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腦本能的學習策略
善用大腦本能的學習策略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人的大腦天性是愛學習的,如何幫孩子的大腦鍛鍊出好的神經連結,激發他的學習動機?四大學習策略幫助孩子練出好腦力。
advertisment
從大腦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是建立神經網路的歷程。後天的教育與教養,最重要的功用,就在於為孩子的大腦鍛鍊出好的神經連結,以幫助他面對人生的種種需求與挑戰,並發揮生命最大的潛能。
人們可以怎麼做,才能善用大腦本能,讓學習更加事半功倍?綜合目前的大腦發現與專家建議,提供以下四大學習策略參考。
策略一
多讀、多談、多探索,豐富大腦背景知識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可以透過已知的連結繼續擴充,且一旦連結起來,就不需再借助原來的神經元便可自行連接。例如,曾經看過蒙娜麗莎圖像,即使模糊程度九○%,仍可立即辨認。這說明了背景知識愈廣,愈有助資訊的吸收。
要擴充背景知識,多閱讀是最好的管道之一。因為,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閱讀時可以活化腦部許多區的神經迴路,大量的閱讀自然會形成豐富的背景知識。
此外,探索知識的管道要多元,退休的榮總神經內科醫師,也是著名的阿滋海莫症專家劉秀枝,以她兒時經驗為例,小時家裡開店,一有空閒她就跟家裡的師父「鬥嘴鼓」,東聊西扯,問一大堆問題。她特別強調,要多透過與人互動、聊天、問問題來學習,「別讓求學問的管道只剩下Google,只剩跟電腦互動,」劉秀枝提醒。
科學研究也發現,父母親的言談如果比較豐富,對孩子的大腦很有幫助。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研究員周育如解釋,父母跟孩子的談話,慢慢會變成孩子內建的思考,你和他怎麼說就影響他怎麼想,怎麼觀察事情、看待事情。重要的不是說話量,而是言談品質。
很多父母最常跟孩子說得都是:「快點起床」、「快點吃飯」之類的,這就不是豐富的言談。當父母的言談可以引導孩子去看、去想、去觀察事情,經年累月下來就有很大的影響。
策略二
提供情緒和意義的連結
洪蘭指出,實驗發現,人在學習完三十分鐘之後會忘記所學的九○%,要加強學習效果,就要增加情緒,因為情緒是提取記憶最有力的線索。
例如,老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或模擬活動,讓學生演出某一個歷史事件。或把教室變成模擬商店,練習貨幣的運用。
此外,正向情緒的連結通常最能幫助學習。腦神經內科醫師劉秀枝舉例,孩子考試前,與其給他很大壓力,不如鼓勵孩子自己去想像,考好之後的愉快心情與成就感,這種快樂的情緒反而有助提升複習的效果。
相反的,負面情緒不僅可能有礙學習,長期壓力會使負責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元萎縮、死亡,記憶力減退。
此外,要增加學習效果,就要讓所學的東西儘量在大腦產生意義的連結,因為有意義的東西和沒有意義的東西,記憶處理速度會不一樣。
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已知的概念或曾有的生活經驗與新的知識結合。例如:在解釋平行概念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連結到平日看到的鐵軌、紙張的兩邊緣等。
另外,多利用視覺、嗅覺、音樂等元素入,製造多感官的學習,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提供給學生很多回憶的線索,學習效果也會比較好。
策略三
適度的重複、練習、書寫,有助記憶、理解
《大腦當家》一書指出,「重複才記得」,是大腦的守則之一。記憶在學習一開始可能是很不穩定的,但是固定間隔的重複溫習可以使記憶固定。所以,假如你只有一星期的時間可以準備期末考,只有讀這主題十次的時間,建議你一個星期中不同的時間重複看這個主題,而不是一次把這主題看十遍。也就是,假如你要記住一份資料,三不五時把這資料拿起來看一下,同時做些思考,這樣效果會很好。
在學校的學習也是一樣。 劉秀枝 醫師建議,當天學的當天複習,然後每隔三、四天,再把過去幾天所學複習一下,這樣的學習效果最好。如果學了很久都沒複習,可能所學的早已忘光,這時再複習就很辛苦了。
背誦複習雖然有時是必要的,但並不是最好的學習策略,這時就要運用更精緻的複習方式,利如運用之前提到的意義的連結、情緒的連結。另外,《動腦教與學》的作者伍爾夫(Patricia Wolfe)也指出,書寫也是一種屬於精緻化的複習策略,因為它激發學生去弄清楚、去組織、去表達自己所學習的東西。例如,有位 高中 老師讓他兩個法文高級班學生,以不具名的方式,用法文寫情書給另一班的同學。另一位中學老師則要求學生在一張三乘以五大小的卡片上摺上三折,以產生一個形狀,然後寫下自己的折法,告訴別人如何折出跟他一樣的形狀。
策略四
給適度的壓力、挑戰,引發內在動機
現在的教育主張,一派強調快樂學習,一派則強調嚴格操練,反覆練習,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認為,這兩派其實都只各對了一半。「真正的快樂來自挑戰,沒有鍛鍊與挑戰,那種快樂也是膚淺的。但如果鍛鍊不當,也只會增加小孩的焦慮,當然也不會有快樂,」連韻文說。
該如何給孩子對的鍛鍊?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郭乃文指出,可以針對孩子有興趣、可以建立成就感的事情給他挑戰,給他信心、給他演練。針對他不熟悉的事情,給他機會去選擇。
也就是設定一個具有挑戰性,但有機會達成的目標,並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回饋、獎賞、鼓勵。當孩子能夠自己去創造,並看到結果,這種滿足感,會引發孩子繼續從事這件事情的動機,使得學習變成一種內在引發的循環。
郭乃文 教授指出,「人的大腦天性是愛學習的,當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學得基本的技能,你再把他丟進那個挑戰裡的時候,他所得到的經驗就不會只是挫折,而是『我可以』……,會不斷有正向經驗的累積。」
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是鍛鍊孩子意志力與內在學習動機最好的沃土,就如《學習動機》一書的作者伊旭塔.雷曼(Ischta Lehmann)所說:「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他想放棄時,強化他堅持下去的決心;不知所措時,幫助他;他完成一件大事時,稱讚他。」
鍛鍊孩子的腦,真正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師長的愛與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