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跡記--下

2012/07/11 16:03

  二、史跡上的地藏菩薩


  史跡上的地藏菩薩(金地藏又名金喬覺)的誕生在(西元六九六年)現在南韓的漢城,即是古代的新羅王國。當時,他是一國的王子,生活得非常富奢;但生性淡泊的他,卻毫無一點高貴的感覺,只是一味的保持著靜默和嗜讀著書籍。他的相貌生來不大美秀,不過他仁慈的心卻比任何人淳厚!這可在他從小的時候,就懂得同情犯罪坐牢的人一點見到。唐高宗永徽的年間,一天他讀畢諸子百家的書籍,慨然興歎說:儒教六書,三清道術,唯獨佛學的第一義諦最是殊勝!也最合我的心懷。於是就立志薙發出家了,那時他正是二十四歲的年齡。


  出家之後,他愛靜,愛修習禪定,因而,他決計要外出探覓清幽的深山去棲修。沒有多久,他準備好遠途旅行的一艘帆船,攜帶些隨身的行李和充足的口糧,並牽著隨他出家的白犬善聽,單獨駕著舟楫,離開仁川港口,揀著大陸的邊沿,隨著滿帆的順風,向那滾滾的大海前進。一日帆船開進我國的長江,因受港口沙灘的阻止,他毅然棄船而就陸路進行。經過了不知多少的曲徑和大道,終究被他在安徽青陽縣境裏,找到秀奇的九子山,於是他就攀著削壁,沿著山徑爬上山探看,結果他發現了九子山中唯一平陽的盆地,他就選擇在盆地旁邊清脆溪聲上的石岩棲住。


  一天,他正端坐入禪的當兒,突然被一隻毒螫咬傷了腿部,但他依然無動於衷的危坐如故。俄頃,由壁中飄下一位美麗婦人,撿衽再拜的饋藥說:适才小兒無知,瀆犯尊顏,現在妾願出新泉,以補過失。言訖不見,不一刹那岩壁間潺潺的流出了新的泉水,經此之後,他也就免去了外出汲水之勞。(這就是九華山有名的東岩龍女泉。)


  相傳,此時山下有一位閔公長者,平常好僧樂施,每次舉行供養百僧時,總是欠缺一位,因而,每次都得親自上山來請他;不然,就無法獲得圓滿的功德。不久之後,為著度生開闢道場,他向閔公長者化九子山的地,閔公說:隨您的尊意!他即將袈裟一領擲向太空,射下的黑影竟把所有九子山地盡行遮蓋,於是閔公也就很歡喜的把九子山舍獻了。閔公有一個兒子,因敬仰他的德範,就隨他出家法名道明和尚,以後閔公因聽法的便利,反拜兒子為師,成為佛門中的千古佳話。現在地藏菩薩的聖像旁邊站著一個年青的和尚和一個老公,就是他們父子兩位。


  他不只樂於修習精神和一而清朗的禪定,並且於講經說法外歡喜摹寫大乘的四大部經典,以作廣弘佈施,所用的文具由南陵的愈蕩等的弟子供養。


  至德初年的時候(西元七五六),山下的名士諸葛節率領了一班村老,共作登山的遊樂,行至山中平陽的地區,祗見萋萋芳草的上面,彌漫的白雲冉冉上升,日色鮮明之下,溪澗的水聲鏗鏘不絕,他們被美景好奇所使,竟然於不知覺中往前探幽,不期然在石岩中發現一位元孤然閉目的趺坐禪僧,旁邊立著折了一足的古鼎,古鼎裏祗是裝著少數的白米攪拌著白土粉,不久,禪僧出定了,隨把米土煮熟了自食,食完又默默靜坐。村老們見了非常感動的說:師傅!您這樣的苦行,是我們鄰居山下人的過失啊!因而,沒有幾時,村老們就發心為他構建一座頗大的禪宇,並不斷的供養著四時的米糧。


  建中初年間(西元七八)郡守張岩,為著敬仰他崇高的道德,和利生的事業,遷移舊的寺匾,上奏德宗皇帝正式勉建寺院,道場至此,方始臻于莊嚴。此時新羅國佛教的僧眾,聞風前來親近的有數百人,漸漸僧多粥少,糧食無法維持。一天他在寺旁開發很多細粘如面的青白土粉,準備來補糧食的不足;但深受他德化的僧眾,卻異口同聲的請求說:願請法食來資養慧命,不以物食而延長生命。顯然他們已經不以生命為重了,這是何等的感動人呀!當時,佛教界中皆讚譽他們為南方的枯槁眾


