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佛化家庭--9
四、良莠的鑒別
送客出門,對他點頭示別的時候,不可眼看他處。
要測度對方是怎樣的人格,須看他平時的行動。如舉止是輕浮的,還是穩重的,言語是誇大的,還是謙和的。在平時觀察人有時或許不十分準確。識別人要在緩急的時候,利害的關頭。佛說:“緩急別友,戰鬥見勇”。佛又指示四種因緣,可以測知對方的良莠。三慧經說:“欲得人相,有四因緣:一者與共居。二者共居當久。三者共語言。四者共事。可以知之”。
(1)怎樣分別善惡
佛在屍迦羅越經裏,對分別人的善惡,詔示我們很詳細。佛說:
“善知識有四輩:一者、見人貧窮悴乏,令治生。二者、不與人諍計校。三者、日往消息之(探報人事的順逆吉凶叫做消息)。四者、坐起常相念。”
“惡知識有四輩:一者、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二者、於人前好言語,背後說言惡。三者、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喜。四者、外如親厚,內興怨謀。”
“善知識複有四輩:一者、欲鬥,止之。二者、欲隨惡知識,諫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勸令治生。四者、不喜佛道,教令信喜之。”
“惡知識複有四輩: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情使之,不肯行。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
(2)這是惡友
善生經載:“佛告善生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先與後奪(如用餌釣魚)。二者、與少望多(給你微少物品,希望得大利益)。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親。是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親複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舍離。三者、外有善來,密遮止之。四者、見有危事,便排擠之。是為美言親四事。”
“敬順親複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先誑(如以前騙過你,加以種種巧言解釋,想再來欺騙你)。二者、後誑(對於未來的事,說得如何美妙,使你上當)。三者、現誑(如見說不見,不見說見等類的話)。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你有小錯誤,便乘機害你)。是為敬順親四事。”
“惡友親複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戲時為友。三者、淫佚時為友。四者、歌舞時為友。是為惡友親四事。”
(3)這是良友
“佛告善生,有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雲何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湣。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為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當親近之。”
“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雲何為四?一者、見人為惡,則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湣念。四者、示人大路。”
“複次,慈湣有四事。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代憂。三者、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
“利人有四,雲何為四?一者、護彼不令放逸(勸阻他不可犯不良的嗜好)。二者、護彼放逸失財(這人已經犯了惡嗜好,勸他戒絕)。三者、護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誡(他做錯事,不當看別人的面前說出,免損他的名譽,等到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才糾正他)。”
“同事有四,雲何為四?一者、為彼不惜身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四者、為彼屏相教誡”。
(4)四種朋友
佛在孛經裏批評四種朋友說:“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
“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秤友也。”
“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
“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我們對待人,愛憎的心不可太顯然。要渾厚涵蓄些。須知人們的品性行為,萬有不齊,雖有所短,但是也各有其所長。和人們交際,倘祇看見他的短處,那末一天也不可和他同處了。倘念他的長處,盡地球上的人,都是可親可愛的。然而“四怨如親”的朋友,對待他總要特別謹慎些,以免後患。
五、怎樣對待人
人生不能離群獨存,像魯賓遜在孤島上所過的生活,究竟不是每一個人所能忍受的。我們既然得和群眾共處,那末,應該把怎樣對待人的方法來研究一下。人是有情感的動物,而情感是相對的,是交感回流的,是有反射作用的。我們拿誠懇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誠懇來酬答我們的,倘使我們用詐術待人,人們也會拿詐術來對待我們的。所以敬他人就是敬自己,慢他人就是慢自己。就使是地位微賤的人,我們也應該以誠敬的態度待他,不可對他慢忽。
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是互相輔助,互相敬愛,而不應該互相利用的。互相輔助敬愛,相處可以永久;互相利用的,在利害關係終盡以後,就不能繼續相處了。總之,待人接物,應該根據佛的“自利利他”的宗旨做去。
(1)以誠待人
三慧經佛說:“有地則有萬物。人有至誠乃有道”。寶女所問經載:“佛告寶女,菩薩有三法,常懷至誠。何謂為三?(一)未曾欺佛。(二)不自欺身。(三)亦不欺誑一切眾生”。所以印光大師教人最注重誠敬。這實在是學佛做人的要道啊!
