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疾病 1 動脈性血管疾病



分類:養生篇

2011/06/16 14:14



 


視網膜血管疾病   1 動脈性血管疾病






引起視網膜血管變化並導致視網膜病變的原因很多,包括眼睛局部和全身性疾病對


 


視網膜血管的影響


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1.    視網膜血管的機械性阻塞:由於血管內部栓塞或血栓形成


 


,或外部壓迫而導致視網膜血管阻塞,如視網膜動脈阻塞或視網膜靜脈阻塞。


 


2.   視網膜血管炎症性疾患或免疫複合物侵犯血管壁:如Eales病、巨細胞動脈炎、


 


急性視網膜壞死等。


3.   全身性血管病: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可引起各種視網膜病變,


 


如惡性高血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


 


4.  全身血液病:如貧血、白血病、血紅蛋白異常等可引起不同的視網膜病變。



 


5.   代謝性疾病:如糖代謝異常引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


 


6.   視網膜血管異常和發育異常:如Coats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海綿狀血管瘤等。






眼睛的血液供應


 


由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至內頸動脈(internal carotid a.) 至眼動脈 (ophthalmic a.) 至視網膜中央動脈(central retinal a.,


 


CRA) 和眼睫狀動脈(long & 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 PCA)


 


視網膜的血液供應來自視網膜中央動脈後睫狀動脈


 


其中視網膜中央動脈(CRA)供應視網膜內層,


 


後睫狀動脈(PCA)發出的脈絡膜血管供應視網膜外層以及視神經。


 


而少數人中有自睫狀動脈發出的視網膜睫狀動脈(cilio-retinal a.)供應視網膜內層的小部分區域,


 


可能包含對黃斑區的供應範圍,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視網膜動脈性血管疾病


 


 


 眼睛動脈疾病雖不是臨床常見疾病,但卻是可嚴重損害視力的眼病。


 


從總頸動脈到視網膜內小動脈間的任何部位阻塞,都會引起相應的視網膜缺血、


 


缺氧。動脈阻塞的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取決於阻塞的所在部位、


 


血管大小及阻塞程度


 


動脈阻塞性的眼睛疾病包括:


 


1.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2.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 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3. 棉花絨斑(cotton wool spots) 視網膜毛細血管前小動脈阻塞(precapillary retinal arteriole)


. 4.    眼缺血症候群(OIS,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的病因:1.  栓塞(thrombosis). 2.    血栓形成(emboli)


 


. 3.   血管痙攣(vasospasm)是引起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主要原因


 


血栓形成(emboli)的來源有:頸動脈膽固醇栓子、大血管動脈硬化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栓子、


 


 


 


心瓣膜的鈣化栓子。其他少見的栓子有心粘液瘤栓子、長骨骨折的脂肪栓子、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菌栓等。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其他病因還有:術中或術後的高眼壓、眼眶內高壓、外傷、


 


系統性病:偏頭痛、凝血障礙、口服避孕藥;炎症或感染性病(mucomycosis)


 


結締組織病,包括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等。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的臨床特徵 :一眼突然發生完全失明、無痛


 


,有的病人在發作前有陣發性黑曚。常為篩板水平的粥樣硬化栓塞所致。


 


病理發現中央動脈內有粥樣硬化斑下出血、血栓形成、痙攣和夾層動脈瘤。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急性期的臨床表現有:患眼瞳孔散大,


 


直接光反射消失,間接光反射存在;視網膜後極部混濁水腫;


 


中心凹可透見深層的脈絡膜反光,在周圍灰白色水腫襯托下,


 


形成櫻桃桃紅斑(cherry-red spot) 視網膜動脈變細,少見視網膜出血;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後期的臨床表現:數周後視網膜水腫消退,


 


但視神經盤蒼白,視網膜萎縮,血管變細呈白線狀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有完全動脈阻塞、或是不完全動脈阻塞兩種;而中央動脈阻塞不完全時


 


,視力下降程度較不嚴重,視網膜動脈輕度狹窄,視網膜水腫輕度混濁,


 


預後比完全阻塞者好


 


黃斑部倖存macular sparing少數病例有視網膜睫狀動脈(Cilio-retinal a.)


 


CRAO在視網膜睫狀動脈供應範圍出現舌形的橘紅色區域,部份黃斑部的視覺功能得以保留(macular sparing)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FAG)因血管阻塞程度、部位的不同,


 


可以有很大差異。阻塞嚴重時主要有下列特點出現:


 


1.  視網膜的動脈灌注延遲.  2.  動靜脈過渡期間(AVTT)延長. 