  貞元十年(西元七九五)夏天的季節,一日他於大殿中召集僧眾諸師告別,諸師茫茫然不知他的所以,當時祗見群山在著悲鳴,岩石在著隕墜,日月在著變色,而他卻安祥的結跏趺坐的示寂了。那一年正是他九十九歲的時候。


  圓寂後,肉身安在石函中。經過三年的時間,徒眾們開啟石函,發覺肉身沒有絲毫損壞,而且顏貌如生無異,於是舉舁肉身迎入神光嶺寶塔,一路上只聞骨節搖動猶如金鎖撼鳴的聲音,經雲:菩薩鉤鎖,百骸鳴矣。可以證知為真正的地藏菩薩應世無疑。同時禮拜恭敬金地藏菩薩真像,所得的利益,皆如地藏經所載無異,更為明確顯證。因此,千數百年來,佛教的信徒不辭數千里的遙遠,而樂於發心前往朝拜者絡繹不絕!尤其是 七月三十日 菩薩聖誕之期,九華山聖地(天寶年間,李太白登山因見山峰秀麗故更改之)數十裏的範圍內遍滿了一步一瞻三步一拜的老幼男女的佛教弟子,可見菩薩結緣之廣,感人之深矣!


  三、經證


  1、地藏菩薩大願度生的成就


  地藏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忉利天者,汝知數不?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之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當度應解作今度,未度應解作將要得度。)


  2、地藏菩薩的大願無盡


  地藏經地神護法品:“……世尊!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示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數如千百億恒河沙!


  3、地藏菩薩的不可思議


  甲、諸佛宣贊不盡的不可思議


  地藏經囑累人天品: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宣說汝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乙、菩薩定力的不可思議


  地藏十輪經序品:“……以要言之,此善男子,(地藏菩薩)于一一日每晨朝時,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沙等諸定,從定起已,遍于十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或有世界,刀兵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于晨朝時,以諸定力,除刀兵劫,令諸有情互相慈湣……以諸定力,除疫病劫,令諸有情,皆得安樂……。以諸定力,除饑饉劫,令諸有情,皆得飽滿,此善男子,以諸定力,作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利益安樂諸有情事。


  丙、持菩薩經名的不可思議


  金剛三昧經總持品:“……爾時如來而告眾言:是菩薩者不可思議,恒以大慈,拔眾生苦;若有眾生,持是經法,持是菩薩名者,即不墮於惡趣,一切障難皆悉除滅;若有眾生,無餘雜念,專念是經,如法修習,爾時菩薩常作化身而為說法,擁護是人終不暫舍,令是人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地藏菩薩的利益群生


  甲、利益天人眾生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諸天人,受天福盡,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名字,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曆於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佈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乙、利益臨終眾生


  複次觀世音:若未來世,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曆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曆於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之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見耳聞,了知眷屬將己舍宅、寶貝等物,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有業報,合受重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此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合墮惡趣受苦,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業障,悉皆消滅。


  丙、利益孝思眾生(即報孝法)


  複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至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從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受苦,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菩薩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父母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念其名字滿于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父母眷屬受生之處,或于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于諸世界,見諸父母眷屬……”


  丁、利益求願眾生


  複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戊、利益發菩提心眾生


  複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離三界者,如是人等,見地藏菩薩形像及聞名者,至心皈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子善女人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己、見聞利益說不能盡


  佛告觀世音: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于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5、禮敬地藏菩薩的利益


  地藏經地神護法品:“……是人若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一者土地豐穰,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見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囑累人天品: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菩薩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花、飲食、衣服、珍寶、佈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病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好相,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通達,十七者有求皆得,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失,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祥,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揚,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湣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6、地藏菩薩的應機說法


  地藏經閻浮眾生業感品:“……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困苦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譭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若遇畝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焚燒山林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譭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汙梵誣僧者,說永墮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我慢貢高者,說僕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7、佛陀付囑地藏菩薩的重任


  地藏經業感品第四:“……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皆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卸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足長流,脫或暫出,又複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8、一念恭敬皆獲度脫


  地藏經囑累人天品:“……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力,勿令墮在諸惡趣。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9、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明蕅益大師,住九華山時,曾結壇百日,誦持五百萬遍,進而廣化緇素人士,共持十萬萬遍,對崇禎年間張李等流寇作亂與中原各省饑荒,極有消葺之效!今日原子災禍未可測知之時代,凡我教友更應人人誦持,以圖減輕眾生之共業。筆者寫此文時, 汪覺定 居士悲心殷切,再三函請將此咒刊出,今特敬錄。)


  10、地藏本願經對初生者與初死者的指示


  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將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母子,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管弦,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只,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會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作惡者?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僅錄經文至此,請合掌回向共念:


  願以此功德,普施諸眾生,
  回向眾生等,早日成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