(2)人各有所長
佛在孛經裏說:“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又如說:“駝負百鈞,蟻負一粒,各盡其力耳,象飲數石,鼷飲一勺,各盡其量耳。故用人不必其效之同,各盡所長而已”。我們碰著對方有一件使我們不如意的事情,應該自己反問自己:“我所做的事,是不是能使每一個人都滿意”?如果祇是一味看見別人的不是,那末兄弟、朋友、妻子以及童僕、雞犬,無一而非可憎。到處只覺得可憎,一天到晚如坐在火坑裏、針刺上,精神必將大受痛苦的了。所以我們要記住出曜經裏佛說的:“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擊人得擊”的四句話。
(3)從自己做起
家庭中的口舌,都從多講多話中來的。無論訓子女,教小輩,以及勖勉家人,與其嘮嘮叨叨,惹人生氣,不如做一個榜樣給人看。“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認為當做的事,從自家做起。不當做的事,從自家戒起。如出曜經裏佛說:“當自克修,隨其教訓。己不被訓,焉能訓彼”。
(4)對待親友
怎樣的對待親屬朋友呢?屍迦羅越經裏佛說:“親屬朋友當有五事:一者、見作罪惡,私往於屏處,諫曉呵止之。二者、小有急,當奔趨救護之。三者、有私語,不得為他人說。四者、當相敬歎。五者、所有好物,當多少分與之”。
(5)對待僕人
世尊並指示我們怎樣的待僕人:“一者、當以時飯食與衣被。二者、病瘐當為呼醫治之。三者、不得妄撾捶之。四者、有私財物不得奪之。五者、分付之物當使平等”。關於僕人事主,佛也曾說明:“一者、當早起,勿令主人呼。二者、所當作,自用心為之。三者、當愛惜主人物,不得捐棄乞丐人”。並說:“當稱譽主人善,不得說其惡”。
僕役有錯誤過失,不妨善意勸告矯正,不可盛氣淩人。對僕役應該體恤,不可刻薄。否則,日久生怨,暗中被他作弄起來,就得受無形的損失。所以用人要用到能驅使那個人的心,才說得上能“用人”。
如果用人不能用他的心,那末他隨時可以倒戈,可以反臉。僕人的管理方法,若是慰勉激勵多於斥責譏罵,他們自然甘心服務了。
(6)送禮要替對方著想
送禮是表示人情,但要有分寸,要講經濟,要替對方設想,使他可得實用。同時還要顧到自己的力量。能夠這樣去做,可說是“能善行禮節”了。
(7)是我錯
倘遇發生人事爭執的時候,只要自己回心轉意,肯認錯,對方決沒有不諒解、不言歸於好的。能夠這樣做,彼此就相安無事了。天下決沒有不可化的人,只患自己待人不夠誠心罷了。
我們處世倘能抱定“是我錯”的宗旨去應付人,時時觀照自己的錯處,同時也就沒有去找他人的缺點或殘疾當作笑話,或作談話的資料的餘暇了。指責他人的缺點或殘疾,是刻薄的行為,是犯了十惡業中惡口兼綺語的罪過的。
(8)處世的嘉言
怎樣對待人,真是一言難盡的,現在引用大德們的嘉言來做個結束。
王自強 居士說:“家庭中許多煩惱,許多閒氣,若在小節上用些工夫,以後都可以避免。例如看見尊長招呼一聲,是多麼親切。看見丈夫或夫人說幾句慰勞的話,笑他幾笑,是多麼的要好。世間許多糾紛,都從小節上忽略而來。惟其不注意小節,朋友從此失和,親族因此不睦,夫婦竟致勃溪。所以儘管是細事小節,要十分注意”。
魏禧 居士說:“人于橫逆來時,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覺怒情燥氣渙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討便宜,求快樂之法門。”
“人做事切不可迂滯,不可反覆,不可煩碎。但代人做事又極要耐得迂滯,耐得反覆,耐得煩碎。”
“性情苛刻者能使骨肉不相親,況遠者乎。慈和者能使仇家忘其怨,況平人乎。可見人之親疏,全在自己,不可專責人也”。
唐彪 居士說:“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待己者當於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者常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忠厚,亦且免怨。”
“人固不可多事,然親友有義不容辭者,以事重托,理宜委婉力行,行至必不能行,我心已盡,而親朋亦自見諒。有一種自了漢,止知自吃飯,自穿衣,若人稍有所托,即沉吟推諉,生平未嘗代人挑一擔,解一事。及到有事,未必不求人,若人似我,又當何如?”
