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七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面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萬象齊現。】
這一句裏面提到兩個專有名詞,一個是『海印』,一個是『真如』。前面我們也都學習過一些有關的參考資料,現在我們接著看《探玄記》裏面講的真如。《探玄記》是《華嚴經》的批註,《六十華嚴》的批註;我們現在講《華嚴經》多半都是用《八十華嚴》。講《華嚴經》批註,我們會想到清涼大師的《疏鈔》,而《探玄記》是在前一代,就是賢首國師的著作,他是依據《六十華嚴》。在賢首大師那個時代,《八十華嚴》這個經還沒到中國,所以他們所用的經本是從東晉時候傳到中國來的《六十華嚴》。「探玄記八」,這是第八卷,有這麼一段話說「不壞曰真,無異曰如」,這也說得好,所謂不壞就是不變、不生不滅,這叫真。我們想一想,這個宇宙之間哪一樣東西不壞?在我們感官的世界裏面,動物有生老病死,這壞了,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自然現象都有成住壞空,找不到一樣東西是不壞的。在過去有人說虛空大概不壞,從來沒有看到虛空有什麼變化的。近代的科學發達,科學家告訴我們,虛空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虛空也有變化,這是確實的。在佛法裏面,對於虛空也是這麼個看法。在《百法明門論》裏面,時間、空間這兩種現象,《百法》裏面把它列入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有這麼一樁事情,你不能夠去否認它。用現在的話說,它是個抽象概念,它不是具體的事實,是抽象概念。這一類的法有二十四種,叫二十四個不相應。在這裏面,佛教的名詞不叫空間,它叫方分,時間它講時分。時分、方分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時間跟空間這個概念。不相應行法還是生滅法,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什麼是真的不生不滅的真如?那就是自性,自性真的不生不滅。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性向老師提出報告,他所證得的境界,也就是他所見到的,自性像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那就是不壞的意思,這是真的。
下麵講「無異曰如」,如是不是真的?如也是真的,跟真的沒有兩樣,但是它有變化,千變萬化它不離自性。古大德給我們用比喻來說,譬如黃金,金跟金器,我們用黃金造一個佛像,金佛像,金是真的,佛像呢?佛像就是無異曰如,佛像跟金沒有兩樣,相如其性,沒有兩樣,所以相也是真的。但是我們不喜歡這個佛像,我們相信觀世音菩薩,我們把這個佛像鎔化掉,又造成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像,行不行?行,這大家都知道的。佛像變成觀音菩薩像,相不一樣了,可是觀世音菩薩像還是這一坨黃金,沒有兩樣。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可以把這尊觀音菩薩像又可以把它做一個小動物的像,也可以把它做成人像,甚至也可以把它做個地獄相,你想怎麼變,相會變,性變不變?不變,它還是這個黃金。所以說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不壞叫真,相是可以壞的,但是它的性是真的,所以稱之為如,無異曰如。你看佛像無異,跟黃金是一不是二,換成菩薩像也是這坨黃金,金沒有改變,相不斷在改變。這個意思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千變萬化,相在變,自性沒有變。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明心見性了,他見到什麼?就是在變的這些幻相裏面他看出不變,這叫明心見性,這叫見性成佛。這個受用是什麼?他不再在這些幻相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為什麼?這是假的,再不起心動念。跟我們凡夫不一樣,凡夫著相不見性。譬如我們剛才講的黃金做成十法界這個相,凡夫不知道有黃金,凡夫只知道這個相是菩薩,那個相是佛,這個相是天人,那個相是小動物,他不知道這個相就是性,生滅就是不生滅。生滅是什麼?生滅是相,千變萬化,它有生滅,性不生不滅。這個說法諸位就容易理解,說明諸佛菩薩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他跟我們的感官不相同在哪里,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平等的,所以相也是平等的。佛像跟菩薩像平不平等?平等,一個性。佛像跟眾生像平不平等?平等,一個性。生佛平等,生是眾生,六道眾生跟佛是平等的。所以性上講是平等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叫如。所以這個講法就是:真是從性上講的,如是從相上講的,相跟性無異,沒有兩樣。但是你要曉得,性不生不滅,為什麼?性,它不是相,它能現相。好像這一坨黃金,這一坨黃金它也不是佛像,它也不是菩薩像,它也不是小動物像,它也不是人像,可以變成人像。這是宇宙之間一個普通的現象,但是有很奧秘的東西在裏面,六道眾生疏忽了,把這個事實真相看錯了,在裏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造業受報,這是很冤枉的一樁事情。明白之後,不起心、不動念,就不造業了。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造淨業,他不是染業。這裏面差別就很大了。
