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50

分類:法相宗
2012/10/24 09:14

在這個中間修。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就拿呼吸來說,你一呼一吸,你人身就是“壽暖識三,是謂命根”。命根上一個壽,一個識,一個暖,在命根上修。壽就是你的生命,暖就是你身上的溫度,就是指你的身體,識就是你的心。壽就是講你的呼吸,你有這口氣,你就生成,你沒有這口氣就沒有壽了。所以壽暖識也可以看成色息心。你自己看你這口氣,一出一入,你呼吸的這個息,就是一個法。你這個法,你不要說別的了,就在你自己本來具有的能夠生活的這口氣上,你怎麼起修,怎麼能夠曉得自心所現、外性非性,怎麼樣能夠離生滅見,四行嘛。你看,這個息一出一進,一轉一折,轉折的時候,你看這息,看到息的自相是你的自心所顯現。你看自心所顯現的同時啊,你還要看到外性非性,看到息沒有自性。注意要同時,不是先看到呼吸的這個相,再看到它無自性,要同時觀,觀息無自性,是空的。所以佛教講觀空性要數息,這是最好的辦法。他就不是像道家或其他外道的方法,讓你看肚臍底下三寸的地方,還有什麼哪一個地方,系於一個地方。當然這作為一個方法來說,各有各的作用,但是毛病很多。而佛家是觀空,觀空最好是數息觀空。你看呼吸它是沒有自性的,你觀呼吸怎麼生怎麼滅,在呼吸上離生滅見,呼吸它沒有生,它沒有滅,這個要進一步了。我前面講了,你去雜念、去妄心,如果你想一個方法來除掉妄心,去掉雜念,往往是妄上加妄,最主要的還是把你的念頭跟你的呼吸能夠相依,互相依託。念依於息,使念頭依於呼吸,息能夠跟念頭相融,也就是安般守意。否則不聯繫著呢,就是安般不守意。我們前面說了的,最早的講修禪定的經,也就是講如來禪方法的經典叫《安般守意經》。《安般守意經》有南傳的,有漢傳的。南傳的簡單一點,漢傳的呢,唉,跟《楞伽經》一樣,文字很古奧,不大容易懂。因為漢傳的《安般守意經》曾經有人注解過,注解得非常好,也是實證的境界,但注解跟經文又混在一起,分不開了,不曉得哪是經文,哪是注解,所以《安般守意經》更加難讀。但是這部經是值得很好學習、很好研究的,它是一部教我們實際修持息法的一部經典。


安那般那要熊夠守意,息念要能相融。我前面也講了,支配我們思想念頭的是思維神經中樞,支配我們呼吸的是呼吸神經中樞,這兩個神經中樞往往打架,兩個司令部不統一。一旦統一起來了,成為一個司令部了,那麼心息一體了,這時候不但雜念少了,而且從這個地方才能夠入定。不然的話都不是定,都是散心,不是定心。心息相依以後,才能入定,心息不相依都是散心。這個心息相依了,兩個司令部統一起來了,就是我們大腦皮層最好的休息狀態。按照蘇聯巴甫洛夫學說的大腦皮層來講,這時大腦皮層既不是興奮的狀態,也不是壓抑的狀態,而是真正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我們生理上大腦皮層如果是這麼一種狀態,那麼我們人身的生理機能,就自然把身體內部的各種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了。我們現在醫學上講的,各種激素,各種內分泌,各種荷爾蒙,這些東西就積極活動起來了,自動調節的,你身體哪一個部分少了,它就補充進去,哪個地方多了,它就調動出來,所以身體上的障礙就小。所以息法,如來禪都有實際的修法,都不是空談的,《安般守意經》就告訴你修法。在藏傳佛教,他把講原理的叫做經,把具體的修法叫做術。在密教講原理的都是經,講具體修法都是儀軌。術就是儀軌,就是方法。講經,經文就等於我們正式的課文;術,講具體方法就好像實習的講義,大致上這麼比方吧。你們看這個息字,我們中國的文字也是很巧妙。我們漢字的小篆大篆,講這個呼吸的息字,上面是自己的自字,在篆文裏頭是這麼一個形象,就是大腦,有左腦、有右腦,還有腦下垂體,等於一個腦。篆文的心是這樣寫的。腦跟心結合起來就是你的自心,息是自心嘛,所以你自己的心在哪里呀?在息上。這是說文解字吧。要在息上修,所以密教教人“如實知自心”嘛。從這個息上你觀空,在息上你知道你自己無自性。只有在息上觀空,最方便、最簡捷,就在你這個鼻子底下嘛。所以修息道的方法有個口訣,叫“視鼻端白”。“視”是看,“白”就是你出來進去一呼一吸的息,吸轉為呼,呼又轉為吸。什麼叫“白”呢,你看冬天的時候,口裏呼出來的氣像個白的霧氣一樣,白就是你這個息。看你鼻端,就是看你鼻孔底下的這股氣,這股息,叫視鼻端白。這就告訴你怎麼樣把你的念頭跟你的呼吸結合起來。這個視是內視,眼睛半睜半閉。內視是念頭照顧著鼻端,不是要你拿眼睛看著你這個氣,那樣就變成近視眼了,不是那個。你內視鼻端氣的出入,從這個裏頭,你慢慢修。這個內視就是你的意,你這個白,慢慢它就是身,這就是意生身。《楞伽經》講了很多意生身,下面還要講三種意生身,意生身哪里來的?修證來的呀。怎麼修證來的?如來禪裏頭來的。


