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三橋與芙蓉洞*重慶大足寶頂山石刻
天龍橋
青龍橋
【天生三橋】位於中國重慶市武隆縣仙女鎮,
該景區是以「三橋夾二坑」景觀稱於世,
有世界最大天生橋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相映生輝。
所謂三橋是指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
這三座天然石橋平均高200公尺 以上,
橋面寬度約100公尺 ,然二坑是指天龍天坑與神鷹天坑。
遊走天坑三橋是先搭乘透明的升降電梯下降於80公尺
下的山谷,遊覽路線計5公里 ,沿途峰清嶺翠,懸捱萬丈,
壁立千仞,綠草成茵,飛泉流水,
幽靜的原始風光構成一幅完美山水畫卷!
【芙蓉洞】
【芙蓉洞】也是位於武隆縣江口鎮的芙蓉江畔,
它是經中國溶洞專家評價為「世界奇觀之一級洞穴」
並於2007年6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芙蓉洞沉積物、形狀琳琅滿目,豐富的鐘乳石達670多種,
數量之多、形態之美、造型千奇百怪,
若一座地下藝術宮殿和洞穴博物館,令人嘆為觀止!
重慶大足寶頂山石刻 2010/10/31
第一次聽說重慶有大足石刻還以為是石刻的大足佛像,
經查資料始知道是重慶大足是一個縣名,素有“石刻之鄉”
的美譽,這裡匯集了大小近百處石刻造像群,最繁榮時期,
上百座寺廟同時存在,而且香火旺盛。
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初西元649年,
歷經晚唐、五代,盛於兩宋,明清時期也有所增刻,
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的石刻群,
在中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被中外譽為神奇的東方石刻藝術明珠,
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美譽
大足石刻始於唐代,雖然不及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等年代久遠,但亦因此在雕刻手法上更趨於成熟,
題材上亦更為豐富,集儒、道、佛三家之大成,
是中國第四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石刻重慶大足石刻群.
於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餘尊,
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
最為著名和集中,而以寶頂山石刻的規模最大,
是中國享有5A 盛名的旅遊景點
大足石刻是重慶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
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
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
由於大足石刻群分散各地,所以我們只參觀規模最大、
最具代表性的寶頂山石刻,門票120元人民幣
大足寶頂山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
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之宏大,
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據說中國欽定2012年的國家副主席:台灣的 連公子(上圖右中戴眼鏡者),就像現代的孔子,常到大陸到處視察參觀名勝古蹟,
所以榮獲中國首屆孔子和平獎,星X大師(下圖)也榮獲中國和平獎的提名人,他們都在大足寶頂山石刻名留青史
寶頂山石刻摩崖造像,創始人宋朝名僧趙智鳳,
從西元1179年開始歷經70多年才完工
大足境內石刻約四十多處,而寶頂山的石刻最為集中,
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同時寶頂山又是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歷史上有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之稱
寶頂山的石刻,主要分兩組,即大佛灣和小佛灣,大佛灣的東、南、北三面危崖峭壁,長約五百餘米,鑿有三十一個龕窟,
碑碣七處,題記十七則,舍利寶塔二座,小佛灣是趙智鳳
最早創刻的造像,是大佛灣造像的蘭本
大足石刻因地處中國內地山區,過去交通不便,倖免了歷代戰爭的浩劫和人為破壞,才得以保存相當完整的石刻藝術
釋迦涅般像,又稱臥佛,全長31米 ,只露半身,
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之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
華嚴三聖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傾,成功地避免了透視變形,
袈裟縐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腳下
華巖三聖像,釋迦牟尼佛,左為普賢菩薩,右為文殊菩薩,三像高達 七米 。文殊手托之寶塔,重近千斤,歷八百餘年而不墬落,據說是巧妙運用袈裟支撐手臂之故
佛教六道輪迴盤,是佛教對眾生的分類,
上中為天道,上左為阿修羅道,上右為人道,此為善三道。
下中為地獄道,下左為畜生道,下右為餓鬼道,下三道是惡三道,眾生都在這善惡因果的嚴密關係中,隨業而升,業盡而沉。
佛教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
成為千百年來維護中國道德倫理的精神支柱
牧牛圖長達30餘米,刻出林泉山澗,雲霧繚繞,
並有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詩般地再現了牧牛生活
寶頂圓覺洞是由整顆石頭開鑿而成,空間寬敞,
洞中正壁刻佛像三尊,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
壁間刻樓台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
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圓覺洞內高6米、寬9米、深12米,洞內16尊佛像,
氣宇渾厚,形神兼備外面的光線可以由天窗折射入洞內,
是宋朝石雕大師匠心獨運的結晶
釋迦磐涅聖蹟石刻.僅現半身.
是雕刻師採取意到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肚量
這是規模為最大的大佛灣摩崖石刻是馬蹄形山灣,
長500公尺,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有巨型雕刻三十餘幅
石刻都以佛經故事為主要題材,造像旁還刻有經文、
頌詞等文字說明,宛如一幅幅圖文並茂的連環圖畫,
是不同於中國其他石窟的顯著特點
寶頂山摩崖石刻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
雕像達一萬五千多尊,設計之精巧,每尊雕像的神態完全不相同
寶頂山聖壽寺是宋代趙智鳳創建,宋末毀於兵燹,
明永樂 (1418—1424)重建,明末又毀於戰火,
清康熙(1662—1722)重建,後陸續加以維修,
共產黨紅衛兵並未大肆破壞,保留迄今
大足寶頂石刻風景區攤販販售的玉石.好像是三層豬肉
很實大足寶頂石刻風景區的攤販都是賣些與石刻有關的紀念品
很實用的竹樓.既可以上街購物或背些農產品到市集出售,
又可以安全的當小朋友的溫床,在四川鄉村各地都可以看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