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84集)

分類:華嚴宗
2013/07/19 09: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七面第三行:


  【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謂幻相之事。無性之理。互隱互顯。故曰玄通。】


  我們就念到此地,這是一小段。五止最後的一種,這是叫我們放下妄想,也就是起心動念。第五止名詞叫『理事玄通非相』,「理」是能生、能現、能變,「事」是所生、所現、所變。為什麼叫「玄通」?大師給我們解釋得很好,在中文裏面凡是微妙深奧這些道理,都叫做玄,通是通達,於理於事,理微妙深奧,事亦複如是,事也是微妙玄奧,都能夠通達。怎樣才能通達?你懂得「非相」就通達。這個非相,就是知道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確確實實似有,好像是有,實實在在講它沒有。佛在經上常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通,就玄通。在這個境界裏一念不生,沒事,確確實實像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出在起心動念,出在分別執著。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看到凡夫這個樣子,都搖頭歎息,可憐憫者。本來沒有事情,怎麼會生出這麼多事情來?生事的因,迷失了事實真相,不知道理事都不可得。


  賢首國師這個地方講,『幻相之事』,「幻」不是真的,所有的相都是幻相。佛在大乘經裏面常常用「夢、幻、泡、影」,來比喻、來形容森羅萬象,沒有一個現像是真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理,理是性,性有沒有?有。你能不能看到?看不到。為什麼?它沒有形相,它有但是沒有形相。虛空是不是?虛空不是,虛空是相,是幻相,理不是虛空,虛空也是『無性之理』現出來。所以自性理體,六根統統緣不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鼻嗅不到,舌嘗不到,手也摸不到,也想不到,意根都沒辦法,想不到,你說研究,我得想想,怎麼想也想不到。你所想的,能夠想到的,統統叫妄想,事實的真相想不到,能現萬事萬法的心性想不到。可是能現所現『互隱互顯』,這叫『玄通』。怎麼叫互隱?沒有緣的時候,緣是什麼?緣是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我們一般用粗的話來講是起心動念,在佛教裏面講一念不覺,它就顯。一念不覺就能現,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宇宙出現,萬法出現,我出現了。要曉得宇宙,我們今天講時間跟空間,時空、萬物跟我同時出現,一念它就顯,自性就現相。從相裏面,自性也現,自性什麼樣子?相是什麼樣子,自性就什麼樣子。性體可不是現相,但是性相永遠離不開,這個很難懂,為什麼?相千差萬別,性永恆不變。


  這個性是什麼?真心、本性。在哪里?就在萬相之中。古大德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叫「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來做成各種器皿,可以用黃金做成一個杯子、做成一個碗、做成首飾、做成瓔珞,佩戴在胸前的瓔珞,做成戒指、手鐲,什麼都能做。我參觀我們一個同學,他做首飾的,他有個展覽室,我去看將近兩萬種不同的,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因為它是樣品,全是黃金做的。你一走進展覽室珠光寶氣,你看相將近兩萬種,沒有一個相同。你看體一個,全是黃金,除了黃金之外,它沒有別的東西,所以能現所現都顯。如果這個心不動,沒有念頭,相沒有了,相沒有,性你也體會不到,金跟器好像都沒有了。其實在不在?在,並沒有消失掉,隱,不顯。這樁事情惠能大師見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隱,它具足,它一樣都不缺,動個念頭全現出來,沒有一樣缺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一個佛,無量無邊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無量無邊的十法界,沒有邊際,為什麼?我們前面念過,這一現叫出生無盡。無盡的出生都在一念,不可思議,離開一念什麼都沒有。


  真正聰明人,真正上上根人,他只要把握著一念,什麼問題都解決,是不是真的?真的。天臺家所講的十妙就是這個意思,十種不二,每一種後面都有一句話說,都歸到一心,這一心就是一念。古大德也說「識得一,萬事畢」,你什麼人什麼時候真正認識到一,一切問題解決。這個一是什麼?一就是一心、一念。一心一念裏頭有沒有十法界?有,但是你超越了,你十法界隱,一真法界顯。為什麼?一心一念現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在這裏面現受用身、受用土,受用身是法性身,受用土是法性土。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以無量的善巧方便幫助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證得這個境界,用什麼方法?總不外乎止觀。止觀就是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觀,放下是止。話說得容易,傳法不難,惠能大師接受五祖忍和尚的傳法,我們估計也不過二、三個小時。二、三個小時談話真正悟處,實在講剎那之間把悟門打開,明心見性,見性就圓滿,就成佛。下麵又說:


