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佛化家庭--6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7/16 11:45

  嫉先創己,然後創人。擊人得擊,是不得除。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愛敬佛教,求善師友。


  非剃為沙門,稱吉為梵志。謂能舍眾惡,是則為道人。出惡為梵志,入正為沙門。棄我眾穢行,是則為舍家。


  命如花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從初樂愛欲,依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精神無形法。作令死複生,罪福不敗亡。終始非一世,從癡愛長久。自此受苦樂,身死神不喪。


  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以卑。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倖,亦不禱祠神,是為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郲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之行,是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知足念反復。以時誦習經,是為最吉祥。


  (2)優婆塞戒經節錄 北涼三藏法師曇無讖譯


  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種子:一者、不貪財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憐湣眾生。善男子,增長如是菩提種子,複有五事:一者、於己身中,不生輕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厭悔。三者、勤行精進,不休不息。四者、救濟眾生,無量苦惱。五者、常贊三寶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時,常常修集如是五事。增長熾然菩提種子。


  眾生若以噁心打罵毀辱我身,願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惡念。


  利眾生時,莫求恩報。常樂受持十二部經。既受持已,轉教他人。


  善男子,菩薩具足三事,則得名為法財長者。一者、心不甘樂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貪著生死之樂。三者、常樂供養佛法僧寶。


  複有三事:一者、自省己過。二者、善覆他罪。三者、樂修慈心。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不為難。在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善男子,若沙門、婆羅門、長者男女、或大眾中有諸過失,菩薩見已,先隨其意,然後說法,令得調伏。如其不能先隨其意,便為說法,是則名為下品菩薩。


  若欲為眾生說法界深義,先當為說世間之法,然後乃說甚深法界。何以故?為易化故。


  先自除惡,後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無有是處。是故菩薩,先應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進,然後化人。菩薩若不自行法行,則不能得教化眾生。菩薩具足如是等法,雖複在家,不異出家。


  善男子,菩薩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讚歎,反生慚愧。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驕慢。


  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餘說。


  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恒生善心。


  惡來加己,以善報之。自受樂時,不輕他人。見他受苦,不生歡喜。


  世間之事,雖無利益,為眾生故,而亦學之。


  菩薩具足二法,能自他莊嚴。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菩薩修集六波羅密,便得如是二種莊嚴。施、戒、精進,名福莊嚴。忍、定、智慧,名智莊嚴。


  菩薩雖知世間之樂虛妄非真。而亦能造世樂因緣。何以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


  善男子,菩薩具足二種莊嚴則有七相。何等為七?一者、自知罪過。二者、不說他過。三者、樂瞻病人。四者、樂施貧人。五者、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時中常至心修六波羅蜜。


  善男子,複有七相。何等為七?一者、樂化怨仇。二者、化時不厭。三者、要令成熟解脫。四者、盡己所知世語世事,以化眾生,心不貪著。五者、能忍一切惡事。六者、終不宣說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見破戒者,及弊惡人,心不瞋恚,常生憐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是七相,則能自利及利益他。


  出家菩薩有二弟子: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在家菩薩有一弟子,所謂在家。


  善男子,在家菩薩若畜在家弟子,當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有德,複當供給兄弟妻子親友眷屬,欲行之人,及遠至者。所有僮僕作使之人,先給飲食,然後自用。又複教令信向三寶,苦樂共俱,終不偏獨,隨時賞賜,不令饑寒,終不打罵鞭撻苦楚,應當軟言敦諭教詔。設有病者,應當瞻療,隨所乏少,當為求索。世間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對,無求(品格)卑下(者)。教以如來經典。若求財物商賈農作奉事王者(事王者,指服務軍政兩界),常當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財已,如法守護,樂為福德。見他作時,心生歡喜。是則名為不放逸法。在家菩薩若能教誨如是事者,是師弟子二人,俱得無量利益。