“事系幽隱,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局外而訾人短長,吹毛索垢,不留些子餘地;誠以己當其局,未必能及其萬一”。
余忘我 居士說:“他人之信不可私拆。他人在寫信時或看信時,不可偷看”。
蔡梁村 居士說:“待人最要從厚。人待我不以理,我以薄施之,是我無以異於彼也”。
史典 居士說:“凡待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曉,外面須要渾厚”。
“凡親友中有家庭之變,或有詞訟不測之事,當設身處地為之謀慮,不可膜視。”
“我施有恩,不求他報。他結有怨,不與他較。這個中間寬了多少懷抱,忍不過時,著力再忍。受不得時,耐心再受。這個中間除了多少煩惱。”
“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人即我信,何濟於貧”?
袁氏世範載:“處己接物,常懷慢心、偽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唇於人也。”
“慢心者,自不如人,而好輕薄人。見敵己以下之人,及有求於我者,面前既不加禮,背後又竊譏笑。若能回省其身,則愧汗浹背矣。”
“偽心者,言語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時之間,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則蹤跡露見,為人所唾棄矣。”
“妒心者。常欲我之高出於人,故聞有稱道人之美者,則不以為然。聞人有不如己者,則欣然笑快。此何加損於人,祇厚怨耳。”
“疑心者,人之出言未嘗有心,而反覆思繹曰:此譏我何事?此笑我何事?與人締怨,常萌於此”。
唐彪 居士說:“只一個耐煩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天下何人不可處。”
“禍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恥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狀態”。
江衡 居士說:“與人相處,第一要謙下誠實。同幹事,勿避勞苦。同飲食,勿貪甘美。寧讓人,勿使人讓我。甯容人,勿使人容我。人有恩於我,終身不忘。人有怨於我,即時丟過。見人善,稱揚不已。聞人過,絕口不談。久久行之,到處受人愛戴”。
石天基 居士傳家寶載:“覺人之詐而不說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責焉?”