  【又理由修顯故。事徹於理。行從理起。理徹於事。互存互奪。故曰玄通。】


  心性之理有修才顯示出來,你要不修,永遠體會不到,不是它沒有,它就在當下,就在現前,你體會不到。真體會到的人,就是開悟的人,他跟我們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們聽得耳熟,聽多了,可是實際上境界我們沒見到,他見到,他說什麼?「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兩句話我們聽久了,我們也會說,這個道、這個源都是講的理,都是講的性,理在哪里?性在哪里?隨捏一法無非是理性。就好像我們走進金飾的展覽室,黃金做的這些裝飾,這個展覽室裏面有將近兩萬種不同的金器,黃金做的兩萬種都不同。黃金在哪里?這就好像在問,理在哪里?性在哪里?隨便捏一個就是,就是黃金!如果迷的人他到裏面去,黃金在哪里他完全沒看到,他所看到的什麼?這是煉條、這是手鐲、這是戒指,黃金不曉得在哪里,這是迷。真正覺悟的人,悟了之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事是什麼?十法界依報的莊嚴,物是什麼?十法界裏面的正報,佛也好,菩薩也好,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眾生全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論依報、正報隨捏一個就是自性。就跟金器展覽館裏面,隨便捏一個東西就是黃金!哪里有錯?沒錯,真契入。


  我們今天在大乘經上讀到,在祖師大德語錄上看了很多,我們很熟悉,我們也會講,我們隨便捏一物是不是?不是。為什麼?這是學別人的樣子,人家真得受用,我不得受用。得受用的是什麼?戒定慧圓滿具足,三明六通它現前!我們是一樣都不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天天還在造業,那怎麼行?那個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的人他不造業,他心地確確實實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圓滿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承受業報,我們這個身是業報身,業是誰造的?自己造。過去生中造的善業,這一生享受的是善果;過去生中造的是惡業,這一生受的是惡報,這是業報身。可是諸佛菩薩不是,他不是業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不是業報身。我們看到的好像釋迦佛苦行,一生苦行,一天福也沒享過,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部財產三衣一缽,遊化在世間居無定所,一生也沒個家,畜生還有個窩,釋迦牟尼佛連個窩也沒有。他老人家提倡的樹下一宿,今天晚上打個盹,在樹下打坐就一次,明天不在這個樹下,換別的樹下,樹下就一宿。為什麼?為我們示現不要生貪心,這個樹大,樹蔭的範圍廣,坐在這裏很舒服,起貪心!一宿是隨緣,樹下住兩晚就攀緣,就不一樣。這用意很深,統統都是給我們做示範的,叫我們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我們看了很苦,佛樂得不得了,法喜充滿,他那種樂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他的境界,我們達不到。他跟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與一切眾生和諧,與山河大地和諧,這裏頭多樂。


  我們看到佛菩薩孤孤單單一個人在那裏,不知道許許多多佛菩薩圍繞,我們肉眼看不見。這是『理由修顯』,修什麼?所有不善統統把它修正這叫修。善惡的標準是性德,所有一切與性德不相應的,自性裏頭沒有的,全部都要修正。世出世間聰明人,有賢德的人,我們看到美國心理醫生很多,像魏斯這樣的人,他們在深度催眠報告裏面給我們透了很多資訊,人,人在世間是幹什麼的?就是來修行的。他說你的功課統統做圓滿,你就不會再來;這個地球像是一個學校,你功課要是沒有做完,你還要來。這個跟我們佛法裏面講的業,你的業要沒有了(音「瞭」),你還得要來。你的業在此地了了,你就不要來,你就升級!升到哪里?你超越六道輪回,你生到聲聞法界、緣覺法界,不要再來了。如果你見思煩惱沒有了(音「瞭」)、沒有斷,你還得來,來幹什麼?原來在六道裏頭就是要斷見思煩惱的。見思煩惱可不是性德,它是障礙性德,最不好的、最根本的就是我執,總執著有個我,這是六道裏的根。你什麼時候真的覺悟沒有我,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他們外國這些醫生認為靈魂是我,出不了六道。比我們一般凡夫高一點,也就是他知道斷惡修善,他知道要往上提升不要墮落,這點他知道,他出不了六道輪回,為什麼?他認為靈魂是我。靈魂是不是我?不能說是我也不能說不是我。