  若有人能供給妻子: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瓔珞、服飾、嚴身之具。妻子複以十四事報之:一者、所作盡心營之。二者、常作終不懈慢。三者、所作必令終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時。五者、常為瞻視賓客。六者、淨其房舍臥具。七者、愛敬,言則柔軟。八者、童使,軟言教詔。九者、善能守護財物。十者、晨起夜寐。十一者、能設淨食。十二者、能忍教誨。十三者、能覆惡事。十四者、能瞻病苦。


  善男子,若歸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于自在天等。若歸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典籍。若歸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邪眾。


  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受過三歸依的男子名優婆塞,女子名優婆夷),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應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應作如法販轉。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雲何當令是戒淨耶?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淨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


  複有三法:一者、為諸眾生受大苦惱。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間不息。雖受是苦,心終不悔。


  複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眾生遠離惡法。二者、知善方便,能教眾生令修善法。三者、化眾生時,心無疲悔。


  複有三法:一者、自舍己事,先營他事。二者、營他事時,不擇時節。三者、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複有三法:一者、心無妒嫉。二者、見他受樂,心生歡喜。三者、善心相續,無間斷絕。


  複有三法:一者、見他少善,心初不忘。二者、毫末之惠,輒思多報。三者、於無量世受無量苦,其心堅固,無退轉想。


  複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諸過咎,猶故不舍一切作業。二者、見諸眾生無歸依者,為作歸依。三者、見惡眾生心生憐湣,不責其過。


  複有三法: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聞法無厭。三者、至心咨受善知識教。


  第一佈施度 善男子,若人樂施一切怨仇,悉生親想。施有二種:一者法施,二者財施。法施則得財法二報。財施唯還得財寶報。


  善男子,菩薩佈施遠離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複有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複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見受者過。二者、施時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為利用他人,而行佈施)四者、施已喜自讚歎。五者、說無,後乃與之。六者、施已惡口罵詈。七者、施已求還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如是施主則不能得親近諸佛賢聖之人。


  善男子,無財之人,自說無財,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無不有。雖是國主,不必(定)能(布)施。雖是貧窮,非(必)不能(布)施。何以故?天下之人誰有貧窮而無身者?如其有身,見他作福,身應往助,歡言無厭,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時有分,或有與等,或有勝者。以是因緣我受波斯匿王食時,亦咒願王及貧窮人所得福德等無差別。善男子,如人買杳,塗香、末香、散香、燒香,如是四香,有人觸者、買者、量者,等閒無異。而是諸香,不失毫釐。修施之德,亦複如是。若多若少,若塵若細,若隨喜心,身往佐助,若遙見聞,心生歡喜,其心等故,所得果報,無有差別。


  善男子,若無財物,見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貧窮。若多財寶,自在無礙,有良福田,內無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貧窮。是故智者,隨有多少,任力施與。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智者自觀余一揣食,自食則生,施他則死,猶應施與,況複多耶?善男子,智者當觀財是無常,是無常故,於無量世,失壞耗減,不得利益;雖是無常,而能施作無量利益。雲何慳惜,不佈施也。


  若給妻子奴婢衣食,恒以憐湣歡喜心與,未來則得無量福德。


  若人施已,生於悔心,若劫他物,持以佈施,是人未來雖得財物,常耗不集。若惱眷屬,得物以施,是人末來雖得大報,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佈施者,是名假施,不名義施。如是施者,名無憐湣,不知恩報。是人未來,雖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若有不以如法財施,是人未來雖得果報,恒賴他得,他若喪沒,尋便貧窮,有智之人,深觀人天轉輪王樂,雖複勝妙,皆是無常,是故施時,不為(求)人天(福報)。


  善男子,施有二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財施名下,法施名上。雲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聞智慧,若以紙墨令人書寫,若自書寫如來正典,然後施人,令得讀誦,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來無量得好上色。何以故?眾生聞法斷除瞋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成上色。眾生聞法,慈心不殺,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壽命長。眾生聞法,不盜他財,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多饒財寶。眾生聞已,開心樂施,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大力。眾生聞法,斷諸放逸,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安樂。眾生聞法,斷除癡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無礙辯。