因為說四種禪,我說了一點供參考的修學意見。我覺得這樣比較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經上所講的四種禪的法義,而且接著下面好多東西也可以懂。下面其實講的是秘密禪。就是在這一點本身實際上也已經講到秘密禪了。你看偈子是這麼講的嘛:“舍離彼一切,則是無所有。”這個無所有就是空性的境界,這就是如來禪的境界,也是祖師禪的境界。但是下面講:“一切刹諸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這就是秘密禪了。一切佛國的佛,以不思議的手給他灌頂,這就是秘密禪了。所以我說這三種禪分不開。達摩講《楞伽經》的時候,他拿《楞伽經》來印心,並不光是講後面所說的祖師禪,他已經把《楞伽經》講的如來禪和秘密禪也都說了,所以我講達摩來的時候,他還是把色息心三方面的修持都傳了,理入事入,漸法頓法。不過問題是什麼呢?達摩的具體方法怎麼樣,他沒有具體的儀軌傳下來,就是敦煌發現的《二入四行論》,當然了,還有世俗上傳的《達摩易筋經》,還有什麼傳經,有人懷疑是假的,偽造的。不過從修行的觀點來看,還不能這麼說。我想我們從《楞伽經》上慢慢探索,特別是我們出家的大德們,能夠在修證上、體驗上把它慢慢證悟出來,是可以有一套達摩的方法的。當然了頓悟這方面多了,五宗七派,好多都是講方法,默照、看話頭,都是方法。昨天講了四種禪。為了說明四種禪,還有後面經文講的兩種神力加持,因此我就修證來說呢,把色息心這三個方面的禪都講了。為了說明息道,我就講了呼吸要在安那般那入息出息之間1;功夫。我就講了視鼻端白,當然因為不是專門講這個,可能有的地方沒有講到。鼻端就是鼻頭,視鼻端白是不是看著鼻孔前面的白顏色啊?那樣就錯誤地理解了。當然,那個白是有那個現象,冬天到外面,我們身體內氣溫高,呼出來的熱氣碰到冷氣的時候,就顯了白顏色。所以冬天都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呼吸,但視鼻端白不是看那個白顏色。為什麼我現在又講到息道這個問題上來了呢,這跟《楞伽經》很有關係。


