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跡記--上

2012/07/11 16:01


 序


  白聖


  菩薩以正智證到真如理之後,複起差別智,觀見一切眾生,沉淪六道生死海中,受無量苦惱,於心不忍,因此垂示同體大悲心,現種種形,說種種法,拔除眾生無量苦惱,並與以無量快樂,此即是菩薩行願,也即是菩薩宏法利生的事業。一切菩薩如是,地藏菩薩亦如是。地藏菩薩大願有雲: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亦即是代表一切菩薩所應有的行為與願力。地藏菩薩常在南閻浮提三惡道中,度脫一切罪苦的眾生;又特別是在人道中,分化無量無邊的身形,隨機說法,廣行教化。所有菩薩行化的事蹟因緣,均載地藏經中,略不具說。就中應現事蹟最顯著,感化最普遍,而最具有歷史性者,莫如我國四大名山之一的皖南大九華山。此山為地藏菩薩應化示跡的道場,山形為九龍朝聖,亦雲九花拱蓮,形勢殊為優壯!山中大小寺院林立,祖師肉身像供有多尊,地藏菩薩的肉身塔尤為莊嚴巍峨,啟人恭敬。菩薩肉身的感應不可思議,千餘年來,香火鼎盛不衰,十年一屆的陰騭大會的勝況,與一般朝拜苦香者的至誠禮敬之靈跡,皆足以感召冥頑,難以盡述。回憶我於民國十年的夏季,因仰慕菩薩道場,逕趨九華披剃出家;秋季受具於該山四大叢林之一的祗園寺;冬末即離開前山而到後山六畝田茅蓬過年。計在前山整整住了半年,對於有關地藏菩薩的應化事蹟,所見所聞,當亦不在少數!當時曾有一個願心:俟將來持筆為文時,定將菩薩示跡感應的一切見聞記錄成文,用作宣揚菩薩的聖德。豈意時過三十餘年仍未能達成宿願,慚甚!愧甚!所幸前中佛月刊的主編心然法師亦有此宿願,盡將地藏菩薩的本跡靈感,原原本本,集成專冊,編印流通,豈僅先獲我心,亦為稀有的盛舉,且實是最具教化意義而為時代迫切需要的著作。心然法師以我是九華山出家,囑我為之寫序。我於歡喜讚歎略述所見外,並願此冊應世,凡有見聞隨喜者,同生敬仰之心,共發菩提大願。其願曰:


  一者、回向父母,超生善界。
  二者、消除業障,增長智慧。
  三者、發大誓願,行地藏行。
  四者、自他獲益,同成佛道。


  四十九年七月於三重埔德林寺夏安居中


  自序


  靈感的存在,同如精神與物質的存在;不過,靈感祗屬精神上神秘的動力,並非精神上明顯的動力,因而,稍傾于科學的人士,對此無不疑難重重,斥為無稽!其實,責者自責,信者自信,世界上三大宗教何教不具含有靈感?即是一般崇拜多神的部落,也有頗多的靈感方法,值得實驗,關鍵端在科學的人士,肯否作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絕非意無即無意有即有貿然武斷可決。


  地藏菩薩本跡記,從表面上看去,僅是平常泛泛的宗教傳記;可是,從內容的精神看去,即可發現它具有三種突出的特質:一、建立合理的靈感,這裏包括因果律的必然和心靈創造律的或然;二、建立孝親的倫理,這裏包括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報親的法式和報親的大志;三、建立大無畏的精神,這裏包括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度盡眾生誰能度盡眾生的毅力和更改世界的雄圖。這三種特質在今日進步的文化而言,合理的因果律與心靈的創造律,正是科學世界的需要;孝親報親的倫理,所以表示無條件母愛的重要,也正是時代家庭的必需;無畏的打破地獄與更改世界的精神魄力,更正是目下任何社會的應需。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陀曾囑咐地藏菩薩善護念祂滅度以後的眾生,我們今日正是處在這地藏的時代,對於地藏菩薩的偉大精神,應該要怎樣深深的體會與緊緊的實行!


