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必得往生」,
這就是善導大師對整個淨土宗念佛法門所作的結論性的解釋。
稱念彌陀名號,是不在於我們的心是散亂還是不散亂,
因為凡夫既然墮在散地當中──
所謂「三界眾生」,欲界、色界、無色界,
我們屬於欲界,欲界是散地,
色界、無色界叫定地,你要有禪定工夫,才可以生到色界、無色界。
那麼在欲界當中,統統是散地凡夫,
散地凡夫的心就是散亂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就像你做人,就有眼睛和鼻子。
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就是以這樣的眾生做為救度的對象,
而發出誓願說:「這樣的眾生稱念我的名號,必然來到我的淨土。」
所以,不是從我們心上去找,而是看我們是不是專稱彌陀名號。
這個專,在行業上是專稱彌陀名,專拜彌陀佛;
在心相上,也是專靠倒阿彌陀佛的誓願。
我們能往生,不是自己有修行、心清淨,不是的,
是因為佛的誓願可靠。
善導和尚說:「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是佛願不虛的緣故,我們稱念,必得往生。
昨天也有蓮友問:「念佛心有妄想、散亂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是不用問的,絲毫不用問,本來就是這樣的眾生嘛!
如同說「我長得胖怎麼辦?」長得胖就胖子念佛嘛,沒有關係,
跟你的長相如何沒有關係,跟你的心怎麼樣也沒有關係,只是我們認為有顧忌。
就好像我們乘船過海一樣,你能不能過海,
唯一的條件是你要一直坐在船上,你要乘上船。
至於說乘上船之後,是不是要一心一意地坐船?
是不是要怎麼樣記得我在船上?也未必如此。
偶爾你可以想一想家裏的事,但這麼一想,是不是就跑到家裏去了呢?還在船上;
偶爾也會看一下風景,但是我們心裏很安心:我已經坐在船上,
我們的重心在船上,重量都在船上。
我們念佛也一樣,是把我們整個的心靠倒在阿彌陀佛的船上,
「我稱念彌陀名號,不管怎麼樣,一定往生!」──這是保證下來的事情。
至於心中的妄想、雜念,不必過多地去考慮。
你經常念佛,妄想自然會少。
去年的妄想、雜念今年還在嗎?早就沒有了,你不用管它,
它就沒有了,它沒有根啊;
昨天的妄想今天也沒有了;前一念的雜念現在也過去了。
凡夫的心就這樣,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這叫生滅,如煙如雲。
而我們念佛的心呢?
昨天念、今天念,天天念,昨天信阿彌陀佛的誓願,今天還如是信,
明天還這樣如是信。
念佛是如是行,今天、明天,一直不改變,只有這個是一生不改變的。
至於說心中其它的想念,都是不斷改變的,不能構成障礙。
像一座山一樣,巍巍的青山,它在那裏屹然不動;
山的半腰有雲霧,飄來飄去,這雲霧能夠撼動山嗎?
它來就來,山不會說:「哎!你別來,一來我就亂了。」
雲來了就來了,雲走了就走了,山還是山。
那我們的心正念堅固,我們念佛的心,就像青山一樣堅固不動;
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就像青山一樣,是不會改變的,
不會因為你心中有妄念的雲霧,就不救度,
「要你沒有妄念的雲霧,我才救度」,阿彌陀佛能這樣嗎?
他說「十方眾生」啊,包括不包括妄念眾生?
十方眾生當然包括有妄念的、有散亂的眾生,
阿彌陀佛說「稱我名號,我則必然救你」,
那我們稱佛名號,佛當然會救度,若不救度,
「不能令稱我名號的妄念眾生往生我的淨土,我則不成佛!」
而現在已經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不改變的──
永不改變的名號,永不改變的救度和永不改變的慈悲。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無論如何,必然往生!
這個千萬不要懷疑,這是永遠不改變的,這就像巍巍的青山一樣。
本來念佛法門不簡行住坐臥、士農工商,做什麼職業都可以,
這些都是世間的生滅法,
而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心是永不改變的,
佛的救度是永不改變的。所以,不用擔心。
雖然說知道不論定心、散心,只要念佛一定往生,
但我們心中還是期望雜念少一些,煩惱少一些,對不對?
那這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這就要有所方法,要能夠攝心,
大家可以嘗試印光大師所提倡的「十念記數法」,
只是不要誤會不這樣就不能往生。
阿彌陀佛沒有這個要求,那是你自己的要求,
好像阿彌陀佛不要求你穿什麼衣服,
而我們總是希望穿得整齊一些、漂亮一些,那是你的事。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淨土宗叢書-繁體版系列-唯說念佛-正講-唯囑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