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歡喜佛



分類:佛教叢書

2010/02/06 09:40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這一首贊偈是當初釋迦牟尼佛和彌勒菩薩共同在底沙佛前修學時,因為多修此一贊歎法門,持誦上述的偈頌,故早于彌勒成佛。所以,彌勒菩薩現在只能稱作補處菩薩,等到當來下生,才能成就佛道。
  彌勒菩薩出生於印度波羅奈國,名為慈氏,又名阿逸多,跟隨舅父阿波離申修行。後來親近佛陀,有所契入,佛陀為之授記,將來在龍華樹下三會度眾,成為末世眾生美好的希望。
  彌勒的修行,有一特色:「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他發願在世間常行佈施,給人慈悲,重視持戒,內觀智慧,不急於像小乘人一樣,只求自我的了生脫死。
  《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是為「彌勒三部經」。《上生經》主要講彌勒上生兜率天的事蹟,在兜率內院說法的情況。《下生經》主要敍述在未來世,彌勒菩薩將從兜率天下生,再次降生於我們這個世界,然後成道說法度眾。
  彌勒菩薩的造像,當初是頭戴寶冠,身著天衣,披掛瓔珞,或作兩腳相交倚坐之形,或作一腳自然垂下,一手扶著臉頰,半跏趺思惟的形狀,但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彌勒菩薩的塑像,是一尊笑容可掬,胖大身形,光頭大耳,袒胸露腹,箕踞而坐,一般民間都以五代梁時應化的布袋和尚的形像,作為彌勒菩薩的造形。布袋和尚在游化人間的時候曾說: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另外,有一首形容他自己的詩偈,尤其為人津津樂道。偈雲: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至今,在各寺院的山門口,都有一尊皆大歡喜的彌勒聖像,世人都稱他為歡喜佛。有對聯曰:
  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
  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佛寺的五觀堂中央,皆有供奉彌勒像,是為布袋和尚的遺風,如浙江天童寺的齋堂,有一首偈寫道:
  彌勒示貧相穩坐主位,當糾察拖耳耳拖長;
  密祖現海量喜讓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東晉時代苻堅曾送一尊結珠彌勒像給道安大師,道安大師和他的弟子法遇、輔僧、曇戒等,發願要上生兜率內院彌勒淨土。至此以後,我國高僧大德,如唐朝玄奘大師、民國太虛大師、慈航菩薩、浩霖法師等,都是兜率淨土的信仰者,都是發願往生彌勒淨土的人。
  彌勒淨土所以殊勝,是因為它不像其他的佛國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很遠。兜率淨土在欲界,發願往生的人,不一定出家,不必一心不亂,只要受持五戒,常參加八關齋戒,作福行善,就可以往生了。往生彌勒淨土比較容易,非常合乎現代人的意願。
  彌陀淨土是三根普被,彌勒淨土是眾生平等,法界圓融。有人認為,彌勒淨土是在欲界中,恐怕將來不能了生脫死。其實,常居內院,親近彌勒,時時聽聞說法,那裏會再輪回生死呢?
  在我國,常有一些旁門左道藉彌勒菩薩的信仰,招搖惑眾,如彌勒教、白蓮教等,常宣說:「釋迦佛已退位,彌勒佛掌天盤。」以此說非法結社,亂人耳目,自欺欺人。因為根據佛經所說,彌勒菩薩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才要當來下生,於龍華樹下集會說法,廣度眾生。
  一般人對於彌勒菩薩的信仰,只重視往生兜率內院的種種利益。其實,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彌勒菩薩對人間淨土的建設,但卻一直未受到世人的重視。在《彌勒下生經》中曾說,彌勒菩薩當來下生時,我們的世界一片光明,大地平整如鏡,遍地綠草如茵,花朵芬芳美麗,四季氣候宜人,農業五穀豐收,不用佔有,物品隨意所有,大家和睦相處,慈眼相待,沒有戰爭,社會安全,是一幅皆大歡喜,純善美好的人間淨土。
  所以,我們大家應該共同祈願,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早日降誕人間,龍華三會願相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