  靈魂是怎麼回事情?在佛法裏面稱為阿賴耶,迷了就叫靈魂,覺悟了叫神識,佛法叫神識。真正覺悟、圓滿的覺悟叫靈性,就是自性,那就好了,十法界沒有了。所以神識離不開十法界,靈魂就離不開六道;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自我的提升,六道裏面叫靈魂。我們中國古時候老祖宗不稱為靈魂,叫遊魂,「遊魂為變,精氣為物」,講得好,跟佛法講的很相應。這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你們產生誤會,這誤會障礙可大了,不是小事。我們要是不接觸到佛法,大概我們知見就到靈魂為止,不知道靈魂還是錯誤,靈魂有執著、有分別,所以它脫離不了六道。人道修好了生天道,天有二十八層,佛講得清楚,你是到哪一層天?跟佛菩薩的距離遠之遠矣,太遠了。佛法講得好、講得清楚,我們要記住,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諸佛的實報莊嚴土,關係是什麼?佛在經上說不二!是一不是二。不二從哪里講?不二從性上講,從能現、能生、能變上講;不是從所上講,所上差別很大,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會迷在名相裏,我們從許許多多的名相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能夠悟入。悟入的訣竅是什麼?訣竅第一個是長時熏修,不斷的重複。所以現在的學習,無論是社會、學校,它都是一遍就完了,所以實實在在講他什麼都沒有學會。


  科學技術不是性德,有許多與性德相違背,所以它能夠給人帶來一點利益,副作用太大。中國人常講的「得不償失」,我們得到好處只有一分,而付出代是一百分,真可憐!我們不學這些東西,我們對科學方面這些利益,我們能不能得到?能得到,為什麼?自性本具。今天的無線電話、電視給我們帶來很方便,遠隔重洋我們可以見面。不用這個機器行不行?行。用什麼?心靈感應,不需要用機器,這自己有的,每個人都有,心靈感應。你看澳洲那些土著他們還用這個,朋友在幾百里之外,要想知道他現在在幹什麼,他到那裏一坐什麼放下入定,定中他就見到,他們就能溝通、就能談話。我們還需要這些機器設備,離開這些設備還不行;他們隨時隨地,找個地方坐下來,一切放下就行,這功夫淺的。功夫深的不需要,要不要坐下?不需要,只要一動念頭就見到。再遠的地方,甚至於過去、未來統統知道,這在佛法叫禪定。定功有淺深不同,深的定不需要坐在那裏,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高級的禪定;需要坐下來裝個入定的樣子,這個定功不是很深。很深,你看菩薩的定功不需要,不需要有這些規矩,你這一問他不要想,自然就答應,感應不可思議。旅行,交通現在輪船、汽車、飛機很方便,可以不必要,神足通。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小兒科,無量無邊的變化,想到什麼地方人已經到了。空間跟時間全部突破,突破空間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時間突破,沒有過去、未來,釋迦牟尼佛靈山一會在什麼時候?就在現前,就這個時候。科學做不到,比科學高明多了,要這個東西幹什麼?哪要這麼多累贅,這些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的同學,學道的同學,學了幾年有一點心得,經典上說的這些話,我們看到了深信不移,為什麼?道理我們明白。我們今天還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身沒放下,放下就做到了。放下一點都不難,我們中國人常講學生,老師不能輕視學生,有些學生超過老師太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講得很透徹,老師沒放下,學生聽懂他真的放下,他真放下就超過老師,這叫青出於藍。老師沒成佛,學生成佛,這種情形不但大有人在,在這個法界虛空界裏面多得很!我們不能不知道。