從敦煌出土的文獻,近年以來發現的一些資料,說明這個問題。有些資料很重要,就是講我們禪宗的摩訶衍到西藏去的時候,怎麼樣跟蓮華戒辯論,有這麼一篇文章。正是因為這篇文章,才使我們知道摩訶衍他傳的禪法是《楞伽經》的禪法。這個怎麼說呢,摩訶衍是六祖神秀底下的第四代。六祖是兩個嘛,一個慧能,一個神秀。摩訶衍在寫給當時的西藏王的書信裏,他講他的傳承。他書裏講這麼一句話:“我依止和尚”,就是我依靠我的師父。和尚有六個,法號分別叫做降魔、叫做小福、叫做張和尚、叫做准西、叫做大福、叫做六和尚,他師父有六個。現在初步的考證,他講的六個師父,其中六和尚就是保唐無住,還有一個講准西就是惟正。惟正是普寂的門下,都知道普寂是神秀的大弟子,當時宣傳神秀的禪法,在朝庭上很得到重視的。因此摩訶衍他依止的是普寂門下的惟正和保唐無住和尚。普寂應該是第七代了,是七祖,跟南宗的懷讓、馬祖是同輩的。可見摩訶衍他是北宗一系的,是直接從達摩、慧可傳下來的。有一本書叫《歷代法寶記》,這部書不是現在才發現的,過去就有。《歷代法寶記》是保唐無住的著作,他在這部書裏頭有一段話,是講無相和尚的。無相就是保唐無住《六和尚》的師父嘛。《曆代法寶記》上講,無相在每年的十二月、正月和四眾弟子百千萬,聚集在很大的道場上,無相就高座說法,他怎麼說呢,先引聲念佛,大家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口氣念完,這一口氣念完了以後,無相就講:“無憶、無念、無妄”。就教人念佛一口氣念,念完了講,無憶、無念、無妄。講了這三句話,你下麵再接著念阿彌陀佛。無相講,無憶是戒,無念是定,無妄是慧。這句話就是總持門,就是總的修持的法門,《歷代法寶記》記得很清楚,無相和尚親自說的。接著無相大師又這麼說:“我此三句,”我這三句話,“無憶,無念,無妄”,是達摩祖師本傳的教法。你看,他說這不是洗和尚、唐和尚教我的,這是達摩直接傳下來的法。無相這麼說,無相是摩訶衍的師祖。所以我們讀《楞伽經》,我一開始就講了,《楞伽經》講如來藏,而講如來藏跟藏傳最古老的教派甯瑪巴他確實有連帶關係。因為甯瑪巴講如來藏,講大中觀。摩訶衍到那裏去的時候,對藏傳的佛教究竟怎麼影響,這個脈絡現在只是研究、探討。但從這裏我們看到達摩禪法裏頭有,至少有這個線索了。你看,念完了一聲《佛號》以後,就是無憶、無念、無妄,這是修持的法門啊。先是念,念完了以後就呼吸,再念,這就等於我們的呼吸,入息出息。入息要轉為出息的時候中間有一停,那他這個念佛的時候,在兩念之間,無憶無念無妄,就有點像我們呼吸中間有一停。他這是念頭中間有一停。這個要記著。我們講念頭是等無間緣,念念相續沒有停的。所以這個不是講停,因為是來形容它的。比如說呼吸,呼吸怎麼能停呢,呼轉為吸,吸轉為呼,它是不斷的,不過呼跟吸中間相續不斷在那裏有個迴旋。念頭也是這樣的,雖然等無間緣,但念頭中間也有個迴旋。可見得無相和尚的法門跟大圓滿教人呼吸的這之間,我認為這有關係。一個是從息上教人,在相續之間看到一個空隙,無相和尚教的是在兩個念頭之間有個法爾的空隙。這個法門是很高的,我這麼認為。


因為數這兩個息,出入息,安那般那之間的這個東西,這是印度祖師傳的,有口訣的。所以我說達摩來傳法的時候,應該是也傳了這個。所以達摩的禪法在呼吸道上,在息道上。講如來禪著重在息道上修嘛,不像後來完全的即心成佛,那樣頓悟。當然兩個方法達摩都講了,《楞伽經》也都講了,講了漸,講了頓,頓見、頓證、頓知,都講了很多頓嘛。所以為什麼我講這一點呢,好像是講的東西和《楞伽經》無關,實際上有很大的關係。假使我們有心的同學同參可以從兩個方面,如果從學術方面來考證,是很好的一篇大論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從修證上,我們慢慢體驗到達摩傳下來的禪法,他的息、念,在修證上應該是怎麼一個脈絡,理出了一個路數出來,那就是了不起,是功德無量。這是為什麼講這四種禪,經上講六種禪《加上兩種神力》,我又提出這個呢,這確實跟《楞伽經》有關。為了使大家對我原來講的息道,視鼻端白,有更正確的理解,我再說一下。修禪,祖師禪也好,秘密禪也好,如來禪也好,無非是色息心嘛。你行也好,坐也好,臥也好,都是禪。但是你一定首先把身體安頓好。當然了我們平常說行如風,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吧,