  本記全文是僅依本願經高僧傳等各書直敘;靈感錄亦依舊有流通本稍葺並略增數則以證可征。菩薩的功德廣大,靈跡漏列的必然很多!筆者未能一一訪求,與一一考證經文對寫,疏落之處,謹俟二版見補耳。


  佛曆 二五四年七月三十日 心然寫於佛教信進會



地藏菩薩本跡記


  小引


  大乘佛教中最著名而又最象徵大乘意義的是五位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慈彌勒菩薩,大願地藏菩薩。五位菩薩所表現的智、行、悲、慈、願五德,也就是佛陀一身人格上最具體的五德,因而,說五菩薩即是佛陀的分身,亦無不可。


  五菩薩中,比較深入人間,在人間中較為著名的是觀世音菩薩,其他的四菩薩,一般來說,會認識的總是少些,現在因為 七月三十日 地藏菩薩的聖誕屆臨,所以筆者特別編寫本文,以求能夠表揚菩薩功德本事的千萬億分之一。


  本文的內容分為三大段:一、因地時的地藏菩薩,這是佛陀將入涅槃,上升忉利天宮為報答母恩而演說的地藏本願經為依據,直寫地藏菩薩作凡夫女時的故事;二、史跡上的地藏菩薩,這是以宋高僧傳、神僧傳、九華山志等各書譯寫金地藏菩薩化跡的歷史事實;三、經證,這是直接摘錄各大乘經典有關地藏菩薩的功德利益。除第三經證外,上面二段為求通俗明瞭起見,全部以白話文編寫,不再引錄原文了。


  一、因地時的地藏菩薩


  1、發願的故事


  甲、長者子時的發願


  在很古很古以前,地藏菩薩還是凡夫的時候,那時他是一位大富長者的兒子,有一天他遊行到曠野的當兒,遇見一位金光晃耀而莊嚴無比的聖者——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心裏油然的生起歡喜的敬仰!很自然的禮拜下去。拜完,請問如來——


  如來!您太莊嚴了,太可敬了!請問您,要作什麼善因,才能有您這樣圓滿相好的希望?


  福德莊嚴的如來,慈靄的告長者子:


  你要獲證這樣莊嚴的身軀嘛?我告訴你:這是須要長久的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才能獲得。當然,其中你還得把我相的妄念消失了方可。


  長者子聽了,萬分欣快的跪在如來足前發願:


  如來!我願從現在起盡至未來的邊際,為著罪苦中的六道眾生,我要廣設種種方便,盡令他們解脫後,我自身才願成佛!


  於是如來也就默默的嘉許了。


  從那時起一直至今,不知有多少的菩薩都成了佛,有多少的眾生也都成了佛,只有地藏菩薩仍悲心切切的度著無盡的眾生。


  乙、小國王時的發願


  無數劫限以前,是一切智成就佛的時代。那時智成就佛未出家前正是一個小國的國王,地藏菩薩恰好也是鄰國的小國王,二王平時非常友好,他們都是採用佛法中不殺、不盜、不淫、不惡語、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的十善法統治國家,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準;但是,鄰國的人民,偏偏多造眾惡,善法無法實施,於是二王時時很憂慮的計議著怎樣才能感化民眾為善的辦法;可是,心性倔強惡習已久的民眾,用盡了所有方法也感化不來,因而,一個國王很感慨的發著願:


  願我早日成佛,普度這些眾生,不令有一個遺漏。


  另有一個國王也很同感的發著願:


  我如不先度盡罪苦眾生,我如不能使諸眾生從安樂中圓成佛道,我終不願先成佛道。


  不久,發願早成佛道的國王出了家,成為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盡眾生然後成佛的國王,一直到今仍不辭辛苦的度著性情剛強的眾生,住著難行能行的菩薩位,這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大乘心地觀經稱為地藏王菩薩。)


  2、孝德的故事


  甲、婆羅門女時的孝德


  覺華定自在王佛教化眾生的時代,和過去諸佛度生的時代相比,可說他是一個最長久的大時代。僅僅以祂的四萬億阿僧祗劫的壽齡來說,也就夠我們這時代的人不敢想像了。


  在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像法時代,有一位莊嚴端正而勤修福德的婆羅門女,平時慈善救貧的行為,極博得鄉鄰的欽佩!她父親早亡,僅有母親存在。但她的母親迷信邪教,每每顛倒是非,輕視覺悟而合理的正教,使婆羅門女頗以為苦!因而,她時時勸她母親為善,信仰合乎因果真理的宗教,漸漸地,她的母親有點生信了,但不久卻一病而終,不能及時獲得光明信仰的實踐。