後面還有解釋,「前則非四相所遷」,四相是成住壞空,自性上沒有,沒有成住壞空。後面呢?後面是講相,講它現相,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體無差別」,相有差別,體沒有差別,體是自性。「此約始教」,《華嚴經》講五教,始教是小乘,這個說法容易懂。下麵又說,「又不變曰真,順緣稱如」,這個不變跟不壞意思是相同。只有自性永恆不變。前面我們學了不少,自性在四土裏面講是常寂光土,佛在大乘教裏面又稱之為大光明藏。這裏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而是物質跟精神現象之所依。物質精神現象怎麼起來的?是依他所現的,沒有自性決定就沒有物質跟精神現象,所以物質、精神現像是依他起性,只有真如自性是圓成實性,這是我們從三性上講,圓滿成就的,它是真的,它是永恆不變的。順緣,隨緣。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隨緣現的,所以佛家講因緣果,它並不重視因,它重視緣。佛家常講緣生,不講因生,這是很有道理的。隨緣,它不變,性不變,體性不變,所以稱如,如其性。性既然平等,我們跟佛平等,我們跟一切眾生平等,我們跟一切動物平等,蜎飛蠕動、螞蟻蚊蟲,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跟餓鬼、地獄也是平等的,甚至於我們跟花草樹木、跟山河大地,你說哪一樣不平等?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要知道,大乘佛法裏面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體。
前幾天美國有個同修寄了一份資料來給我看,這個大概字小就不容易看見。這份資料是美國人做的一個世界地圖,這個地圖說是二一00年,今年才二00九年,還有九十年,二一00年這個地球上地殼整個產生變化,是個新的地圖,叫「新世界地圖」。變化太大!很多的陸地沉到大海裏面去,大海裏有新的陸地冒出來,我們看到很可怕。再想想,二一00年,還有九十年,我們也不用著急。這個地圖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國見過,我還買了好幾張,香港那邊我還張貼了一張。在這些年來,又有這些科學家跟預言家告訴我們,地球會變成這個樣子,時間提前了,大概要提前五十年,也就是說二0五0年就會出現這個現象。最近幾年科學家又提出,恐怕還要提前,可能會提前到二0三0年之間就會出現。二0三0年與我們就很接近,就是二十年的時間。為什麼?看到這個世界上災難愈來愈頻繁,特別是現在大家關注的溫室效應,地球變暖了。這個事情很麻煩,地球變暖,氣候產生變化,它就影響動植物的生存。北極變成暖冬,首先大家知道的,北極熊就絕種,牠不能生存,牠一定要生存在冰天雪地那個溫度之下,寒帶的動物。地球氣溫上升,這大家現在都曉得的,最直接的一個現象就是南北極的冰,冰河快速度的融化。北極,這一、二年之後可能北極的冰就沒有了。南極,在整個地球上,這個冰山大概是百分之九十都在南極,南極的冰要是統統融化,海水會大幅度的上升,全世界沿海的城市都會被淹沒。
我在前幾年聽到聯合國這個報告,這科學家的報告,那個時候我住在澳洲,澳洲到紐西蘭很近,我們組織一個小型的旅行團到紐西蘭南島,最南端的庫克山,那裏有個冰河,我們去參觀。我們坐直升飛機飛到山頂,飛機落在冰川上,我們下來,我用手在雪地上去抓一把冰,這一把冰摸起來是濕的,手上完全是水,冰撒到地上去,手上都是水。我當時覺得很恐怖,因為在二十多年前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講經,那邊的同修也帶我去遊覽一個冰河,溫哥華北部的,我們去看,很大的一個冰河。我們在冰河上行走,也在地上抓一把冰,冰是很涼,撒到地上,手上沒有水,這是正常的。怎麼南極這個冰,一摸手上都是水,我說這個融化的速度太可怕了,怎麼會有這種現象!科學家說這個冰融化還有十幾年,我那個時候一看,在我想不會超過十年,這太可怕!這是現在世界上的大問題,南北極的冰化了,高山的積雪融化了。諸位知道,在中國,像長江、黃河的水源,源頭都是在西藏、青海,源頭都在雪山上,這個雪山的雪要是都融化,河就枯乾。你說這兩條河養活多少人!這些問題現在都擺在我們面前。今年爆發出來所謂金融危機,聯合國提出警告,將來接著有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水資源危機,麻煩可多了。科學想不出解決的方法,但是解決的方法在大乘經裏面有,有很好的方法,很有效果的方法,但是社會大眾不相信。認為什麼?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這個沒有科學根據,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地球上產生這些變化,我們覺得不是危機,你對於聖賢這些教誨不能相信它,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大乘經怎麼解決?