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死于性病?放浪形骸死時全身潰爛
同治皇帝死于性病?放浪形骸死時全身潰爛
據《百家講壇》刊文及鳳凰出版社出版的《慈禧太后》揭秘,
雖為萬乘之尊,可命運還是公平地懲治了同治皇帝的放浪行為,
他死時幾乎全身潰爛,惡臭遠播,人人敬而遠之,他空洞而絕望的眼中
滿含眼淚。同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于性病的皇帝,
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於啟齒的瘡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個總結,
卻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個契機。
老佛爺扼殺了兒子的生命力
一個人的成長線索和生存際遇,往往可以洩露世事的微妙,以及世道對一個
人不由分說的影響和改變。同治元年,登極大典。六歲的小皇帝在冗長的儀
式中,終於失去了耐心和配合的興趣,而是張揚起他的生命本能,不懂事地
撒了一泡尿,尿濕了龍椅。這不是個好徵兆,所謂亂世之中,不談個性,尤
其是非實力人物,但很顯然,六歲的小孩不知道這些。在隨後的權力格局中
,小皇帝發現他和母親的關係迥異於尋常。“一日,老佛爺召見載淳,載淳
行於前,戰慄不止,甚至不敢抬頭仰望。”這是一個太監眼中同治母子關係
的真實記錄。這樣的關係充滿了隔閡和冷漠、陰謀和算計。權力切割了親情
,也讓一切事變得不正常起來。同治13歲那年,慈禧並沒有將最高權力移交
給他,而按慣例,清廷的天子差不多都在這樣的年齡開始親政了。這是一種
不正常。
不正常的母子關係具有巨大的殺傷力,它首先帶來的是對同治帝生命活力的
扼殺。每天,他做天子狀在龍椅上正襟危坐,在養心殿裡做那個時代最著名
的行屍走肉。同治帝的權力被抽離了,他的情感也被抽離了。毫無疑問,這
導致了一個人的異化。沒有人知道這樣的異化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因為最
大的傷害還沒有到來——那是親情對愛情的霸佔或者說掠奪,它在最後時刻
破滅了同治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想像。
外史:他的婚姻太壓抑
《清代外史》記載,同治帝18歲那年,看上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
的女兒阿魯特氏。這大約是一種愛情,同治帝也得到了愛情,這是皇帝宮廷
生活中絕無僅有的美好體驗。但很快,他的體驗被蒙上了陰影。因為慈禧也
看上了一個女人,侍郎鳳秀家的女兒,她想讓後者做自己的兒媳婦。最後雖
然在同治帝的堅持下,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可與此同時,鳳秀女也被封為
慧妃。這實在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同治帝如鯁在喉,婚姻生活差強人意;
慈禧太后也悻悻然茫茫然,覺得兒子大了,自己難以掌控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掌控力一如從前,慈禧太后悍然下了這樣一道懿旨或者說家
規:慧妃賢明淑德,皇上宜多加體貼;皇后年少,禮節未嫻,皇上不應太過
耽迷,誤了政事。這讓同治帝進退兩難。所謂動輒得咎,他難與人言的愛情
在母親這裡遭到了粗暴的干涉。為了反抗這樣的干涉,同治帝索性一個都不
靠近,而在宮廷之外尋找那點可憐的生命歡樂。
野史:毫無顧忌放浪形骸
野史記載:“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鳳輩,皆邀幸。”到了後期,同治帝
亂性甚至到了不顧顏面的地步。一份史料這樣記載同治狎幸太監杜之錫和他
姐姐的:有閹杜之錫者,狀若少女,帝幸之。之錫有姊,固金魚池娼也。更
引帝與之狎。由是溺於色,漸致忘返。同治帝,這個皇宮內的零餘者,權力
格局中最大的看客,就以這樣一種自虐的方式完成了他生命中的人格嬗變。
他毫無顧忌地放浪形骸實際上是一種人格反抗或者扭曲,他在宮廷之外一具
具女人肉體上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從而也放縱了帝國的責任,喪失了可能
的自救機會。
在這個意義上說,同治帝的人格嬗變其實也是帝國國家形象或者國家氣質的
一種深層嬗變。因為這樣的亂性毫無疑問就是自戕,同治帝的報應呼之欲出
,他的身體也很快出現了症狀。在同治帝最後的日子裡,翁同龢在他的日記
裡詳細描述了報應的可怕程度:“十一月二十三日,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
,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
為難;二十八日,腰間潰如碗,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醜刻如此
,卯刻複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
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這樣的描述反
復讓人聞到了一個王朝的惡臭,看到了一朵惡之花的邪惡綻放——也只有在
這樣的王朝,這樣的人格嬗變中,一個皇帝才可能這樣痛苦不堪。據說同治
死時全身潰爛。
在同治帝死後75天,年僅22歲的皇后阿魯特氏遵照慈禧的懿旨自殺身亡。夫
妻二人終於在死後同居一室了。這是一個王朝的殘酷與決絕,也可以說是最
高權力鋒利與無情的再一次證明。(範軍)
坊間傳說咸豐也患淋病
有網友說,古代的皇帝後宮佳麗三千,自然易得性病。得性病的皇帝不少。
咸豐確定是得淋病死的,同治很可能是得淋病死的。據說,清朝第9代皇帝
咸豐,自幼體弱多病,面如黃土,素有咯血的痼疾。幸得御醫指點迷津,說
鹿血可治此病。於是在宮中養鹿一百多頭,隨用隨取,極為便利。也因此,
鹿血成了他苟延殘喘、須臾不能離開的救命良藥。1861年,英法聯軍攻入北
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咸豐又怕又驚,偕慈禧、肅順等一班人馬,連夜
逃離京城,趕到承德避禍。雖國難當頭,但咸豐依舊終日縱情於聲色之中,
以致咯血突發,好似泉湧。當下,咸豐令立取鹿血急救。豈料身邊無鹿,且
鹿血在倉促之中也難以立即得到。不久,他便氣絕身亡了,時年僅31歲。
來源:中國新聞網
滿山紅遍部落格 如果您欣賞滿山紅遍PO的文章,請正確引用帶走-別讓她成為孤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