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1

2012/09/06 09:58


一、極樂世界的有無問題


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巧合的資料如下: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叫做地輪


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


《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近代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數理證明宇宙是四度空間的連續體,認為宇宙是膨脹的,而且是極其宏大乃至無窮無盡的!他引用相對論來說明品質與能量所表現的一個靜的宇宙和一個動的宇宙,兩者間的錯綜組合,形成了變化莫測的宇宙。這與佛教所說的重重無盡的宇宙觀,相當接近。


佛教說,百億須彌,百億日月,構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個太陽系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現代的天文學家已探測到在銀河系中,有著本身發光如同太陽的恒星近十億個,依理推測應有三百億個之多。並在太陽系的空間,還有數不盡、算不清的星雲星系,而且每一個星球都有一或兩個衛星月球。這與佛教所說的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可謂不謀而合。


佛經還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一九六八年,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安東尼·休伊什研究小組的成員喬斯林·貝爾,發現了自外太空發射的神秘電波訊號,這和已往星球所發出的穩定訊號不同的是,貝爾接收到的訊號是脈動的,是一種每隔十五秒固定顯現一次的影像。於是許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證據。根據該小組的歸納,這種脈動電波是來自距離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里,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做一光年,等於九四、五五億公里)的一個自轉的星球。由於她的這個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發現,使到休伊什與其指導教授馬丁·賴爾爵士獲頒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天文學獎。


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即連色身亦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現代科技通過電子光學望遠鏡,已可探視到太陽系之外有銀河系、銀河外系,及搜集到與我們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質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質不明)所射出的電波,甚至已截收到來自五十億光年遠距離的星球電訊!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 霍助 教授,曾于一九六四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他所發現的新的重力理論,說明宇宙的起源。他認為星球與銀河系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進行著一種周而復始的迴圈,即在大爆炸之後又重新組合。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導而為多數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一缽水給他,他告訴其弟子:一缽水中,八萬四千蟲。


此事至到十五世紀末葉,科學家發明瞭顯微鏡,以之向水中一看,這才發現裏面的確存在密密麻麻無數的小蟲(細菌)。


最可貴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種的條件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則是說凡是依靠眾緣的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沒有真實的自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證諸事實,宇宙萬有,的確樣樣皆緣起性空,就以人體為例,佛教說人體乃由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四大元素所組成。現代的化學說,一個成人的身體,是由大約16%的碳,8%的氫,3%的氮,1.5%的鈣,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組成。


再者,科學家又用化學的方法,將一切的物體分解之後,得出許多微細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構成的,因此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切的物體,最初都由同質或異質的原子(後來又發現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數、質子、量子)結合而成分子,然後再由分子構成一切的物體。科學家們的此一結論,不正是證明佛教之所說:一切萬有,小至微塵,大至宇宙,無一不是緣聚則生(有),緣散則滅(空)的嗎?


以上所舉之資料,在在說明,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單單一個緣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實相,一語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創造的神話,都無立足之地。難怪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大文豪、大詩人的泰戈爾要說:我認為釋迦牟尼佛乃世上最偉大的聖哲!(見泰戈爾作《論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又英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和舉世公認為最傑出的邏輯學家的羅索也說:各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見《當代名人演講集》中〈羅索談宗教問題〉。)


世人一定會感到很驚奇,佛祖釋迦牟尼現身人間,根據世界佛教友誼會於一九五年在錫蘭(即今之斯裏蘭卡)哥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公認佛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涅槃於西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說佛乃降生於距離今天二六二四年前的古代,這比中國的老子、孔子更早。其時沒有現代數學、物理學,也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佛又憑什麼竟能對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對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會感到驚奇了,因為您明白佛是一位世出世間(世間和超世間)的大聖人,佛眼洞視一切,視眼看到一切,他對宇宙中的一切都瞭若指掌,所以能夠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


科學的精神在於撥開現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現象的世界,揭開宇宙與人生之秘紗了!