《妄盡還源觀》就是講這個道理,現在我們講的真如就是講這樁事情。不壞是真,無異是如;不變是真,順緣稱如。性相是一不是二,講一體,整個宇宙是一體。佛在大乘教裏常告訴我們,物質,就是物質的世界,宇宙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從念頭生的,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變?我們的思想有問題。我們現在想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損人利己,災難就來了。為什麼?這些思想不順自性。自性是什麼?中國老祖宗講得很好,「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是善的,所有一切不善是違逆自性,就會讓這些自然現象產生負面的變化,不善的變化。如果我們的思想純正,能夠與倫理、道德、因果相應,外面自然現象就變得非常美好。
我們在講席當中曾經做過多次報告,我說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沒有兩樣。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為我們介紹華藏是那麼美好莊嚴,極樂世界比華藏更美好、更莊嚴,為什麼我們地球今天變成這個樣子?世尊介紹的時候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那個地方的居民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裏的人是上善。善的標準,最淺顯的,最起碼的,佛跟我們講《十善業道》。世尊常說,我們這個人間修上品十善,來生到哪里去?來生到天道去。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是阿修羅,天阿修羅,叫三善道。十善的反面是十惡,上品的十惡是地獄道,中品十惡是餓鬼道,下品十惡是畜生道。這就是說明,我們自己的身跟我們生活的環境都是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想有善、有不善,所以外面的境界隨著我們的念頭在產生變化。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想制止冰山不再融化,冰山我們曉得融化是水,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這是講外面的災難,自然災害,水災,災是災難,怎麼形成的?冰融化成水,貪心,貪婪感得的是水災。火災的形成,溫度上升,這是屬於火,瞋恚,瞋恚是火災。風災的因是愚癡,地震的因是傲慢、不平。你看,如果真的能夠把貪瞋癡慢疑斷掉,這個疑就是對聖教的懷疑,不是普通的懷疑,對於聖人的教誨、佛菩薩經典裏面的指導產生懷疑,你不相信,那這個災難你得自作自受。
佛陀在一切經裏常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什麼災難都沒有了。幾個人相信?確實,在這個人間,從前相信的人比較多,不信的人少。為什麼?從小有家教,父母教他,家裏面的老人、長輩教他,都相信,特別是中國人,五千年來所接受的是聖賢的教育。佛教傳到中國來,跟中國聖賢教育集合成了一體,所以佛教也變成中國傳統文化一個主流的學派。在古代帝王帶頭學習,所謂上行下效,帝王帶頭學習,這一般人民一點懷疑都沒有,就統統接受。民國成立之後,中國遭受西洋文化的衝擊,相信外國的科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疑惑,這個疑惑愈來愈嚴重,到近代幾乎是把它遺棄了,於是我們的苦難來了。在過去佛門裏,確確實實出家、在家有真正在經典裏面學習,現在真正學習經典的人愈來愈少,這才是真正的危機。什麼人肯發心,不畏艱苦,不怕辛勞,認真的修學佛法,自己成就就能幫助別人,總得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能做得到。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釋迦牟尼他出家了,示現出家學佛,同時還有一位維摩長者,在家學佛;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維摩長者也見性成佛了,一個是在家佛,一個是出家佛,沒有兩樣。你看看《維摩經》上所記載的,維摩居士講經說法,佛派遣弟子到那個地方去聽經去受教,目犍連、舍利弗,這是佛的大弟子,見到維摩居士,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沒有兩樣。所以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提到這樁事情,講到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維摩居士講經說法,他是老師,目犍連、舍利弗雖然是出家人,是阿羅漢,是世尊的大弟子,見到老師還是要行老師的禮節。這是有道理的,尊師重道,你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在中國,出家人明心見性的有,歷代都有,在家居士達到這個境界的也有。你們在《大藏經》裏面看到,《高僧傳》是出家人成就的,《居士傳》是在家人成就的,還有個《善女人傳》,在家學佛的婦女也有達到這個境界,佛法是平等法。所以世尊在《華嚴》裏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在《妄盡還源觀》裏面,對於世尊這個說法我們能體會,我們肯定,不再懷疑了。
