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佛化家庭--1
自序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雛形,而社會乃是家庭的集合體。要使社會佛化,必須先從家庭佛化做起。人類整個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質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間的感情,親戚朋友間的酬應,和休閒時間的娛樂,都是屬於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則是屬於物質的方面。
我們假使能夠遵守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來感化家庭,那末家庭的精神生活,可以做到慈愛、忍耐、誠實;物質生活可以做到勤勞、節儉、知足。因為佛教是從慈悲喜舍做出發點的。成佛乃是慈悲喜舍的行為達到圓滿成功的頂點。
怎樣叫做慈悲喜舍呢?想給與他人以安樂叫做慈。拔除他人的痛苦叫做悲。慶悅他人離苦得樂叫做喜。犧牲自己的享受叫做舍。
我們能夠承受佛的慈悲喜舍的精神,為家庭服務,為社會服務,那就無往而不和善美滿的了。我們要為社會服務,應先從家庭服務做起。對於自己家裏的人倘不能慈愛忍耐誠實,處理家事倘不能勤勞節儉知足,那末這個人在社會上做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佛教是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拏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的,因為能超出世間利欲之外的人,才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世界的事業。釋迦牟尼佛對於在家信徒的慈悲教誨,可說是無微不至的,試看他在每一部經典裏是怎樣的教誨我們罷:
無量壽經說:“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愛敬,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相和,無相違戾”。
大涅槃經說:“在家之人,有四種法,宜應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恒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湣念僮僕,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視世為人之所敬愛,將來所生常在善處”。
華嚴經說:“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舍菩提之心。(自利利他,叫做菩提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佛的智慧,叫做薩婆若)。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于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
又說:“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戲笑談說,悉善其事”。
法句經說:“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說:“佛言:若善女人,供養父母,奉事夫主,矚視兒息,亦名淨行。勿於小罪而生輕想,所應作者,次第作之,亦名淨行”。
優婆塞戒經說:“淨其房舍臥具”。又說:“願為眾生,趨走給使”。
孛經說:“飲食取節便身”。又說:“治產宜慎”。
六度集經說:“婚姻之儀,始於擇行”。又說:“喪畢修行,馨薰十方”。
成具光明定意經說:“受身則有痛患,以智慧一一開了。觀其所起,察其所滅,視其所病,選以何藥。總其要,令身不毀戒,處眾愛之中,身在道品之藏,既自身行,又教他人”。又說:“掃地令清淨,衣服常清淨,身口意常清淨”。又說:“此中有孝誡,有謙誡,有忍誡,有禮節誡,有眾善法誡”。
佛經是最廣博的,以上所引我佛的話,這好比走到大海邊,嘗著它一滴的味罷了,然而所引的佛語,雖然祇是法海的一滴,但是已把佛化家庭的生活大綱,揭示無遺了。好,我就根據佛語來列舉佛化家庭的大綱吧:
遵著“父子無相違戾”的宗旨,述至情篇。
遵著“隨順妻子”,“奉事夫主”的宗旨,述夫婦篇。
遵著“瞻視兒息”的宗旨,述育兒篇。
遵著“治產宜慎”的宗旨,述理財篇。
遵著“衣服常清淨”的宗旨,述衣服篇。
遵著“飲食取節便身”的宗旨,述飲食篇。
遵著“淨其房舍臥具”的宗旨,述居住篇。
遵著“視其所病,選以何藥”的宗旨,述衛生篇。
遵著“未曾暫舍菩提之心”的宗旨,述修養篇。
遵著“婚姻之儀”,“喪畢修行”的宗旨,述婚喪篇。
遵著“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的宗旨,述交際篇。
遵著“戲笑談說,悉善其事”的宗旨,述娛樂篇。
本書廣事參考,編述佛菩薩的慈訓,和古今緇素大德的嘉言,但我的學識淺陋,實不足以闡發佛化家庭的旨趣,和管理的方法,不過一片愚忱不能自已罷了。
本書謹呈獻于可敬愛的佛教徒之前,祝願佛教仗著佛化家庭的推動,普及世界,永傳無盡。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四日 陳海量
至情篇
一、親與子之間