所以儘管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到了叫人目眩之境地,然而就今日太空科學所發現的宇宙真相來看,尚屬粗淺。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說人類只不過是地球的過客而已,人類生死往來的範圍是三千大千世界(約等於一個銀河系),而大千世界又其數無量。但我們的科技,直到今天,莫說相等於一個銀河系的大千世界,就連銀河系中的太陽系都搞不清楚,乃至早已發現的九大行星(最近科學家又打破九大行星概念,說太陽系中有十大行星),也沒有哪一位科學家能把它的事實真相說得清楚,往往後說推翻前說,至今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們的地球,在太空中,只如一粒微塵,人類要從地球上去證實大千世界,實屬不可能;


其二,再偉大的科學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他們沒有六通,更沒有佛眼,根本不能像佛那樣親眼看到宇宙的事實真相,只能根據數理、物理和科學儀器來作分析、歸納、推演,這就難免一知半解,言人人殊了。


總之,沒有身曆其境,如何能說出其真相呢?這就是科學家難以突破的困境。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學又超乎科學的地方。


佛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說極樂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一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亦即一個銀河系)。但放眼看看我們現代的科技,連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論離此十萬億個銀河系之外的極樂世界了。在現階段若硬要科學證實極樂世界,無異緣木求魚,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對於科學至今尚不能證實的極樂世界,我們又憑什麼來確認它的存在呢?在博大和精深的佛法裏面,有一個教人如何衡量和判斷事物之有無的三量


1、現量。即不用意識思索,單憑直覺就能證知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觸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是。


2、比量。當見到遠處有煙,就知其處必有火,或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其處必有人是。


3、聖言量,又名聖教量,即由聖人(指佛)的言教,或聖人所說的經典,才知確有其事。正如極樂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紹和推薦,我們根本無從獲知在廣漠無邊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個既奇異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樣。


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學,亦即現代人所說的邏輯學,它亦相等於現代哲學思惟方式的辯證法。但現代邏輯學辯證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諸四海而皆准,而且曆萬古而常青的聖言量,所以兩者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就是憑著這種佛教所特有的、且又充滿真知灼見的聖言量,而堅信西方確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


我們之所以對這種聖言量信心十足,毫不懷疑,另外還基於以下之幾個理由:


第一、著名的《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絕對是一位講真話、講實話、所講皆符合事實真相、不講騙話、不講自相矛盾的話的大聖人。


第二、在釋迦佛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時,在場聽經的人,有許多是十方來的大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以及未來佛彌勒等等,此外尚有許多的大阿羅漢,他們皆具六神通,皆能親見親到極樂世界,如果是佛信口開河,無中生有,決定瞞不過他們的。


第三、佛有廣長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而釋迦佛即是如此。除了佛,世間誰有此能耐呢?如果連佛的話都不信,還有誰的話可信呢?


今日備受尊敬的佛門高僧淨空長老說:在凡夫中,有地位有道德的正派人士,尚且不肯說騙人的話,何況佛豈肯打妄語?佛經中如有一項所說與事實不符,則全部佛經均可認定為虛妄不實之謊言。妄語為起碼五戒之一,凡夫持五戒只能保住人身,如佛打妄語,豈不是連凡夫都不如?


我們還常聽人說,未曾親眼看到就相信便是武斷。對此,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學者 方倫 居士答得好,他說:大家都沒有天眼,不曾看見過極樂國,也都沒有神通,不曾到過極樂國,所以不應執定極樂國為有,若執為有,便是武斷,這話是對的。但是,沒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執定極樂國為無,是不是也武斷呢?既是不曾看過到過,怎麼可以遽說為無呢?就因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說有說無,都沒有資格,這樣就要遵從聖言量,以佛所說為依歸了。自己既無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為天下最頑固的絕物了。


看了上面我們所舉的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的資料,再加上佛充滿真知灼見的聖言量,極樂世界到底是還是的問題,相信您必已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了吧!


二、十方讚譽的阿彌陀佛


佛教界自古就流傳一句話: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於此我們要補充一句:不念無量壽經,不知彌陀偉大!


《無量壽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中,專門介紹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三部經典之一,另兩部為《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


此經又被尊為淨土第一經,因它乃淨土三經之中心。又佛宣稱,在他此次的度生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一萬二千年)中,此經乃最後才滅的經,亦即一切經法都滅了,尚留它住世多一百年,以度有緣之人。由此可見其威力之強及影響之遠了!


就在這部震古鑠今的經典裏,佛很詳細的敍述阿彌陀佛如何由人成佛,以及如何創造極樂世界的偉大事蹟。


那是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代。當時有一國王,即妙喜國的世饒王,常去聽佛講經說法,聽了以後,不但歡喜,而且理解,隨即發起無上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捨棄國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為僧,法號叫做法藏比丘。


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懷大志,人家頂多為社會、為國家或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卻是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著想。他眼見芸芸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發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惡緣多,助道的善緣少,甭說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時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眾生早日成佛?