“仇人背後之誹論,皆足供我箴規。蓋尋常親友當面言既不盡,背後亦多包荒;惟與我有嫌者,揭我之過,不遺餘力,我乃得知一向所行之非。反躬自省,則仇者皆恩矣。”
“無義之人不得已而與之居,須要外和吾色,內平吾心,庶幾不及於禍。”
“待人,一切賢愚好歹都要包容和藹。明知某人是惡人、小人、奸人、佞人,亦要自己心中明白曉得。卻不可在臉面言語上,露一些憎嫌厭惡之意。”
“心內要極其精明,外面要極其渾厚。精明則我不受人之欺,渾厚則人不怨我之刻。所以人之黑白,只宜在心,不宜在口。乃涉世妙法。”
“凡朋友親族中如有行狡、刻毒、險惡的,我曾同他做過事,或曾與其交往,雖然知得十分真確,總要存在心裏,外面卻要和顏悅色,低聲下氣,推事遠他。切不可顯然頓絕他,致令結冤。切不可將他的壞處向人訴說,恐傳說聞知,彼不自悔,反生怨恨、仇隙、排陷,意外災禍每每由此而起。所以與人絕交,不可出惡言也。”
“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與人談話不可故意張揚自己的長處,和自己所作之好事。此乃取辱之道。”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橫逆之來,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得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動氣徒為自損。”
“責人善者,隱惡而揚善,則與人同歸於善。倘責人善者,是己而非人,則與人皆陷於非。”
“隱人之惡,揚人之善,不獨自己留存厚道,亦是免禍消愆妙法。”
“遇詭詐之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人有操之不從,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地步。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令其可從。”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真是妙人。”
“高傲自大者,人皆憎惡,乃量小福薄之人也。”
“受小人侵侮,不必與他計較。”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理相干,可以理遣。”
“以言感人,不若以行感人,言虛而行實也。欲使人見吾之善,不若使人不見吾之善,見則恐招人之忌也。”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
“對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富於無過中求有過。”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待下固當和,但和而無節,反生其侮。惟和而莊,則人自愛而畏。”
“治小人寬平自在,從容以處之,事完絕口不言,則小人無所聞以發其怒。”
“買賣貿易皆是各人生活之計,在開店之家,因有貲本坐而獲利,不必言矣。惟是本少貧人,設措微貲,肩挑步擔,遍曆街坊,忍饑賓士,求活家口,最為苦楚。所賺甚微,一家父母妻子衣食仰望,倘若刻薄,彼何以度日。于此輩上,寬厚存心,真是功德。”
“田野小民,鬥粟尺布,入市營求,一家譏寒所望,我卻要在他身上去討便宜,能有幾何,于心安乎?其對於肩挑步擔,販賣菜物,小本貧民,腳夫轎夫,汗力苦人等,亦複如是。”
“居不必無惡鄰,會不必無惡友,惟能自持者兩得之。見善人則效之,見不善人則改之,善與不善皆吾師也”。
熊 居士說:“佛必與外道或怨家同處,此佛法之所以成其無上。毒草生處,必有良藥。大智慧人必不因邪宗競煽,異論囂張,而為避人、避世、避地之計,如隱逸者之所為。隱逸者存退怯心,將孤陋自甘,其道不廣”。
六、通信的常識
隨著交通的發展,郵電的傳遞是非常迅速便利了。我們要和遠地的親友交際,可以應用通信的方式來聯絡感情。
得著親友的饋贈,應當隨即寫信致謝。收到別人的匯款、包裹或其他物件,也應當隨即寫信通知寄件人,免他掛念。聽到親友遭遇災難、疾病等,要寫信勸慰他,並乘機勸導他信佛。
