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離的智慧(下)

分類:佛法禪理
2012/07/04 08:13



 

捨離的智慧(下)



夢參老和尚開示




 所以說這個身體是我,這是整體的我,但這是因緣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認,我的眼睛不是,沒有眼睛成了瞎子,還是存在的,聾子沒有了耳朵,他只是聽不見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聾了並不是聾了,是不是這樣的涵義呢?整個的身體,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論哪一部份都是我的,每個人說話都是這樣的,為什麼呢?如果耳朵、眼睛不是,這身體不是,沒有了這些,在那裡呢?因為這就是無我,根本就沒有是怎麼來的呢?是一切法因緣和合而緣起的,這個不是真實的,當緣散滅了的時候,沒有了,如是觀一切無我,還貪什麼!“還執著什麼?


  這樣能使你看破一點,幫助你看的破、放的下,你能看的破、放的下,在日常生活當中會活的愉快一點,不必很煩惱。我們如果起煩惱了,就坐下想想,為什麼我這麼苦?為什麼我要煩惱?都是自己找的,心裡不安定的人、煩惱很重的人,都不肯靜下來想一想,如果他靜下來想一想,就不會煩了。


  還有,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拉回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總把三、四十歲,精強力壯的事拿來回想,當年我怎麼樣、怎麼樣!”過去我又如何等等!”過去的,早就過去了,已經死亡了,何必拉到現在來呢?不要再把它拉到現在來,你不能夠看破、不能夠放下,對這個世界、這個現實生活沒有認識,才會貪戀不捨。因為你貪戀不捨的緣故,就看不破、放不下,你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你的大悲心就不可靠。


  因為你的大悲心是從貪愛心出發的,如此怎麼能生出智慧來呢?因為你的心念盡是貪愛,是長不出智慧來的,你得先消除這些貪愛,你才能漸漸的覺悟,才能,怎麼能生起?這要用你的觀照了,你先觀想你的心,當每個人做事的時候感覺很煩悶,有些事情現前的時候,腦筋要先靜一下,讓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沉澱一下,讓心靜下來,才能生出智慧。如果說你想學一點智慧,要跟隨佛的教導,就要明白佛所說的那些法。


  佛就是覺悟的覺,覺悟者教我們怎麼樣去覺悟的方法,你學習的時候,就要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論你做哪一行哪一業,都有方法使你覺悟的,只是你認識不認識這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都是無我的。你這樣觀想思惟久了,自然漸漸就能,並不是我們非得坐在那裡念經、參禪、打坐,非得念佛才能。你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找到事物的真實,你就能明瞭了;當你沒有找到事物的真實,你就明白不了,不論你做哪一件事,都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一定要找到事物的真實,你去找吧。


  因此,我們要從自己的心裡開始建設,用我們的心指導我們日常的生活,指導我們的行動,指導我們的工作。把心裡建設好了,再從內向外,這樣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能與佛法結合起來。結合起來之後,就漸漸的能掌握一切的事物,我們經常說真理,講道理,其實,我們講的不是理,理有很多種。以人的感情來說,朋友有友情,家庭中的父子、夫婦,都有親情,這些情感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


  你出了社會,社會上有一定的規範,有一定的法律,各個國家不一樣,它有法理、有法律,合乎法律,這個道理就是合法,不合法的事就是犯法,犯法就接受制裁。這些法是合理的嗎?這個國家是這個法,那個國家是那個法,當權者今天可以變法,明天還可以改法,情理法,這些理都是虛妄的,哪一個道理是對的?


  當我們要去某個地方,一定得要通過特定的道路,才能到達,但是現在我們由空中可以去,海裡也可以去,這條道不通,可以改走另外一條道!道路經常阻塞,你可以坐飛機呀!我們講的道理沒道可講,佛教中講的真理,是什麼真理?等你把妄心全歇了,那就是真理。真理沒理,理歸於真,沒有理。雖然講理,從來都沒有講到理。


  我們佛教有一部《華嚴經》,講一真法界,說一切法都由你心生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是真理,一真法界的真理,幾個人能通達這個真理?成佛了,佛跟佛是相通的,我們眾生跟眾生是通不了的!通不了就有障礙,凡是能通的就沒有障礙,不能通的就有障礙。等你達到了那個心,那個心就神了,那就是神通。神了就通,神是什麼呢?神就是我們自然的真心,不是我們現在的妄心,心是空的,那叫性空。


