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2

2012/06/30 10:49

  你可能會想:一定就是心了,但是讓我們觀察一下這個,心只在遇到外在的事物或現象時才發出作用,而我們只不過有一個心存在的感覺而已,這個感覺變得很強,就成了對我存在這個概念的執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迷糊地從無我而意識到有我,這種迷惑就像一個病得很嚴重的人,病到連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一樣。


  雖然實相中沒有的存在,但就像前面談到的,我們有著對自我存在的執著,這種執著就是陷入煩惱和痛苦的原因,舉個例子,有時你抱怨:某人批評我!這便是一個的感覺,所以對於批評你的人,你便產生一種厭煩的感覺,或是如果你被開除了,你會抱怨說道:老闆把我開除了!這又是強烈的自我的感覺,使你對老闆產生憎恨。所以這個使眾生感受到極大的痛苦,而這些痛苦都是連續不斷的,這便是所謂的我執。


  而何謂法我呢?一切外象皆是法我,同樣地我們來推理一下,一切外象也並非是真實存在的,舉個例子,我說臺灣是不存在的,你也許會不同意,你會說:他在這裏住,在這裏吃,現在還在跟我們說話,怎麼說臺灣不存在呢?


  臺灣可以說是一個法我,但當我說臺灣不存在,並不表示臺灣不見了,我說臺灣不存在,是指臺灣的原始自存的本體性是不存在的,如果臺灣分割的話,臺灣就消失了,剩下的是臺北、宜蘭、嘉義……等等,同樣地再把臺北分下去的話,那臺北也不存在了,而再把這些地區分得更細,那就成了許許多多戶人家了,而家再分的話,便成為許多的人,家也不存在了,然而只是我們為有別於其他的動物,而給自己的一個名相,讓我們再回到原來推論方式,從頭到腳仍找不到之本體性的存在,故臺灣是沒有本體性的。


  以這種推論的方式來瞭解無我是很必需的,特別是我們瞭解到因為對自我的執著,使我們產生了貪瞋癡種種煩惱,對我好的事物就貪愛,對我不好的就排斥,因為這種種的妄識,我們積聚了無量的惡業,所以明白無我的道理是很重要的,然而光是明瞭還不能開悟,瞭解道理和開悟之間是有很大的差異的,例如在心經裏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可以從論理的層次來推究它的涵義,但是我們必須經過禪定的修持,才能對此生起真正的瞭解和體會,而再經由去了悟人無我、法無我的道理。


  面對空性的道理,如果你不瞭解它真正的涵義,你可能會害怕,如果一切都沒了的話,那該怎麼辦?事實上是指沒有任何事物是真實獨立存在的,有了正確的瞭解,你就不會產生恐懼,反而會真正地希望從輪回中解脫。


  偉大的祖師帝洛巴曾對弟子那諾巴說道:


  眾生為什麼會墮入輪回呢?這不是因為真的有個輪回在那兒,眾生墮入輪回是因為眾生相信有一個輪回在那兒。


  從這段帝洛巴對那諾巴的教誨中,我們可以知道:並不代表整個輪回、一切外象就得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正地明瞭空性,就是讓自己脫離對一切真實存在之觀念的堅信。


  假設空性就是指整個輪回和一切眾生都消失的話,那為什麼無數證悟空性的佛菩薩們還要救度眾生呢?事實上眾生並沒有因證悟空性消失不見了,消失的是一切是真實存在的執著。


  很多人常用夢境來比喻空性,這是個很好的比喻。


  當你在做夢的時候,夢中的一切事物都能清楚地看到,甚至於在做惡夢的時候,還會害怕的不得了,甚至有時還會夢到自己在享受著美好的食物,事實上眼睛、嘴巴各器官都是閉著的,但我們卻仍然能在夢中看到、聽到或嘗到這種種事物,跟平常所感覺的並沒有兩樣,這就是心識的迷惑,同樣的我們就是因為類似這樣的迷惑,而認為輪回一切外象和自我都是真實的。


  有一個法門稱為夢瑜珈,修了夢瑜珈,並不是說就不會做夢了,你仍然會做夢,但由於夢瑜珈的修持,你會很清楚地知道那是夢,而不會產生任何反應,你若做了一個甜美的好夢,也不會貪戀,因為你知道那只是夢而已,是虛幻不真實的,同樣的如果你做了惡夢,也不會害怕,因為你很清楚它是假的,這就是所謂夢瑜珈的修持不是要讓你的夢消失,而是要使你的執著和因夢境所產生的一切反應消失。