家庭中最重要的分子是親與子,夫與婦。親與子的成因,是由於血統的結合。所以親與子之間,有一種自然的愛。這種愛在親的一方面叫做慈;在子的一方面叫做孝。父母對待子女應該竭力愛護,並教養他們;子女對於父母應該敬重承順,並奉養他們。
幼兒是要靠父母撫養的,否則就難免保育失當,老年是要靠子女奉養的,否則就蕭條無趣。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善生經裏,規定親與子之間,有五個互相對待的條件。
子女敬養父母的五條:“一者、供養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父母對待子女的五條:“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澈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
可知釋尊教誨我們,是要父慈子孝的。
(1)為什麼要孝
石天基 居士說:“凡人在初生之時,一刻也離不得父母,半載周歲,認得人的面目,在父母懷中便喜,若別人抱去便啼;自三四歲以至十四五歲,饑則向父母要食,寒則向父母要衣。這時人人皆知道親愛父母,及至娶了媳婦,添了房中許多恩愛,就與父母間隔一層了;及至生了兒子,又添了眼前許多恩愛,又與父母間隔一層了。若遇著賢孝的妻子,就是家門之幸。遇著不賢孝的妻子,這個在枕邊說公婆的是非,那個在膝前說爺娘的厚薄,三言兩語,蓄積心頭,反覺得父母有許多不是。日深月久,妻子漸親,父母漸疏;妻子漸厚,父母漸薄。祇知房中妻子是自己的,把兩個老人家丟在堂上,冷冷清清,全然不管。絕不思你當初十四五歲以前,何曾有妻?何曾有子?那時候懷抱你的是何人?衣食你的是何人?今人不孝順的事也甚多,且將眼前的,說幾件與你們聽:假如父母要你一件東西,值些甚麼?你就生一個吝惜心,不肯與他。要知你的身子也是父母生成的,何況身外之物呢?父母吩咐一件事,沒甚的難幹,你就生一個推託心,不肯從他。要知死亡尚且不避,何況是勞苦的事呢?又何況是容易做的事呢?父母說了你幾句,或罵了你幾聲,或打了你幾下,你就生起瞋恨心來,不肯服他,甚至反面相同,怒目相看。要知道你奉承勢利的人,無所不至,就是被別人罵,別人打,也甘心忍受的;祇是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便生瞋恨了。你何不將那奉承勢利人的念頭,來奉承父母,性氣自然平和了。況且父母因你做的事不好,才說你,罵你,打你,這都是教訓你學成好人。就是老人家做事顛倒,說話瑣碎,以非理相加著你,你還要歡喜承受,何況教訓得正當呢?又有一等人,背了父母只愛自己的妻子,丟了父母只疼自己的兒女,你何不將愛妻子的心腸,愛父母呢?疼兒女的意思,疼父母呢?古人雲: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無有不孝。又有父母不和,為子者偏執意見,不能調和感化者。又有父母有過,兒子當面斥非,背後議短者。此皆不孝也”。
順從父母固然是對的;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了佛所說的“父母正令,不敢違背”,和“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這幾句話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當的言語和舉動,或是迷入外道邪見的,子女們不但不應該聽從,而且要婉轉地諫阻他們。但進諫時,要在沒有旁人的時候。做子女的倘只曉得順親於情,而不曉得順親於理,結果使父母陷於不義,造成罪惡,這就將成為孝行的絕大缺點。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于“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信仰佛教,這才是好兒女啊!
奉養父母,孝順父母就使到了極點,也只是我們應該這樣做的分內事,不可有一毫居功的念頭。古德說得好:“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休望善,同頭但看你兒孫”。這是最澈底的話。
古今來有很多頌揚親恩的詩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摯動人。現在選錄幾首在下面:
親恩歌 虞汝明
十月懷胎兒欲生,牙關緊閉眼睛昏。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才是人。
撒得渾身尿屎來,爺娘忙把破衣揩。略無半點憎嫌意,洗滌勤勞日幾回。
聽但嫡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只愁伸縮驚兒覺,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兒生兩歲零,扶牆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頭和麵,掛肚牽腸不放心。
六七齡時要讀書,經營修脯費躊躇。現成茶飯朝朝奉,道是吾兒辛苦初。
孩提轉眼已成人,食愛肥甘衣愛新。但願吾兒知愛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費盡爺娘萬苦辛。娶婦入門看習慣,暗添白髮數莖新。
親恩歌 孫念劬
豈不深知父母恩,世間那有鐵心人。只因看得妻兒重,沒得工夫到老親!
漫把錢財米穀論,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髮能私得,你是雙親什麼人?
兄弟原同一樹栽,專心供養莫相推。譬如孤孑無兄弟,更向何入推卸來?