  這個性空的究竟,就是我們一真的心,也就是我們眾生的心。你要是能掌握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再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當中,能達到這麼樣的一個境界,一切就無障礙了,誰都不用求,就求你自己好了。到那個時候,才真正明了了,那時再回來度一切眾生,才真的能度他。現在我們大家都還在迷惑當中,我說了半天,連自己也還沒度,我也度不了你們。


  不過跟大家講講這種道理是可以的,我現在跟大家說的也就是我自己幾十年的體會!但是我也沒有通!你要是想放下就得看破,要想放下看破,就要從你的日常生活當中著手,不論你做什麼工作,就從這個入手,沒有什麼奇特的方法。你做什麼工作,就全心全意的找,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怎麼樣才算做的圓滿!先找到這個真理,你的心也才真正的明白!如果沒有找到這個真理,你還是沒有明白,連一半也沒有明白,能夠明白十分之一就已經不得了了,真理是要漸漸明白的。


  因此在你的生活當中要這樣鍛煉,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人處事不要嚴格要求別人,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的大悲心,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樣子才能漸漸的入,入什麼呢?入佛所教導我們的法,但是我們最初掌握這個方法的時候,他有很多的跑道,八萬四千都算少,我們不是常說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嗎?門門都可以通!跑道很多,看你自己適合哪一條道。


  如果你初入佛門,感覺到念佛很好,你就念佛吧!念了兩年、三年、八年,你就生起懷疑心!有沒有佛啊?那是你自己心裡起的念頭,你就改變去唸經,碰見了喇嘛師父,聽說持咒好,就又去受灌頂持咒了,因為你心有所求,想有所得,所以你不論哪一門弄了幾年,沒有得、沒有求。


  從前有位道友問我說:我信佛的目的,就是想使生意能好一點,能發財,結果我信了佛,比以前更窮!”我說:你沒有走對路,發財不是這樣求的!”他說:怎麼樣求啊?”我說:你要布施捨呀!”他說:我是求發財的,怎麼會舍呢?”我說:你不捨怎麼會發財!”大家想想看,你不給人家,人家會給你嗎?說我做生意,做生意不是人家給你的,所以任何一件事,你要找它的原理,譬如說做菜,那位夫人做菜做的很好,我說:不好吃!”她說:你為什麼這麼說啊?”我說:因為你先生是北方人,你做的菜咸一點,你先生吃得好,別人吃的不見得覺得好,有人愛吃甜的,有人愛吃辣的,你很難滿足各人的口味!”


  要對了因緣,才能得到利益,一切法都如是,佛所教導的方法也如是,你自己選擇能相應的法門。你要是有福德,過去生修的多,你今生就會遇上大善知識,他有神通,可以知道你過去的因緣,知道你過去是念佛的,或是修念佛三昧的,或是修觀的,他就教你一個方法,你一修很快就能進入。如果你沒有那個福德,沒有那個智慧,你遇不見佛。


  佛在世的時候,佛為什麼說那麼多法?他為什麼要說法?就跟大家是一樣的,大家為什麼要來這裡聽?我為什麼又要說?我有我的目的,你們有你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願望而來的。你們來聽這位和尚說的怎麼樣,那位和尚說的又如何,都聽一聽,看哪一位和尚跟我最合緣的,有緣了,我就取一點,沒有緣就算了,大家來聽的目的可能是這樣的。


  佛當初講經也是這樣!他為什麼要講經?他看這個世界太苦了!眾生在水深火熱之中,他想要利益他們、救他們,給他們說一些方法,可以離開這個苦。這個方法對這位眾生適用,對那位眾生就不一定適用,他就對那位眾生另外說一個方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這麼來的。現在我們在台北甚至整個地球,眾生很多,哪個方法適合你呢?你先得具足正知正見,我上面所說的那四種原則,如果都能符合了,就是正知正見,認為這個​​世界是苦、空、無常、無我,這是正知正見。


  如果有人說:這個世界不苦,很快樂!你們去享受!去卡拉OK,去跳舞!”那個不是快樂!或是有什麼方式讓你長生不老,你別相信他,哪有這種方法呢?本來就是無常的,如果不符合這四種原則,你不要相信;符合這四種原則,不論誰說都可以信。佛之所以說這麼多的方法,那麼多的法門,是因為大家的愛好不同!


  為什麼在世間上有這麼多的行業?因為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在其它地區做餐館業的,換個地區他還是做餐館業。我們在美國看見那些做餐館業的,都是在台灣、在大陸或在香港做過餐館業的,因為習慣的力量,做過什麼,他還是會做什麼。貪瞋癡慢疑,這也是眾生的習慣,一生下來就帶來了,你看小孩才一、兩歲就知道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他的貪心自然具足,這是多生帶來的,我們想除掉多生帶來的習慣,容易嗎?不容易!