  或許有人認為心是真實存在的。


  心能覺知周遭的情況,體驗苦樂等諸種感覺,第三世噶瑪巴──讓窘多傑曾說:心能覺悟一切外象的虛幻。


  然而心如何覺悟它自己也是虛幻的呢?要明瞭心是虛幻不實的方法,就是直觀心的淨明本性,亦就是空性。


  直觀自心之空性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或感受,很粗略地打個比方,就像失去知覺一樣,當你失去知覺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在看或在聽什麼的感覺,也沒有感覺到什麼東西正在被看或被聽。


  修止的目的即是要發展出由心來觀照自性的能力,而當心能直觀它的自性時,便達到一種無法言喻或形容的境界,完全無法用任何的語言或文字來解釋這種境界,真正的禪定是安止于自心本性,不生起任何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念頭,超越一切的概念和想法,由此亦可說明般若經中所提到的:


  不住語言、文字、不起想,即為般若波羅蜜多。


  以自心直觀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能安止於這樣的境界,即為,亦是安止於大手印的自性。


  而如果我們還想著發生了什麼事?待會要做什麼什麼……”等種種的念頭上的話,就根本沒有安住於禪定之境了。安住於禪定之境是不生、不住、不滅的,既然是無生無滅的,那麼當你在修禪定的時候,若發覺或想起了什麼事情的話,念頭便在你心中生起,而禪定之境也就立刻消失了,這便不是正確的觀了,心是不住生滅的,你無法指出心在那裏,就像虛空一樣,虛空沒有所謂的生,虛空也不會滅,而虛空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所在。


  修習禪定,是真正安住於無現在、過去、未來之念的定境,而安住這樣的境界,亦可稱之為安住于平衡之境”── 一種遠離一切妄想的平衡狀態,自心直觀它的本性,沒有任何二元、能所的相對概念,在大手印裏稱這樣的境界為究竟智,而在甯瑪巴的傳承裏則稱之為開悟,雖然名稱不同,但其意義皆指明心見性,即使這樣的經驗只是短暫的一刹那,亦是究竟智,我們要繼續努力,來鞏固和延長這樣的境界。


  直觀自心本性之禪定法


  談到這裏,傳統上來說,上師教導弟子修禪定,而後並問他一切心裏所想的,從心是什麼樣子?心在那裏?等等問題,一直深入到無所答的境界,然而在座各位人數不少,我們並沒有辦法照傳統一樣,一個一個地做問答,不過讓我們來做個短的禪修。


  這一個禪定的法門是直觀你的自心本性,不要去想你今天一整天做了什麼?也不要想你明天要做什麼事,也不去想好的或不好的,就是直接觀照自心本性,這稱之為引見自心本性,這是傳統上的教法,唯一不同之處是我們沒有問答。


  此一禪定法就好比用自己的眼睛來看自己的眼睛一樣,根本沒有辦法指出所謂我看到的是什麼……”,因為根本沒有的動作,同樣的用心來觀心,亦應去除任何的推理或思考,當我彈指的時候,在那一刹那,當下安住於一種種無念的境界中,而在我第二次指的時候,再恢復過來。


  此禪定之法雖然在姿勢上可以和止一樣,但其方法是不同的,不需要去專注於氣息上,當下直觀自心本性,並安住於此。


  當我們延長此直觀自心之禪定的時間時,自然地念頭會生起,然而當念頭出現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執著它、分辨它,不要認為它是好的念頭就貪執它,不好的就想要壓抑或排除,妄念出現是自然的,不要執著,要觀照它的本質。


  此直觀自心本性之法門乃是一方便道,它能使我們在刹那間,直接趨入原始本然的清淨本性,沒有任何淨化的程式,不需要去增長或發展什麼,也不用去清除什麼,在那刹那間見到完全清淨的自心本性,如果你真的明瞭並安止于此直觀自性之法,一切完全是直接的,不需任何淨化或增長。