信劄的措詞要簡明謙敬。不應用艱深的字句和古典,要使收信的人容易瞭解。上下款稱呼要合行輩的身份。
(1)上下款的稱呼
和非親屬的人通信,倘關係較深、交誼較近的,老年人可用“伯父”,“伯母”。
倘對於沒有很深交誼的老年人,可用“某老先生”,“某老太太”。
倘對於關係較深、交誼較近、年齡相差不甚多的人,可用“某某兄”,“某某嫂”,“某某姊”,“某某弟”,“某某妹”等。
對於沒有很深交誼的人,可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倘是佛教徒,不拘男女,可稱“某某居士”。年長有德的,稱“某某大德”。
稱出家僧尼,任住持(即一寺之主)的稱“某某大和尚”。能講經的稱“某某法師”,或“某某老法師”。參禪的稱“某某禪師”,或“某某老禪師”。對年長的僧尼,可稱“某某長老”,或稱“某某大德”。
少年人對老年人可自稱:“晚”或“晚生”。年齡相差不甚多的,男人對男人彼此都可自稱做“弟”。女人對女人,彼此可以自稱做“妹”。
男女間若不是交誼較深的,彼此通信稱弟稱妹不甚適宜,應從自己名字取下一字相稱呼,較為合宜。例如述者號海量,取“量”字。信末署名可以不必加稱呼,只寫自己的姓名就是了。
對同教的前輩,信末署名上可加“後學”。倘親受教誨的,應稱“弟子”。對於出家僧尼,不論對方年齡大小,應一律自稱“弟子”。因為我們在家佛徒對於一切僧尼,不論他是持戒的或是毀戒的,我們都要尊他為僧寶,所以一律自稱“弟子”。
信末署名下,不論對於在家和出家的人,都可用“上”,“敬上”,“謹白”,“謹啟”等字樣。
(2)寄信須知
信封上必須寫明寄信人地址姓名。一則無法投遞時,郵局可按地址退還。二則倘收信人遺忘寄信人的地址,當他看見信封上的地址,就易於答覆。
信劄寫完後,要從頭至尾細閱一遍。以防錯誤。
交郵局遞寄的信有過重的,要貼足郵票,以免收信人加倍受罰。
郵票要貼在信封正面的左上角,便於郵局打戳。
信內不可封寄鈔票。
娛樂篇
一、音樂
終日工作而沒有娛樂的人,不獨生活枯澀無味,而且精神上難免有不愉快的感覺。不愉快的人,對於事業和健康有很大的障礙。固然,刻苦耐勞的精神是可佩服的,但是超過相當的限度,對於身心兩方的健康卻是極大的危害。
佛說四十二章經裏有一段故事,戒人為道不宜操之過急,很可以借來作工作不能太緊張的補充說明:“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緩急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悔;意若生悔,行即退矣””。
我們既然需要休息,就不能沒有消遣,無可消遣當然就流於苦悶。但消遣有正當和不正當的區別。不正當消遣如抽煙、打牌、喝酒、逛妓院等,這是有害無益,徒增煩惱的。譬如小兒舐刀頭的蜜,不曉得有割舌之患一般。
正當的娛樂最普通的,要算音樂了。百緣經載:“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諸人,各自莊嚴,作唱伎樂。見佛入城,便作供養。以此功德,一百劫不墮惡趣”。用音樂來讚美三寶,演說十善,這些所唱的歌音,是菩薩行的事業之一。
音樂的種類分為管樂和絃樂兩種。管樂易學而難精。弦學難學難精。倘要達到精通的地步,那管樂並不較弦樂易於成幼,甚至較弦樂更難。
(1)管樂
由金屬或竹制管做成。簫、笛、笙、喇叭、口琴、風琴,都屬於管樂一類。這是簡易的樂器,每一個家庭都能夠置備的。管樂的發音以空氣柱長短為准。空氣柱愈長,音愈低。簫笛有孔,用手指捺不同的孔,便發出不同的聲音。笙的管數很多,長短不同,發音的高低因竹管的長短而定。祇要手法純熟,便見技巧了。
(2)弦樂
由弦或金屬線製成。胡琴、琵琶、月琴、七弦琴、鋼琴、銅絲琴、梵華鈴,都屬於弦樂一類。弦樂的奏法比較管樂複雜,弦樂中如胡琴、琵琶之類,不獨需要手法純熟,更須有辨音的能力,辨音精細,然後可以調配弦的鬆緊,使它發音準確。鋼琴的金屬弦是固定的,奏法較胡琴等稍有不同。
二、藝花
在庭院中倘有餘地,宜築一所花壇,栽種各種花草,假使地方狹窄,那末栽些盆景,也很幽雅的。烢絮嫣紅,鮮豔奪目,芬芳馥鬱,香氣襲人,可以供佛,可以賞心,朝夕臨對,豈不怡然快樂麼?