  示現都是為眾生,眾生品類不齊,迷悟有淺深。所以《華嚴經》上為我們示現五十三參,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多元文化。無一不是為眾生,為眾生有沒有為眾生想?沒有,要有個為眾生想,錯了,你是凡夫。沒用念頭能為眾生做種種示現,不可思議,為什麼?他沒起心動念,他從來沒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要不是長時熏修不能體會,長時熏修還要用什麼態度?真誠。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長時熏修裏頭要沒有真誠,還是得不到。如果得到,充其量只能夠說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你很熟,你沒有悟入,為什麼沒有悟入?你沒有誠敬。什麼叫誠敬?一心。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裏面給誠下了個定義,好,下得好,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打個妄念把誠就破掉。你看《了凡四訓》,雲穀大師給了凡先生講開示說,他舉個例子畫符,道士畫符那個符很靈,靠什麼?誠。他這個符一筆點下去叫混沌開基,很快一道符畫成功,心裏沒有起一個念頭這符就靈,如果起個念頭就不靈。畫符如是,念咒亦如是,你念大悲咒,從頭到尾這一個咒念下來裏面沒有一個雜念,這咒靈。所以他對著一杯水,念一遍「大悲咒」,這水能治病。我以前看到的我的周師母,周邦道的夫人,她常常佈施大悲水給人治病,很有效果,什麼原因?誠。別人念的大悲水為什麼不靈?裏面摻了雜念,打了個妄想不靈,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所以古人講「誦經不如念咒」,為什麼?經太長,一部經誦下來,沒有一個雜念太難!誦經不如念咒,咒短。然後告訴我們「念咒不如念佛」,佛號更短,阿彌陀佛四個字裏面怎麼會有雜念!可是一句佛號好像見不到效,十句就見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裏頭沒有一個雜念這就管用,就見效。百句的效果就更殊勝;千句的效果就不可思議,一千聲佛號裏頭沒有一個雜念;一萬聲佛號裏頭沒有一個雜念,就跟念佛三昧相應。這個道理不難懂,其實道理很深。


  我們要想用功,這個地方講止觀,就是講用功的方法。用念佛有止有觀,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觀;沒有一個妄念夾進去,那是止,妄念止住。可是功夫要在什麼地方訓練?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裏面,你要是放不下,太難了。凡是功夫不得力,你立刻可以想到,對方的妄念太多,所以他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時候他心清淨,沒有妄念;沒有妄念,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都好,工作上也什麼都好。現在有人學《弟子規》,把《弟子規》放在公司裏面,公司不管了,營運還能照常,比以前管的時候還要好。什麼原因?人人都學《弟子規》,人人都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全是好事,就這麼個道理。省心省事,員工遇到事情自己可以做主,自己可以做,不需要問老闆。為什麼?符合《弟子規》,就是符合老闆的意思;違背《弟子規》,就是違背老闆的意思,你說這個多好!多省事。老闆不操心,老闆把這些雜事情全丟下,智慧現前,這個公司裏面從上到下所有員工智慧都開,這還得了嗎?中國大陸真有人實驗,效果卓著,你能說它是假的嗎?


  底下說『行從理起,理徹於事』,「行」就是日常生活,就是日常的工作、待人接物,這都屬於行,行也是從理起,與理相應的行多好!與理相應的行,必定跟戒定慧相應,與戒定慧相應那就是道場。道場在哪里?處處是道場,時時是道場,沒有離開大道場。守法就是持戒,《弟子規》是基本法,《弟子規》是根本戒,它就是淨業三福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落實,所以它是基本戒,是根本法。怎麼孝順父母?怎麼奉事師長?你把《弟子規》做到就是的。什麼叫深信因果?你能夠把《太上感應篇》落實,那就是深信因果,要做到。你要做到,頭一步你就得念熟,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長時間的熏修,真誠心去修行,戒定慧統統有,守法守久了心清淨,雜念少了那就是定;雜念少的時候智慧就開,智慧開了你能悟入。入無所入,實在講真的它是迷悟,原先你迷了,現在一下覺悟,迷的時候並沒有丟掉,悟的時候你也沒有得來,所以稱覺為悟,我們稱覺悟,覺悟就是入!不覺的時候迷了,迷了好像跟性德有了距離;覺悟呢?覺悟又融合成一起,融成一體。真的,迷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自己跟一切人、跟一切萬物都不相干,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覺悟怎麼樣?覺悟之後他就沒這種分別,分別執著都沒有,沒有怎麼樣?自他不二。我們現在自他還是二,這是迷,標準迷惑顛倒的現象;到自他不二,真的覺悟。