類似問題,終日纏繞心頭,終於有一天,他找到瞭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須先成為一位十方都讚譽的佛,以便吸引十方無量眾生的注目;並要建立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以便一切眾生都樂意往生;同時還要有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以便十方眾生萬修萬人去。


答案是找到了,但不知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位十方都讚譽的佛?和哪一種國土最美好?哪一種法門最微妙?於是他去請教老師世自在王佛,他向佛稟白:我想成佛,乃想成為一位超越十方一切諸佛的佛!同時希望我將來的佛國,也是一個超越十方諸佛刹土的淨土!請問像我這樣的心願能實現嗎?


聽了這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心聲,世自在王佛對他說:譬如一望無際的海水,如果有人用鬥去量,經過很多劫的長時間,海水尚且可以量盡。只要人的意志堅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斷的努力,就連成佛都不成問題,還有什麼心願不能兌現的呢?


佛的話給了他極大的鼓勵,於是他跪在佛面前:請佛慈悲垂示十方諸佛美好的淨土,以及莊嚴淨土之法,我聽了一定如教修行。


佛感其至誠,就為他詳細的開示各種的修行方法,並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的境界。不僅如此,還以不思議自在神力,將所說的諸佛刹土,一一的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清清楚楚的親眼目睹,身曆其境。


資質超卓、絕頂聰明的法藏比丘,即將所見到的諸佛刹土,選其而舍其,發現其中西方淨土,最為殊勝,於是決定在西方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又將所聽到的各種修行方法,舍其而選其,發現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於是決定以之作為自己將來普度眾生的無上法寶。


這樣的精挑細選,去蕪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設計,總共經歷了五劫長的時間,才完成構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絕妙淨土。


在這五劫的長時中,他一面構思,一面修行,同時還集結了許多莊嚴其淨土和幫助一切眾生修證佛果的大願。


此時他又回去見佛,向佛作一個修行的報告。他稟告佛:我已成功構思我的美妙淨土!同時也已成功清淨之行了!


由他後面的這一句話,證明他此時已修到心不起分別、已證入無所執的清淨境界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清淨心為因,將來所證的果報國土,一定也莊嚴、清淨。


佛見他修行已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就無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現在可以具體的宣佈,你那普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的大願了!


於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眾之中,發下他那冠絕古今、膾炙人口的四十八大願:


一、國無惡道願 二、不墮惡趣願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身無差別願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九、他心通願 十、神足通願


十一、遍供諸佛願 十二、定成正覺願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十七、諸佛稱歎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十九、聞名發心願 二十、臨終接引願


二一、悔過得生願 二二、國無女人願


二三、厭女轉男願 二四、蓮花化生願


二五、天人禮敬願 二六、聞名得福願


二七、修殊勝行願 二八、國無不善願


二九、住正定聚願 三十、樂如漏盡願


三一、不貪計身願 三二、那羅延身願


三三、光明慧辯願 三四、善談法要願


三五、一生補處願 三六、教化隨意願


三七、衣食自至願 三八、應念受供願


三九、莊嚴無盡願 四十、無量色樹願


四一、樹現佛刹願 四二、徹照十方願


四三、寶香普熏願 四四、普等三昧願


四五、定中供佛願 四六、獲陀羅尼願


四七、聞名得忍願 四八、現證不退願



他的願,願願莊嚴淨土,願願濟度眾生。並在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爾者,誓不成佛。這是展現他誓要每一願皆兌現的決心。


他這樣是踏著古來諸佛的步伐前進。古來諸佛,無不先立大願,後依願起行。因為:立大願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會有大成就,當願行圓滿之日,即是成佛之時。


職是之故,法藏比丘在發願後,對修行更加精進,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處,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進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一切諸佛和眾生,並廣修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雙修。他就是這樣的在無央數劫的長時中,成功的積累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今天,法藏比丘已經願行圓滿而成佛了!據《阿彌陀經》說,他成佛以來,已有十劫,佛號阿彌陀,其美妙絕倫的國土名極樂,地點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


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是一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誓給一切眾生安樂,願拔一切眾生痛苦的最偉大人物!成佛之後,更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國土,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環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場,和他親自教導眾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萬德洪名,能令聞者、念者,無不獲得絕大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