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非台頌解
壹 總釋名題
壹 經題
講這一部經分成兩科:第一科總釋名題,第二科別解文義。在總釋名題下又分出兩科:第一是經題,第二是人題。
經的題目,在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中有七種立題。
第一:單人立題。什麼是單人立題?譬如佛說阿彌陀經。佛是一個人,阿彌陀也是一個人,這叫單人立題。
第二:單法立題。什麼是單法立題呢?譬如說涅槃經,是以法相作它的題目,這叫單法立題。
第三:單喻立題。單一個譬喻來立題。譬如說梵網經,是單單的一個譬喻,譬如什麼呢?因為梵網經所說的是戒律。戒律就好比大梵天王的前面有一個網羅幢,這個網羅幢是圓筒形的,掛在大梵天王前面的那個地方作為莊嚴的表現。在網的周圍有許多孔,在每一個網的孔裏都鑲著一顆寶珠,每個都是最名貴的。寶珠的周圍都有窟窿,寶珠互相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這個寶珠照著那個寶珠,那個寶珠又照著這個寶珠,來回互相照。你的光照著我的光,我的光照著你的光,這光和那光可不會發生衝突,不會說你的那光不要照我這光,我這光不要照你那個光。
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比喻戒律像寶珠的光互相照著。你守這個戒律就有一道光。你守著那個戒律,那個戒律也就有一道光。這個十重四十八輕的戒律,每一條戒律都有戒光放出來,就好像這個網羅幢似的。
為什麼在網孔裏鑲上寶珠?這網孔幢好像是菩薩戒,就因為這個戒本來就有一個窟窿,已有一個漏洞在那個地方。你守著戒律就是一顆寶珠,你若犯這個戒,就是一個漏洞。
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又表示什麼呢?表示佛教。佛的心、眾生的心和菩薩的心是心心相印的。佛是怎麼成的?是從戒律修成的。菩薩要從戒律修成佛,眾生也要從守戒律才能修成佛。這表示化化無窮,沒有窮盡。這是梵網經,單喻立題。以上三種立題叫單三。
第四:人法立題。譬如說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是法的相,所以叫人法立題。
第五:人喻立題。譬如如來獅子吼經。如來是人,獅子吼是個比喻。比喻佛說法好像獅子吼似的。獅子一吼,百獸皆懼。
第六:法喻立題。譬如本經,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喻,所以這部經是法喻立題。以上三種立題叫複三。什麼叫複呢?複就是重複,也就是兩種合到一起,也可以說是重三。
第七:人法喻立題。有人、有法,也有喻,又叫具足一。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個法,佛是個人,華嚴是個喻。這表示以萬行的因花莊嚴無上的果德。大方廣是說法的體,華嚴表示用。大方廣就是說佛是修大方廣這種法成佛的。萬行的因花就是修六度萬行就好像花似的。無上的果德就是成佛的佛果德行。所以說用萬行好像花似的這種因來莊嚴無上的佛果德行。以上所說是七種立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妙智方可達彼岸 真心自能契覺源 法喻立名超對待 空諸法相體絕言
宗趣原來無所得 力用驅除三障蠲 熟酥判作斯教義 摩訶逆轉般若船
現在用我所作的偈頌來解釋經題。每一段文用八名偈頌來解釋。這八句偈頌是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經的題目是按照五重玄義來解釋。
第一 釋 名
妙智方可達彼岸。什麼是妙智?般若就是妙智。到彼岸就是波羅蜜多。所以你用般若的妙智才可以到達彼岸。
真心自能契覺源。這個真心就是說這個心字,也就是般若。你有這個般若的妙智慧,有這種真心,自然能契合覺源。契覺源就是和佛的本覺相契合,得到本覺的體。契合了就是相合了,合成一片。
法喻立名超對待。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法喻立名,以法和喻來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喻。般若是什麼?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種。以文字的般若而生出來觀照的般若,由觀照的般若才契合本體的實相般若。這實相般若叫究竟的智慧,又叫妙智慧,又叫徹底的智慧。這個智慧是到底了,也可以說是到家的智慧,也可以說是佛的智慧。
它還可以說是什麼呢?是個真心。這個真心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個真心。般若翻譯成真心。這經是心中之心,般若六百卷裏邊的一個心。但是這部經又是心中之心。般若是心,就是心中之心,心中的心又心,所以叫心經。因為般若本來可以翻譯成一個真心,所以大般若經可以叫大真心經。這不是假心,是講實用的妙理。
這一部心經是般若心中的心,雖然它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可是在般若經裏邊它好像一個心,是個主體,所以叫心中的心。現在又加一個心字,心中的心又心,是心中的心,所以叫心經。這是真心裏邊的真心。所以用一個心字。這個法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法。心是一個喻,以這個經比喻人的心是一身的主體。所以是絕對待,是超對待的。這是一個絕待的法,沒有對待法,超過對待而到絕待的境界上。