  當時,婆羅門女知道母親在世不信因果,造下許多殺生、惡口等的罪業,未來必定會墮落到罪苦的地方受報。於是她將雙親留下的遺產賣了,把所得的代價,購買名貴的香花燈果及種種的供品,赴各佛寺供養佈施。中間至一佛寺,見到寺中塑有一非常莊嚴而相好具足的覺華定自在王佛像,使她倍加虔誠恭敬的禮拜下去,她私下默想:佛是大覺悟的聖者,具有無所不知的一切智慧,如果祂還在世的話,我來請問母親死後的去向,祂必定知道的。想到這裏,她不禁垂首悲泣了!


  她佇立在佛像前瞻仰很久,忽然隱約的聽到空中的聲音:


  悲泣的孝女!你不要過份的悲哀,我現在指示你母親的去處。


  說好,聲音杳然,令充滿孝思的婆羅門女興奮地向虛空合掌祈禱著:


  是那位聖者寬慰我的憂慮?我自失母親以來,晝夜悲傷憶念,但無處可問母親的生處啊!


  是時,空中有明朗的聲音告她:


  孝女!我是你所瞻禮的覺華定自在王佛,因見你憶念母親之心比常情眾生倍切,故來相告。


  婆羅門女聽到佛慈的音聲,感激的舉身撲下,五體猶如泰山向下崩潰,經左右侍女扶起後,良久方蘇醒過來,這時她又向虛空白言:


  願佛慈悲哀湣!即告我母親的生處;我現在的身心生命亦將不久,願佛慈悲哀湣!


  孝女!你可安心。你供養完畢,早回家中端坐思惟我的名號,即可知道你母的生處。


  婆羅門女禮供完畢,就遵從佛囑回到家舍,以憶念母親的孝思,端坐默念覺華定自在王佛的聖號。經一日一夜後,忽感自身走到海邊,海中的波濤洶湧的沸騰著,海上許多鐵狗鐵蛇等惡獸來回奔逐著海中無數漂沈的男子女人。另一海邊,又有許多多手多眼多足多頭而口牙外出如劍的夜叉鬼,兇狠的驅逐著海中的男子女人,使接近惡獸;不然,就親自搏攫他們的頭足,使他們受盡萬般的痛苦!令人慘不忍睹。正瞻視間,來了一位名為無毒的鬼王,向孝女行禮恭迎道:


  啊!聖女,你為何來到此地呢?


  婆羅門女感覺萬分的奇怪!就問鬼王說:


  請問這裏是什麼地方?


  這裏,這裏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嗄!聽說鐵圍山裏面有地獄存在,不知是事實否?


  聖女!的確是事實。


  那麼,我現在為什麼會到這地獄的所在來呢?


  這是有二種的原因,不是托佛菩薩的威德神力,便是自己的惡業力量。離開這兩種力量,便無法到達這裏。


  請問這些海水為什麼會沸騰得那麼洶湧?許多受苦的人為什麼受著惡獸馳逐?


  這是南閻浮提造惡的眾生,新死四十九日後,沒有親屬代作功德來救拔苦難;在生時自己又沒有作什麼善因,所以,據其自己所作的惡業,感現起地獄的罪報,自然就要先渡此海。在此海的東邊十萬由旬,又有一海,所受的痛苦比這裏更加厲一倍!再又東過一海,所感的痛苦又複加倍!這就是身造惡業口造惡業意造惡業所招感的業海。


  那麼,地獄又在那裏呢?


  地獄嘛,就在三海之內。每個大海都有百千個各各不同的大地獄,每個大地獄內具有最痛苦的十八大地獄,以及五百中等地獄與千百個小地獄,皆是具有無量的痛苦!


  請問我的母親死了沒有多久,不知她的魂神會在這裏嗎?


  聖女!你的母親在世時,習慣些什麼行為?是屬於善還是屬於惡呢?


  我的母親啊!她信仰沒有因果的宗教,造了不少殺業和惡業,而且譏毀有因果正理的佛教,雖然我曾苦心勸她生了暫時的信仰,但不久不敬的心理又生起來了,死雖日淺,不知她生在何處?


  聖女!你的母親是什麼姓名呢?


