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85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19 09:16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七面,倒數第四行:


  【自下依止起觀。】


  大師假設個問答來教學。


  【問。准上義理。】


  『准』就是根據,依據前面所講的『義理』。


  【依之修行。足為圓滿。雲何更要入止觀兩門耶。】


  問,問得很好,大乘教裏,尤其是《華嚴》,處處為我們發明不二的道理,止觀不二,即觀之止,即止之觀,一門成就,一切都成就了。既然前面五止已經相當圓滿,何必還要修觀?這個問題主要就是問這個,意思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國師給我們的解答:


  【答。起信雲。】


  《大乘起信論》上說。


  【若修止者。對治凡夫住著世間。能舍二乘怯弱之見。】


  這是講單修止,止是放下,單修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話裏面功夫淺深差別很大,完全放下,乾淨了,絲毫都沒有了,那就成佛,究竟圓滿佛。如果放下沒有完全、沒有究竟,還殘留一點餘習,那叫等覺菩薩,所謂是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放下。什麼叫生相無明?實際上講,生相無明他也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了,他還有什麼?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有放下,這就是等覺菩薩。習氣裏面殘餘著生相,生什麼相?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極其微弱的那一念,而且是習氣,不是真的有一念,那一念是講習氣,它也有現相,現實報莊嚴土。分別執著放下了,分別執著習氣沒放下,在方便有餘土。如果說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那就是六道輪回;如果是嚴重的執著,那就是阿鼻地獄。你放下一分就提升一分,很現實。佛在大乘教裏把這樁事理講得透徹、講得清楚,我們要明瞭,我們要覺悟。放下,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這一點不假,你要是不放下,那你就永遠搞生死輪回。


  這幾天,我是想用一個月的時間,帶著我們幾位同參道友,每天把美國的魏斯他的著作,我把它節要節錄做成一個光碟,大概四個半小時。我帶著這幾個同學每天看一遍,看一個月,也就是說把它看三十遍。這裏面雖然境界不高,沒有脫離六道輪回,自始至終處處教人斷惡修善。他是用催眠,從催眠裏面得到啟示,知道什麼?知道確實有輪回。所以他肯定,人生到這個世間來,靈魂進入這個肉體來幹什麼?來學習的,生生世世都在學習。就像學生上學學習一樣,你能把你的功課都學習完畢,都及格,你就畢業了,離開這個世間;如果要是學得不好,下次再來,留級。魏斯博士大概沒有學過佛經,學過佛經會對他有更大的啟示。這個說法跟佛法裏面講的沒有兩樣,他說學習的功課,佛法叫什麼?叫見思煩惱。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來斷見思煩惱的,把這個東西放下,統統放下了,六道就沒有了。他告訴人一樁很重要的一個資訊,肉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所以你不要怕生死,身體不是自己,特別強調這樁事情。那個書要是看了之後,對於生死的看法你就不一樣,你完全不在乎了,知道什麼?知道人從來沒有死過,換個身體而已。而且靈魂是永遠不滅的,靈魂是自己。他所講的靈魂,在佛法裏面講阿賴耶識,可是阿賴耶識比它高,它是什麼?阿賴耶迷在見思煩惱裏面就叫靈魂。如果阿賴耶識覺悟了,把見思煩惱放下,六道沒有了,這時候就不叫靈魂,叫什麼?靈性。諸位要曉得,魂是在迷的狀態之下。所以他怎麼樣說,說得再好,沒有離開六道,沒有講到禪定的功夫。我們這裏講止觀,止觀是禪定,比它高。沒有這一層功夫,他生生世世轉世,縱然在天道,在欲界天,色界、無色界他還見不到。二十八層天他只是最下面的六層,而且六層,實在講,六層上三層很不容易,只有下三層,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絕大多數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這個境界。我們學佛的人拿著經教一對比就曉得,可是那是很好修學的基礎。


