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佛化家庭--5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7/16 11:42

  三、關於性欲


  子女自十三四歲至十七八歲,這一時期中,實為最可怖的時期。做父母的必須特別留意,防他(她)犯手淫。因為男女一到情竇開時,就很容易犯手淫。其動機大抵是被豔情小說,淫戲,淫曲,淫畫以及不良的伴侶等所引起的。


  (1)手淫之害


  男子犯了手淫,必致陰萎精漏,面色蒼白,形容憔悴,四肢乏力,時發眩暈,神經衰弱,缺乏記憶力,悒鬱寡歡,食欲不振。


  女子犯了手淫,容易使子宮脫落,發生陰門炎,處女膜破裂,月經兼白帶下,頭痛腰痛,四肢乏力,皮膚蒼白,神經衰弱,記憶力消失,結婚後不易受孕,或受孕容易流產。而且處女膜破裂,日後結婚的時候,會使丈夫疑心不貞,引起嚴重爭執,關係終身的幸福是很大的。


  不論男女,一犯手淫,血液就虧乏了,很容易染受風寒、瘟疫、肺癆等症,似致促成死亡。


  做父母的對於子女,須在適當年齡的時候,施以性教育。告訴他(她)手淫的嚴重性。或購青年健康的關鍵(上海各佛教書店有售),青春的烈火幸福之花結婚與衛生(上海醫學書局出版)等性教育的書籍,給子女們閱讀。使他(她)自知手淫之害,而不敢犯。倘已犯了的,就會自己警惕,立志戒絕了。


  坊間出版的有一部份性教育書,雖然目的在忠告青年勿犯手淫,然而字句不夠嚴肅,或者于男女性生理方面作不必要的述敘,於是反引起了青年們的好奇心和幻覺。這種勸告,適足以促成他(她)自瀆的行為。這真是佛經裏所說的:因藥成病了。至於上面述者所介紹的四種書,是絕對有利無弊的。


  戒除手淫的方法:


  1、被褥宜輕薄,不可過暖。


  2、就寢前用冷水洗滌生殖器及腰部。


  3、就寢時屏除欲念,默念佛號。或觀想極樂世界,以至睡去。


  4、遲睡早起。


  5、多作輕便運動。


  6、習靜坐作不淨觀。(參閱在家學佛要典內載的不淨九想觀)。


  7、戒閱淫書,勿看豔情影片,不作穢褻語。


  8、晚餐要少吃。凡含有刺激性的東西,如煙酒、辣椒、咖啡、濃茶等不宜吃。


  9、可提早結婚,使手淫自然禁止。


  (2)性交的禁忌


  夫婦不可終歲同床。因為同床共衾,欲念容易發生。性交過度有損健康。最初的症像是健忘、心跳、不消化等症。後來就成為陽萎、貧血、肺癆,以至百病叢生。那真危險極了。有下述情形之一的,應禁止性交。


  1、飽食後一小時以內,犯則食物不消化,神經沮喪。


  2、饑餓的時候。


  3、朝起之前。


  4、一方熟眠的時候。


  5、疲勞的時候。犯則神經衰弱,引起大病。


  6、有疾病的時候。犯了,小則增加病況,大則傳染受害。


  7、有哀怒憂懼的時候。


  8、婦人經期中,犯則月經閉止,發生劇烈腹痛。或有因此而成重病的。而且月經沾入男子尿道內,尿道會因此發炎而起淋病,使小便滯澀。


  9、遠行之前和遠行以後,犯則輕的生病,重的致死。


  10、妊娠的時候,犯則早產,難產。二個月以後,早產或傷胎。


  11、產後未滿八星期,犯則貧血,少乳,不妊,子宮轉位。


  男女既經交接,就不得中途停止。忍精不泄,能使性神經變成衰弱,因而引起遺精的病患。而且精蟲未經射出,留止輸精管內,有引發睾丸炎的危險。這不是避孕節欲的正當方法。我們應從意念上去克制,隨時作不淨九想觀,使淫欲心自然淡薄。


  (3)遺精的危險


  遺精有生理和病理兩種:


  生理的遺精,是結婚後久不性交,精囊內精液充滿,起反射的作用,在夜間引起遺精。遺後毫無疲倦之感,這是不足慮的。


  病理的遺精,其原因是:1、手淫。2、性交過度。3、性交中止泄精。4、心身過勞。5、生活環境不良。病理的遺精,每晚一次或數次。或數日一次。或每星期一次。致起疲勞,頭痛,心悸亢進,背部疼痛,精神朦朧,悒鬱,失眠等症狀。


  未結婚的患遺精,宜速結婚。結婚後,遺精就可以停止或減少。這是因為一般青年的遺精,多是為了性欲不得解決所引起的。


  結婚後有縱欲過甚而致遺精的,就應該在 一兩 個月內禁止性交,調理休養,否則後患將不堪設想。


  遺精的治療方法:


  1、晚餐應嚴忌飽食。不可飲有刺激性的飲料。


  2、仰臥容易遺精。佛訓誨弟子要右脅臥,是很有深意的。所以必須側臥。被褥不可太暖。


  3、性交過度,中止交接,自瀆的行為等應革除。


  4、避免心身過勞。


  5、禁觀誨淫的書畫和戲劇。


  6、多看佛書。


  7、常默念阿彌陀佛聖號,使精神安定。


  8、睡前用冷手巾貼腎囊,使輸精管緊縮。


  (4)月經期的衛生


  女子自十三四歲起至五十歲左右,每月必有月經。月經來潮,以四星期一次為正。每次經期持續二三日或七八日。月經准期的婦女,身體必強健。不准期的,或數月一次,或不到四星期一次,或經血不鮮、淡薄或深暗色的,那就是身體有病的景象。在月經來的時候,如有輕度腹痛,四肢覺酸,這些都是生理的現象,並非疾病,不必憂慮。但須注意以下的各點:


  1、每日用微溫水洗滌外陰部所附著的經血。然後再用月經帶或消毒紗布,數以棉花,時常更換。


  2、睡眠時間要較平日加長。


  3、食物宜擇清潔而易於消化的。


  4、絕對禁止性交。


  5、經期中不可做過勞的動作。


  6、經期中不祇肉體方面覺有異常,就是精神也很容易起變動。沉鬱寡歡的女子,到這時或變為發揚爽快。發揚爽快的或變為沉靜寡言。甚或發生種種不規則的行為。所以在經期中要絕對注意調養。除早晚功課外,宜多看佛書,多念佛號,使心身安靜。


  四、靜坐與禮佛


  靜坐可醫治頭暈、目眩、耳鳴、遺精、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無論男女都可修習,實在是益壽延年、強健身心的妙法。進一步可因定而開發智慧。因為定為六度之一,是修成佛道的重要法門,所以靜坐習定不僅是強健身體罷了。要知道靜坐的原理,可閱因是子靜坐法續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和小止觀六妙法門合本(南京金陵刻經處出版)。


  (1)靜坐的方法


  靜坐有單盤——單跏趺、和雙盤——雙跏趺兩種的方式。我們採取這種方式來靜坐,其目的是使心神容易安定,身體平正而穩固,吸呼可使舒暢,血液運行便利,下面是靜坐的方法:


  1、盤坐以左腳小腿疊在右腳小腿上,使左腳指和右股相齊,這叫做單盤。再把右腳小腿引上,交加于左股上,使兩腳掌向上,就叫做雙盤。不能雙盤的,可作單盤。只要坐得平穩,功效是相同的。臀部用坐墊,墊高約二寸。


  2、衣帶放寬,但不令坐時脫落就可。


  3、左手放在右手上,雙手仰掌交疊,輕放在腿上。


  4、端身正坐,令脊骨勿曲勿挺。令鼻與臍對正,兩耳與肩對正,如垂直線,不低不昂。坐定後,上身向左右前後搖動七次,勿使手足移動。


  5、開口吐出腹中濁氣,不可使氣粗急,應該緩緩地,細長地,任濁氣向外放出。吐畢,用舌抵住上齶。於是把口閉著,由鼻孔徐徐吸入清潔的空氣。這樣開口吐氣,閉口吸氣,要吐納三次。