  很多人以為像大手印這樣高深的法門,一定要十分聰明才有辦法瞭解,同時也認為講大手印這主題一定得花上好幾天的功夫,用一大堆的道理來解釋才行,但坦白的說,大手印深奧的意義並不是靠聰明來領悟的,真正能讓你覺悟大手印的,不是理論或解說的,而是你禪定的,修習直觀自心本性也是一樣,如果你明白如何安住于自心本性,能掌握住那一刹那,這就是最高深的法門。


  在西藏有一句諺語:聰明的人並不一定足以領悟大手印,就算你很聰明多聞,學識淵博,也不一定表示大的印對你而言是簡單易修的。


  安止於自性之中,即為一切法門之要旨,其關鍵並不在理論教法的數量多寡,故第三世噶瑪巴讓窘多傑稱這直觀自性的法門為:一法通曉,完全解脫,因為此法能在一瞬間使你完全解脫自在,如果你能安止於此,便不需要去學什麼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學習這直觀自心的法門,在一開始不需要太久,先後較短的時間開始做起,即使是一瞬間也好,然後盡可能地重複多練習,這亦能使你對直觀自心之法有更好的瞭解和認識,直觀自心之法也不一定要在佛堂裏修,譬如在你喝茶的時候,在拿起杯子到接觸嘴邊之間的短暫片刻,也可以直觀自心本性,先以短暫的時間來修,並且不斷地重複練習,甚至在工作或談話之中,都可以修此觀心法門,逐漸地你就能熟練這個法門了。


  禪定功夫的成長,是非常個人的經驗,沒有那一點能真正讓人辨別出你禪定功夫的深淺,但是就你自己── 一個修行者本身而言,所有修行的進展都是能感覺得到的,這就好比夏天一到,你就會覺得天氣愈來愈熱一樣,當然,修行的體驗是超乎生理上的感覺的。


  當你愈精熟于直觀自心本性,你的個性就會愈來愈好,煩惱亦愈來愈少,你會愈加地祥和、快樂,這都是個人內在的感受和體驗,若你能精進地修此禪定法門,由於你的努力,你安住于自心本性的能力也會更為強固,自然地慈悲、智慧也就更為廣大了,正好比太陽放出的光芒愈亮,一切外在也必定更為明亮一樣。


  除此之外,所有的無明、暗鈍、煩惱,也都將不費力地消失掉;對於這一切障礙毫不費力的消失,那諾巴曾向瑪爾巴解釋道:如果用繩子在蛇身上打個繩結,蛇不用別人幫忙,也能掙開這個繩結;同樣地,由於你能直觀自心之清淨本性,所有的無明煩惱再也束縛不了你了,一切都像蛇掙脫繩子一樣絲毫不費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金剛乘是相當殊勝的法門,因為金剛乘能夠使行者在一生之中即身成佛,在金剛乘教法中,我們曾談到安住於無念無執著的禪定之中,沒有任何念頭和執著可以說是禪定的定義,但這絕不是某種不省人事的狀態,而乃是安然地住于自心本性之中,這是遠離戲論、是單純一味的,此為法身之境;然而在直觀自性的時候,自心本性也不是一片空白或一片黑暗的,它是清淨明朗的,此明淨乃為報身之境;而這明淨並非有實體的東西,它是空性的、無止境的,這乃屬化身之境,故總括來說,心的離戲一味是法身,心的明朗清淨為報身,而心的無終無止則為化身。


  金剛乘又稱為密宗,有很多人對──密宗的感到好奇,為什麼金剛乘是秘密的呢?其實金剛乘秘密並不是因為它必需要如此,而是因為要能領受它的教法,必須要發大心的人才可,如果行者無法接受金剛乘的觀念,根本無法修得任何成果,因此對於這些非法器的人,公開這種教法便毫無用處了;但對於能真心接受金剛乘,並真正能理解它的人而言,金剛乘就不是秘密了。


  此外,大家必須明白:引見自心本性並不就代表我們都已經證悟自心本性了,這乃是一個如何認出自心的方法,證不證悟完全決定在個人,如果你精進,當然對開悟有很大的幫助,而若是你根本不修持,今天聽完明天就忘了的話,那也不會有什麼幫助了。


  直觀自心的法門,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修持,譬如在公園散步時,就可以修此一法門,記住今天所教的要領,觀照自心本性,逐漸地你就會對於自心的安止更熟悉,最後便能明白何謂直觀自心本性了,光是直觀自心本性這些字詞,並不能完全表達出其實質的內涵,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來實修,光靠語言文字的解說是不夠的,這亦是為何實修是如此重要的原因了,如果你依法精進勤修,將來則必定能獲致相當的成就。