  現在人相信科學,他是個科學家,有科學的資料做他的依據。譬如這個人受了催眠,知道過去生中是在哪個國家,投胎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他從來沒去過,可是他對那裏就很熟悉,機緣成熟了,他到那個地方去找,真找到了。有一位婦女,前生在愛爾蘭鄉下,是個農民,過著很辛苦的生活,生了八個小孩,最後一個小孩出世,她併發症不幸死亡了,所以這八個小孩都變成孤兒。她在催眠當中知道得很清楚。以後到她三、四十歲,經濟環境好一點,她就到愛爾蘭去找,真的找到了,還有五個小孩,分居在各個地方。把他們找來,這些小孩年歲都大了,都七十五歲了,她自己才四十歲,前世的兒子、女兒,女兒六十九歲,找到了。跟他講她在世的時候的狀況,兒子、女兒聽了之後想想是真的,真的是他母親再來。這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做證明,真有其事。所以他這幾本書看了,你就真正相信有輪回,真正知道有過去世、有未來世,也曉得人在這一生目的是什麼,這個可不能迷了,但是大多數的人到這個世間來都被染汙,不知道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在佛法裏面講,到這個世間來就是斷見思煩惱的。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真正知道身體不是自己,身體是個工具,假的,佛門講借假修真,那就對了,一點都沒錯。借這個假身體提升自己的靈性,消自己的業障,修自己的功德,我們將來不就提升、升級了嗎?這就對了。如果自己這些不好的習氣還是保留,不願意放下,那你就沒法子,來生如果再到人間,學得不錯,留級,還是要學。什麼時候你能夠把見思煩惱統統丟掉,升級了。佛法講得細,太微細有的時候我們記不住,特別是年歲大的人,中年以上的人,愈簡單愈好。佛法有簡單的,它的東西真的是適合一切眾生的根性,這叫圓滿,這叫殊勝,佛法裏面叫勝義,能適合一切眾生根性。我們東方人,中國人不喜歡麻煩,可是印度人很喜歡繁瑣,確實很適合西方人的口味。


  知道身體不是我,我要好好利用這個工具,成就自己的道業,頭一個把身放下。身不是講舍掉,不是的,它是工具,我需要這個工具。千萬不要把工具看錯了,認為是自己,那就大錯特錯。他也舉個比喻很有意思,他說你要記住,身體就像汽車一樣,不是你,你是什麼?你是駕駛汽車的人,你不要把自己駕駛汽車的人也當作工具,那你就錯了。汽車不好用,壞掉了,換一部,換個身體一樣。汽車壽命短,你看到它有生滅,人的壽命長,你就沒有看到生滅;這就是說身體是工具,駕駛這個工具的是什麼?是我們的靈魂,他說你要知道靈魂是自己。他只到這個階層,把靈魂看作自己,認為靈魂不生滅。人死離開身體,漂浮在空中,他很清楚,靈魂很清楚,他也沒有痛苦。他看到自己的身體,離開他的身體,也看到周邊的人,親戚朋友在照顧他,甚至於醫生在照顧他,他看得很清楚。他很想跟這些人談話,但是他說話人聽不見,他去摸摸他,人沒有感覺,他可以從他身體這樣穿過,他也沒有感覺。瀕死經驗,這個案例很多,提出許多證據來說明。


  我們一定要知道,到這個世間來這一生,我們是有哪些功課必須要做的,這佛家講得透徹。你要把身見放下,不要再執著身是我,身是我的工具,要不要愛惜它?需要,要照顧它。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我們講對立,記住不跟任何人對立,人緣關係就好了。無論什麼人,跟你家人和睦相處,陌生人也能和睦相處,不同族群的人、不同信仰的人、異族人,甚至於修到最後這個境界好,譭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羞辱你的人、傷害你的人,冤親債主統統可以和睦相處,那是佛菩薩的境界。你知道那些冤親債主是什麼回事情?他們在迷惑,他沒有覺悟,他要覺悟就跟我一樣。修行在哪里修?順境裏面修、逆境裏面修,順逆都是修行最好的場所,最殊勝的緣分。順境裏面學什麼?學沒有貪戀。逆境裏面修,修沒有瞋恚、沒有怨恨,無論受什麼樣的災難、病苦,不怨天不尤人,修這個。所以,災難、病苦、折磨不是壞事,好事!你在這裏面通過了,確實沒有一點怨恨,你畢業了,成功了。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修忍辱波羅蜜,遇到歌利王,暴君,碰到他,歌利王把他殺了,淩遲處死。什麼原因?歌利王在休息的時候睡著了,旁邊那些宮女有一個發現忍辱仙人在山洞裏面修行,向他請教,他給她講開示,非常歡喜。消息一走漏,這些宮女全部都到忍辱仙人那裏聽他說法。歌利王看到這個情形生氣,他說你這個修行人不是好人,你引誘我的宮女,殺掉。真是冤枉!淩遲處死。忍辱仙人不但不生氣,沒有怨恨,還感激他,成就他忍辱波羅蜜,真正圓滿了。臨死的時候跟歌利王說,我成佛第一個來度你,你看看。所以境界現前,看你有沒有智慧?有智慧去用它,沒有一個境界不是好境界。順境裏頭歡歡喜喜,心裏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畢業了;逆境裏頭也是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沒有,圓滿了,忍辱波羅蜜圓滿,提前成佛。本來釋迦牟尼佛成佛在彌勒菩薩之後,彌勒菩薩排名第四,釋迦牟尼佛排名第五,因為忍辱波羅蜜先成就,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提到第四,彌勒菩薩延後。從這個地方你才曉得,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無非都是成就自己、提升自己。你這些境界要是疏忽,把這個機緣放棄掉,你這一生在這個世間白來了,修行都不及格。那怎麼辦?來生還要來,這些問題都要在人道裏頭修。