  6、最後把口閉了。把唇齒剛剛拄著。舌抵上齶。呼吸從鼻孔微微出入,愈細微愈好。


  7、輕閉兩眼,正身端坐。背不可靠壁。冬天靜坐,兩膝不可受寒。倘坐久微覺身體或有偏曲,應當隨時矯正。


  8、靜坐畢,想身中氣從全身毛孔透出。然後微微搖動身體,次動肩胛和頭頸,次徐徐舒放兩手兩足,手掌相合,搓熱,掩在兩眼上摩擦,然後開眼。次以手擦鼻,遍摩頭部和腹背手足,然後起身。


  (2)靜坐須知


  我們在家佛教徒日裏事忙,就坐的時間,最好在晨昏的時候。


  早晨起來靜坐,須把窗戶推開,帳幃掛起。衣領的鈕扣不要扣緊。坐畢,舒膝下床。


  臨睡前靜坐,解除鞋襪,解開領口的鈕扣。坐畢,解除衣服,就寢。


  初學靜坐,腿部容易酸痛麻木。能忍則忍,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可徐徐放走,用手摩擦。痛止以後,立即再就坐。這樣的練習,可以由十廿分鐘漸漸增至三十分鐘,以至一二小時。到後來,心也定了,坐也穩了,就不覺得痛了。而且愈坐愈覺愉快。


  坐定後作何功夫,這要看各人所修的宗旨了。或持咒,或參禪,或作觀,或念佛,都可以的。


  有一最妙的簡便易行的方法,是坐定後,當口內津液潮生的時候,緩緩地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五句,然後徐徐地咽津液一次。這樣的迴圈不斷,不僅可強健身體,而且可消除業障。


  (3)禮佛的儀式


  禮佛是懺悔身業,增加福慧的殊勝方法。就其最小的一部份利益來說,也可以強壯衰頹的身體,確是衛生的妙法。在家學佛要典中,載有佛教之體育衛生學一篇,可供參閱。一般的拜佛儀式是這樣的:


  肅立。合掌當胸。兩足跟相離約二寸。兩前足趾分開約八寸,成八字形。將頂禮時,右手先下,左手後下,腰幹徐徐彎下。同時二腿屈下,二膝分開,靠在拜凳邊。蹲下時,右手先著拜凳中央,次將左手放著拜凳上,較右手略前,再把右手向上移,和左手相齊。然後將二手翻轉,手掌朝上。同時把頭叩下碰在凳上,其地位是在兩手中間。這叫做頭面接足禮。


  頂禮畢,把兩手翻轉,同時抬頭,起身。先把右手縮回,撐住在拜凳上,令身起立。同時把左手提起當胸,再把右手提起,合掌立正。


  三拜既畢,須一問訊。問訊時,合掌鞠躬,當腰彎下時,右手四指包於左手四指內。兩大指相並。舉起時拱手齊眉,再行放下。


  拜佛發願。當頭著拜凳的時候,應默念下面的發願詞:


  第一拜,默念:願一切眾生,舍離外道邪見,歸依佛教


  第二拜,默念:以我願力,使佛教普及全世界,永傳無盡


  第三拜,默念:賜我法喜充滿,廣度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修養篇


  一、改革習氣


  學佛第一步的工作,是要改革習氣。我們的習氣,各有所偏。如貪色、貪吃、多瞋、多慢,和其他一切的習氣。假如我們有一種不良的習氣,希望把它去掉,我們必須要有堅毅決絕的精神,堅持不變的決心。若是遊延因循,優柔寡斷,這習氣便會時時刻刻引誘我們去做不好的事情。偶然的不順從它的引誘,便會覺得十二分的不舒服,有說不出的遺憾感。在這理欲交攻的戰場上,必須出奇制勝。否則我們就永不能得到真正自由快樂的享受。


  (1)兩種攻心的戰術


  當某種環境現前,引動某種習氣的時候,被自己一發覺,必須立刻就改變環境,移動戰線,這是除境的方法。還有一種戰術,是除心的。這須要有相當修養的功夫。要時時省察,時時觀照。對境偶然失照,便立刻出了亂子,我們的防地,便會被魔軍攻入。我們也不要因一時失守而煩悶發愁,要知道,我們愈愁,魔軍便愈深入。應戰貴在知己知彼,我們祇須扼守立足點,拿出照妖鏡一照,那魔軍就無影無蹤的遁逃了。這照妖鏡就是覺察兩個字。所謂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照遲啊。