  若人得財,貪惜不施,當知即是未來世中貧窮種子。


  善男子,施已生悔,因於三事:一者、於財貪愛。二者、咨承邪見。三者、見受者過。


  見貧窮者,先當語言:汝能歸依三寶否?若言能者,先授三歸,後則施物。若能如是,先教後施,名大施主。


  善男子,智者若有財寶物時,應當如是修行佈施。如其無財,複當轉教餘有財者,令作是施。若余施主先知此法不須教者,應以身力往佐助之。若窮無物,應誦醫方種種咒術求錢湯藥,須者施之。至心瞻病將養療治,勸有財者和合諸藥,若丸若散,若種種湯,既了醫方,遍行看病,案方診視,知病所在,隨其病處,而為療治。療治病時,善知方便,雖處不淨,不生厭心。病增知增,損時知損。複能善知如是食藥能增病苦,如是食藥能除病苦。病者若求增病食藥,應當方便隨宜喻語,不得言無。若言無者,或增苦劇。若知定死,亦不言死。但當教令歸依三寶,念佛法僧勤修供養。為說病苦,皆是往世不善因緣,獲是苦報,今當懺悔。病者聞已,或生瞋恚惡口罵詈,默不報之,亦不捨棄。雖複贍養,慎無責恩。瘥已猶看,恐後勞複。若見平復,如本健時,心應生喜,不求恩報。如其死已,當為殯葬,說法慰喻知識眷屬。無以增病食藥施人。若能如是贍養治病,當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無上菩提之道。


  善男子,有智之人求菩提時,設多財寶,亦當讀誦如是醫方,作瞻病舍,具病所須,飲食湯藥,以供給之。道路凹窄平治令寬,除去刺石,糞穢不淨。險處所須,若板若梯,若橡若索,悉皆施之。曠路作井,種果樹林,修治泉潢。無樹木處,為畜豎柱。擔負息處,為作基埵,造立客舍,具諸所須,瓶盆燭燈,床臥敷具。臭穢流處,為作橋墱。津濟渡頭,施橋船柋。不能渡者,自往渡之。老小羸瘦,無筋力者,自手摧將,而令得過。路次作塔,種華果樹。見怖畏者,輒為救藏。以物善語,誘喻捕者。若見行者,次至險處,輒前扶接令得過險。若見失土破亡之人,隨宜給與,善言慰喻。遠行疲極,當為沐浴,施以床座。熱時以扇,衣裳作蔭。寒時施火,衣服溫暖,若自為之,若教人為。販賣市易,教令依平(要公平交易)。無貪小利,共相中欺。


  若見盲者,自前捉手;施杖示道。若見有苦,亡失財物,父母喪歿,當以財給,善語說法,慰喻勸諫,善說煩惱福德二果。善男子,若能修集如是施者,名淨施主。


  第二持戒度 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為戒。如是戒者,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緣,智者應當受持不毀。戒有二果:一諸天樂,二菩提樂。智者應當求菩提樂,不求天樂。


  若受戒已,所不應作而故作之,所不應思而故思惟,懈怠懶惰,樂於睡眠,念惡覺觀,邪命惡願,是名汙戒。若受戒已,心生悔恨,求人天樂,多諸放逸,不生憐湣,是名汙戒。若畏貧窮,若為恐怖,若為失財,若畏作役,若為身命,若為利養,若為愛心,而受禁戒;既受戒已,心生疑惑,是名汙戒。


  善男子,若人不樂久處生死,深見過罪,觀人天樂,阿鼻獄苦,平等無差,憐湣眾生,具足正念,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使得成道,為具無上菩提道故,為如法行故,受持是戒,心不放逸。能觀過去未來現在身口意業,知輕知重。凡所作事,先當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時,亦複如是,修不放逸。若先不知,作已得罪,若失念心,亦得犯罪。若容煩惱,時暫起者,亦得犯罪。若小放逸,亦得犯罪。是人常觀犯輕如重,觀已生悔,及慚愧心,怖畏愁惱,心不樂之,至心懺悔。既懺悔已,心生歡喜。慎護受持,更不敢犯,是名淨戒。