  魏斯博士說了一句話很有趣味,這個世界人口增加什麼原因?這個地方,他講這個地球,就是修行的學校,這個學校裏面的課程很熱門,許多的靈魂都想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為什麼?學的功課很多,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很多!成就很容易。所以人口不斷上升,還有許多靈魂都往這邊擠,都想到這個學校裏面來學習。他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我覺得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地方修行真的叫大起大落,你要修得好的,大幅度提升,可以提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真厲害。如果用蕅益大師的話來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無比殊勝,這個世界有。這個地球環境是好環境,真正想成佛、想成為法身大士,一生當中能夠脫離十法界,這是個修行非常理想的地方。首先,放下自己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為,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從哪里開始?從家庭開始,先對你父母、對你的兄弟姊妹、對你的親戚朋友,一層一層擴大。培養你的慈悲心、你的真誠心,真誠的慈悲。擴大到(這是大乘佛法)對所有的動物、對花草樹木、對山河大地、對遍法界虛空界裏面的一切眾生,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唯一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這是我們的功課,我們能夠學到這一點,畢業了,這個畢業不是小學畢業,不是中學畢業,這是博士班畢業;換句話說,一生當中,大乘教的博士你就拿到了。博士是什麼?法身菩薩,分證即佛,我們要幹這個。在環境裏面隨緣,順境隨順緣,善人隨善緣,逆境隨逆緣,惡人隨惡緣,處處順,順這個字不得了!所以中國人講孝,什麼叫孝?順就孝,沒有反抗,沒有回避。面對著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質環境的境界,用智慧決定不用煩惱。


  我們喜歡簡單,我提出來的最簡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心怎麼能生得起來?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教孝悌忠信,古人沒有不愛父母的,沒有不敬老師的,你能把所有一切人都看作是我的父母、是我的老師,用這個心來對待,真誠心生起來,恭敬心生起來,古時候中國教育。現在麻煩了,我們的傳統教育丟掉將近一百年,忘得乾乾淨淨,現在學西方人,小孩不知道孝順父母,這個就難,太難太難!真誠心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從前父母能把你的真誠心引發出來,因為父子那種親愛那是真的,沒有摻絲毫假,純真無妄。現在做父母的念念不忘他的兒女,可是兒女不孝父母。做父母的人修行比兒女容易,為什麼?你能把常常心裏念著兒女的那種心,給你說那種心是真心,兒女不孝你,還是掛念他,還是常常想他,能夠把你的真誠心引出來,你的性德。可是現在年輕人難了,因為他不孝父母。他愛妻子嗎?不愛。為什麼?一不高興就離婚,他對妻子的愛那叫情,情愛,不是真愛;情會變的,是無常的,性德真常。他愛自己嗎?他不愛自己,作賤自己的身體。這個是現在人修行難,太難太難!染上社會上不好的風氣,每天接觸電視、網路,社會的風氣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在這裏面天天增長什麼?自大、自私自利、傲慢、貪婪、瞋恚、耍脾氣、狂妄,全都是負面的,都是跟性德完全相違背的。所以在這個世間,真正學,真正覺悟,快,快速!也就是你能禁得起考驗,快速的成長,快速的成就。如果敵不過環境的誘惑,禁不起環境的折磨,你就被淘汰,淘汰得也很快。這是地球這個學校現前的狀況。


