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三階段 爸媽幫助要區分

分類:優生優育
2013/03/29 09:36

天下父母心,每個爸爸媽媽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因考驗而退縮、因挫折而苦惱、因失敗而難過,但要如何適時的給予幫助,才不會造成孩子日後學習適應的不良?要如何利用親子間的互動,提升孩子的人格發展?



事實上,一個真正愛孩子、關心孩子的父母,必須能從更寬廣的角度陪伴孩子長大,讓孩子了解許多眼前令人感到苦惱的事,往往能成為日後的人生資產,父母需要去做的,就是在一旁鼓勵、加油,並陪著孩子一起去探險!


如果你還不熟悉該怎麼扮演稱職的啦啦隊角色,不妨從最簡單的親子DIY開始練習。記得在過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觀察自己是如何與孩子互動?如何與孩子進行愛的交流?


成長三階段 爸媽幫助要區分


不同年齡的孩子,父母所要扮演的角色不太一樣。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學齡前,也就是一歲到幼稚園階段;其次是國小階段;再來是青少年階段,也就是國中到高中這段時期,但有些小朋友因為發育較早的關係,國小五、六年級即已進入青少年階段。


學齡前:


學齡前的小朋友因為組織能力尚未完整建立,對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父母與其進行DIY活動時,應將重點放在教導多於觀看,然後透過簡單的提問,例如「這是什麼」、「你喜歡什麼」這類簡單的問題,幫助孩子抓到重點,並引發其興趣。再者是,這個階段的小朋友較不具備蒐集材料的能力,父母可以幫忙孩子準備。當孩子掌握到重點,材料也準備齊全了,父母就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耍了。


國小階段:


這時因為已具備想像的能力,以共同創造、建立小朋友的欣賞能力為重點,除了要多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素材的準備也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蒐集,透過抽象概念的具體化過程,培養孩子的信心。當孩子累了,或是因挫敗的感覺而想放棄時,父母應適度的共同參與完成,甚至還可以鼓勵家族的其他成員與小朋友一起互動。


青少年階段:


孩子的抽象思考與語言邏輯能力更形穩定了,這時父母角色的扮演以退居幕後的引導者為重點,但不是不管,而是孩子運用組織、串聯的能力,表現自己的想法與創意。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孩子,父母都應給予孩子肯定與讚美,適當的介入也很必要,但不可喧賓奪主,而是以互動的語言提供創意的發想,或是實地的操作,享受親子共同完成的成就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