這個訊息,這是最近寄來的,叫「新的世界地圖集」。這裏面最重要的,給我們提出一個資訊,他說這個地球災難非常嚴重,要怎樣能化解?資訊上給我們說的,人類眾生是一體,世界宗教是一家。如果這個理念能夠被地球上所有居民都接受,這個世界和諧,不再有衝突,人與人之間互相敬愛,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再也沒有衝突的事情發生,世界和諧,災難就沒有了。為什麼沒有?諸位想想,從心想生。你的理念正確了,你的言行與道德、因果相應了,影響之所及,對內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起心動念對我們身體健康有影響,所以中國人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每天生活在歡喜當中,他精神好,他身體好,又說「憂能使人老」,如果那個人生活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憂慮、放不下,他老化得就很快。所以,這個身體怎麼保養?常常保持著歡喜心,你這個身體不會生病。這個歡喜心從哪里來的?要怎樣讓自己真正常生歡喜心?孔子教給我們這句話,這個話是不是孔子說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是孔子說的,什麼理由?孔子自己講的,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重要。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所傳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遺教,他老人家是集大成。在過去沒有用文字記載下來,他把它整理,統統記載下來,編輯成書,流傳於後世,這集大成。所以我相信《論語》裏面許多的「子曰」都是孔子述而不作,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他把它寫在第一條,列在第一條,「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講喜悅。我們的喜悅從哪里來?佛法裏面叫法喜充滿,從哪里來?從學習來。學習什麼?學習聖賢的教誨,聖賢教誨裏麵包羅萬象。而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古聖先賢裏面,雖然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古聖先賢有沒有明心見性的?肯定有。
這樁事情,當年我們年輕的時候,在李老師會下,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我曾經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常常記載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在中國稱為大聖大賢,他們可不可能是佛菩薩在中國應化的?因為佛菩薩應化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在印度現佛身,在中國現大聖大賢的身,有可能。李老師回答我說,理上講得通,真有可能,但事上沒有證據,在文字記載裏面沒有這個證據,理上講得通。這答得好,我們確確實實相信。那就是說,中國古聖先賢裏面有開悟的、有明心見性的,他們的境界跟大乘經裏面所講的諸佛菩薩的境界沒有兩樣,我們在儒家裏頭找到,在道家裏頭也找到。所以後人有說,孔子叫儒童菩薩。這是什麼?理上肯定他,事上雖然沒有記載,理上肯定。三教裏頭有共通之處,為什麼?我們要從這種深處去體會,我們才能對古聖先賢建立信心。尤其是佛教裏頭講得清楚,成佛就是成就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德相。證得這個境界,沒有先後,沒有古佛今佛,沒有,沒有大佛小佛,他是平等的,完全平等,永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他哪有大小、哪有先後!所以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古人對這個事情也有個比喻,像長江、黃河的水,沒有流到大海,有先後,真的有前浪後浪,流到大海之後,你能不能找到前浪後浪?沒有了。你能不能找到那是一百年前的江水流到海裏,這是一百年後的?找不到了。所以見了性之後,他就平等了,再也找不到差別,沒有差別相叫真如。在六道裏面、在十法界裏面有高下、有先後、功夫有淺深,見性之後就沒有了。見性就好比回歸到大海,妄盡就還源,還源裏面什麼差別現象都沒有。所以這個地方講不變,講隨緣,順緣就是隨緣。