  在佛法裏面講,善根福德深厚的,遇到這個環境一生可能成就,一生就圓滿。根性劣的,禁不起考驗的,也很好,馬上淘汰,淘汰也是學習,再來!你要不經過折磨,你回不了頭。阿鼻地獄是什麼?阿鼻地獄也是在那裏學習,把你的這些惡業、惡業習氣在那裏面消除,消掉了你就離開。你不造地獄的業,沒有地獄現前;你造地獄業,它就會現這種果報。所以,佛在經典裏面說得好,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的,幻化。為什麼幻化?業力幻化的,你沒有這個業就不會有這個境界出現。你造地獄業,地獄現象你看到了,沒有造這個業的他看不到。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的。朱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他的老岳丈。他在東嶽大帝那邊做過一個月的判官,判官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秘書長,地位很高。東嶽大帝管五、六個省,大鬼王。他有一次向東嶽大帝建議,他說地獄裏有一種刑罰叫炮烙,鐵的柱子火燒得很紅,罪人去抱那個柱子,他說這個太殘酷,慘不忍睹,希望東嶽大帝能下個命令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你先去看看,派兩個小鬼帶他到炮烙地獄去看。走一陣子到了,小鬼指示章太炎先生,你看地獄在那邊,他看不見,恍然大悟!他是個學佛的,佛經上講業力現前,他沒有這個業,他看不到。他才曉得不是閻羅王設的,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夢幻泡影。他把這些事情講給朱鏡宙,朱鏡宙是他的晚輩,是他的女婿,講給他們大家聽。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要是瞭解事實真相,就肯定,我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的?是來消業障的。佛經上講得好,它講「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這兩句話就把魏斯這四本書做了個總結,佛法兩句話就講盡了。隨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隨緣,隨緣消業,不要再造業。如果你隨緣,順境就生歡喜、生貪愛,逆境裏有怨恨,那麻煩大了,你隨緣不是消業,你隨緣造業,造業怎麼樣?你還要受更苦的果報。好,叫你造了消,消了造,到什麼時候你覺得太苦了,我真的要放下,你覺悟了。所以,六道輪回的現像是幫助我們消業障,我們瞭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六道輪回對我有好處、有利益,我在這裏頭要成就自己。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天堂是順境,阿鼻地獄是逆境,這是講順逆達到極端,在這兩極,順境有沒有樂受,有沒有貪戀?樂受可以,沒有問題,你可以受,有沒有貪戀?如果生起貪戀,你造業了,這不是佛教你的意思。你在阿鼻地獄受苦受難,你受了,有沒有怨恨?有沒有不服?如果你要是不服,你有怨恨,地獄裏面的苦夠你受的。什麼時候畢業?吃盡苦頭沒有怨恨,真服了,沒話說了,就畢業了。畢業什麼現象?地獄不見了,好像作夢夢醒了,不見了,你畢業了。兩極端的如是,在中間的統統要學,好事,不是壞事。十方世界,這是魏斯博士講的,其他星球沒有像地球上這兩極差異這麼大的。所以在這裏面學,快速,成功也快,失敗也快,大起大落。對於真正修行人來講是好事,在大起大落裏頭你不落,只是起,幫你提升,你不會墮落,那就太快了。


