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心病處方




2010/02/14 11:57


                                 


 


心病之一:《煩惱》


症狀:眼光無神,愁眉苦臉,四肢無力,心頭亂紛紛。


辨症:因心頭打結影響思考及對外反應能力,宜分析病情因緣,逐漸打開心結。


病因:一部份的癡性在作用。由於知識及智慧不夠,而沒有能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藥方:


第一帖:確認煩惱具有痛苦、困擾及束縛的性質。


第二帖:深思並確定心頭結百百種是哪一個結在作用,及其形成的來龍去脈。


第三帖:煩惱的果及因確知之後,願意把排除煩惱當作目標,並努力去達成。


第四帖:針對該煩惱結,若是對世間的真相不了解而引起煩惱,則宜加強了解世間真相,若是由於行為、語言、職業、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不當,則要嘗試做一些調整及改變。由於過去所造的業因還影響現在的身心活動,所以當前顯現有煩惱,這是自然的結果,因此,煩惱沒有用,要緊的是努力去淨化或轉化煩惱的因源,及減少或消除苦果。


注意事項:

 

1.排斥、耽溺或不正視煩惱,將更增加痛苦,宜先平心靜氣接納事實。


2.分析煩惱的因源時,切忌從外頭找主因,如得到「某人某事引起我的煩惱」之類的結論是錯誤,若自己內在無絲毫的煩惱病源(如無知、好惡之心、主宰欲等),則不可能產生煩惱的果。


心病之二:《生氣》


症狀:氣往上衝,臉部及身體發熱,心跳加快,口喉乾燥,行動及說話急快,感覺不服氣、想反擊,有時手心發冷、全身發抖。


辨症:無法接受事實,在心理上起排斥作用;在生理上火大、風大旺盛,水大枯乾。身體發熱是常態,發冷則是有壓抑的心理作用,才產生降溫的生理現象。


病因:無知事情產生的自然性質。


藥方:


第一帖:專心觀察氣升(降)及消除的整個過程,或專心觀察熱的產生及消除的過程,或觀察呼吸的不平順直到平順,以上三種選擇一種當做注意觀察的對象,直至恢復心平氣和。心情恢復平靜時,有時只是把生氣伏住,不是真的消除,需要用心密切留意才能分辨出來。專心觀察的作用在使生氣在控制之下,而自然縮短氣惱,並加強對生氣的本質及現象的認知。


第二帖:對人事物生氣是一種無知,因事情都按照它的性質及因緣而自然呈現,既然那麼真實的呈現,在心理上還抗拒接受事實,起了排拒之心,動了肝火,而致使你自己的生理心理受害。生氣對於事情很少有助益,真正對事情有所助益的是把事情切實了解清楚。所以理解因緣法則,並提出對策會讓你逐漸減少生起瞋火的苦惱。


心病之三:《緊張》


症狀:手腳慌亂,眼神不定,臉部肌肉緊繃,內心不寧。


辨症:急於處理事情,使生理、心理都在緊繃狀態。


病因:對境界太在意、放不下。


藥方:


第一帖:收心,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持續注意觀察每一次的「呼」與「吸」。視情況從數秒鐘至數分鐘。必要時,腹部用力呼氣,口發「嘶」聲,氣吐盡時放鬆肌肉,再慢慢吸氣,連續做幾次,以加強鎮定力量。


第二帖:認真深入分析、觀察因緣及逐步消除對境界在意、執著及放不下,以減免受干擾。
注意事項:1.平時養成明覺能力及泰然的心境,有助於減弱臨事緊張。


心病之四:《焦慮》


症狀:擔心、憂慮,出汗、顫抖、心悸。


辨症:個人的尊嚴(如工作的能力、性的恐懼)或自身的安全、健康受到威脅,意識到將會發生可怕的事,而產生持續性或偶發性的心理障礙。患者有時為焦慮所困擾而不自知。


病因:對生活的變動無法調適或對生命的續存有擔憂。


藥方:細心、耐心地觀察「呼吸」及其跟身體的互動變化,吸氣的時候觀察到吸入來的氣使腹部及胸部膨脹,注意到「膨脹、膨脹」,若肌肉略顯繃緊,注意到「繃緊、繃緊」;呼氣的時候觀察到腹部及胸部消去,注意到「消去、消去」,若肌肉呈現放鬆,注意到「放鬆、放鬆」,專心注意身體的細節變化。又觀察鼻孔氣息的長短、冷熱或觀察走路每一個動作細節的實況及變化,都有助於專注於現前,於現前事務很仔細、很務實,對非現前且永不存在於「現在」的事務產生的焦慮有消除的作用。