 


 3. 大範圍毛細血管無灌注 .   電氣生理檢查:由於視網膜內層缺血壞死,


 


雙極細胞受損,ERGb波下降,a波一般尚正常。除非脈絡膜血循環也受累,否則EOG正常


 


CRAO的治療:由於視網膜對缺氧極為敏感,若完全阻塞超過90分鐘,


 


光感受器的死亡將不可逆轉。因此,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是眼科急症,


 


處理原則上應緊急搶救,分秒必爭。治療的目的在於恢復視網膜血循環及其功能。


 


CRAO的救治方法:1. 血管擴張劑:可擴張血管並解除痙攣,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  2.  吸氧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


 


可提高血氧含量,緩解視網膜缺氧狀態,二氧化碳還可擴張血管。


 


 3.   降低眼壓以減少動脈的灌注阻力:作前房穿刺或按摩壓迫眼球


 


,口服乙醯唑胺(Diamox)  4.   纖維溶劑:對疑有血栓形成或纖維蛋白原增高者可使用


 


5.   口服阿司匹靈等血小板抑制劑以及活血化淤藥.  6.    懷疑血管炎症者可給予類固醇


 


  7.   閉氣用力Valsalva maneuver.  以上CRAO的治療措施可聯合應用,


 


但效果難以確定。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預後,取決於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持續時間,


 


一般預後較差,少數病例在發病後1小時內若動脈阻塞得到緩解視力可以恢復


 


,但超過4小時則很難恢復。必須作系統性檢查尋找病因,對因治療


 


。來預防另一眼發病以及腦部血管阻塞(腦中風)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血栓形成或栓塞是主要原因。


 


栓子的來源有:1.  頸動脈膽固醇栓子  2.  大血管動脈硬化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栓子


 


  3.  心瓣膜的鈣化栓子  4. 少見的栓子有心粘液瘤栓子、長骨骨折的脂肪栓子、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菌栓等  5.   其他病因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的 急性期臨床表現:臨床特徵:一眼突然發生部份失明;


 


發作數小時後,眼底發現明顯患病的動脈供應區梗塞,


 


視網膜呈現局部扇形或象限形灰白色水腫混濁。如波及 黃斑,也可出現櫻桃紅斑。


 


 


視力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視野某一區域有陰影。眼底檢查時可見栓子阻塞的部位。


 


可能發現阻塞動脈內白色或淡黃色發亮小體,為栓子。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在視野檢查呈象限缺損或弓形暗點。


 


螢光血管造影(FAG)顯示阻塞處的動脈和相應靜脈充盈遲緩,甚至晚期無灌注。


 


ERG正常或輕度異常。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後期的臨床表現:數日後隨著血管再通和再灌注,


 


水腫消退,阻塞動脈變細呈白線狀,遺留永久性視野缺損。而後極部以外的阻塞


 


,臨床症狀不明顯。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BRAO)的治療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相同,


 


但是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的視力預後一般較好。也要避免眼部復發以及腦中風


 


棉花絨斑(cotton wool spots)視網膜毛細血管前小動脈阻塞(precapillary retinal arteriole)


 


是一種小動脈急性的阻塞,抑制了神經纖維層的軸漿轉運,出現梗塞,


 


即表現為棉花絨斑(CWS)


 


典型的棉花斑約1/4視盤大小,灰白色邊界不清。


 


57周或稍久消退。由阻塞的部位和範圍大小,可影響視力或有視野缺損。


 


視野檢查正常或有暗點。螢光血管造影檢查(FAG)顯示斑狀無灌注區,鄰近的微細血管擴張


 



引起棉花絨斑(CWS)的小動脈病變有多種疾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血管炎、膠原血管病、白血病、AIDS等、、、。因此看到棉絨斑,


 


即使只有一個,應尋找病因,對症治療。


眼缺血症候群(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由慢性的內頸動脈嚴重阻塞


 


或眼動脈阻塞引起。多為老年人和長期的糖尿病患者。


 


常因粥樣硬化或炎症性疾病,造成頸動脈管腔阻塞達90%以上致病,


 


1/5病例雙眼受累。


 


眼缺血症候群(OIS)的臨床表現為視力逐漸喪失,眼眶疼痛


 


出現虹膜新生血管(NVI)視網膜動脈變窄,(初期有)櫻桃紅斑。


 


靜脈擴張,視網膜出血及微動脈瘤,視神經盤或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少數)


 


2/3出現虹膜新生血管,其中部份有眼壓升高,其他因睫狀體灌注不良眼壓降低。


 


而虹膜新生血管出現後,眼睛多數逐漸失明。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FAG)顯示的特徵:1. 視網膜及脈絡膜的動脈灌注延遲、


 


2.    動靜脈過渡期間(AVTT)延長、3.   動脈血管著色(Arterial stain)


 


 



 彩色超音波杜卜勒(Color doppler)檢查發現內頸動脈嚴重阻塞而眼動脈有逆行血流


 


ERG檢查: ab波均降低


 


 眼缺血症候群理論上有效的治療是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但完全阻塞者無效

 

。視力預後差,虹膜新生血管伴眼壓升高者,可行廣泛視網膜光凝固雷射(PRP)治療。

 

要避免頸動脈兩側阻塞以及腦中風

 

視網膜大動脈瘤(retinal macroaneurysms),


 


 


又稱孤立性大動脈瘤,是一種後天性的視網膜血管異常。患者多為老年人,


 


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全身情況,多為單眼發病,少數雙眼發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