  不管除境或是除心的戰術,我們若是決心和它決戰,沒有不獲得勝利的。所怕的是被心肝(不是心肝,是惡習氣)引誘和驅使,而轉一念頭:今天姑且做一次,以後不做就是了。那末我們的戰術,就要失敗,我們的主人就要被魔軍俘虜去了。


  (2)誓願力最勝


  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我們的姑且再做一次這個念頭,便是惡習氣的根啊!所以我們要破除一種習氣,便須抱定一種破斧沉舟的決心:從今天起,立誓不再做。天親菩薩發菩提心論(注一)說:立決定誓,有五事持故。一者、能堅固其心。二者、能制伏煩惱。三者、能遮(止)放逸。四者、能破五蓋(注二)。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羅密。如佛所贊,如來大智尊,顯說功德證,忍慧福業力,誓願力最勝。立誓以後,倘使誤犯,要向佛前真實懺悔。天親菩薩說:設誤作者,恐怖憂悔。這就是教我們要真實懺悔。但不可再而三、而四、而五,繼續違犯。長此以往,道業便荒蕪了。我們要記牢釋迦世尊說的話: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亦須臾之間。後生阿彌陀佛刹,快樂無極。受持這則慈訓去修養,便能日進佳境了。


  注一:天親菩薩發菩提心論,揭示學佛綱要,總攝諸經論。書僅二卷,最便讀誦。男女學佛同志,倘能發心受持讀誦這部論五百遍,或一百遍,對於修養上,可得很大的幫助。如古德說:讀書以防檢此心,猶服藥以消磨此病。病雖未除,常使藥力勝,則病自衰;心力雖未足,常得書味深,則心自熟。久則衰者盡,而熟者化矣。受持此論,宜采 彭際清 居士校正本。論 後有彭 居士跋語。


  注二:五蓋能差覆真心,使人不生善法。1、貪欲蓋,執著五欲。2、瞋恚蓋,發生忿怒。3、睡眠蓋,睡眠過度。4、掉悔蓋,心情躁妄。5、疑法蓋,猶豫無決斷。


  二、善知識的嘉言


  我們要改革習氣,非在平時隨時隨地注重修養不可。有許多人在無事的時候,自以為很有涵養功夫,對人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可是一旦事到臨頭,就一些也作不得主,還是我行我素,老毛病依然發作,這是修養不得力的緣故。


  (1)修養不是空談


  修養是要在事情上去磨練,不是空談就算了事。佛菩薩和善知識們的慈訓是很多的。我們能夠就自已所偏的習氣,記住幾則法語去對治,就能畢生受用不盡了。


  (2)嘉言的一斑


  下面所選錄的嘉言,都是大善知識們修行的經驗之談。我們除把可以對治我們所偏的習氣的法語,錄下來作為座右銘之外,還應該把下面的全部選錄時時翻閱,同時在言行上處處依照著做去。修改行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曾說:勉進以六度,修行致自然。當起初修習六度善行的時候,總是勉強而行的,若是決心行去,到後來就會到自然的化境,成全完美的人格。


   施學慈 居士說:與其坐待時機,不若進而自造機會之得計。徒知恃人待時,不知勤勉自勵,謂為自暴自棄,亦無不可。機會種因于平時,故機會之來,必非無緣無故也


   石天基 居士說:行事刻薄,說話尖利的人,不是短命,就是貧賤。何也?要知原來之福壽,都被其剝削盡了


   張志淨 居士說:人若開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評人者,不惟無福,而且無壽


   沈小園 居士說:紙薄者易碎,刀薄者易屈,布簿者易破。薄者無福無壽之相也。處世烏可以薄道行之


   文節 居士說:人有抑鬱,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走進快樂之門


  新吾居士說:見人之為善,我必愛之,我能為善,人豈有不愛我者乎?見人之為不善,我必惡之,我苟為不善,人豈有不惡我者乎?


