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12-夢鷺 -行為、情感

夢鷺 -行為、情感
前言
感謝好友 Peter 所轉寄來的「夢鷺」,是出自名攝影家王武先生的作品;他以長期致力於白鷺行為和情感方面的研究和拍攝,用攝影的語言、人類的情感、紀錄和解讀白鷺的「精神世界」,令我非常敬佩!
同時也讓我想起國內一位名「攝鶴專家」吳紹同先生,他一生走遍全球卅多個國家,遠至西伯利亞、非洲,到澳洲等 29 個棲息地。全球 15 種鶴,都被他拍入鏡中;和對岸的王武先生應可「並駕齊驅」,日後再為大家介紹。
攝影家簡介
王武先生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馬鞍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80 年代中期在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美術、攝影,先後做過記者、編輯,現從事網路媒體工作;著有「真如世界」攝影集、「夢鷺」攝影作品,在 2010 年第十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獲得「優秀自然攝影師」的殊榮。
王武先生自 2005 年開始涉足鳥類攝影,2008 年起研究和專題拍攝「鷺科」鳥類,他長期致力於白鷺行為和情感方面的研究和拍攝,其作品多達一千餘幅,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生物學、動物行為學價值。
作品欣賞 -編輯 /glm
王武先生為何能拍出如此精湛的照片來,可從他於 2011年 3月接受「蜂鳥網」記者蘇秦先生採訪中找到答案。其訪問內容是以「Q&A」的方式進行,因限於篇幅,只摘取部份要點發表,其詳盡內容請參考「原文」:
Q:鳥的品種有那麼多,您為什麼單單選擇了拍攝白鷺這種鳥呢?
A: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我對大自然特別感興趣。而白鷺呢,是南方很常見的鳥類,我個人特別喜歡。我有一個夢想,泡杯綠茶,站在窗前,看著一行白鷺從天空中飛過。你想想,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Q:記得您曾經說過:「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白鷺的行為和情感,簡單層面上的意義,就是在拍攝的時候不要按照人類的主觀臆斷行事。」我是否在這一點上您能否給廣大的網友們講一些您個人的經驗?
A:有位研究動物情感的專家說過:「就情感而言,動物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更像我們。」只有真正了解白鷺,進入她們精神的家園,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用激情觸動快門,用情感聯動她們的喜怒哀樂,才能拍出傳神的作品。
優秀的鳥類攝影作品,必須是透過深度的觀察、了解和跟踪;這種「深度」決定了鳥類攝影作品的生命力。鳥類攝影無捷徑可走,機遇只是上帝給攝影師辛苦的回報,可遇不可求;成功的作品只能是汗水和心血的凝聚。
人世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奇聞軼事,鳥類之間也莫不如此,只是我們對他們還缺少足夠的了解。當這些行為被充分了解和認識後,攝影家才能拍出情景交融,震撼人心的作品。
Q:拍攝之前您都會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好的拍攝方法還是要選擇較專業的設備,選定拍攝基地,在白鷺所能接受的安全距離拍攝,才不至於驚擾她們,也較容易拍到自然又精彩的「表演」瞬間。
白鷺拍攝都在野外,戶外用品必不可少,帶有偽裝功能的衣帽對於成功的拍攝也十分重要。昂貴的攝影器材成為白鷺拍攝和鳥類攝影一個不易逾越的障礙,所以有人說,鳥類攝影是「貴族運動」,這些都影響了鳥類攝影的普及。
Q:在拍鳥的過程中曝光方面有沒有什麼技巧呢?
A:白鷺通體潔白,和環境色差別很大,曝光很難掌握。過曝缺少細節,欠曝表現不出白鷺的純美;對剛進入白鷺拍攝領域的朋友都會顯得「一籌莫展」無所適從。白鷺的美,美在潔白無暇,把這種美拍出來就是成功!
Q:在拍攝中測光有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方法?
A:在測光的時候,準確的方法是把相機調到點測光方式,把測光點對著白鷺向光的一面,然後把測出來的快門、光圈值用手動的方式固定下來,可不計較稍許的偏差,些許偏差可以通過軟件找回來。
Q:拍鳥的時候可以用閃光燈嗎?那樣不會傷害到動物?