  若在家,若出家,若三歸,若八齋,若五戒,若具足,若不具足,若一日一夜,若一時一念,若盡形壽至心受持,當知是人得大福德。


  第三忍辱度 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饑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施難作(難施能施,難作能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薩若值他人打罵輕賤毀呰惡口罵詈,是時內心,無加報想。菩薩雖作如是忍事,不為現在,但為後利。有善報之,惡則不反。


  有智之人若通惡罵,當作是念:世間罵者有二種:一者實,一者虛。若說實者,實何所瞋;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豫我事,我何緣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惡。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惡道。是故說言,一切善惡,皆因我身。


  若人軟言淨身口業,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能觀一切苦樂因緣,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觀諸眾生,悉是無常受苦等想。被罵辱時,能觀罵者,如狂如癡,稚小無智,當知是人,能修忍辱。


  智人當觀勝我者罵,我不應瞋。何以故?我若瞋者,或奪我命。若不如者,瞋亦不應報。何以故?非疇匹故。我若報者,辱我身口。譬如有人,授毒與他,人無責者。如其自報,人則嗤笑。我亦如是,若瞋彼者,當于未來,受大苦惱,一切聖人悉當責我。以是因緣,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湣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雲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薩正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雲何獲得如是正果?


  善男子,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睹之無厭。


  智人見怨(者),以惡來加,當發善願,願彼怨者,未來之世,為我父母兄弟親戚,莫于我所,生憎怨忿。複當觀察,若人形殘,顏色醜惡,諸根不具,乏於財物,當知皆從瞋因緣得。我今雲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緣,智者應當深修忍德。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時,常樂觀察生死罪過。樂修法行,勤於精進。讀誦書寫如來正典。供養師長有德之人。能瞻病苦,修於慈悲,憐湣一切。寧捨身命,終不毀戒。舍己樂具,令眾得樂。不念多惡,不忘少善。遠離兩舌。前後默然,不說彼短。他所不喜,不為說之。


  善男子,出家菩薩修淨忍辱,是不為難;在家修忍,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第四精進度 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惡法,為欲壞之,(應消除之)。未生惡法,為遮不起,(應制止之)。未生善法,為令速生。已生善法,為令增廣。勤修精進,是名精進。精進有二種,一正,二邪。菩薩遠離邪精進已。修正精進。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無悔(晝三時為晨朝、日中、日沒)。於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菩薩雖複不惜身命,然為護法,應當愛惜。修善法時,心無懈怠。失身命時,不舍如法。若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若自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經,名為自法勤行精進。若能以事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勤行精進。若為菩提修菩提道,佈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之人,讀誦、書寫十二部經,複能遠離貪恚癡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


  第五禪定度 禪定,即戒、慈、悲、喜、舍,遠離諸結,修集善法,是名禪定。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集。菩薩欲得禪波羅蜜,先當親近真善知識,修集三昧方便之道。若離三昧,欲得世法,出世菩提,無有是處。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莊嚴也。受身心樂名為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名三昧。是三昧有四種:一者從欲。二者從精進。三者從心。四者從慧,是四緣故,得無量福,增一切善。複有三種:一者從聞。二者從思。三者從修。從是三法漸漸而生。善男子,智者應當作如是觀:一切煩惱,是我大怨。何以故?因是煩惱,能破自他。以是因緣,我當修集慈悲之心,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得無量純善法故。若有說言離於慈悲得善法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眾生若能修集慈心,是人當得無量功德。修慈心時,若能先于怨中施安,是名修慈。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三聚:一者怨。二者親。三者中。如是三聚名為慈緣。修慈之人,先從親起,欲令受樂。此觀既成,次及怨家。善男子,起慈心時,有因戒起,有因施起。若能觀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善男子,慈唯能緣,不能救苦。悲則不爾,亦緣亦救。


  善男子,若能觀怨(者),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在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善男子,若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緣。如是慈心,即本一切安樂因緣。若能修慈,當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緣,能行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法修行。


  複作是念:一切眾生身口意惡,未來若受苦惱報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報者,悉令眾生同我受之。如是緣者,悉名三昧。悲喜舍心,亦複如是。