  若能如法勤修直觀自心之法,覺悟的經驗必定會一步步地發展出來,這就好比要到某個地方去一樣,只要朝目標走,每一個步伐都會令我們更接近目的地,同樣的,只要依照著教法,每一次的修持都會使你更接近覺悟。


  當然,除了直觀自心這個法門之外,止的禪定亦是必需的,修止會使我們產生平靜、祥和以及完全的放鬆,然而你有這些感受時,也切勿刻意地要去追求這些感覺,而應只管繼續地修下去,如此絕對可以在直觀自心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修行者。


  四瑜珈次第入果大手印


  修行者如法修行,一步一步地登向佛果,在佛學術語上,有所謂四瑜珈四瑜珈的每一個瑜珈都分成三個階段,總共十二個次第,就像階梯一樣一層一層地愈來愈高;而要爬上最高層,必定要從第一層開始,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果沒有從最基層開始,百分之百是無法達到最高層的,而直觀自心之法,就是非常基本而重要的第一層,配合上其他如止的修持,努力精進不懈,必能一步步地開發進步。


  此外,前面的引見自心本性亦是相當重要的,沒有上師的引見自心本性,縱使你看完所有四瑜珈的書,自己照著修,也不會有成果的,這跟不用樓梯就要想上頂樓是一樣不可能的。


  修行人若能正確精進地修此直觀自心之法,並且在四瑜珈的次第上有不斷地進展,這個修行者便是噶舉派的傳承持有者;平常大家自稱為噶舉派的弟子,但並不是噶舉派傳承的持有者,因為內在的證量並沒有達到一個相當的程度的發展。


  現在我們來談談四瑜珈每一個修行次第的情況。


  四瑜珈的第一瑜珈是專一瑜珈,其中又分成三個次第。


  當行者達到專一瑜珈的第一個階段時,會產生靜和明的感受,但這些感覺並不長久,亦不會同時出現的,即有靜的感覺時,就沒有明的感覺,而感覺明時,也不平靜,這階段代表著行者開悟成就的可能性,就如同遠處有煙升起,便可能有火,或是清晨時東方逐漸的白,表示太陽要出來了一樣,這靜、明之相,即代表著覺悟的可能性。


  到了專一瑜珈的第三個階段,行者完完全全能安止於定境和喜悅之中,任何念頭或障礙都無法干擾。而到了第三個階段,行者會感覺到光明,但這光明並不是開悟時的淨光,而代表著智慧的發展,行者繼續修持,光明在心中更加增長,行者會有更敏銳的智慧,能看穿如牆壁、門……等物體,也能預知未來,這都是修行進步的徵兆,象徵著獲取遍知三世的智慧是可能的。


  第二瑜珈是離戲瑜珈。什麼是離戲呢?我們的心在原始時,是本然清淨,沒有任何造作蒙蔽的,遠離一切戲論,這即是離戲


  在離戲瑜珈的第一階段,修行者能瞭解到心和諸種外象皆非實際存在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不生不滅的。到了第二階段,行者不但體悟到心和外象的虛幻不實,同時亦能知道對一切皆為虛幻之觀念的執著,也是虛假的,故亦超越了這種執著。在第三階段,行者洞悉了主體和受體間的空性,明瞭了事實上沒有所謂的執著,也沒有誰在執著,也沒有什麼在被執著,修行者明白了這只不過是無明的投射罷了,因為無明,所以有了大小、好壞、長短、方向等種種對立,然而在究竟的實相中,沒有何謂大小長短好壞,沒有什麼東西南北、上下高低,就像我們有所謂東西南北,但對天空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方向可言,這種種的分別皆出自無明的造作,而在此階段,行者能達到一種沒有執著的境界。


  第三瑜珈是一味瑜珈,此時行者能體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悟和空事實上是相同的,同一味兒的,故第三瑜珈稱為一味瑜珈


