這些待死的生命,然後手指一指,決定了:'就這只吧!',這也是嗔心的一種。'嗔心'不單只是指憤怒心而已,總之'悲心'的反面就已算是'嗔心'了。這一隻螃蟹就是構成一個圓滿之殺生業的第二因--'物件'。第三因是'成功完成了殺業',這不單是指自己動手去做,如請他人代殺也算是具鴗F這一個因了。在我們食用這只螃蟹時,心生大樂,覺得每一口都很美味時,就構成第四個因:'滿足于所作行為'。一個業,凡是具足了'動機''物件''實際行動之完成''完成後生滿鼒P'這四因素的話,就是一個完整的業。一個完整的殺業會帶來很痛苦之業果。剛才是以殺生為例而說的,但其他的業,如偷及淫等,都一樣以這四因素來衡量它是否完整。以殺生來說,業果是被殺。若不把這些業力淨化掉,懺坦出來的話,這業因就會在未來遇到外緣時,招致惡業果!這只是以殺生為例,其他不善業還有很多種,其果報也有很多種,如夭折、絕症等等,或者是大眾殺生之共同果報 -- 戰爭。即使四因素不同時具鴘熒~,也一樣可帶來果報,所以也要去懺除。這因果業力之定律是十分微妙繁雜的,譬如八個人同殺一隻螃蟹而吃,因為每個人都有殺念、物件、行為之完成和滿足感,所以每一個人都個別積集了殺一個生命之完整殺業,但死的卻只有一個生命。也就是說,八個人中每人都會遇上因為殺一個生命而帶來之業果,一隻螃蟹的被殺引發出八段殺生之完整業因與業果關係。我們現在只是以一次的殺業而述明,殺生之物件也只假設為一個生命而已。我們想一想,一生中所作之殺業有多少呢?每一次殺生或許還包括了許多的生命吧?想想餐廳中一碟面可以有多少只小蝦小魚等生命呢?這一生所殺之物件和次數都很多很大,而單只一次殺了一個生命之業果我們都已不堪承受,所以要好好作懺罪修持。我們還未講到十惡業中除殺生外其他的九種呢!這些業、業因、業力與業果都要以懺罪來淨除。要坦白承認曾作之不善業,後悔曾作這些事業,依止懺罪物件,作懺罪之對治修行及發願不再重複作同樣之不善業。在這儀軌中,我們對藥師七佛坦懺罪障,依止七佛,祈請七佛淨除我們之不善業障。


  這句之後五字:'讚歎眾功德',是隨喜支之修持。'隨喜'意指對其他眾生或自己之善功德、對聖眾或凡眾之善行生起歡喜之心。隨喜是一種極奇妙的法門,我們即使自己未曾作某種善業,但因為見到聽到有其他眾生作了這善業,自己想著:'這是一個善業!這人作了如此善業是一件很好的事!我願在以後作這樣的善業!',生出歡喜心,讚歎其功德,則我們也會得到功德。有一說是:若隨喜物件之修行境地高於自己,則自己可得其善業功德之一半;若作善者與隨喜者同等境界,則隨喜者得同樣功德;若隨喜者修持境地高於實際作善業者,隨喜者可得其善業功德之一倍。我的恩師常常說:'隨喜是最容易、最便宜的法門了!自己即使沒作甚麼善業,如果能好好如法地隨喜的話,即使躺在床上也能積集功德!就算是懶人也可修得功德呀!',大家要佔便宜的話,就要好好修這隨喜法門!隨喜之物件可以是十方諸佛及大菩薩,也可以是身旁的人;在這儀軌中,我們特別是對藥師七佛之本願功德等生隨喜心。隨喜心是妒忌心的最好對治方法。


  祈住說法回向使成證


  這一句包含了七支中之最後三支:祈請長住、祈轉法輪及回向。  '祈住'二字就是祈請長住世間的意思,雖然佛陀肉身並不在我們可見可聞的世界內,但佛之化身是千千萬萬不可思議的,在其他世界中,也不斷有佛住世示現,正如二千多年前我們世上有本師釋迦牟尼之出生一樣的情況。我們祈請長住,就是請所有世界中,佛陀之化身不要示現入滅,為了眾生利益而堅住。我們可以把佛之身相分為法身、報身及化身三類;法身與報身是不會入滅的,只有化身會隨眾生因緣而化現或入滅;所以我們作的是祈請化身長住。法身與報身不需要我們去祈請長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