但是行住坐臥,特別是坐,應該掌握一個基本的要領,這個在修行上很要緊的。比如現在我們大都是雙盤,叫跏跌坐,單盤叫半跏跌坐,這是很重要的。跏跌坐可以說是如來坐,諸佛菩薩都是這樣坐的,但也有半跏跌坐的。坐姿式很多,孔雀坐,師子坐,還有遊戲坐等,像如意輪觀世音菩薩他是胡坐,就是遊戲坐,無論怎麼坐,無論什麼行持,行住坐臥的一個要領就是:推開尾閭,或者叫尾閭排開這點很有重要,可能大家都有這個經驗,或者有這個方面的傳承。尾閭就是我們的尾閭骨。支持我們人身體軀架的就是背脊骨。平常說幹了不好的事讓人戳脊樑骨,遭人罵。背脊骨的下端,最末了的這一頭就是尾閭骨。我們人的背脊骨的架子形狀有點像英文的S形,下面小,上面大。腦脊,頸脊,背脊。我們胸腔就系於背脊的兩旁,背脊骨支援我們人的一生,能站,能坐,能臥。坐的時候,尾閭骨推開,你看背脊骨的最後一點自然地往外稍微排一下,稍微向後排開一下。自然的不是故意的,你故意的那就不自然了。你自己感覺舒服,舒適為度,那就對了,這很自然的,我們身體自然的結構,這樣一排開,胸腔,肺活量是最大的,你坐坐看,可以試驗的,這是現量,是事實。你行住坐臥,臥也可以把尾間骨排開。而且尾閭骨排開了,人的重心就掌握住了,不偏不倚。因為我們知道按幾何上講的,重心是垂直線,最短的,這個很要緊,如果坐的時候重心一掌握了,人體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最小的。我們都知道嘛,現在科學發達都說明瞭這個問題,凡是在地球上的東西,只要是它的速度,它的體積沒有超過地球的,它都要受地球引力的影響。我們人體也是這樣的。地心引力對我們人體的影響很有關係呀。