  自家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含蓄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世間無一處無拂意事,無一日無拂意事,惟度量寬宏,有受用處。彼局量褊淺者,空自懊恨耳。


  我不能忍耐事,而令事如吾意,否則躁煩。我不能涵容人,而令人如吾意,否則譴怒。如是,則終日無自在時矣。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怒,我卒以捐,此謂至愚。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長進。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過多,更有長進。


  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


   洪應明 居士說: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愁鈍鐵頑金之銷鎔不易。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潢汙瀆之容納不住。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釋惡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須求榮。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怕死。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貧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花逞春光,一番風,一番雨,催居塵土。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琅玕。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內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業的砥石。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我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一苦一樂相磨煉,煉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居逆境中,觸處皆針砭藥石,砥節勵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剛糜骨而不知。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可以遠害。


  人之過誤宜恕,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在人則不宜忍。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些。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善惡要包容得。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憚初難。


  事稍拂違,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息。心若怠荒,便思勝過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王志修 居士說: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吉人 居士說: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


  品詣常看勝如我者,則愧恥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則怨尤自泯。


  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


  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天下無不可做之事,只怕立志不堅。


  嫖妓不但有損令譽,而且此輩不潔者,十人中必居其九。一染其毒,往往毀傷面目,或致喪生,可不慎哉


  隴其居士說:要知求人時,未必有濟;縱或勉強應承,究竟終不如願。當面背後,不知無數語言,氣色淡薄,情狀面相難當。何如有時常思此光景。且節儉莫待無時親遭此苦楚,自怨自艾也


  翼修居士說:用財貴明義理,加厚于根本,(如弘法、濟貧、培植福慧根本)。雖千金不為妄費。浪用於無益,即一金已屬奢侈。是以豐儉貴適其宜也


  寬行居士說:儉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于己,無求於人,可以養廉,減我身心之奉,以弘佛法,以賙苦人,可以廣德。忍不足于目前,留有餘於他日,可以福後。但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何以故?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志,要錢做什麼?子孫愚而多財,則增其過,要錢做什麼


   湯斌 居士說:自己吝於改過,偏要議論人過。甚至數十年前偶誤,常記在心,以為話柄。更有背後議人過失,當面反不肯盡言。此非獨朋友之過,亦自己心地不忠厚不光明


  修懺居士說: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眾。休誇我能勝人,勝於我者甚多


  馬鳴菩薩說:雲何修行進門?所謂于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堅強,遠離怯弱。當念過去久遠已來,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是故應勤修諸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


  三、世尊的慈訓


  世尊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教誨我們,怎樣的自利,怎樣的利他,千言萬語,真是無微不至的。所以修習佛法是人生最高無上的修養。我們佛教徒幸而有緣遇到了這最高無上的修養法門,應該發願振興佛教。各就其崗位,貢獻個人所有的智慧、體力和財力,向一個目標努力奮鬥。這目標就是推廣佛教。要推廣佛教,須先把自己的心身根據佛的訓言加以修養,免得以身謗法,報恩反成報怨。現在把佛經裏節錄出:一、法句經。二、優婆塞戒經。三、大寶積經。四、戒度經。五、阿彌陀經。以供學佛的兄弟姊妹們的精進修養。


  (1)法句經節錄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非務勿學,是務宜行。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稊裨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是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


  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惔,寤則常歡。修戒佈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已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


  見怒能忍,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害眾生。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


  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神。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惡言罵詈,憍陵懱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佚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佚不生。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壤神去,寄住何貪。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危地,乃知不善。


  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雖誦千言,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意。


  雖誦千意,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自勝最賢,故曰人雄。護意調身,曰損至終。


  雖曰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月千返祠,終身不輟。不如須臾,一心念法。


  一念造福,勝彼終身。雖終百歲,奉事火祠。(奉事神祠,不及一念造福于眾生)。


  祭神以求福,從後望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


  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


  若人生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壽少,何宜為惡。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悟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常安穩。


  不當粗言,言當畏報。惡往禍來,刀杖歸軀。出言以善,如叩眾磬。身無議論,度世則易。


  枉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災仇無赦。身為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倦則智。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敬樂聞法,當念佛教。明人導世,度脫邪眾。世皆有死,三界無安。


  諸天受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我生已安,不慍於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除身惡行,進修德行。常守慎言,以護瞋恚。除口惡言,誦習法言。常守慎心,以護瞋恚。


  除意惡行,思惟念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惡生於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其身。


  不誦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今世及後世,惡法為常垢。


  若信佈施,欲揚名譽。貪人虛飾,非入淨定。常敏好學,正心以行。擁懷寶慧,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過不忘,可謂奉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