  我們自己常常檢點,檢查我們迷悟的濃度,就從這裏檢查。自他的界限愈來愈模糊的時候,就是好事情;自他的界限愈來愈清楚,不是好事情,那是執著,那是分別執著;愈來愈模糊的時候,好像是一體。首先要有個想法,因為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尤其在現代的社會,我們從小賢聖教育的根沒紮,所以迷得太深,迷得很嚴重,要覺非常困難。應該怎麼樣?先從人,從人事下手,這是最猛厲,效果很卓著。把一切老人看作是我自己的父母,年齡差不多的看成是我的兄弟姊妹。中國人講年齡少過二十歲,小我二十歲以下的看作自己的子女,你先用這個方法,你真能用這個方法,你的人際關係會變成很好,為什麼?你有愛心。常講愛心生不出來,慈悲心生不出來,總是跟人對立,對立習慣,總是對立,就生不起來。你常常這樣想,我對父母,我對兄弟姊妹,我對兒女,中國文化裏是親、親屬,他真有愛心。可是在西方的價值觀就沒有,西方關係,你看看兒女跟父母的關係,十六歲以上就成年,美國的法律。十六歲走出家門,幾天不回來,我在三藩市,是我們同修,小孩在美國出生,離家出走,他去報警,員警問:你小孩多大?十八歲。十八歲你還找他,他成人了,員警不理。十六歲以下他會替你找,滿十六歲他不會替你找,他可以獨立。所以現在很難!有些小孩,美國人很可憐,他真愛他的小孩,小孩不愛他。老人一生是念念小孩、懷念小孩,有小孩一離開,十七、八歲離開之後,一生不會再見他父母。偶爾過年或者生日,兒女寄一張賀卡來,拿到之後,能夠看他那個心情激動、歡喜、流淚,兒子還沒有忘記。這是東西方文化不一樣,差距很大!


  我們在美國多年,美國人對中國這個家庭,因為中國在美國很容易看到三代同堂,祖母、孫子。那是什麼?人性,他是人,他有人性。所以看到中國、看到日本、看到韓國人,三代人住在一起,他很羡慕。他們確確實實孤獨,小孩沒成年兩代同居,成年之後就孤獨,小孩就走了,不知道到哪去了。所以有人說,在外國是兒童的天堂,年輕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形容得不錯。老人年退休之後真苦,雖然美國的福利,老人福利不錯,物質生活國家照顧,每個月生活費用國家會寄給你,物質生活不愁,精神生活沒有,那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坐吃等死,你說那是什麼味道?我們不難想像而知。我參觀過很多老人院,我感觸很深,回想到中國從前的社會,我覺得那個制度好,那個制度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如果制度不好怎麼流傳這麼久?中國自古以來實行的大家庭制度,不分家的。所以小孩在這個家庭生長,從小就接受訓練,你這一生為誰?為家。要愛這個家,要護持這個家,要興旺這個家,他有個目的,人生有個目的,他為了家,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他為家。家是他一生最可靠的後盾,無論他到什麼地方,家幫助他,從小讀書家裏培養他。到年老退休回到家裏,家養老,無論在外面做什麼事情,幾十年回家落葉歸根,天倫之樂。這個家族裏面的兒孫多,所以他的心量大,比現在人心量大。這一家人,他真的跟自己的關懷沒有兩樣,他是平等的,他是公正的,不能有私心,不能有偏愛,這個家才能夠興旺。


  所以中國那個家,維繫幾千年社會安定和諧。中國人講的「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治國平天下靠什麼?要靠家。家要用什麼東西來維持?修身,人人都懂得修身,所以它一套東西,修身靠什麼?靠正心,心地要公正。正心靠什麼?誠意。誠意靠智慧,智慧靠格物,格物是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家庭裏面是大公無私。所以家治好了,這一家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都是好事,所以它社會安定。我常說古時候社會上各行各業,最舒適的行業做官的,沒有案子辦。為什麼?社會上人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沒有人做壞事,你說做官多輕鬆。不像現在,現在這個社會顛倒,各行各業最辛苦是什麼?最辛苦做官,辦不完的案子真苦;從前做官是真樂,享受。哪像現在,原因是什麼?現在家破,家破人亡,人真是亡,人到老年是無依無靠真可憐!這些社會的現實,我們看得很多,養老院、育幼院,跟從前的家比差得太遠!現在都變成商業化,沒有那種親情。中國這個家的觀念,家道、家規、家學、家業,這全世界在其他國家民族找不到。可是真正做出來,我相信任何不同族群、不同國家的人看到,沒有不生歡喜心,沒有不嚮往。我也想了很多,中國傳統的家不可能再恢復,但是中國人家的精神是好的,是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可以給世界、給社會帶回安定和平。所以我就想到今天團體,用團體來代替家的組成,團體繼承中國家的精神,對社會、對國家就有貢獻。團體的範圍就很大,在佛門裏面寺院是個團體,在家同學組成的居士林、念佛會也是團體。各個行業都有團體,如何能用團體來繼承中國家道、家學、家規、家業?我們有這個理念,就有可能做到,要做到首先要有認知,有這個認識、瞭解,同心協力做出一個榜樣。前幾年,我們在安徽廬江湯池做的實驗,這個實驗做了三年做得非常成功,我們深深希望中國國家政府能夠繼續做下去。事、理、行『互存互奪』,這也是『玄通』。