第二 顯 體
空諸法相體絕言。什麼是這一部經的體?空諸法相。空諸法相就是諸法空相。空相就是沒有相了,空諸法相做經的體。絕言就是沒有什麼可以說的。這個體就是空諸法相,什麼都沒有了,你說有什麼好說的。體絕言已經是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文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第三 明 宗
宗趣原來無所得。第五句是明宗。這部經以什麼為宗旨呢?以無所得作他的宗旨。經上說無智亦無得。宗趣是什麼呢?是無所得。
現在用世法來講佛法。好像一個人,這是普通的名稱。這個人叫個人,好像這個經叫個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或叫張三或李四,這是釋名,解釋名字。
他有個名字了,那麼張三是個什麼樣子?是高的或矮的,是白的胖的或瘦的?他的體是個什麼樣子呢?體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有沒有眼睛?有沒有耳朵?有沒有鼻子?這就要研究他的體了,所以這是顯體。
然後要明宗。明宗是怎樣呢?他這個人是很高的,大概可以做苦工。他這個人很有學問,可以做個秘書,他有什麼宗旨啊!他這個人以前是做什麼的?可以做什麼?這是明宗。
第四 論 用
力用驅除三障蠲。力用就是他有什麼用?可以做什麼?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做什麼呢?可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三障是什麼呢?第一報障。第二業障。第三煩惱障。
報障有依報、正報兩種。什麼叫正報?什麼叫依報?正報就是正當來受報的,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依報是依靠生活而受報,也就是衣、食、住、行等。人的正報,這個身體有好的有壞的,有的相貌生出來就非常英俊,非常圓滿。人人見著,人人歡喜,人人愛敬,有可說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樣子。
或者這個人真有智慧,那個人真有善根。這又分出兩種。有的有智慧而無善根,這是什麼呢?這種人多數是妖魔鬼怪來到世上。好像山精在山裏頭成了妖怪。還有魑、魅、魍、魎,這些鬼神,做鬼神的年頭多了,而且那些會吃人的老妖精老妖怪也死了來做人,他就有點聰明,比一般人聰明點。但是他做事一點也不聰明,盡做糊塗事,專門不守規矩,那一種事情對人最有害處,他就要做那種事。所謂擾亂社會的秩序,唯恐天下不亂,這類是有智慧而無善根。有的有善根而無智慧,有善根是因為前世盡做好事,但是不研究經典,所以沒有智慧,很愚癡的。
談到正報,有的相貌既圓滿而壽命又長,也富貴。有的相貌非常醜陋,壽命又不長,很小的歲數就死了。這都有前因後果。
依報就是衣食住行。這種依報也是前生的因果來的。前生種善因,今生的果報就好;前生種惡因,今生的果報就壞。所以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種惡因,將來就不會受惡的果報,這是報障。
業障。業是事業的業,功業的業。無論出家人或在家人,一定要做一種事業,做這種事業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困難發生,發生困難的問題,就會生出煩惱,就會生出種種不愉快的事情,這叫業障。
煩惱障。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煩惱。這個煩惱是由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呢?是由貪心生出來的,由嗔心生出來的,由癡心生出來的。你怎麼會生煩惱?因為有貪心,貪不到就生煩惱。你怎麼會生煩惱?就因為你有脾氣,這個事情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生煩惱。你怎麼會生煩惱?就因為你愚癡、不明白,所以就生煩惱。
為什麼你生煩惱?因為你有一種慢心,有一種驕傲心,你看不起人,於是就生出一種煩惱。為什麼你有煩惱?又因為有一種疑心,對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懷疑,因為懷疑所以生出煩惱來。
還有為什麼會生出煩惱?因為你有邪見。你的這個見解不正當,所以你就有煩惱生出來。如果你有正知正見,有真正的智慧,一切事情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由始至終都非常地明瞭,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煩惱就是由貪、嗔、癡、慢、疑、邪見生出來的。
這部心經,就能把這三障破除了,破除報障,破除業障,破除煩惱障。它怎麼破除呢?因為他有真正的智慧,有妙智慧,有這種真正如如不動的心,有真心,所以把三障破除了。我們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才會有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破除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