  第六般若度 善生言:世尊,菩薩雲何修淨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正念,修於忍辱,憐湣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妒,真實了知諸善方便,為眾受苦,不生悔恨,樂行惠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罪,勤勸眾生施作福業,知字知義,心無憍慢,親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和上、長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惡相,知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如是智慧有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惟得義,名從思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能讀如來十二部經,能除疑網,能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正之道,是名智慧。


  (3)大寶積經節錄 曹魏天竺三寶康僧鎧譯


  爾時,郁伽長者與五百眷屬出舍衛大城,詣祇陀林。到已,頂禮佛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聞,願垂聽許。世尊告曰:恣汝所問。長者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護諸眾生,安慰撫喻。我要當度於未度者,無安慰者,當安慰之。荷擔一切,作大橋船。世尊,惟願演說在家菩薩戒德行處。雲何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如來所隨順修行?


  佛言:長者,在家菩薩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見如來已,修於念佛,是名歸依佛。聞于法已,修於念法,是名歸依法。見於聲聞僧,而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歸依僧。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如法集聚錢財,非不如法。平直正求,給事父母,妻子,給施親友眷屬知識,然後施法。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荷負重擔,發大精進。教化眾生而無疲倦。自舍己樂,為眾生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而不傾動。財富無量而無憍逸。失利名稱,無有憂戚。守護正行,除去輕躁。助成他務,無所希望。有所為作,而不中舍。知恩念恩,施貧封祿而慰喻之,除他憂箭。修善無足,多聞無厭,怨親同等,等心眾生。于諸欲樂,生無常想。觀命如露,觀於財物,如幻雲想,增現善根。長者,是名在家菩薩修習善行。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應受善戒。所謂五戒。彼應不殺,放舍刀杖。不殺一切諸眾生等。不惱一切,常行慈心。彼應不盜,自財知足,於他財物,不生希望,乃至草葉,不與不取。離彼邪淫,夫妻自足,不希他人。應離妄語,如說如作。不誑於他,先思而行。隨所見聞,如實而說。寧捨身命,終不妄語。彼應離酒,不醉不亂,不自輕躁,亦不嘲嘩。長者,若在家菩薩以此受持五戒功德,回向菩提,善護五戒。又倍應離於兩舌,若有諍頌,應當和合。離於惡言,出愛軟語。先語問訊,不毀辱他,利益他語、法語、時語。不生貪癡,常修忍力。常應正見,不禮餘天,令當供佛。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若在村落、城邑、郡縣,人眾中住,隨所住處,為眾說法。不信眾生,勸導令信。不孝眾生,勸令孝順。若少聞者,勸令多聞。慳者勸施。毀禁勸戒。瞋者勸忍。懶怠勸進。亂念勸定。無慧勸慧。貧者給財。病者施藥。無護作護。無歸作歸。無依作依。彼人應隨如是諸處,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墮於惡道。長者,如是菩薩一一勸導,乃至第七,欲令眾生住于德行。如不能令住,而是菩薩于此眾生,應生大悲。作如是言,我若不調是惡眾生,我終不成無上正真道。


  長者,若菩薩在如是城邑村落中住,不教眾生,令墮惡道,而是菩薩諸佛所呵。


  長者,是故菩薩應當如是莊嚴:我今應當修行是行,住在城邑村落郡縣,不令一人墮於惡道。長者,猶如城邑有善明醫,令一眾生病毒而死,多眾呵責。如是,長者,若是菩薩隨所住處,不教眾生,令墮惡道,而是菩薩則為諸佛之所呵責。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如佛教行,得增勝法。


  佛告阿難:是經名郁伽長者所問。若有菩薩得聞是經,是大精進。是故欲自住于一切功德,欲勸他住,應聽此經。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說修行。阿難,我以是法,付囑於汝,受持讀誦。何以故?阿難,此法具足一切功德。若有菩薩與是法相應,則與如來相應。阿難,若有菩薩離於是法,則為離佛。說是語已。大德阿難,郁伽長者,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節錄郁伽長者會


