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
靜坐或禅定,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我們通過靜坐的次第修習,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增長智慧,使身心強健,對人生與宇宙能夠正確地認識。
三世諸佛及 世尊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無不修習這個殊勝的法門。靜坐絕不意味著究竟解 脫安樂,但它是極其殊勝的法門,通過“人體核聚變”,可以大大提高生命的質 量。
我們每天都在消耗能量,而現代人的苦惱之一就是精力不濟,緣何?入不敷 出也。有人大談能吃苦,但就是不肯靜坐,白白錯過了使自己的人生産生升華的 機會。
正觀修習靜坐的功德,能吃苦麽?那就修習一下靜坐吧,想得福慧的人,認 真修習靜坐,久之必然智慧朗發,福報現前,沒有哪個法門比開始著手修習靜坐 更好的了。
反觀不修習靜坐的過失,不說地獄,如果連靜坐時的暫時虛妄的痛苦都無法 忍受,還談什麽自度度人呢?要修忍辱波羅蜜,那就試試靜坐的功夫吧。
這是一個福慧雙修的殊勝速捷法門,說速捷並非說三兩天就成,只是比起我 們在無量生中流轉諸趣之苦,靜坐時忍受一點苦可算是微不足道了。這種“忍” 可以成辦我們的一切善願。何樂而不為呢?對初學佛者,一百天為期,如果能嚴 格每天定時定量靜坐,絕無沒有收益的道理,如果是已學佛者,那就不要數他人 寶了,快快切實修行,動手吧!
靜坐對於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幫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強,且使皮膚 潤澤,並有美容的功效。尤其是需要長期療養的如:肺痨、神經衰弱、心臟病、 慢性腸胃病、風濕麻痹、關節酸痛、以及失眠等症的病人,他們每日愁眉苦臉, 懷念自己的前途與現狀,愈想愈悲觀,結果使病況日趨嚴重。
假使學習靜坐,精 神凝斂,則心境日趨愉快,就足以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最後必然能降服病魔, 轉弱為強。
有人懷疑靜坐易使人陷於枯寂消極,殊不知人生態度的積極或消極,由於健 康的影響是很大的。靜坐能增長健康,就可以糾正消極的流弊,也就是說可以增 長勞動的效能。因為,體力增強,從事勞動,就不會時常感到疲倦。從另一方面 講,經常勞動是會損害健康,所以勞動之後也需要休息,靜坐使腦神經思維靜止, 則又是一種最佳的休息。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裏勞動生産,二 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 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 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養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 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 手上,手掌心向上叠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 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抵上顎,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 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 都要解鬆,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 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
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 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 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 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 稱歎。”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 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
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 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禅波羅 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衆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 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 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衆患不生,其心易定。” 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 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
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 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 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呆呆住,什麽都不思量,這就 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 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 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 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 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 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 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 緩緩起立。
靜坐贅語
初學靜坐好比嚼鐵饅頭一樣,是感不到趣味的,只有耐心去坐,耐之又耐, 忍之又忍,不管功效的遲速,漸漸地功夫熟練以後,自然會感到其味無窮。
學靜坐是要下決心的,守牢一個恒字,寒署無間地做去,不論男女老幼是決 定可以成功的。初學的人往往有始無終,或求速效(功效不是求得的,是自然來 的),坐了幾天不見功效,就放棄不去坐了,這樣的人做什麽事都是不會有成就 的,何況是修禅習定的切身要事呢?
現在為初學的設一方便,凡發心學習靜坐的,可先定一百天為期,在這一百 天內,每天刻板地準時地在早晚二次去坐,不管有效無效,定要坐滿一百天,倘 坐滿一百天之後仍然沒有功效,那就不用再坐。
事實上,一個人能下決心去坐滿 一百天,可以保證他在精神肉體兩方面是決定有收獲的,日子一久,真滋味出來 了,那時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這決不是空言騙人,問題是只是怕人們沒有決 心去做。
初學靜坐時,每次以一刻鍾至半小時為度,漸增至一小時。通常能靜坐一小 時,就能收到功效,倘能久坐那就更好。
初坐最難受的,就是腳部麻木酸痛,這種現象倘能忍得住,應忍受著繼續坐 下去,到了實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兩足加以撫摩,待酸痛愈後,再叠足就坐。
入坐後體溫較平時提高,且有微汗,這是血液暢通的現象。
坐時舌抵上顎,坐到相當時候,口中唾液源源而來,可緩緩嚥下,這是因身 中團聚的熱力促進腺分泌的緣故。
坐時身體有時發生震動搖擺等情形,這是由內臟氣機發動反映到外部的現象, 是不足驚異的。
有時腹中略覺轉動,腹有鳴聲,四肢及周身常覺肉跳,這些都是內臟氣機發 動的反映,可說是靜坐的功效。
坐時如覺腹脹氣塞,可作氣從全身毛孔排泄出去的觀想,這種觀想一起,便 會覺得自在。
《坐禅三昧法門經》中世尊教我們:“念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 悉觀身中諸出入息,覺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諸毛孔,復次,一切毛孔及九 孔中亦見息出息入,是故知息遍諸身。”這是說的體呼吸,靜坐日久不須作觀想, 自然可以達到體呼吸的。
坐時不免有外界音響入耳,這時應勿起厭煩心,勿去分別它,不去理睬它, 聽如不聽見,這是最妙的對治方法。
坐時有二種病:一散亂,二昏沈,大凡初坐的時候每患散亂,故用數息法對 治它,坐稍久妄念較少時就易患昏沈,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端,使精神振作。倘 昏沈己去,仍當凝心臍下,使心息相依,自然凝然徐徐入定。
坐到極靜的時候,有時會發生種種幻境,要曉得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只 凝然不理睬它,幻境自然會消滅的。
靜坐時須放棄一切的期求心。不獨求卻病、求健康的念頭不可存,就是無念 的境界,也不可動念去求,因念頭一動,就是妄念,有了妄念,怎麽能進入無念 的境界呢?
飲食後須隔一小時方可靜坐,正在靜坐的時候,倘遇急事發生,切不可驟然 起立行動,必須將氣從全身毛孔放出,身體前後搖動,足部撫摩柔和,才可起立, 否則氣息不調,容易致病。
學習靜坐的人平日對於怨恨、嫉妒、忿怒、懊悔、悲哀、憂慮等等,要儘量 放下,這些念頭能障礙靜功的進步。
靜坐日久,下腹膨而堅,非常適意,全身骨節鬆軟,神清氣爽,令人獲得健 康快樂無窮佳趣。
靜坐時肉體上所發生的現象,有很多在生理學上是認為不可能的,可見現階 段的科學並未達到理想地步。
對於人身的生理衛生,尤其是精神活動況狀,尚未能得到準確的結論。 靜坐念佛,只須默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歷歷分明,這就是止觀雙修法 門,對於身心,有不可思議的益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