縱然牲鼎祭吾親,不及生前菽水真。打罵來時陪笑面,庭幃歡喜一家春。
莫怪雙親說話煩,但須忍耐博親歡。老人總為兒孫計,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曉雙親手內貧,要穿要用懶求人?莫因親未分明說,做啞裝聾不作聲。
要一分時討一分,誰人常有許多心。勸君六飯三茶外,還要供親幾兩銀。
戲彩承歡自古聞,但求父母意歡欣。縱然體貼能周到,猶恐芳樽對夕曛。
誰人不具好心腸?貧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親能飽暖,自身凍餓又何妨。
不識親恩看養兒,千辛萬苦不推辭。試將受養親兒意,愛養雙親到老時。
事親之道,有物質的供養,和法味的供養。
(2)怎樣是物質的供養
石天基 居士說:“養親條目約有四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
“飲食的事,為人子者,那個不欲竭力珍饈,羅列甘旨。若是個富貴人家,何難措辦;若是家業淡泊的,便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要知古人說得好,菽水承歡,蓋為貧踐者言也。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人子者,俱耍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為人子者,那個不欲錦繡細軟?但富貴人家便容易製造。若是寒儉之家,何能如意?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湯壺,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起居的事,為人子者,須要時時照著。凡是江湖風浪,危橋險岸,絕早黑夜,雨雪霜霧,俱不可任父母輕往。凡是喪祭鬥訟憂愁的事,俱不可任父母輕到。至於勞心費力的事,俱不可任父母去做。若遇歡樂安逸的事,不妨勸父母去行。再如父母性所喜好的好事,亦勸多為。其行住坐臥,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是,為人子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用藥。病中煎制湯藥,進奉飲食,俱要自己親為,不可盡委奴婢,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要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作汙床褥,為子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汙,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淨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這是物質的供養。
(3)怎樣是法味的供養
恩愛眷屬,不過數十年罷了。這數十年的光陰,是很容易過去的。“風木生悲”誰也是免不了的啊!父子夫妻平日聚首的時候,很是難割難捨,可是一旦到了生死的分途,壽命不能假借,罪苦不能代負,就將手足無措了。智慧無上的世尊,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且看他怎樣的警告我們罷:
世尊在無量壽經裏,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湣。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又世尊在善生經裏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裏度到淨土,這才是真正澈底的報恩啊!
王日休 居士說:“世間之孝,一世而止,猶為孝之小者。出世間之孝,無時而盡。以父母生淨土,福壽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勸勉,他日徒傷其心,徒為厚禮,亦何益乎?若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以此功德,資父母之福壽,厚父母之善報,佛不阻眾生之願,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養父母,吾能推是心以為孝養,其往生品第可見矣”。
王蓮舫 居士說:“兒子事親,生求其安,死求其樂。佛說:“死生無常,沉淪六趣”。親求超脫,須仗佛力。為子者親在之日,當勸親念佛,即世安養。親沒之後,宜廣行善事,勸修淨業,資親冥福,往生淨土。庶先靈早得永久之安樂,而子心亦可稍慰於無憾。斯又孝之至矣。或謂奉佛救親,未免以不肖之心待父母,不知父母有德,非仗佛力,難達佛境。天福享盡,還應墮落。父母無德,不免沉淪,三途受苦,靠誰超拔?此孝子愛親之心,所以不容己於懷也”。
親與子的問題,限於篇幅不能儘量的殫述,我們只要記著:“要知親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爺娘”。這幾句話就是了。
二、婆與媳之間
家庭中最容易在意見上發生衝突的要算婆媳了。婆媳之間常常為了極小的事情而鬧意見。若要維持家庭間融融之樂,做婆媳的要公允,要寬恕;做媳婦的要服從,要忍讓。
(1)彼此都要做婆媳的
婆婆也是做過媳婦的,而媳婦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婆婆的女兒要做人家的媳婦,而婆婆的媳婦也就是人家的女兒啊。一個人若是自己做媳婦,或是自己的女兒做媳婦時,受到了無理的委曲,她的心中自然是不快活的;那末做了婆婆,就不應該向媳婦故意尋錯處。若遇到媳婦有錯誤的地方,也應該和顏悅色的糾正她。糾正的時候,不可當著他人的面前使她難堪。釋迦世尊指示我們,在糾正他人的過失時,要“屏相教誡”,就是要在沒有旁人的地方去教誨。兒媳間如果有一時的言語衝突,做尊長的最好不要牽入漩渦,否則將會引起更大的糾紛;因為偏袒于一方總會引起另一方面的不快的。