「由前義故,與有為法非一」,前面意思是不變曰真,那跟有為法不一樣,有為法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諸位要知道,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我們從百法裏面講,你看《百法明門論》裏面這一百法,前面九十四個都是有為法,只有後面六個叫無為法。心法,從阿賴耶,我們講八識,心法,心所法五十一個,色法十一個,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個,總共合起來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變有異,所以它跟真如不一樣。「由後義故」,後義是順緣稱如,「與有為法非異」,沒有兩樣,不管它怎麼變,相在變,性不變。「二義同為一法,名曰真如」,這是賢首大師講的,這篇文章也是賢首大師作的,說得很好,有為、無為,你真正參透了,它是一不是二。從有為當中你看到無為,從無為當中看到有為,是一不是二,相有性無。
《大乘止觀》裏面說,「此心即自性清淨心,又名真如」,這是說真如就是自性清淨心,「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一樁事情。佛說這麼多名相,為什麼?教你不要著名字相。佛性、法身、如來藏、法界、法性、真如、清淨心都是名字相,你曉得它是一樁事情,它不是兩樁事情,不要執著名字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面教導初學,你要怎樣才能把佛所講的東西真正聽懂、聽明白了,菩薩告訴我們,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聽講不執著言說相,讀經不執著文字相。為什麼?文字是言說的符號,把言說用符號記錄下來,這文字,所以言說相不執著,文字相就不應該執著。第二個,「不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第三個,「不執著心緣相」。什麼叫心緣相?我們聽了,想它裏頭什麼意思。可不能想,一想就錯了。為什麼?見性的人,我們講諸佛菩薩,或者在中國稱為大聖大賢,他的言說是從自性裏頭流出來的,自性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叫什麼?那叫真言、叫真理。我們用自己的意思去猜,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用自己意思去體會、去猜,全錯了,你怎麼能猜得到。
要怎樣才能真正懂得?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聽懂了。所以我們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聽經所懂得的那些東西,那不是如來真實義,那是什麼?我聽到這個經,我想到是什麼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所以這個難!開經偈裏面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幾個人能懂?給諸位說真話,阿羅漢能夠懂得少分,凡夫沒有辦法,菩薩能懂得多分,只有法身菩薩才真正能聽懂,為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所以《華嚴經》物件是誰?四十一位元法身大士,對像是他們,佛是給他們講的,他們是真的當機者。凡夫有沒有分?凡夫做旁聽,旁聽也有分。清涼大師講「大心凡夫」,他能體會到。大心凡夫是什麼?發大菩提心的凡夫,他有能力聽得懂。發大菩提心是什麼?無我無私,起心動念都想到一切眾生,這樣的人行,他能聽得懂。換句話說,有自私自利的、有分別執著的,他就很難。雖然很難,不能說沒有利益,有利益,縱然他解釋得有錯誤,還是有好處。為什麼?因為一切凡夫的心,雖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不二,真心是真,妄心是如。常常聽,不中斷的聽,慢慢就把他的根性從凡夫根性自自然然就回歸到菩薩根性,可以養成。這裏頭最重要的關鍵,信心是第一,不間斷是第二,間斷就難了,間斷就染汙了,這是中國教學裏面所說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我是凡夫,但是我天天跟聖賢在一起,時間久了,不知不覺就變成聖賢,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凡夫學佛,薰陶是比什麼都重要。古大德勸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道理在此地。為什麼要建立道場,為什麼教你不離開道場?古時候人成就的多不是沒有原因,住在一個道場,十年不下山,不出山門,二十年不出山門,一生不出山門,大有人在,所以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不接觸外界的薰染。古時候地大人少,一般來講,環境清淨,尚且有這麼多的限制,才能夠幫助一個人成就,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現在是人多,社會很複雜,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是三十八年到臺灣,那個時候臺灣的人口六百萬,現在有多少?聽說有二千多萬,差不多快要四倍了。從前那個時候臺灣環境是清靜的,人與人之間都非常親切,互相尊重,無論走到什麼地方,有困難,當地的居民都會自動幫助你,現在這個情形沒有了。愈往古時候去,人就愈少。中國在乾隆時代,那個時候國家做過人口調查,只有二億多人。你看現在十幾億人,增加多少倍!抗戰時候,五十年前,中國號稱四萬萬五千萬人,人口是大幅度的增長。社會的誘惑力量,特別是近代這些科技日新月異,這東西有沒有好處?好處有一點,但是負面的影響超過好處,真的是得不償失,帶給我們最大的困惑就是心浮氣躁,我們人心定不下來。六十年前臺灣的社會人心還是定的,今天是心浮氣躁。所以學佛為什麼學不好,這些因素我們不能不知道。佛說法有他的善巧方便,教給我們即相離相,決定不能夠執著。