  (4)六度集經節錄 吳天竺三藏法師康僧會譯


  昔者菩薩為清信士,所處之國,其王(實)行真(道),勸導臣民,令知三寶。黎庶巨細,見王尚賢,多偽善而濟行邪。王以佛戒,察觀民操。有外善內穢,違佛清化。即權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棄市。訛善之徒,靡不釋真,恣心從其本邪。


  菩薩年耆,懷正真弘景之明。聞令驚曰:(若欲吾)擇真從邪,(即使)獲為帝王,壽齊二儀,富貴無外,六樂由心,吾終不為也。


  雖一餐之命,得睹三寶至真之化,吾欣奉之。


  懷俗記籍,萬億之卷。身處天宮,極天之壽。而闇于三寶,不聞佛經,吾不願也。


  稟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吾甘心焉。


  眾生自投三塗,獲人道難,生有道國難,與菩薩親難,睹經信之難,貫奧解微難。吾宿功著,今睹佛經,獲奉三寶,若值無道,俎醢之酷,湯火之厄,終不釋正從彼妖蠱也


  王命有司,廉察違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見菩薩志固不轉,奉事三寶,至意不虧,即執之以聞。王曰:戮之於市。陰使人尋聽,察其(所)雲。


  菩薩就死,誡其子曰:乾坤始興,有人以來,眾生處世,以六情亂行,甚於狂醉,鮮睹三寶導清明化也。爾幸知法,慎無釋之。夫舍佛法之行,而為鬼妖之偽者,國喪必矣。吾寧捨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誤,爾無從焉


  廉者以聞。王知行真,即欣而請之。執手升殿曰:卿真可謂佛弟子者矣。拜為國相,委任治政。於是國境莫不尚善。


  佛告諸沙門:清信士者,吾身是也。菩薩執志持戒如是。


  (5)佛說阿彌陀經 原譯者鳩摩羅什 語體衍譯者胡寄塵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裏開一個說法大會。到會的有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羅漢。他們高尚的德行,是眾人都知道的。


  這許多人,就是: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烯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冕樓馱等佛的大弟子;還有文殊師利菩薩,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等許多大菩薩;更有天、人、神等一切眾生都在場聽佛說法。


  在這時候,佛告訴長老舍利弗道:在這世界的西面,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那世界裏有一尊佛,名叫阿彌陀,他現在正在那裏說法。


  舍利弗,你知道那地方為甚麼叫極樂嗎?因為那地方的人祇有快樂,沒有痛苦,所以叫做極樂。


  舍利弗,我再告訴你,極樂國地方的周圍有七重欄楯,空中有七重羅網,地上有七重行樹;四面八方都是珍寶圍繞,所以叫做極樂。


  舍利弗,我再告訴你,極樂國裏有七寶池。七寶池裏有八功德水。這水是澄潔甘美,和別處的水不同。池底下滿鋪著金沙,金光燦然。池四邊的階道,都是用金銀、琉璃、玻璃和各種寶物砌合而成。這上面還有樓閣,也都是金瓦銀楣,玉階瓊壁,琉璃硨磲,赤珠瑪瑙,寶殿瑤宮,有說不盡的莊嚴華麗。池中的荷花開得同車輪一般大,也有青的,也有黃的,也有紅的,也有白的。花光、水光、日光相互蕩漾,五色繽紛。更有微妙的清香,一陣陣隨風四散。舍利弗啊,極樂國這地方豈不是十分莊嚴麼?這莊嚴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所成功的。


  舍利弗,我再告訴你,在極樂國裏,空中時常發出天樂的聲音,地上都是黃金鋪飾的。不論晝夜,沒有間斷的,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曼陀羅花,從天上落下來,繽紛滿地。那國裏的人每天早晨起來,用他們的衣襟,承著天花,送到十方,供養諸佛。到吃飯的時候,然後回來。心裏想到飯,飯便來了,用不著烹飪之勞。舍利弗啊,極樂國這地方,不是十分莊嚴麼?