(1)花草有益衛生
植物在日裏靠日光的力量,能夠吸收空中的炭酸氣,而放出氧氣。人類必需吸入氧氣而呼出炭酸氣,所以植物能夠變化濁氣,使人常得清氣的接濟,而獲呼吸舒暢、血液清潔的利益。所以家庭中宜栽種花草。市街路旁應該栽種櫻桃、楊柳、梧桐等樹木。市鎮上應該開闢公共的花園。
(2)養花須知
養花的常識有八點,為我們必須知道的:
1、花草的種子大抵多纖細,它的成熟不成熟,不容易觀察。種子的採取,要選擇一種強健的花苞,沒有病而壯滿的,並須等到十分成熟後收取。皮薄水分少的,宜置通風處陰乾。皮厚而水分多的,宜置日中曝乾。然後用燥灰拌和,分貯小玻璃瓶中,要封固,杜絕外面的空氣。瓶上標明花明,藏在高燥的地方,不可受潮濕。
2、播種花草果樹各種子的地方,土要肥,要松,越多鋤越容易使種子生長。當下種的時候,核要排上去,子要撒下去。都要先在日中曝乾。倘種子粗的,要放入土裏。細的勻撤土面,或用灰泥各半,把子雜拌,撒播下去也可以的。下種日須天晴。倘下雨,多不能出。但下種後三五天,又須得雨。倘旱,就不會抽芽,那時必須頻頻潑水。
3、扡種的方法很多,芋捍最佳,捍一切的花果,沒有不活的。它的方法是:折斷嫩條一枝,先插在芋上,或蘿蔔、番薯上,然後埋在土中,培甕灌溉,就可生根發芽。
4、發現花卉的葉面,有黃色的斑點,或有多數小孔的時候,其間必有害蟲寄生。當在每日太陽初上的時候,檢查葉的背面。若有一種形似小蠶的青蟲。在損蝕莖葉,就應當速為除去。否則日久,葉就要凋殘了。預防的方法,可在每日澆花的時候,噴筒裏放些硼砂,噴在葉面,不到一個星期,害蟲就走避了。
5、若是葉瓣下萎,以及莖上現出三種深黃色,而所植的泥土松細異常的。那末,其間必有蟻穴。須速為重行換泥,或用糖質物引去蟻類。在冬天的時候,用稻草圍花草近土的部分。這樣就是雪壓霜侵,也不至於凍死了。
6、花卉種在盆裏的,要把盆陳列在架上,或署在庭石上,或移入溫室內逕供佛前。但不可放在泥土地面。因為降雨的時候,盆易被土所汙,且蚯蚓鑽入盆內,是會損害花卉的。還有一點,花盆最忌放在樹蔭之下。因為花枝得不到太陽的照射就要枯萎了。
7、花卉枝幹柔嫩容易斷折。當它已斷成兩段的時候,可用一針把幹連接,外面用臘塗上,並用一竹杆幫緊附著,不久就可復原。花幹如穿成一穴,可用泥或臘塗補,以免膠汁流出不止。
8、瓶中供花,倘融化糖分少許在水裏,花可以經久不萎。但各種的花,所需的糖分多寡不等。如菊類以多為宜,玫瑰、薔薇,水中含糖約十分之一就夠了。也有不宜用糖的,如紫丁香、百合花、豆花等。
三、詩餘
清逸澹遠的詩詞,能使讀者胸次灑落。沖穆澹泊的話,能使聞者志趣高曠。現在選錄意致澹遠的詩詞五十首,和幾則雋永幽致的語屑。以充法喜。
詩詞五十首
晨諸超師禪院讀禪經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憔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題農舍 邱為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游支硎寺 劉長鄉
支公去已久,寂寞龍華會。古木閉空山,蒼然暮向對。林巒非一狀,水石有餘態。密竹藏晦暝,群峰爭向背,峰峰帶落日,步步入青靄。香氣空翠中。猿聲暮雲外。留戀南台客,想像西方內。因逐溪水還,觀心兩無礙。
山詩 寒山子
高高峰頂上,四顧極無邊。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終不是禪。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鄲州南樓書事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裏芰術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行香子 釋明本
短短橫牆,矮矮疏窗,一方兒小小池塘。高低疊嶂,曲水邊旁。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香。日用家常。竹幾藤床,盡眼前水色山光。客來無酒,清點何妨。但細烘茶,淨洗盞,滾燒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