  【玄通者。謂大智獨存。體周法界。大悲救物。萬行紛然。悲智雙融。性相俱泯。】


  到這裏是一段,這就是對於理、事、性、相,通常我們還加上因果,這些微妙深奧的事理,你果然能夠通達明瞭,通達的秘訣沒有別的,一心,一心就通,為什麼?它是自性。記住,自性裏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你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它就通,自然就通。為什麼有人想求,求一輩子都通不了?就是因為他用思想,用頭腦去研究,研究一輩子都不通。為什麼?方法錯誤,不研究就通,愈研究就愈糟糕。為什麼?研究是用妄心,一切放下,他用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離念,真心裏頭沒有分別,真心裏頭沒有執著。中國古聖先賢為什麼那麼有智慧?他們所留下來給我們的東西是超越時空的,永恆不變的,現在人講真理。他為什麼能發現那麼多真理?就是他的心清淨,諸佛菩薩亦複如是,他沒有雜念,更沒有惡念,一直到無念,全通達了,一心、無念就全通。這個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你不相信,你試試看,平常妄念紛飛你沒有覺察。你試試看,盤腿坐下來,不要多,五分鐘,你看看五分鐘能不能坐得住?你就發現別說五分鐘,一分鐘都不行,不知道有多少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起來,這叫煩惱,這叫習氣,這怎麼能通得了?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放下。


  我是那麼樣關鍵的一個大問題,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那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那是大學問,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我聽到了很歡喜。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向他老人家請教,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能夠入佛的境界?這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他老人家告訴我:看破、放下。我接著向老人家請教:從哪里下手?他告訴我:佈施。叫我認真去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老人家很慈悲,看到我們年輕人,我跟他見面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歲,我二十六歲,他大我三十九歲,祖父一輩的人。雖然初次見面大概也把我們看透,我這一生沒有福報、短命,應該都看透。所以教我修三種佈施,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我沒求,沒這個念頭,但是他已經把修學的方法告訴我,而且一再強調「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求不應的時候是什麼原因?業障,業障在障礙著你,你有求,求不到是業障。告訴我懺悔,懺除業障,業障懺悔掉之後,你所求的它就現前,老師教的。我有個好處,聽話,對老師教導真的接受,依教奉行。章嘉大師知道我們初學的年輕人對佛法非常生疏,所以講個看破放下,而沒有講止觀。止觀,那我完全聽不懂,沒講五止六觀,這就是應機施教,什麼樣的程度用什麼方法來教導你,慢慢的引導你,對佛法產生興趣,有信心。說得很淺叫深入淺出,你能夠理解,能夠接受,只要依教奉行,你就會有成就,我真照做,我所得到的效果超過了凡先生。我跟老師三年奠定佛法的基礎,以後跟李老師十年。我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教我,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為世間人做一個好的榜樣。我比不上佛陀,佛陀有個僧團,我沒有;佛陀僧團不小,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挺大的一個團體。我這個團體五十個人都不到,算不上是個什麼團體。當然這也是有許許多多因素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命運,家有家業,佛教團體也有法運,我們總得要恒順眾生、隨喜功德。