再有尾閭骨一推開,按中醫學來講,有個穴道叫會陰穴,就尾閭下麵。按中醫說法,人的手,有三個陰脈,三個陽脈,叫手三陰三陽。腳也有三個陽脈,三個陰脈,叫足三陰三陽。所以這叫十二經絡。學中醫的都知道,三陰三陽,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除了這十二經脈以外,還有奇經八脈。這十二經絡管我們身體正常的生活。所以十二經絡暢通了,我們人的正常生活就很好,十二經絡有毛病,我們正常生活就有毛病了,生病了。中國的醫聖張仲景他寫了兩部著作,都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一部叫《傷寒論》,一部叫《金匱要略》。《傷寒論》就拿十二經絡為綱,治常見病。《金匱要略》治疑難雜症,比如說治癌、腫瘤、精神病,因為這些病一般都是出在奇經八脈上。奇經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還有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就是我們人能正常生活,十二經絡之所能夠正常運行,跟奇經八脈都有關係。奇經八脈很重要。督脈就是從會陰穴起來,沿著背脊上來一直到我們上牙齒的這個地方。督脈主管我們人一身之氣的。另外也是從會陰穴起的,往前面的一條脈,一直到我們下牙齒的這個地方為止,這叫任脈。任脈就是管我們一身之血的。在督脈任脈之間,也是從會陰穴起往上沖,一條沖脈,沖到心臟胸腔上部,就散了,這叫沖脈。藏傳他不是講任脈、督脈、沖脈,他是講左邊一脈,右邊一脈,中間一脈,左脈、右脈、中脈,中脈是最要緊的了。還有一條脈,叫帶脈。帶脈就是繞我們肚臍子一圈。帶脈就是維繫我們人身氣血的連接,好像紐帶把它連接起來。沖脈是從人體豎的方面把氣血連接起來了。帶脈從橫的的方面攔腰一圈,把氣血連接起來了。所以沖、督、任、帶,這四脈很要緊。特別是沖、任、督脈都是從會陰穴起來的,而恰恰我們尾閭骨就在會陰穴旁邊。督脈到了上牙齒為止,任脈到下牙齒為止。這兩個脈不相交,所以要使它們交起來,我們一般做氣功都是告訴人家舌抵上齶,舌頭抵著上齶,這就把任脈跟督脈連接起來了。舌頭一抵就好像搭橋一樣。七月十五喜鵲給牛朗織女搭了個橋,以此來比喻。這個橋是在上面搭的叫上鵲橋。但是督脈任脈都是從會陰穴起來的,下面怎麼交呢?你推開尾閭了,任脈督脈就交了,所以叫下鵲橋。所以為什麼推開尾閭很重要呢,它就使氣血在人體循環上能夠交融。尾閭推開了,我們氣血就比較容易流通。所以我們修禪定,行住坐臥要推開尾閭。還有一點重要的,也是有的同學問過這問題,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都有根與之相對應,六識對六根嘛,比如眼睛對眼識等等。前五識對應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都在頭上,身體也在這裏,第六意識在哪里我們現在也清楚了,我們有神經中樞,有大腦。第八阿賴耶識在哪里呢,它是種子識,它輸送種子給眼睛、耳朵,眼睛、耳朵的種子就是阿賴耶識的表現,我們也可以找得到。就是這個末那識第七識在哪里?在我們身體器官的什麼地方,說不清楚了,我們身體上沒有哪個東西是末那識的。但從密教的傳承上來說,有一個說法。因為無量劫來,都是無始的無明支配著我們的身口意,造業嘛。業形成業力,習氣種子都是業力在運轉。那麼人一生下來以後,“啊”的一聲,我來了。我來了,就把那個我執,無始以來習氣帶來了。他從母親的臍帶一脫離,他先天帶來的那個東西,就在我們人的肚臍子後往下一沉,這叫業劫氣。就這麼一股氣,業劫氣就盤在我們肚臍子下面,生殖器的上面,就這麼一塊地方。業劫氣盤到那裏,天生的,與生俱來的。一帶來這股氣呢,它就使我們尾閭骨上面本來的一條脈不通了,這條脈叫中脈,使中脈不通了。我們凡夫一生下來,中脈是不通的,就是因為業劫氣把它壓著了。所以我們就老是無明哪。這個業劫氣就是無始以來我們帶來的種子習氣,它變成業劫氣。這是形象地說,(你不能執著,一執著毛病就又出來了)業劫氣像一條蛇一樣盤在你這個裏頭,不是說你真的這裏有條蛇,是形容它像蛇一樣,睡懶覺盤著不動。你沖不動它,它不是一個智慧氣,是業劫氣。業劫氣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知道的,它就是“我的、我的……”不是說氣有思維“我的我的”,氣熏得你,影響我們的身體也就是“我的我的”,這麼形容這個東西。因此,你要問我末那識在哪里呀?方便的說法,就在業劫氣,業劫氣就是末那識的表現。所以你要去掉我執,你光是思想上說不要我的,不要分別,那是空的,業劫氣去不掉,所以一定要在身體上作功夫,把業劫氣去掉,把中脈通起來。那麼怎麼通呢?劫業氣一定要靠自己身體的能量,這股能量像火一樣,高溫的熱量,才能把業劫氣驅除出去。這個高能度的熱量就叫拙火。高熱的高溫的拙火哪里來的?就是我們身上的氣,慢慢把它積累,氣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產生熱量,所以修法的人就在我們肚臍上下這個地方好像一個瓶子一樣,要把這個氣積累起來,這個叫做寶瓶氣,修這個寶瓶氣。由這個寶瓶氣產生了作用就把業劫氣給驅除了。業劫氣這個蛇被拙火一燒,它呆不住了,它就往上沖,沖得業劫氣就散發出來了,散發出去,中脈自然就通了。所以我們把尾閭推開,使我們自己身上的氣就夠集中,能夠為修寶瓶氣、修拙火,提供條


件。所以尾閭推開在修行上很重要,我們身體怎麼安置,這是個要點,所以“推開尾間”是個口訣,我們反復講這個東西,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動作,把尾閭推開,好像我們做健美操或體操的時候,這樣的動作,不是的。它是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好,你身體安頓好了,第二步,再來看你的呼吸,安那般那,入息出息。這個入息出息,我講了你要視鼻端白,觀這個鼻頭子。白,白不單是指的白顏色,是看你鼻頭上吸進的氣、出來的氣,那個白就是氣。視鼻端白就是看你鼻頭的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