  所以我在前面跟大家講過,不論在哪個行業做什麼事,你要認識清楚,認識之後,你就要找到究竟,一追就究竟,這裡沒有,你就另外再去找,你再根據佛所說的,你看他說的究竟不究竟,你也多學學多聽聽,這樣你會得個入處。


  因此大家在開始學佛的時候,要有系統的一步一步的去做,就是在你做的工作當中,或者在你的生活當中,你要研究研究。你想,就這麼一個生命,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這樣,到什麼時候是結論?死了,就是結論?有沒有什麼解脫的方法?你做這個煩不煩?或是做人煩不煩?在人生病的時候苦不苦?你當然要找個解脫的方法!如果在你的生活當中,從頭到尾都找不到解脫的方法,你或者對照佛經,或者請問跟你有緣的師父,自己再對照一下,這樣你漸漸就能契入,也許你要學一年、兩年才能契入,但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


  現在我們道友們學佛的時候,一下子學的很多,什麼都學,結果十年、八年下來,學是學很多,可是收穫很少,這個時候你自己會產生問號,反而不知道佛究竟要教導我們什麼?如果你學佛一、二十年了,煩惱還是這麼重,這就說明了你沒有把學來的東西運用在生活當中。比方說我晚上睡覺,白天醒了,醒了又照樣工作,一天就這樣輪轉,有沒有起過問號?或者說生病了,為什麼會生病?人吃五穀雜糧,四大不調自然會生病,但是要怎麼樣調?像我看見有人跑步,從事各種健身運動的、吃各種健康飲品的,這就是找方法調,但這些方法永遠調不成的,最後還是死了。


  是不是有另一種方法可以調?使你的身心能安頓?少貪、少欲、知足,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佛教我們觀身不淨,觀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你一天洗多少遍澡,你洗完了,一出汗就又髒了,一定要觀它是不淨的,你能觀成功了,確實認識它是不淨的,你就不會另有貪求了,就不會為它作無謂的忙碌。


  觀受是苦,你盡量的減少享受好的,當你減少受的時候,你的身體可能還健康一些。你最初開始能這樣子想,觀就是想,你要先這樣去想,想完了去做,做完了你就印證一下。佛教導我們飲食要知足、要定量,你就練習一下!練練看是不是這樣子?我們要是有病的時候,感覺不舒服就少吃,甚至不吃,試兩天確實很好,你還可以再做下去。當你有病的時候,用飢餓療法,使你的腸胃空一下,不讓它成為負擔。


  這只是一種方法,我只是舉例,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你也可以從很多的教導方法來試,但是領受多了,就知道確實是苦的,不論哪一種受,你受多了都是苦的,我們認為很快樂,快樂一過去,苦跟著就來了!樂是苦的因,苦是樂的果。那可不是種高梁長高梁,種豆子結豆子,你種的,你認為是樂的,以後產生的是苦果,你可以這樣觀想一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觀心無常,你的心是不是常的?你是不是能住在一個事物上,不生起其它的念頭,能住多長的時間?我們出家人的術語就是入三昧得定,你能得到嗎?你能六、七天就坐著,不吃不喝,什麼也不動,能做得到嗎?為什麼他能做到,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因為他心裡無牽、無罣、無礙!你心裡的貪愛多,你的罣礙就多,你心有所想,心有所思,心有所求,這不就是罣礙嗎?有罣礙就有恐怖!也許得到了,也許得不到!最初的時候你運用佛所教導的方法,就會通向覺悟的道路。當你第​​一天、第二天運用的時候會很生疏,三天、五天之後就不會陌生了,用上一年、兩年、八年、十年就好多了。譬如你生病的時候很痛苦,你就去參悟這個病苦,追索這個痛到底是哪裡痛,誰知道痛,你想一想吧!