  如果真的是通達,對於宇宙之間性相、理事、因果,都有相當程度的覺悟,這個人一定是『大智獨存』,他有智慧。『體周法界』,跟我們這《還源觀》裏面講的三種周遍相應。這是講智、講德,它作用決定是『大悲救物,萬行紛然』。他有大悲心一定是幫助苦難眾生,沒有定法,「萬行紛然」,沒有一定的方法,善巧方便。「大智」是心地清淨,我們今天講的沒有攀緣的心,一生自行化他順其自然,這個自己身心得清淨。不要跟自己設一個時間表、行事曆,那就麻煩,那就是攀緣。隨其自然,有緣不能不做,沒有緣不要強求,總要記住佛家所講的是真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其實我們這個人生在世間,人是個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群眾有感隨緣而應,這就對了。如果我們自己要怎樣怎樣去策劃著做,這完全變成世間法,這不是恒順眾生,這不是隨喜功德,那是什麼?是造業。既然造業就有善惡,當然在佛門裏面善多,可是不能避免惡業。有一絲毫自私自利在裏頭那就是惡業,善惡混雜,將來果報也是如此。果報很殊勝有富有貴,但是裏頭有煩惱,為什麼?因為我們修善裏頭夾雜著不善。在世間哪能不夾雜,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都必須要知道、要清楚,要有智慧。


  『悲智雙融,性相俱泯』,後頭這一句就是智慧現前,不著相,不但所現、所生、所變的一切萬相不執著,心地裏連痕跡都不沾。能變、能現、能生的性、理,也沒有絲毫分別,這個心才叫清淨心。在自己悲願智慧雙融,外面境界,整個宇宙和睦、和諧,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夠像諸佛菩薩、像法身大士一樣,經上形容說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講的四無礙的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諸位要記住,本來無礙!誰障礙你?我們今天處處都有礙,只要接觸就有礙,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分別執著從哪里來?從起心動念。所以第一個錯就是起心動念,你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佛,你本來是佛。起心動念能生萬法,虛幻的事相就發生;這個時候你能保持正覺,決定不起分別執著,這是佛法界。大乘教裏面所講的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在這個時候它就現前,沒分別。如果在這裏面起了一念分別,實報土就不見,可見得實報土也不是真的,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一分別就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裏面的四聖法界還不錯。如果從分別裏面又起了執著,那就麻煩,這一切執著什麼?四聖法界不見,四聖法界變質,變成六道輪回。所以要知道六道從哪里來?執著,不執著沒六道。


  十法界六道裏面,這些眾生、山河大地、萬事萬物,哪里來的?我們自己心裏變現出來。我們心有善念,現的善法;心有不善念,現那些不善法。法沒有善惡,就跟江本博士水實驗,水沒有善惡,水示現的善惡是人心。所以大乘教裏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現在世界上災難這麼多,原因從哪里來的?外面是境界不好,災難很多,佛告訴我們,心不善,外面境界反應的也不善,不善就有災難。《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水災是什麼東西反應的?貪婪。我們有沒有貪心?學了佛,學了佛貪佛法,還是沒有把貪心放下,他還要遭水災。火災怎麼發生的?現在地球溫度上升這是屬於火,火山爆發是瞋恨、瞋恚、嫉妒,從這裏生的、反應的。風災,臺灣一年颱風很多,風災是愚癡生的,什麼叫愚癡?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沒有能力辨別,往往搞顛倒,這是愚癡,愚癡感應的是風災。地震,地震是心不平,貢高我慢輕視別人,這帶來地震。如果我們能夠把貪瞋癡息滅掉,佛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慢沒有了,咱們地球上這些災難就沒有。我們現在這樣講,一般人相不相信?不相信!這個沒有科學根據,我們心裏面想的,身體做的這些行為,會影響山河大地,哪有這種道理?他不相信,那就沒法子。江本博士雖然做了很好的實驗,這個實驗還有很人不知道,少數人接觸到他這個實驗,想想是有道理,這佛經上講的真有道理,他這個資訊沒有辦法廣泛的推廣。我們明瞭,我們清楚,我們相信佛菩薩的話,所以要有大菩提心,要有大愛心,《弟子規》上講「凡是人,皆須愛」,大乘教裏面給我們講的,遍法界虛空界要用我們的愛心把它充滿,「愛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全心全力為這些苦難眾生服務,服務裏面最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做出來給我們看,教導他這個最重要。其他的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最重要的不但言教,而且身教,做出榜樣給大家看,好樣子!更要注意培養年輕人,不能佛法到我們這一代就完了,培養繼承人,世世代代相傳,這個功德無量無邊,這是世間第一等的好事,如果有這個能力要很認真的去做。今天我們這一段就講到此地,「理事玄通非相止」,知道性相都不可得,你的心自然就不動,不再起心動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