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啟你的快樂腦 ~



分類:心情故事

2012/02/01 10:24




 



開啟你的快樂腦


睡覺,讓你快樂1小時


結婚,讓你快樂1個月


什麼事,會讓你快樂一輩子?


哪些變數可以真正影響快樂?


根據《Time》雜誌2005年所做的專題,引述綜合研究發現:


財富:一點點


婚姻:有,已婚者通常比單身者快樂,但有可能是他們原先就是比較快樂的人。


宗教信仰:有。雖然很難分辨究竟是神的緣故,或者是與人互動的關係。


朋友:有。


教育:沒有。


年輕:沒有。事實上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沮喪。


看電視:一天看超過三小時,特別是看連續劇的人比較不快樂。


 


什麼可以讓人快樂?


人類50年來,不均收入成長2倍,但是快樂程度並比不上50年前。


 


從金錢、學歷成就及性愛而來的快樂,在到達一頂點之後,反而呈現邊際效益遞減,就像踏上了「享樂跑步機」,越追逐,欲望越高,很容易上癮,滿足感自然降底。


 


愉悅與滿足感的不同


神經心理學家老早就發現,沒有意義的快樂不能持久。正向心理學大師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認為:必須先區分愉悅與滿足感的不同。


愉悅是感官上的狂喜,但來得快、去得快。


滿足感必須是做了最喜歡的事後帶來的意義和感覺,快樂的感覺才會更深層。


 


大多數人(包括成功人士)並不自知,他們所追逐到的,是愉悅,感官上的狂喜。


 


快樂的條件1


洪蘭教授說,一個人要真正快樂,必須要有下述條件:


一是有實質上引起快樂的原因,這跟我們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有關。


二是快樂必須有意義,愉悅感覺才能持久,這與大腦額葉的活化有關。


 


快樂的條件2


鹿特丹伊斯拉謨大學維恩哈文(Ruut Veenhoven)教授歸納快樂的四大條件:


 


一:社會的品質(包括政府的穩定度、物質的豐裕度、個人主義的興盛度)


二: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財富、職業、人際關係等)


三:個人的條件(遺傳基因和人生經驗)


四:運氣的好壞。


 


認識自己的有『今天我有了什麼?」


多數的人每天都抱怨:「我沒有錢,我沒有成就,我的愛沒有應得的回報……。」這樣的心理狀態讓人很難快樂。


胡海國(精神科名醫、台大教授)主張:「我們必須用『新我有主義』,對抗嚴重的心貧症。」


 


什麼是新我有主義?我有,


一是認識自己的資產;二是我有能力給。


 


胡海國形容,當人能認識自己的有,並能與他人連結:「就像樹的根一樣,心,就站穩了。」


 


心富翁1》走進250所學校,感動6,500個老師
股王推手卓火土,變品格教育苦行僧


從「股王」宏達電執行長的位子退休下來,默默做了教育部該做的事,且是20年後才看到成績的事—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就是一種態度,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尊重他人,不是凡事以「已利」出發。


短短1年半,卓火土和他的夥伴們上山下海親自走過250所小學,連結到願意推動品格教育的校長達1500人,老師6,500人。他說:我只是想,今天如果我不去做,就不會改變。


 


心富翁2》風雨斷路,也要進山看診
一群無名醫生
部落義診12


「路越難走,交通越困難,就表示那裡醫療不足與需求」現任路竹會會長、本是執業牙科醫生的劉啟群說。


1995年底,劉啟群由報紙得知新竹縣尖石鄉山地部落醫療資源缺乏,他召集幾名醫師、護士去義診,沒想到,從此欲罷不能。於是,一個月一次,義診持續至今。


對參加路竹會義診的人來說,「你到底得到什麼?」沒有標準答案,在志願的付出,得到更雋永的滿足。心理的「有」,才是真「有」


 


心富翁3》從不解到接受,因躁鬱症妹妹學會付出
雲門首席舞者,每周奔波陪盲友


獨舞總讓人讚歎的李靜君,掌聲對她曾是虛幻,對於妹妹的病她始終不想看見,生命存在的混亂、舞台上下的落差,曾讓她的心十分焦躁,不知該怎麼辦,但有一天她打開電視,鏡頭前冒出一句:「大愛就是愛你不能愛的人,原諒你不能原諒的人。」她落下了淚,開始和自己對話自己不能接受什麼?


從一群盲小孩和盲人身上,她看到生命中最美的一刻,終於她勇敢告訴自己不能接受妹妹的原因是:麻煩。「這花了很多年,我才明白。」


明眼人世界裡是競爭,盲眼人世界裡卻是自得。每週一必至台北八里替盲人訓練,即使結束己是晚上9點,再開車回桃園,也不覺得累:You can!」那不是很棒嗎?那是一種能力,我們很幸運才有這樣的能力。


 



 


什麼是真實的快樂?那就是「心的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