  所以要學什麼?你看他那個裏頭幾乎是個核心,四本書裏講得最多的一個字是「愛」,這個愛字幾乎你每一、二分鐘就聽到他講一個愛。我們錄的節錄四個半小時,你在一、二分鐘就看到,這個愛超過一百次都不止,我估計可能有二、三百個愛。他說愛是宇宙的核心,愛就是上帝,愛就是神,愛就是真正的自己。為什麼要愛別人?為什麼要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它跟自己是一體,這個佛法裏講得透徹。你看看我們這本《妄盡還源觀》,第一段「顯一體」,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一體「起二用」,二用,一個就是依報,一個是正報,依報是宇宙、萬物,正報是自己,一個自性裏現的。就是佛家講證得法身,證得法身是承認、明白了、肯定了整個宇宙是我自己。像我們自己一個人,如果我們覺悟了,覺悟什麼?這個人身體整個是自己,頭是自己,眼睛是自己,耳鼻舌也是自己,手足是自己,身體是自己,身上每個細胞是自己,每個汗毛是自己。再像科學家那樣分析,細胞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電子、分成基本粒子,全是自己。如果你要再擴大一點,整個宇宙、一切萬法都是同樣細胞組成的,我身上這個基本粒子可以跑到樹木花草裏頭,可以跑到山河大地,山河大地裏面基本粒子可以跑到我身上,是一不是二。然後才曉得,原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這叫法身,你肯定了,你認識了,你不再分別,證得清淨法身。這個時候自性裏面的愛就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愛,那個愛是真愛,它不是假的。真的關心、真的照顧、真的尊重,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這叫法身菩薩。


  自他不二,自他不二對兩種人,對你最親愛的人自他不二,對你的冤親債主、你最痛恨的人、最討厭的人,自他不二,兩極端。兩極端不二,當中全包容了,這是你的功課,修圓滿了,你在這個階段畢業了。這個階段是六道,六道裏面畢業你提升了,恭喜你,你生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裏面還是要修,修什麼?還是修放下。在六道裏面放下不少了,粗重的全放下,還有微細的煩惱習氣你還沒放下,到方便土再放下,方便土裏頭徹底放下,它有四個階層,聲聞、緣覺、菩薩、佛。放下見思煩惱的習氣,見思煩惱放下你才出得了六道輪回,習氣放下,升級了,升到菩薩、佛。菩薩再放下塵沙煩惱,那是分別,那個不是執著變的,是從分別裏面現的,把這個放下。然後再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生相無明,就是無始無明,這一放下,十法界沒有了。這個提升真的提升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這叫做淨土,真正的淨土。可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這個習氣太微細,你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以為沒有了,佛說有。聽佛的話,佛說的話哪能有錯,你好好修,修更深的禪定。到八地菩薩,看到了,起心動念微細的波動發現了,九地、十地更清楚,到十一地等覺菩薩,把它放下,無始無明習氣斷了,這個時候常寂光現前,真正還源,妄盡還源,回到常寂光。你看到佛多好、多殊勝,其他的宗教、學術裏沒有講到常寂光,知道有光,有藍色的光、紅色的光、紫色的光,有講到有光。所以,幽靈看到的這些光都是自性的光,隨他的煩惱習氣變換不同的顏色。真正常寂光是白色的,光是柔和的,不刺眼睛。到常寂光,跟這個光融成一體,自己的身也沒有了;不但身也沒有了,身是物質,物質沒有了,精神也沒有,受想行識都沒有了。受想行識沒有,可是它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性德,不生不滅,受想行識有生滅,見聞覺知沒有生滅,這是性德圓滿的現前。


  修止就是修定,『對治凡夫住著世間』,凡夫的心是散亂的,妄念很多,出不了六道,這就是住著世間。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應該要放棄。前面講的五種止是五大類的放下,你真能放下,世間就沒有了。同時『能舍二乘怯弱之見』,二乘是聲聞、緣覺,這個人不錯了,他能脫離六道輪回,但是菩提心沒有發起來;也就是說,無條件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心沒有發起來,所以叫小乘。修止也要把這種心放下。


  【若修觀者。對治二乘不起大悲狹劣之過。遠離凡夫不修善根。】


  所以要修觀,看破,看破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要不要幫助?要幫助,一體!沒有任何條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凡夫看破了能修善根,二乘人看破了能回小向大。所以經上講小乘人,阿羅漢不發菩提心住偏真涅槃,也不是永恆的,佛講兩萬大劫,辟支佛是一萬大劫。時間到了他會回頭,回小向大,他知道、發現,廣度眾生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對自己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不但沒有妨礙,對自己有大利益!這個利益就是在六道、十法界裏去磨煉,磨到怎麼樣?磨到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你出來了再跳進去,如果說跳進去又被染汙,你馬上墮落,跳進去不染汙,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他為什麼到六道、到十法界他不染汙?他對於六道、十法界裏的狀況他真的瞭解。他瞭解什麼?都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怎麼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分別執著?不會起來的。他來應化,來説明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有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他墮落了,他沒有。所以才說他們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真做,他沒有起心動念,等於沒有做。做得那麼圓滿,做得那麼自在,這什麼道理?我們細心想想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水是礦物,我們凡夫動個念頭,我喜歡你,我愛你,水的結晶那麼樣的美,它有沒有起心動念?水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全沒有!自然的反應,這是什麼?性德。