(2)由隔膜而誤會
有許多做婆婆的,以為自己的女兒總是好的,媳婦不是我所生,總是不好的。存著這種錯誤見解,婆媳間就生起一層隔膜了。由隔膜而發生誤會,由小事而起爭執,從此家庭不和,於是“詬誶日聞”。若是遇著搬嘴弄舌的小姑,撥弄是非,就把一個家庭弄得亂七八糟了。其病源就在於不公允,不寬恕。婆婆待媳婦,要和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媳婦有不周到的地方,要退一步的想:“年輕人總有點不懂事的”。這樣處處原諒她,自然你親我愛了。此外對於媳婦媳家的父母兄弟,要表示親熱,切不可有藐視的態度。
(3)迎合婆婆的意
做媳婦的應該盡可能的把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合理的修改得適合婆婆的意,以期得到婆婆的歡心。最要緊的,便是應該易地設想:“我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將來有一個媳婦不稱自己的心意,我將會覺得怎樣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親,當然要和自己的母親一般,要盡心奉侍啊。
不知理的媳婦常常因著夫家貧窮,工作繁雜,以及人口眾多,衣食儉樸,而故意做出使人難堪的舉動。更有些仗看娘家的勢力,輕慢公婆丈夫的。這樣的媳婦沒有不使家庭的幸福決裂破碎的。此外做媳婦的,若有懶惰奢侈邪僻等不良習慣,也足以妨礙家庭的融洽。那都要痛自改革的。
陸景宣 居士說:“媳婦不惟自己要盡孝,尤當勸夫盡孝。若丈夫于公姑小有違言,便當代為謝罪,曰:此由媳婦不賢,致使吾夫不順于公姑,非獨丈夫之罪也。請公姑息怒,今後當勸丈夫改過矣。
“婦與姑之最易失歡心者,為背後之言語,最易得歡心者,亦背後之言語。如在母家親戚或夫家親戚之前,凡有言語,必稱公姑之德,多蒙優待,只是我不能孝順。輾轉傳聞,公姑豈不大喜乎?若略有一言怨望,公姑聞之,心必不喜矣”。
(4)處理母與妻的糾紛
做兒子的(或丈夫)當母與妻發生糾紛的時候,對於母和妻應作個別談話。對母親一方面應用誠懇的謝罪方式,請求原諒。當母親提起媳婦不好時,應該完全承認過錯,使老人家出了口氣,而覺得歡喜。對於妻的方面,應該對她表同情,對她解釋和安慰,用情愛消去她的怨恨;而且須使妻因情愛的感動,而孝敬尊長。記得 王朗川 居士說:“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朝夕不離,潔奉甘旨,而親心悅。故舅姑得一孝婦,勝得一孝子”。真是入情入理的話。
夫婦篇
一、共同生活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絕對不是女子的牛馬。家庭的組織,是雙方分工合作的。一對夫婦,由戀愛而結婚,在戀愛時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誠坦白的態度,專以隱己之惡,揚己之善的技巧來博取對方的歡心,這樣的戀愛假使成熟,就要結成不良的後果。往往到了結婚以後,以為雙方的名分已經確定了,夫婦的關係已有保障了;於是彼此過去抑制自己,博取對方歡心的觀念就改變了。一切行為就處處隨便,以為夫婦間不需要客氣,反以為客氣是虛偽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婦間最需要的是客氣。倘不體諒對方的關心,反怪他為麻煩,不讚美對方的謙遜,而說她卑下;再不客氣的還企圖屈抑對方,以遷就自己。逐漸的,彼此把所有的劣點毫無顧忌的暴露出來了,結果日久生厭,只覺得對方的可憎了。誠如佛在無量壽經裏說:“自妻厭憎”,和玉耶女經裏說:“見夫不歡”。彼此厭憎不歡,於是雙方感情轉趨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劇。那末,怎樣的才能夠保障夫婦終身親愛的幸福呢?那就非遵從佛菩薩的話不可了。根據佛菩薩的話,有二點要注意而加以修養: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1)言色相和
佛說:“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夫婦間精神生活的要素。雙方的言語能夠和軟,面色常帶笑容,那感情還會違戾麼?“體諒”,在夫婦間是很重要的。倘不肯體諒,互相批評指摘,那言色就不能夠相和了。批評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臺人有句諺語:“耳朵要好話聽”。批評會引起對方的惡感,以為你在輕視他,譏笑他。於是來一個反唇相譏,或者惱羞成怒。彼此都發火了,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嗎?對方倘有錯誤,要糾正他時,切忌率直;要婉轉地用商量的口吻,貢獻意見。對方倘有長處,要給與真誠的欣賞和稱讚,而且要常常稱讚。華嚴經裏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不可作“蠱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如火燒心語,能壞自身他身語”。我們出言吐詞,要時時自己省察,要說應作語而不說不應作語。
“修行”是修改行為。我們若是決定意志“修行”,就得先從言語上修改起,能夠做到“言色相和”這一步,夫婦的同居生活,便會常在和煦春風之中了。
(2)忍受
夫婦有時因生理或心理的變動,性情就難免異狀。有時因環境不盡滿意,言語舉動略改常態,這都是常有的事。設使雙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誡”,因細故兩不相讓,而起口舌爭強,意氣用事,那末感情就要發生裂痕。你使對方氣惱,你自己也決定免不了氣惱。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這種愚蠢的事呢?