下麵是《往生論注》下卷,《往生論注》是兩卷,上下兩卷,有這麼一句話,「真如是諸法正體」,這個真如就是講的自性,就是講的法性,是一切法的本體。底下,「教行信證證卷曰」,這裏頭有錯字,這個沒有關係,他所引用的,下面一句說,「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則彌陀如來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這都是屬於淨土宗的。彌陀如來,這是講的報身,從如來生,這個如來是真如。前面講什麼?法性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如。示現報身、應化身,在哪里?在極樂世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生凡聖同居土,你在極樂世界見到的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應化身。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能夠見到佛,這是殊勝。你得到彌陀親自教導,他無量無邊的化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不離開佛陀,這就福報大!如果你生到實報土,那你是見到報身彌陀,同居土裏面、方便土裏面都是應化身,應化身跟他的報身、法身是一不是二。小乘經裏頭很少說,但是《雜阿含》裏面有一句話這麼說法,「以一乘道」,一乘道是佛道,這是小乘經上很少說的,「淨眾生,離憂悲,得真如法」,清淨眾生,離憂悲就是離煩惱。所以大乘講得清楚、講得明瞭,大乘講的離什麼?離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得真如法。一乘道是佛道,清淨眾生,換句話說,你還會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不是大乘裏面講的清淨眾生,大乘法裏面講的清淨眾生它的標準是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我們把這些名詞術語學過之後,我們來看這一段文,我們把它念下來,「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這個話我們就明白了,是自性清淨心裏頭本有的覺心,這個覺是什麼?就是智慧。世尊在《華嚴》裏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真如本覺就是如來智慧,個個都有,為什麼?個個都是如來,個個本來都是佛。現在沒有了,佛說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看一句話道破,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了?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真如本覺失掉了。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這是什麼?有障礙障住。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重煩惱把它障礙住,所以真如本覺不現前。實在講,真如本覺還起作用,起什麼作用?我們現在是妄念,憂慮煩惱就是的,它變質了,它被妄想分別執著染汙了,變質了。所以底下講「妄盡心澄」,妄是什麼?就這三大類的煩惱。我們只要能夠把執著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再執著,正覺就現前。正覺不現前的時候,我們也有覺,佛法裏面叫邪覺,邪知邪見,我們自以為聰明就是邪知邪見。執著沒有了,就是見思煩惱沒有了,才是正覺,正覺是阿羅漢。然後再把分別放下,分別是塵沙煩惱,這一放下,你就是菩薩,正等正覺。最後把起心動念也放下,那你就成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你就還源,妄盡心澄了。這個心澄是用水來做比喻,你的心水乾淨了,沒有染汙了,不動了,沒有一絲毫波浪。你的心水在這種狀況之下,萬象齊現,萬象齊現是什麼?能生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照在裏面。妄盡心澄是般若無知,萬象齊現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的基礎是般若無知,所以般若無知叫根本智。那你曉得了,妄盡心澄是根本智,它起作用,萬象齊現是無所不知。這是解釋海印,海印就是萬象齊現。下麵大師用比喻來給我們說:
【猶如大海。】
這個『大海』就是我們的性海,法性,性海。
【因風起浪。】