  自性有見聞覺知,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有見聞覺知,不要說是有物體,沒有物體的空間,空間也有見聞覺知。我們講磁場,中國人講氣氛、氛圍,這個氛圍非常好,你一進入這個氛圍,你感到很安全,感到很舒服,沒有一點浮躁,這是真的。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非常喜歡去看章嘉大師,總想在他的客廳多坐一會兒,為什麼?磁場好。陪他坐坐,不說話,那種感受無法形容。一個有道德的人,長者,他居住那個環境,進大門就不一樣。有些人感受不出來,心浮氣躁,沒有恭敬心,也是印祖的一句話,一分恭敬一分感受,十分恭敬有十分感受,沒有恭敬心感受不到。話說回來,這一切感受還是出於自性,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別人心想,我自己的心想,我自己那種誠敬,老師也是誠敬,誠敬跟誠敬交感,那個感受就很微妙,真的是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修觀,幫助小乘人發心,回小向大,説明凡夫修善根。光是止不夠,止很好,你心定下來,定下來之後要修善根。善根妨不妨礙修止?不妨礙。所以止,你真能止住才行,怕的是你止不住,你功夫不到家,境界現前煩惱又起來。煩惱是什麼?貪瞋癡慢又起來。順境,貪心起來,逆境,瞋恚起來,這不行,這沒止住。真正止住,在一切境界裏面不生煩惱,初步功夫,雖然是初步,它很管用。


  【以此義故。止觀兩門。共相成助不相舍離。】


  這個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人,為什麼這兩門都說?章嘉大師當年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觀,觀是瞭解事實真相,放下是止,不起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我們做不到,先從哪里起?先從不分別、不執著,從這裏下手,真幹,那叫真修,管用。你要是真的這樣修,在哪里修?在人事環境裏修,為什麼?人事比物質更尖銳。人事裏面最初下手挑兩種人,一種最喜歡的人,一種最討厭的人,這兩個極端。最喜歡的人不生貪戀,你能保持自己清淨平等,最討厭的人不生怨恨,也能保持清淨平等。修什麼?《無量壽經》的經題上講得好,「清淨平等覺」,真誠,清淨平等覺就是真誠,真誠是體,清淨平等覺是相,慈悲是用,體相用。你要不在這兩方面修,那就很難,很難修得成功。這兩樣擺平了,對其他的都容易,對萬事萬物你常常用的心是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真心,這不是妄心。真心就是菩提心,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才會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的,底下兩句話講得太好了:


  【若不修止觀。無由得入菩提之路。】


  我們要是疏忽了,修行實在講,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裏面講的無量法門,修什麼?就是修止觀。通常我們也講禪定,禪是什麼?禪是觀,定是什麼?定是止。禪定是從印度翻譯出來的名詞,止觀是中國人的,意思是一樣的。觀中有止,止中有觀,禪裏頭有定,定裏頭有禪,活活潑潑,它不是死的。定裏面沒有觀叫無想定,果報在哪里?在四禪天裏面有一種天叫無想天,佛法裏面叫外道天,心外求法。四禪有九天,五種是修行人,就是道場,叫五不還天。哪些人?將要證阿羅漢的人在那邊修行,也就是見思煩惱還有一分沒有放下,他在第四禪,不再下來,就在那裏修行。見思煩惱斷盡,他就證阿羅漢果,在第四禪五不還天就斷盡,這叫利根阿羅漢。根性差一點的,他還要通過四禪四空天,才能證阿羅漢果。根性利的不必要,就在第四禪就行了。我們瞭解這裏面的一個訣竅,關鍵的所在是什麼?就是放下。學佛沒別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放下,舍,舍後頭有個得,捨得。得怎麼樣?得也要舍,所得的也要舍掉,你就回歸自性。如果你舍,舍的目的是什麼?舍的目的是要得,你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輪回。舍財得財,舍法得智慧,舍無畏得健康長壽,有舍就有得。世間法好,對世間人來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應一點都不假。可是,如果在得裏面起了貪心,麻煩就大了,立刻就墮落,再就不能夠提升。所以,徹底放下,為什麼?真的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般若經》的結論,「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我們再想想彌勒菩薩的開示,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森羅萬象,是什麼一回事?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波動現象,哪有真的!菩薩慈悲告訴我們,性識太微細,不可執持,你根本想都不能想,你想動個念頭,這個念頭彌勒菩薩就跟你講,那一個念頭,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你怎麼能控制?你在這上打妄想,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就出現,一時頓現。如果你能把妄想整個息掉,這虛空世界全沒有了,什麼東西現前?常寂光現前。常寂光沒現前,證明你的妄念念念相續,六道輪回沒有滅掉,還在你眼前。那說明什麼?你念念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相應,每一念都有。所以現在這個境界,六道輪回境界,我們常常談到,是一種虛幻不實、相似相續的境界相,幻相,不是真的,沒有真實。這個相千變萬化,為什麼?心在變,它跟著心變,心善你看到善境界,心不善你看到是惡境界。外面有沒有境界?沒有!佛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既然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為什麼不想極樂世界?想極樂世界就現極樂世界。現在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能現前?我們想六道輪回想得多,想極樂世界想得少,所以極樂世界不能現前,六道還在面前,對這個想太多了。一百個念頭裏面,九十九個想六道,只有一個念頭去想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不現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瞭解這個事實真相,如果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想極樂世界,你就成佛去了。


  在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好不好?對修行人來講好,為什麼?逼著你不能不多想極樂世界,你要不多想極樂世界,這個世間災難你得受。真正覺悟,我現在把這個世間放下,過去念佛堂堂主口頭禪,天天都要說的,在念佛堂勸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向專念」,這是堂主的口頭禪,時時刻刻提醒大家。你念佛功夫不成就,什麼原因?這個世間沒放下,世間一切人事物你常常念著,口裏沒有念著,心裏念著,心上真有!雖念佛,佛生疏,心上沒有真有,佛會常常忘掉;如果心上真有,他就忘不掉。諸位想想看,貪財的人他什麼時候把財忘掉?沒有忘掉。情執很深的人,講從前,媽媽忘不掉,遇到大災難、大危險的時候,他口裏第一個叫什麼?他叫媽。你就曉得心裏真有,平常沒念,到急難的時候他會叫媽。學佛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遇到急難的時候,一開口阿彌陀佛,這行,你心上真有,叫念佛。念,你看中國文字,念什麼意思?今心,今是現在,現在心上他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不一定掛在口上,口上那是形式,實質是你心裏真有,一切時、一切處,境緣突變的時候,他第一個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學,煩惱才起,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念起是煩惱起來,就是貪瞋癡慢起來,就怕覺遲,覺是什麼?覺是正念,念佛人的正念就是這一句佛號。經要熟、要多聽,能多講更好,為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題目,它裏頭有內涵。在經典上,阿彌陀佛的德行、阿彌陀佛的修持、阿彌陀佛的弘願、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功德,這一句佛號全包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無量無邊、無有窮盡的功德利益,十方諸佛都說不盡。這是什麼?性德,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能大師給我們說得好,能生萬法。


  所以,修止就不能不修觀,這兩個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止是定,觀是慧,方法就叫做戒律。方法不是一定的,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統統修的是戒定慧。要活活潑潑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日常工作當中,得大利益、得大受用。下面大師引用《華嚴經》上經文來比喻:


  【華嚴雲。譬如金翅鳥。以左右兩翅鼓揚海水令其兩辟。觀諸龍眾命將盡者而搏取之。】


  這是佛在經上講的,『金翅鳥』吃龍,喜歡吃龍。在經文裏面我們看到,動物裏面牠要捕捉,獵食,牠要吃的,都有規則,決定不能夠吃小的動物,你要讓牠生長。動物都懂得這個規矩,不傷害小動物,牠要捕捉什麼?捕捉那個命將盡的,壽命快要終了的,牠捕捉這些,牠都有道德觀,上天有好生之德。這些動物牠靠這個生活,牠不能不捕捉小動物,小動物裏面有命將盡的,牠們能看得出來,能認識。『兩翅』,這個翅膀就是比喻止觀,一個是止,一個是觀,用這個來做比喻。來鼓動海水,讓海水分開,看到裏面的龍,看看這個龍,如果是小龍,牠不吃牠,看看是大的,再看看牠是不是老弱,老弱是優先,金翅鳥牠要搏取的是老弱。現在災難這麼多,讓我們讀這個經文想起來,人現在沒有道德,在海裏面捕魚,現在的網很密,小魚都打盡了,這是違背天理。連動物牠都能遵守這個道德觀念,人為什麼沒有?海裏面的動物有沒有靈性?當然有靈性,牠是畜生道,我們這樣態度對牠,牠會不會報復,這不能不知道。


  佛在經典上有個故事,是他們家裏的事情,琉璃王滅釋迦牟尼佛這一族。釋迦佛有沒有辦法救他?沒救。目犍連尊者有神通,用他的缽把釋迦族的人救了五百個人,放在缽裏,把這個缽放在天上,等這個災難化解,戰爭結束,再把救起來這五百人再放回來。他跟釋迦牟尼佛說,佛就跟他講,你去看看你的缽。結果一看缽,這五百人已經化成血水。目犍連感到很訝異,就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這究竟怎麼回事情?佛說這是業報。在過去世,琉璃王是一條大魚,釋迦族是一群捕魚的人,這次捕魚的手段很殘酷,把這個塘堤掘掉,水完全放掉,所以整個池塘魚就全部被他們殺了,吃了。釋迦牟尼佛看到這個大魚,小孩嘛,釋迦牟尼佛是童子,在魚頭上敲了三下,所以釋迦牟尼佛頭痛了三天,果報。現在到這一生,這一群魚就是琉璃王這一族,所以這是冤冤相報,沒法子救。佛知道業因果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佛、神仙都不能救。這樁事情、這些開示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你看世尊在魚頭上敲了三下,好玩,小孩嘛,敲三下,頭痛三天。我們知道這是釋迦族的大災難,有逃出來的人,逃到西藏,後藏,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逃出來的這些人以後就沒有再回去,在後藏就落戶,所以釋迦牟尼佛這一族後代在中國的後藏。跟人結怨,不要說有行動,心裏起這個念頭就不好,都要受果報,何況還有行為。佛菩薩非常慈悲,常常提醒我們,隨緣消舊業,我們對那個人歡喜,一見面就有緣,對另外一個人一見面就討厭,統統過去生中有緣。這一生當中遇到了,舊業,舊業不要復發,舊業要懂得把它化解,這是智慧,這是真正覺醒。不知道化解舊業,依舊還要造新業,那個麻煩大了,這出不了六道輪回。為什麼?他是你冤親債主,你走的時候他來障礙,他要報復。


  我們現在學佛同學都知道,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要給他供牌位,要來化解,眼前為什麼不知道?眼前冤親債主更要化解,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學到了,這一生當中譭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感激,我給他們立長生牌位。你到我講經的攝影棚去看,我給他們統統立長生牌位。為什麼?感謝他,他造業障,替我消業障,我怎麼能不感激?他譭謗我、侮辱我是替我消業障,他造業。我們將講經、念佛功德回向給他,希望他造的業障能夠減輕、能夠化解,我們用這種心對他。時間久了,總有一天他知道,他知道我們是這樣對待他,他就回意了,怨化解了,他對我們就好意了。這是不跟人結怨的修學方法。


  我教過許多同學,他們很想學,很想把心量拓開,問我怎麼做?你把你最怨恨的人供他的長生祿位,每天我們早晚課都給他回向,都祝福他。有人真做,告訴我,他說我已經做了三年,可是想起來還是恨他,問我怎麼辦?繼續再做下去,為什麼?你功夫還不到,一定要到任何時候想起來決定沒有怨恨心,而且還祝福他生活能夠過得更好、更幸福、更美滿,如果他修行,祝福他道業能成就。我們這樣用心,對自己的利益多,真正把我們真誠的愛心發覺出來,那是我們的性德,這個發覺出來會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段經文,我們很有感觸。畜生在覓食的時候,牠有德行,牠有規矩,牠能遵守,不是隨隨便便牠就抓來吃,不是,體現出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是人不懂,人不如畜生,這很遺憾,所以有這麼多災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