  我,我的父親母親都是婆羅門種姓,父號屍羅善見,母名悅帝利。


  無毒一聽是悅帝利的名字,趕緊合掌的說:


  願聖女安心歸去,再不要憂慮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已經三日,聽是承受孝順的子女,替她佈施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塔寺底修福的原故。那天不獨聖女的母親得脫地獄的苦趣,連和她在一起的獄中的罪人,也一同受蔭而生天快樂了。


  無毒說完,合掌退下,婆羅門女遂如夢醒。回想适才的夢境,於是就到覺華定自在王佛塔像面前,誠懇的禮拜著發願:


  願我盡未來的未來,所有罪苦的眾生,我皆設法使令他們解脫。


  她默默的三誓後,就專心日修德慧了。這就是今日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那時的無毒鬼王,就是今日的財首菩薩。


  乙、光目女時的孝德


  過去清淨蓮華目如來的時代,有一位羅漢,常以應供來救度眾生。一次他於教化的途中,遇見一個名為光目的女人,請他到家裏受她珍饈的供養。食畢,羅漢問她要求何願?她說今日是母亡的忌日,因而設齋供僧,希冀藉此來救拔亡母,但不知亡母現在生於何趣?羅漢深以憐憫,即時趺坐入定諦觀,遙見光目的母親,墮在地獄中受大苦惱,於是羅漢出定問光目說:你母在世作什麼行業,現在會墮在地獄裏受大痛苦?光目聞說,含悲的答道:我母在世的習慣,是好食活煮的魚鱉,而且喜食幼嫩的小魚小鱉,食法非常的考究慘酷!統計所殺害的生命,何止數千萬之多!尊者,你慈悲哀湣我吧!拯救我的母親吧。羅漢同情的勸她說:好!你要救母親,現在起可志誠的稱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名號,塑畫清淨蓮華目如來形像來供養,在不久的將來,必定生者與亡者都會獲得善益。光目女聽完,就割捨自己心愛的珍寶,高價去繪畫莊嚴的佛像來恭敬供養,而且以悲哀的心情不斷的瞻禮著。一天,於深夜裏,倏然夢見金色耀目放大光明的清淨蓮華目如來告她說:孝女l你的母親不久當會生在你家,至他能知饑寒之時,就會自告他的經過。沒有多久,家中的婢女果然生下一子,尚不滿三天的時間,即能悲泣合掌的對光目女說:生死的業緣,是自作自受!我是你母,自別你來,即墮在冥暗的地獄裏受苦,現在蒙你施僧供佛的福力,方得生為下賤人的兒女;但只有十三歲的壽命,就要再墮在惡道了!光目!你現在又有何法令我脫免呢?光目聽說,已知婢子即是母親,便悲啼哽咽的對婢子問:你既是我的母親,必定知道本來所造的罪因,究竟作了何業才墮到地獄受報?婢子答:僅僅殺生毀罵二業,就已夠受報了!此次如非你修福來救拔我,我是不能獲得解脫。光目又問:地獄的罪報,究竟怎樣呢?婢子答:地獄罪苦之事,實不忍再說,就是勉強說,恐怕百千年也說不盡。光目聽後,珠淚如雨,悲慟的向虛空發誓:願我的母親永脫地獄的罪苦,十三歲壽終後不必再經歷惡道。願十方諸佛並清淨蓮華目如來慈悲哀湣我,聽我為母發廣大誓願,我母若得永離三途,並離下賤乃至永劫離女人身者,我願從今以後百千萬億劫所有世界中的地獄及諸惡道的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使離地獄、畜生、餓鬼等苦,直至他們盡皆成佛,我然後方成正覺。發願完畢,空中清淨蓮華目如來告她說:光目,你大慈悲!善能為母發大誓願,我觀你母十三歲壽畢就可轉生為壽命百年的梵志,過此果報後,當生在無憂國土,所享的壽命是不可計算的劫年,此後一直至成佛廣度無數的眾生;孝女!你安心吧!。


  這是地藏菩薩因地時孝德故事之二,當時的羅漢,即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現在的解脫菩薩,即是當時光目女的母親。


  地藏菩薩因地中的孝德與發廣大誓願的故事,猶如恒河沙那麼多,以上僅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內容,略舉出故事四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