A:一般有兩種情況需用閃光燈的,一是因科學研究需要;二是外國的鳥和國內的不一樣,外國的鳥是不怕人的,而我們國內的鳥是怕人的。
但是,拍巢鳥一定不要用閃光燈。我個人主張還是不要用,而且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買過閃光燈,拋開對動物的傷害這個因素,另外就是用閃光燈拍攝畫面會很死板,一片慘白,不夠生動。
Q:在拍鳥的時候您習慣用手動對焦還是自動對焦?
A:白鷺和天鵝飛行時翅膀振動頻率每秒約在 3-5 次左右,和一些相機的連拍速度相當,一定要注意把握按動快門的時機,否則一陣狂拍後,會發現拍出來的白鷺姿態幾乎都一樣,甚至翅膀的角度都相似。
手動對焦對於拍攝白鷺和鳥類拍攝來說難度較大,入門者很難掌握好,鳥類攝影最常用的還是多點自動對焦模式,多點人工伺服自動對焦模式配合高速連續拍攝,成功率高,較適用拍白鷺的劇烈活動,相對於手動對焦,自動對焦的焦點選擇性差,作品往往缺少個性。
手動對焦雖然成功率低難於把握,但拍出來的作品,焦點清晰,重點突出,視覺獨特,卻是出精品的最實用的手段。此外,介於兩者之間的多點單次自動對焦模式雖也具有一定的難度,但較易掌握,對於鳥類攝影師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Q:快門速度您是怎麼把握的?
A:拍攝白鷺要想獲得較高的成功率,速度優先,快門速度在 1/400 秒以下,只適合拍休息理羽、產卵孵化等靜態的白鷺,1/400~1/800 秒的快門速度可以拍求偶交配、嬉戲親情等不太劇烈的活動,如果拍攝白鷺打鬥、捕食和飛翔等動作幅度較大的劇烈運動低於 1/1200 秒的快門速度恨難完成拍攝。
除此以外相機的曝光增減功能也要慎用,拍攝白鷺都是在野外,光線和場地都較複雜,應多花時間去觀察和拍攝,不應拘泥零點幾的增減,這個功能還是給從事室內攝影的人像攝影、廣告攝影師用吧。用手動功能調試的光圈和快門速度能滿足各種的拍攝需要,鳥類攝影和拍攝白鷺的攝影師應多練習使用。
Q:在您常年的拍攝過程中有沒有記憶特別深的事,講給我們大家聽。
A:動物世界有人類許多的未知,鳥類也和人類一樣,她們的情感與人類的情感有許多相似之處。白鷺會建立家庭;會含辛茹苦的撫育幼鳥;會為爭奪伴侶大打出手;會為霸占領地刀槍相向。
在白鷺世界裡也有類似人類的不良行為和陰暗的一面。我曾在拍攝中記錄過一些白鷺為加固自己的巢去拆一個單親家庭的窩,並把鄰居幼小的孩子拋到十幾米的地下摔死,極其殘忍的一幕。
白鷺在營巢地聚集後,除外出捕食補充能量外,雄性白鷺會長時間的在臨時搭建的巢中,做出求偶的動作吸引配偶,並且對「意中人」展示美麗的蓑羽。確定戀愛關係後,還會在巢里和空中追逐打鬧,鳥類的打鬥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意思,求偶期間的打鬥是鳥類一種常見的行為。
表面上這是鳥類之間十分有趣的事,但這樣的“偷情”卻保證了白鷺之間血統的多樣性和提高了卵的受精機會。在鳥類中還有許多類似而有趣的事,可能人們不會相信,被人類奉為愛情楷模的鴛鴦也會和白鷺乾一樣的苟且之事;水稚奉行一妻多夫,雄性孵卵,雌性巡視…
結語
人類不是藍色星球唯一的生靈,各種動物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億萬年。雖然,這些精靈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有些還比較常見,但常被認為是低級的而被忽視和遺忘。王武先生的「夢鷺-行為、情感」,或許會讓你停下匆匆的腳步回眸四周,產生發現、瞭解和關愛牠們的衝動。
文献參考:[取自 網路]
Q&A: http://academy.fengniao.com/221/2219022.html
照片來源:[ glm 編輯及 網路]
真如世界: http://www.photofans.cn/blog/blog.php?userid=259788
音樂來源:[五歌自彈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