心病之五:《自我意識熾盛》


症狀:心不平靜,主宰欲、表現欲旺盛,容易引起對立、衝突。


辨症:想盡情表現或滿足自己的想法、做法,而聽不進或不採納別人的意見。表面看來,當時得到宰制的自在,但得到自他的傷害卻相對地增加。


病因:根深蒂固的虛妄自我強烈的活動。


藥方:


第一帖:觀察到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成形,而不顧因緣地為所欲為。


第二帖:觀察「自我」的現身及消退,並觀察「自我」活動的種種不自在(如別人不贊同也不支持)及陷入苦境(如對立、衝突)。


第三帖:意識到「自我」的現身就是不自在、痛苦的開始,「自我」有多大,不自在、痛苦就有多大,於「自我」生厭離,保持無「自我」的心態,才能對人對境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自在。


心病之六:《嫉妒》


症狀:不悅於他人之美德、善行、利益。


辨症:

 

1.起初,內心生起酸溜溜的感覺。


2.再來,想排斥對方,把對方比下去。


3.進一步,對對方不利的評價或貶抑;但無嫉妒人的不讚許,而顯露出嫉妒者的心性。
病因:內心想在他人心中佔美好的樣貌,不願他人更好。


藥方:欣賞、讚賞別人的美德與善行(隨喜),也等於為自己的美德與善行鋪路。


心病之七:《吝嗇》(慳)


症狀:吝惜自己的所有物或觀念,不願意佈施或分享。


辨症:封閉自己。拒絕有求之人,或假裝自己沒有施物。


病因:貪戀自己的擁有物。不知貪吝是束縛、是病。


藥方:佈施。施捨一點點都有助於解放封閉。自樂不如同樂,自享不如共享。佈施、分享當生能夠得到好名聲,未來得善果。


心病之八:《多疑心》


症狀:懷疑他人的某些行動,特別是懷疑他人對自己不利。


辨症:沒有自信,想太多,不確定,疑神疑鬼。


病因:對自己的作為沒有信心,對不確定的事情不與人交往、討論、查證,單憑自己胡思亂想。


藥方:做事確實、可靠;不留把柄給人;與人交往、互動,澄清疑點。


心病之九:《懶惰》(無精進)


症狀:生命沒有活力,缺乏意志力,懶散。


辨症:表現畏縮、逃避、含糊、冷漠、不開朗、沒自信、沒幹勁、沒擔當、混日子。


病因:沒目標,沒有明確善惡觀念。


藥方:激勵自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懶惰是「小惡」,是放逸、不精進,將一點一滴耗損自己已得的福報(善果)及功德。應振作起來,一點一滴地去除懶散,善果將會一點一滴地累積。


心病之十:《無慚愧心》


症狀:說是非,散亂心,做下賤事、墮落事。


辨症:做賤自己,不知上進,隨波逐流,敗壞家庭、人際關係。


病因:不明是非、善惡、因果。


藥方:


第一帖:放下防衛心,消除冷漠心,必能湧現慚愧心。慚:厭惡自己缺善,愧:恥於行惡。


第二帖:保護世間,維護倫理(具慚愧),便能捨惡習善。


第三帖:細膩觀察,作為防止微細的放逸,不偏離於道。


第四帖:慚愧心能次第生起八正道,解脫貪、瞋、癡。


心病之十一:《我慢》


症狀:生起比較、比賽、競爭、較量之心。


辨症:較量俗物之多少、大小、長短、高低、黑白、快慢、好壞、利害,而亢奮或沮喪。


病因:不知道自己陷入於沒有助益自他心智成長之事。


藥方:不比較、不較量,依自己進度,不急不緩地前進。


注意事項:人比人,氣死人。比較之後,輸了會攪動潛在的嫉妒,贏了會攪動潛在的傲慢。


心病之十二:《愚癡》


症狀:不知真相或漠視真相、不知取捨、盲目、短視。


辨症:混淆、混亂、籠統、不知因果、不明不白。


病因:沒有智慧與知識。


藥方:增加自己的智慧與知識。


有智慧可知道煩惱的真相──斷混淆、籠統;
知道煩惱的來龍去脈──斷因果錯亂;
煩惱的滅絕──斷貪瞋癡;
按部就班地消除貪瞋癡──斷錯路、冤枉路、迂迴路;
有知識可增加財富、增加處理俗事的能力──斷貧窮,斷盲點、盲從。