忍受是要培養的。當對方火氣很旺的時候,我縱有充分的理由,也應該暫時讓他,不和他辯論,不得已時,或出外暫避鋒頭,等到對方的怒氣消除以後,才和顏地告訴他,剛才的退讓並不是理屈示弱,實在因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這是寓剛於柔的禦夫和禦妻術,行之不已,對方沒有不被感動的。“柔能克剛”的真理,我們是很有機會可以應用一下的。
還有,逢到對方發火罵言的時候,應當記住天親菩薩的話:“罵者有二種:一實,二虛。若(對方所)說(是真)實者,我應生慚。若(對方所)說(是)虛者,無預我事,猶如響聲,亦如風過,無損於我,是故應忍”。所以能夠做到“無相違戾”的,不獨自己減少氣惱,就是對方也能夠覺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間就可相安於無事了。
二、怎樣待妻
做丈夫的人不可把妻當作寄生蟲看待,以為她不能獨立生活,是依靠我吃飯的。要知道治理家政,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如果沒有妻治家,那丈夫就有內顧之憂了。假使男子要兼顧家務,那末,他在社會服務方面就難得到滿意的成效。所以治家也就是服務社會。直接為丈夫,間接為社會為國家而服務哩,做丈夫的應該明白家庭服務要比社會服務痛苦更多。做妻的在家庭做事,瑣屑而又費力,日日為著飲食衣服操心,孩子們還要啼哭叫號,攪得她神經發漲,這是何等苦辛的工作啊。做丈夫的要時時想到對方的苦處,對方的好處,時時想到自己有什麼對不起她的地方。這樣想念,自然夫妻間的一切糾紛就可以減少了。妻倘沒有信佛,必須勸她信佛。妻信了佛可以使她的貪瞋嫉妒的脾氣,化為寬宏柔和慈淑,能夠使你的家成為幸福的家庭。佛訓誨女弟子:“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輕慢夫婿”。“夫婿遠行,整理家中,無有二心”。“甘心苦樂,無有二心,慕修婦道,不擇衣食”。女人能夠遵從佛教,真是做丈夫的福氣啊!
有一類的丈夫,或是鄙棄妻的出身貧賤,或是嫌妻的容貌醜陋,或是憎妻的性情愚笨。於是她既不如他的意,他就同她不和,他既不以和待她,她也自然不以和待他了。他們並不曾想到:許多富貴人家出身的婦女,習慣了嬌與傲的性情,常會欺負丈夫,看丈夫不起,反不如貧賤人家的女子,肯代丈夫辛勤勞苦呢。至於容貌的醜陋,實在不該加以厭嫌,要曉得美有體態的美,和品性的美;而品性美更為重要。往往有美貌的婦人,不能得夫婿的歡心。為什麼呢?因為她的體態雖美而性情並不使人可愛,而且美色日久看慣了,也不過如此。時日久了,所引起的美的觀念也越久越淡。譬如美食,天天吃,吃慣了,並不覺得這是美味了。只有情是最重要的。情是愈久愈深的。佛所稱許的女人的端正美麗是著重在“心行”的,換句話說,就是著重情愛的,而不是色愛的。婦女倘祇有美好的容貌,而“心行”不端正的,那是不足取的。
如果嫌她愚笨呢,我就得請問他,究竟要怎樣聰敏的女人啊,因為聰明是沒有止境的。只要她能守貞操,能節儉,能灑掃,沒有叉馬將,吸香煙,喜遊蕩等惡習,就是夠得上做標準的妻室了。既然雙方做了夫妻,應該要體貼她,要憐憫她。聰明與愚笨,這是各人夙業的不同,正應該耐心地教導她才是呢。
對於這一般丈夫,除了請他們接受上面的勸告外,還須請他們嚴重地呵責自己,為什麼在當初不慎重擇偶,精細考慮呢?