  病痛跟知道痛的人是兩個還是一個?大家好像沒有註意過這個問題,以後你注意一下,你能覺得痛的這個覺,它不會痛,想一想!每個問題就這麼追,我為什麼說修行要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弄明白你的日常生活,就有了道理。我們是糊里胡塗的生活,我也如是,糊里胡塗的活著,像我們打坐的時候,就感覺到痛,這個我是用過的,兩條腿子盤起,剛坐還好,一坐到二、三十分鐘,腿痛了,有的人剛一盤上就痛,你哪裡痛?你的腿好好的也沒割傷也沒幹啥,為什麼痛啊?每個問題都牽涉到能知、所知。所知是境,能知是心,就是能覺的那個覺。


  等你觀久了,有功夫了,能知和所知合為一個,能知的那個心寂靜,所知的那個境也寂靜,到了能所合一的時候,痛也沒有,覺也沒有,你才能入定。因為你靜下來,定下來,能生出一種明,這就是有智慧,就是認識這個問題的明。


  已知面更擴大了,以後你就會運用自如,我們最初開始做的時候並不能立即就得到的,所以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耐、克服。你在做這些事時會有障礙的,遇到障礙,就要克服堅持;時​​間久了,熟練了,那時候才能逐步的進入,你才能得道。《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做不到這個境界,這部經是給須菩提、阿羅漢說的,他們已經斷見思惑了,佛要他們再斷無明。所以那一個法給那一類眾生說的,那一類眾生才得到利益!


  像我們是對境生心,要對到外頭的環境,才生起了這些念頭。要是沒有什麼環境,連睡覺也會做夢,那是你心裡的法塵。夢中所現的境界,全都留下來影子,等你靜下來又顯現,你的意識心又去分別。所以我們從早上到晚上,從晚上到早上,從來沒有停息過,這就是妄心!這個不停觀察事物的心,把妄想分別跟事物塵境相結合在一起,在意識中留下影子,明覺才無法產生,要明覺生起來了,你才能無罣礙!無罣礙才無有恐怖!


  我們每個人都會害怕,都有恐怖,怕什麼?各人怕的不同,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顧慮特別多。未來怎麼辦?”總有這麼個問號,怎麼辦?怎麼辦?”總有這個問號,等你去掉這個問號,過去的已經過去,希望它消失不要存在,不要拉到現在,不要後悔,那個時候我該怎麼做,我要是那麼做,以後就不會受這種困難了,都過去了,現在你怎麼說也不行。未來還沒有來,不要現在就安排怎麼樣怎麼樣,不能都按照你安排的,不要計較過去未來,要把握住現在,怎麼樣把握住呢?不隨它轉,你自己做主,我現在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三心二意,我把心住在這個上頭,心住意靜,念住一處。


  當你念住,換個跑道,說念經,就住在念經上,念佛就住在念佛上,你的念到哪裡都能住,這必須要鍛煉,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完了,等你念頭專一,用到哪住到哪,就很容易得定,心很容易沉靜下來。


  沉靜下來以後,你就漸漸會有智慧,就明白該怎麼做。等你明白該怎麼做了,你所做的都是對的,自然的就不會造業,不會受到壞環境的影響。不會造業的意思,就是你今生不會造不好的業,都是造好的,而成佛不是一天可成的,是要經過無量劫的,明白如何修道也不是一天的事,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


  只要大家能慢慢的修習,就能夠漸漸的入門。一旦你已經入門了,你才能更深入,但是最初的時候,眼觀色,耳聞聲,舌知味,身接觸,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有很多很大的分別,等你把它鍛煉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分別心沒有那麼大了,只要能夠定於一個事物上,做任何事都能夠專心,做什麼事都能夠有明覺。明覺就是知道我這個事該如何做,而且做出來都是對​​的,如果沒有這個明覺,你做出來都是錯誤的。或者有時候碰上了,那不是真對。


  不論你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找出原因,找出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凡是對於傷害別人的事,不要去做,這是個基本原則。傷害別人的不要去做,只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沒好處的,不要去做,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的好處不大的事,多做一點,甚至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做了也可以,因為這個能使你善心有所增長,幫助你快一點的明白。等你明白了,明白一點就能多做一點善事,這就是大悲心。明白的多,就做的更多,這是逐漸形成的。


  最初學佛的時候不要貪多,也不要貪大,也不要貪一下就能成就,不可能的,不是說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嗎?不是說念一個咒就立即成佛嗎?這就是貪求快!我們應該自己先認識一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根器,如果你不是這樣的根器,你要認識自己,就得一步一步來、漸漸來,不是一下就能成就的。


  希望大家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鍛煉自己,使自己的心能夠變得純善,使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這有什麼好處呢?能減少你的煩惱,你也不去希求非份之想。和人接觸的當中,有人要是冒犯你一點,你就忍受,不跟他計較,你煩惱能輕一點。如果別人說你兩句,你還他三句,越說越多甚至動手動腳,這類事發生的太多了。我上面所講的這些都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保護自己什麼呢?保護自己真心的清明,使你明白的快一點,不糊塗,不胡塗就不做錯事,你自然就與佛心相合,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你的心跟佛心、眾生心都沒有差別了,今天我就跟大家說這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