 

 


道場:物質(形.色、硬.軟、冷.熱)、感受、印象、意志、意識等五蘊所在之處,就是練心的道場。


用功:當下練心,該斷斷,該捨捨,該離離。未能斷、捨、離,則應作斷、捨、離之因緣。要修習.多修習正法,才能更熟練,更知法之寶貴。


正念.正知:注意觀察眼、手、腳、身、心的實況和變化,注意觀察身心就是保持「正念、正知」,「正念」就是當下覺知,「正知」就是事後也知道。六根觸六境。具正念、正知,內心平靜、無苦樂,適合思惟、講話、行動;無正念、正知時,內心就充滿污染,不適合思惟、講話、行動。正念、正知是出生一切功德之母。


斷惡.修善:一直保持正念、正知,知因、知果,斷惡、修善,可由此步步高昇至涅槃。


惡的是:殺生、偷盜、邪淫、謊話、惡口、挑撥離間語、綺語(講廢話、講話時機不對)、貪欲、瞋恨、邪見。


善的是:與十惡相背反,並能實行十波羅蜜:
布施、持戒、出離(離欲、出家、修禪)、智慧(親近善士、多問法、多思惟法)、忍耐、精進、真實(不欺)、決心、慈、捨(平等心)。


惡的不自斷,要用心斷;斷了惡,災殃自避。
善的不自來,要邀請來;修了善,福報自來。


收心:一日當中,三不五時要收心。把心放空無執著、無束縛,放空心思有助於提升正念。心收束的要訣是:注意呼吸。


靜坐:靜靜坐,沒事做,專注於安住心、找回心、觀察心。以吸氣、呼氣經過鼻口的「氣」為注意的目標;或者是注意吸氣,覺知吸氣的觸覺,呼氣覺知呼氣的觸覺。修禪是否進步,可由生活的品質檢證。修禪可以認證正法,使正法不混亂、不消滅;可以完滿解脫大事。


經行:專注的走路和靜坐同樣重要。收攝六根,注意在左腳、右腳的觸覺,或者和腳步配合;或者注意腳的起、落,單純的覺知;或者只注意呼吸。長時專注的走路,練禪定兼運動;短時專注的走幾步路,培養清除殘餘思緒,放空心思。


飲食:專注用餐的整個動作。注意:眼、手、氣味、食物、嘴的開、合以及貪欲心、棄嫌心、平靜心。飲食中保持威儀,要講話,先吞下食物。


待眾生:對待一切眾生要儘量慈、悲、喜、捨。
願:增益眾生安樂(慈);願:扶助眾生離苦(悲);
願:隨喜眾生功德(喜);願:對待眾生平等(捨)。


做事:要有責任心、要盡心、盡力、要確實,要和人溝通、商量。萬事要注意先、後、緩、急,徹底知苦、集(苦因)、滅(苦滅)、道(苦滅之道)。


講話:聲調要柔軟、輕聲,不干擾他人。講話內容以「法」為第一優先,講話應該有「厭欲、離欲、滅欲」的內涵,有10種:少欲、知足、遠離煩惱、無執著、精進、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無用的話少說。


交往:要親近智、善者,遠離愚、惡者。與人作夥要有警覺性,觀察自、他的互動,色法、心法及其實相(無常、苦、無我)。要實踐佈施(佛法、物質)、愛語(軟語、柔和、安慰)、利行(鼓勵、勸告、分享)、同事(有情有義、同甘共苦)。


睡眠:要睡時,把心放空,放下一切,注意吸氣、呼氣,以注意呼氣入眠。睡時具正念可安睡、安醒、無惡夢、諸天守護、不遺漏。
睡醒時,注意吸氣醒來。願自己離一切貪染、瞋恚,無憂無愁過這一日。


死想:想想自己的確是在等死,不久人世,應及時修心,以免帶癡業再輪迴,而後悔不及。


迴向:聽法、誦經、禮拜、供養、做功德,全部迴向:
願以此功德,滅盡諸煩惱;
願以此功德,成為涅槃因。
願以此功德,與眾生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