我佛在善生經裏,定下待妻的五條規律。佛說:“夫之敬妻亦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褻。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
這五條待妻規律的涵義,我把它演述在下面:
(1)相待以禮
女人最歡喜丈夫對她溫存體貼,如當她休息或疾病的時候,你得細心地去照應她,使她感覺到家庭生活的甜蜜。粗暴慢忽的丈夫是被每一個女人所厭惡的。
女人也最愛丈夫對她表示感謝。當她替你做一些小事,如縫補衣襪之類,你不可認為是她的本分,應該要說聲:“謝謝你”。在表面上,她雖然覺得你的話是多餘的,但是他的內心,卻有無限的快慰哩。
歡喜丈夫稱讚她的美麗,也是每一個女人都是如此的。做丈夫的要把妻優美的地方,如眼、耳、鼻、齒和姿態等,碰到機會,就加以稱讚。女人受到丈夫的讚美,就會格外感到快樂。
女人歡喜她的丈夫當著別人面前誇獎她。這種稱揚使她心裏不僅愉快,而且非常感激。她最討厭當著別人的面前,批評她的短處;或是指摘她的錯處,使她面子上難堪。丈夫需要糾正她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被父母兒女或鄰居和其他的人聽見。
妻有意見,不管是對的,或是不對的,應當虛心聽受,然後和她詳細討論。尊重對方的意見,一定可以引起對方愉悅的感情;而且凡事多一個人討論,就多一些參考的資料,而得到圓滿的結論,俗語所謂:“三個皮鞋匠,可抵一個諸葛亮”。
(2)威嚴不褻
所謂威嚴不褻,並不是叫你扳起一副呆板的面孔,擺起丈夫的架子。威是莊重而不浮躁,嚴是尊嚴而能自愛,不褻是不可輕慢。待妻的舉止應該莊重雍穆,不可學輕簿子的輕慢底舉動。對於性生活要有節制,要自愛而不□喪可寶貴的健康。縱欲是最可畏,應該“嚴”與防範的。佛說:“節己莫淫她,自妻生知足,是故妻愛己,不為他人侵”。這是威嚴不褻的解釋。
(3)衣食隨時
女人常歡喜丈夫贈與她心愛的東西。所謂心愛的東西倒並不一定要價值昂貴的,祇要你是為她而買的,她心裏就感到無限的愉快了。如衣料食品之類,當她心裏想要而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你就買來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實在是世上唯一的愛人了。
(4)莊嚴以時
這莊嚴以時就要給她的服裝,裝飾得整潔而適合時代。因為愛美的心理,誰都是有的。但是做丈夫的也不可使她打扮得過分華麗,競奇炫異,那非獨流於奢侈,而且也失了莊嚴的真意義。服飾是整一身的容儀,保自己的品位,在選擇和製作的時候,應該要顧到這兩點的。
(5)委付家內
婦女為家庭服務,也可說就是為社會服務。丈夫在外面為社會國家服務,妻能夠把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使丈夫無內顧之憂,專心致志地為社會、為國家服務,增高其服務的效率;那末,妻雖不是直接為社會國家服務,實在間接的為社會、為國家盡了她們最大的責任;對於社會國家可說是和丈夫分工合作。
做丈夫的對於家中大小事件,只須主持大體,而不必為微細的瑣事一樁樁親自去督察管理。男人家對家政明察秋毫般地去干預,作求全的責備,是常會使妻無地自容而感到沒趣的。所以即使妻處理事務有失當之處,也要“言色相和”,要“忍受”,使她有自新之路。
對於妻個人的費用須有相當的供給,窮奢極侈固屬不可,而鄙吝苛刻卻也不可。
對於家常日用的支出,應該給與妻以合理的信任,自由支配的權力。祇要能誇獎她,勉勵她,說她有處理經濟的手腕,會料理家計,那就比查她的日用賬更來得有效。她一定會替你簡省多餘的錢,而決不致濫費的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