這個『風』是什麼?叫境界風動。這個風就是念頭,大乘經上常說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風。無明是動的,所以用風來做比喻。『起浪』,這個浪就是阿賴耶,就是五十一心所,一切有為法,這是因風起浪。這裏面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一念?一念不覺,為什麼有這個一念?這一念是幾時起的?這是佛法裏面的大問,這是根本問題。佛是怎樣給我們解答的?佛說這一念是妄念,有念就是妄。這句話回答了,妄念是什麼,或者稱妄想?妄是不能成立的,沒有原因的,它不是真的。你問它幾時起來的,它要真有幾時它就變成真的,那怎麼能叫妄。那什麼時候起來?就是當下,就是現前一念,它不是過去,它也不是未來。這一念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有原因是真的,沒有原因才叫妄念。這個答復得太好了,你當下有這一念,這就像此地所說的,因風起浪,十法界依正莊嚴全現出來了。
【若風止息。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風止息』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本定現前了。六祖能大師說得好,他五句話,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所以後頭講「能生萬法」,那就是此地講的無象不現。這個講得好!我們現在在學習怎樣把我們這個心定下來,也就是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不肯放下。瞭解事實真相之後,肯不肯放下?自然放下。為什麼?像《般若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話很難懂,我是一直到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談話,才真的明白了。你想想看,心動了,現相了,就是因風起浪,這個時間是多麼短促,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概念是不是佛在經上所講的,還是有問題,但是我們相信,佛所講的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短、更快。我們現在想像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我們根據彌勒菩薩所說的,這個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就是風,就是因風起浪。這一彈指,我們現在算一秒鐘彈四次,乘四,這個數字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我們有沒有能力把這個放下?沒有能力。為什麼?它太微細,我們根本不能覺察,不能覺察你怎麼能把它止息?換句話說,到什麼時候你能止息?你能夠看到了,你就能止息它。
佛在大乘教裏面告訴我們,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了,這是阿賴耶裏面的細相,三細相裏頭第一個細相,八地以上才能夠止息,這談何容易!法相唯識家所講的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海水澄清,無象不現』,大圓鏡智。這絕對不是凡夫境界,不但凡夫沒有辦法,二乘也沒有法子,權教菩薩也沒有辦法,圓教大乘還得到八地才真正起作用。通常講圓教,圓教確實根性不相同,十住裏面第八住菩薩就有八地菩薩這個境界出現,所以十住很像十地。經上這麼講,畢竟不是我們自己的境界,我們相信。我們自己從哪里做起?一定是從放下堅固執著上下手,我們境界才能不斷向上提升。世間人執著,我們也很執著,我們能把執著放下一些,比世間人執著輕一點,你就看到那個效果不一樣。要不斷的放,年年要放,月月要放,天天要放。下面大師引用《起信論》上一句話說:
【無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這都是解釋海印三昧。『無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這個話講什麼?就是講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叫藏識,無量功德藏在其中。「法性真如海」是比喻。法相宗的修學,怎樣轉識成智。可是轉識成智,阿賴耶是沒法子轉的。八識我們知道它的功能不一樣,五八果地轉,只有六七是從因上轉,換句話說,我們只有在因上才能下得了功夫,果上沒有辦法。也就是說,六七轉了,阿賴耶跟前五識就連帶轉了,自然轉了,所以真正功夫是在前面兩種。那我們曉得,第七識是執著,堅固的執著,第六識是分別,有第六識、有第七識,所以才有阿賴耶,六七沒有了,阿賴耶就沒有了,阿賴耶就變成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無量功德藏通阿賴耶,也通四智菩提,也就是說,前五識轉了,六七識都轉了,成就無量功德。這也說明瞭我們的大病,大病是什麼?大病就是第六識、第七識,就是分別執著,六是分別,七是執著。
【經雲。】
這個經他沒有說是什麼經,統統指的是《華嚴經》,所以他不再冠上去。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這句話是《華嚴經》上的。森羅萬象,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剎土裏面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一法之所印』,這一法是什麼?