  舍利弗,我再告訴你,那邊還有種種不同顏色的,奇異的禽鳥:有白鶴,有孔雀,有鸚鵡,有春鶯,有歌聲清妙的迦陵頻伽,有一身兩首的共命鳥。這些禽鳥整日整夜地唱著和雅的歌聲。從它們的鳴聲中,演出種種微妙的道理來,使人聽了,都會不期然而然的發生念佛的心。


  舍利弗,你不要以為這些禽鳥是惡人轉世的。為什麼不是的呢?因為極樂國裏是從來沒有惡人的,更沒有三種惡道,並且連惡道的名稱也沒有的。所以這些禽鳥並不是惡人轉世,而是阿彌陀佛化身為鳥,日夜歌唱,用歌聲來感化眾人的。


  舍利弗,極樂國中,除了鳥聲之外,還有一種清妙的聲音。這聲音是微風過處,吹動許多寶樹和許多寶羅網所發出來的;叮叮噹當的,敲金振玉般的,好像是千百種音樂在同時並作,使人聽了,也會不期然而然的發生念佛之心的。舍利弗,極樂國這個地方,豈不是十分莊嚴麼?


  舍利弗,你可知道那尊佛為什麼叫阿彌陀佛嗎?我告訴你:那是因為他的光明無量,照遍十方毫無阻礙,所以叫阿彌陀;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壽命和極樂國裏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的永久,所以名叫阿彌陀。舍利弗啊,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已經過十劫了。


  舍利弗啊,阿彌陀佛有無量數的弟子,都是阿羅漢和菩薩。你看,極樂國的地方,豈不是十分莊嚴麼?


  舍利弗啊,生到極樂國的人,可以一直修上去,以至成佛,不會中途畏轉來的。在那面修成佛道,多得不能用數字來計算,祇能用無量無邊的大數目來說明瞭。


  舍利弗,你們聽到了以後,應該發願到那裏去。為什麼呢?因為到了那邊,可以和許多的善人同居一處啊!


  舍利弗啊,但是到極樂國去,也不是要去便能去的,必須要有善根和福德的因緣。假使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懇切地,無間斷地執持著念他,這樣的:或一天,或二天,。。。。。。或七天,一心不亂地念,等到壽命終了時,阿彌陀佛就會同其他聖眾,現身在他們面前,帶他們到極樂國去的。


  舍利弗啊,我因為看見那地方的快樂,所以把它告訴你們。假使有人聽到我所說的話,就應該發願到極樂國去。


  舍利弗啊,不祇我在讚歎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呢,此外東方有阿閃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等,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登佛、無量精進佛等,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等,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等,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等,各方面像恒河的沙一般多的佛,各在各的國裏,也在真誠地告訴他們國裏的人,要誠心相信極樂世界種種微妙莊嚴的功德,和一切佛所護念的這部經哩。


  舍利弗啊,你的意思以為怎樣?為什麼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的經呢?我告訴你: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們一聽到這部經而去持念阿彌佛陀的名號,或者聽到上面六方許多佛的名號的,就能得到一切佛的保護,而能不生退心,決定能得到無上的正覺。所以你們都應當聽我和其他許多佛所說的話。


  舍利弗啊,假使有人已經發過願,或是正在發願,或是將要發願,想生到極樂國去的,那人一定能得到無上的正覺。已發願的必已到了極樂國;正發願的今生必到極樂國;將來發願的,那末將來可以生到極樂國。舍利弗啊,善男子善女人們相信有極樂國的,就應當發願到極樂國去,不要遲疑啊!


  舍利弗啊,我現在在這裏稱讚這許多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他們——這許多佛也各在那裏稱讚我不可思議的功德呢。他們說:釋迦牟尼佛能做別人所不容易做的事情:在五濁世界中,得到無上的正覺;並且對眾人宣說這種不容易相信的微妙的道理。


  舍利弗啊,你要知道我在這五濁世界之中,做這種不容易做的事,得到無上的正覺,並且對眾人說這種微妙的道理,這事真難啊!


  釋迦牟尼佛說法完了以後,聽法的都很快樂。舍利弗以及一切天、人、神、鬼等,聽了佛的話,都很歡喜,很相信,感謝佛指示他們往生極樂國的路徑,對佛行禮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