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概述

2012/11/16 08:23


  菩提道次第對一般佛教徒已成了非常耳熟的術語。尤其在臺灣因為研習菩提道次第廣論者頗多,菩提道次第一詞更一般化了。雖然如此,若問菩提道次第在教些什麼?回答的人除了會背出一堆艱澀的術語外,能說清楚的恐怕不多,因此簡要的介紹一下菩提道次第對許多想一窺佛法精髓的人應該會有些幫助。


  根據世親菩薩的觀察,所有的人類大概可分成三等:一、只追求自己安樂的人,我們稱之為下士。二、努力追求脫離生死輪回的人,我們稱之為中士。三、以眾生的痛苦為痛苦,一心要救護他人度脫生死苦海的人,我們稱之為上士。菩提道次第就是依照這三等有情的不同心性,因材施教,逐步引導,使他們都能證得佛果的修行道路,由於有情心性分成三等,所以教導修行的方法也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種。三者之間,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進階,三士道構成一個完整的佛道。下面就從修行所依的物件(基)、修行的方法(道)、修行的成就(果)三個角度來闡述。


  下士道:


  一切眾生都想要快樂,不要痛苦。因此,對下士而言,追求自己的安樂不過是本能的展現罷了。然而安樂並不是憑空而來,所有苦樂都有構成的因果法則。因果法則可分成四定理:一、一切苦樂果報都是依善惡業來決定;二、業會增長廣大;三、沒造過的業不用承受果報;四、已造的業不會失壞。


  一般的眾生是下士道修行者修行所依的對象。因為行者的善惡業都是建立在他和一般眾生的互動關係上。譬如撒謊、罵人乃至對別人的財物生起一貪念心,這些惡業都是依于一般眾生才有的。反過來說,造作善業也是如此。


  那麼下士道的修行者要如何才能離苦得樂呢?他的修行方法就是斷十惡修十善。十惡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綺語、貪心、惱害心和邪見。反之,若懼怕十惡業所帶來的禍害因而不造身三、口四、心三的惡業謂之十善。概括地說,凡是造作傷害眾生的業就是屬十惡業,斷除造作傷害眾生的業就是十善業。斷十惡、修十善二者是一體的兩面。


  由於下士道的行者對業果已確信無疑,為了來世的安樂勤力地斷十惡修十善,並由此修持的功德,死後將得生人天善趣。這是修下士道所成就的果。


  中士道:


  事實上,若一個行者對業果已確信無疑,並努力地斷惡修善,難道他不會想,雖然此生累積的善業能令自己在來世中享受人天福報,然而,一旦福報享盡時,由於過去世所造的惡業,一定會使自己墮落到三惡道中,經驗種種可怕的痛苦。當他警覺到這隱藏的危機時,就會進一步尋求出離生死輪回的途徑,這途徑就是中士道。


  中士道以四聖諦為修行所依的對象。何謂四聖諦?就是佛陀開示的生死輪回四種真相。苦諦-宣說一切生死都是痛苦不愉快的;集諦-宣說業、煩惱是造成生死痛苦的因;滅諦-宣說輪回苦是可息滅的;道諦-宣說滅苦的方法。為什麼中士道以四聖諦作為修行所依的基礎呢?一個人若要出離生死,他一定要對生死這種無意義的事生起厭煩,對輪回的種種苦有種受夠了,再也不想忍受的心態。但這種心態要怎樣培養呢?就是專注、清楚地一再思惟輪回的種種苦,如八苦、六苦、三苦等缺陷禍害。當對輪回生起厭離心時,進一步地思惟探究是什麼原因造成生死輪回呢?那就是無始以來的業及煩惱,尤其這個煩惱賊更是罪魁禍首,一定要消滅它。要息滅輪回苦就要修習三學的道諦,所以四聖諦是中士道修行所依的對象。


  當中士道行者一再專注思惟苦、集二諦後,他要如何才能出離呢?什麼是中士道的修行方法呢?那就是於身、口、意三門按照四聖諦所說的去取、舍、斷、證,並由此功德獲得解脫果位。


  上士道:


  修行者由於恒常地思惟生死的痛苦禍害,視輪回三界如同著火的房子一樣危險,所以想要趕快證得解脫-息滅眾苦。但具有大悲心的有情會想,三界難以忍受的苦,不只是個人的遭遇,也是一切眾生的共同處境,這些人有自己今生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有的則是自己前世的親人朋友,對這些可憐的眾生,若只顧自己,不幫忙他們出離苦海,怎麼可以呢!而最能利益眾生的莫過於佛了!所以為了利益眾生,要儘快成佛,因此要修學上士道。由上可知,中士道是修習上士道的基礎,試想,自己若對輪回還有種種的貪著,卻說要幫助別人脫離輪回苦豈不成了大笑話。


  那麼,什麼是上士道修行所依的物件呢?那就是世俗諦勝義諦。所謂世俗諦就是指依據言語的陳述,並在一般世俗的經驗上它是真實存在的法。所謂勝義諦就是指諸法實相,也就是空性,因為它是究竟真實,所以稱為勝義諦


  為什麼上士道要以二諦做為修行的對象?因為修上士道就是要成就一切智,


  要獲得一切智,就要以一切法做為修行所依的物件,而一切法不外勝義和世俗二諦。又就修行的方法而言,上士道的修行方法不出方便和智慧。方便指的是大悲心廣行。智慧指的是深行空性慧。修習上士道的菩薩必須以世俗諦如眾生、無常、苦等為物件才能廣行;而以窮究勝義諦而現證空性。


  然而,菩薩修持方便和智慧,並不是一蹴而成,他須先從聽聞、思惟佛法當作引導的教授。在這基礎上,作伺察修-觀察思惟。直到內心生起和佛法有相應的感受時,再將心安住在這境界上,這就是止住修。以伺察修和止住修作引導的方式來趨入上士道。簡言之,就是伺察修和止住修並用,在引導的教授上下功夫。當菩薩圓滿一切方便和智慧時,依方便成就色身,由智慧成就法身,也就是獲得圓滿的佛果。這是一切修行者成就的極至。


  一個佛教徒,應該牢牢的記住即使佛陀也不能用雙手拔除眾生的痛苦,也不能用水洗淨我們的惡業。要想圓滿成就菩提道次第,只有依教奉行,隨時觀察自己三門,如理取捨,此外,再也沒有第二條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