【言一法者。所謂一心也。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也。】
『海印三昧』是什麼?就是一心。這個道理雖然很深,我們從這裏面得到啟示,這個啟示就是什麼?今天世界上這麼多災難,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大家一心向善,這災難就沒有了。它的甚深之義我們體會不到,淺的我們可以受用。我們的心現在不是一心,我們心是亂心,妄念紛飛。如何把這妄心恢復到一心?淨土宗的法門最殊勝,念佛,把所有的妄念歸成一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一心,我們還用每天我們看的電視機,或者是同學們在網路上收看我們共同學習的科目,電視機跟電腦都有個螢幕,我們把螢幕比喻作此地講的一法或者是一心,螢幕是一,攝一切世出世間法,這一切世出世間法就是螢幕裏面所現的相,現相就好比是世出世間一切法。
這一法界,這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這一句講的是螢幕,就是一心,就是一法,它能現。『唯依妄念而有差別』,這個妄念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螢幕裏面現的差別相。現在的電視機一般都能夠收到一百個以上衛星電視臺,這裏面的現相當然不一樣,每一家電視臺播的都不相同,就好比我們的自性依妄念(妄想分別執著)而有差別。我們如果是依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三個統統都有,現什麼境界?現六道輪回,這些煩惱統統都有,妄念全了。如果這個妄念善,六道裏面現三善道,如果不善,則現三惡道,這差別太大了。如果我們真正的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我們的妄念就減少三分之一,六道這個現象就沒有了,這時候你才知道六道是假的。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放下執著,就好像你夢醒了,六道沒有了。六道沒有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現前了。四聖法界是誰變的?分別變的,你有分別所以有四聖法界,分別要沒有了,四聖法界沒有了,剩下什麼?剩下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妄念、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一真法界也沒有了,「唯一真如」,真如是什麼?常寂光淨土現前了。這就說明,「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唯一真如」,唯一真如就是常寂光淨土,「故言海印三昧也」。說明這個宇宙之間一切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現,為什麼會不現,就說得很明白。後面引用《華嚴經》裏面一段話:
【華嚴經雲。或現童男童女形。】
現人形,這是人道。
【天龍及以阿修羅。】
這是講現六道裏面的修羅道。
【乃至摩睺羅伽等。】
這是畜生道,摩睺羅伽是大蟒、蟒蛇。
【隨其所樂悉令見。】
這是眾生,『樂』是什麼?妄念,你喜歡什麼他就現什麼。我們今天,現在這個世界,現在世界上眾生他喜歡什麼?他喜歡自私自利,他喜歡貪瞋癡慢,他喜歡是非人我,喜歡損人利己,都搞這個,就現我們現在這個災變,多災多難的地球,就現這種樣子。如果我們把念頭一轉,我們喜歡倫理道德,我們喜歡聖賢教誨,這個世界馬上就變了。一定要相信境隨心轉!
【眾生形相各不同。】
這個『眾生』是講十法界,個個不一樣,體形不一樣,相貌不一樣,為什麼?從心想生的。底下講:
【行業音聲亦無量。】
前面是講果,這是講因。『行』,你所作所為,你做的是有淨行、淨業,有染業,有善行,有惡行。
【如是一切皆能現。】
在清淨心裏面統統能現。總結一句:
【海印三昧威神力。依此義故。名海印三昧也。】
『海印三昧』能現、能變,所現、所變,海印全部照見。在這個地方很明顯給我們透露一個資訊,法身菩薩對於十法界、六道三途一切眾生的行業、善惡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問:他動不動心?他如果一動心他就是凡夫,為什麼?他起心動念了,所以我們曉得決定沒有動心。菩薩的心就像鏡子一樣,用心如鏡,照得清清楚楚,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叫淨心。自性裏面有無盡的慈悲,這個慈悲起作用是什麼?就是起感應,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絕不是說起心動念的應,那個我們完全想錯了,是不起心不動念那種應。我們在《弟子規》裏面看到第一條,「父母呼,應勿緩」。凡夫叫呼應,佛菩薩叫感應,呼應是有心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感應沒有。像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是感應,我們這些人對這個水是有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它的反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的善念,它的反應就善,我們的惡念,它的反應也惡,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有心求佛菩薩,佛菩薩現身為我們說法,雖然現身,雖然給我們說法,幫助我們很多,他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這個道理要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真的。所以佛門還有個術語,叫「真應」,或者叫「應真」,都是一個意思。不同於六道,不同於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到佛法界也沒有見性。所以大乘教裏面對於四聖法界稱它叫外凡,六道是凡夫,是內凡,六道是內,六道之外到四聖法界,稱外凡,不算聖人,出了十法界才叫聖人。那個標準高了,那就是明心見性,這才稱聖人,沒有見性都不能稱聖人,我們一般稱四聖法界高級凡夫。這些名相術語裏面的含義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都要把它搞明白。
這一段文是現依報,森羅萬象,所以它的名字叫「海印森羅常住用」,是我們的依報環境從哪來的,我們這才有一點概念,曉得不是從科學家講大爆炸,大爆炸講不通。一切法確實從一念生,這個一念是現前一念,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是現前一念,念念都是現前一念,所以它是妄,它是妄想,它不是真的。如果你一斷,一斷立刻相就沒有了,那真斷了。相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常寂光。我們今天相沒有了,相沒有了還是黑天,那並沒有斷,那叫什麼?大黑天,大黑天是什麼?就是無明。你今天什麼念頭沒有了,無明境界現前,他不是覺,覺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這個要分辨清楚。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