  在第一階段,修行者能覺悟心和外界是無分別的,自我和他人亦是無分別的,是相同的,一切都是無明的造作和蒙蔽,才會有許多的差別和隔閡。到了第二階段,進一步行者的心和外界一切諸法合而為一,就像水融于水一樣,沒有分別。到了第三階段行者便逐漸發出最究竟的智慧,而體悟到萬法的究竟實相,就像光線照射在水晶球上,光亦由水晶球而反射到十方一樣,由於行者產生了原始的佛智,也就能了悟一切萬物諸法的究竟實相了。


  在這裏我要簡單地解釋一下意識和智慧的不同:意識是由心所造出來的念頭,沒有辦法見到未來;而原始的智慧則能在一刹那間遍知三世一切。


  第四瑜珈是無修瑜珈


  在此之前,修行是為了要發展我們所欠缺的(如佛菩薩的諸種特質),要淨除我們必須去淨除的(如各種的惡業煩惱),故修行是必要的。然而在此無修之境,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去發展,也沒有什麼需要去清除的了。


  在無修瑜珈的第一階段,行者能覺悟到無修無修者是毫無分別的,由於這樣的覺悟,行者淨除了貪、瞋、癡三毒。在第二階段,修行者則淨除了所知障和煩惱障,此外亦去除了習氣。


  什麼是習氣呢?舉個例子,現在這房子裏有個發臭的東西,當你把東西拿走了,房子裏仍然會存有一點臭味,這發臭的東西就好比煩惱障,而臭味就好比習氣,故雖然煩惱已被淨除,但仍有習氣殘留,而在這無修瑜珈的第二階段,這一切煩惱和習氣便完完全全地清淨了。


  到了第三階段,該淨除的已完全淨除了,這時已是大徹大悟、大圓滿成就的顯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者已和金剛總持無二無別,永恆不變,永不退轉,這個階段就是圓滿無上佛果的階位。


  介紹完四瑜珈的十二個次第,並亦作了基本的引見自心本性之後,再來就是大家要負責去實修了,但若缺乏正確適當的自心引見,自己盲修的話,成就可能就像要畫火來取暖、畫水止渴一樣的不可能了,修習金剛乘,大家要記在心的,就是要積聚功德和智慧二資糧,並要實際地勤修止,這些都是在開發成佛所須之特質的道路上,非常基本而必要的努力。


  除此之外,如果你亦修持直觀自心之法的話,可以說佛果已掌握在你的手中,當然這不是說一尊佛陀真會出現在你手上,這代表當你經過上師的教導和加持,以及相當的修持之後,十分可能成佛,意指你和成就的距離已不遠了,事實上,直觀自心一法又被視為上師將成就傳給弟子的一個法門,同樣的上師也不是真的拿個什麼東西給弟子,而弟子握著這東西,就能成佛;上師傳的是方法,指引自心本性,而弟子必須遵照教導修行才能成就。


  從我到此地之後,我發現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根本上師,常有很多人問我:什麼是根本上師?”“誰是我的根本上師?”“怎樣認根本上師?,要明何謂根本上師,首先必須知道引見自心本性和證悟自心本性的不同。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可能有許多上師為你引見自心本性,但真正能讓你證悟自心本性的上師才是你的根本上師,所以這世上有許多位上師,但每個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師,然而我們也不需因此而局限了自己求教受法的範圍,認為啊!我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師!


  我們從許多的上師處領受教法,但並未真正開悟見性,然而當這一位上師令你認證了自心本性,他即是你的根本上師,對你而言,他甚至比佛還要重要,許多的上師傳給你的教法,為你引見自心本性,但你都不能證悟,而這一位上師成功地令你明心見性開悟成佛,這即是其最殊勝之處。


  在成佛之前,我們百分之百地可以親近許多位師父,但都並不稱作根本上師,將來真正令你開悟成佛的那位師父,才是所謂的根本上師,而這就像人的一生只有一位父親一樣,所以我們說每個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師,希望大家不要誤會了這個意義。


  關於四瑜珈的十二個次第,可能有點難懂,但如果你真的遵照這教法來修持的話,很確定 的,你的內在必定會照著這十二個次第一步一步地進步發展,一切只是修不修的問題而已,就像你有一顆種子,如果你不將它埋在土裏好好栽培,卻擺在冰箱裏,它怎麼可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呢?


  同樣地,在接受了教法之後,我們需要的是精進和努力,不斷地修持,四瑜珈的十二層境界,必能在我們身上獲得應證。



  回答一些問題


  問:希望仁波切能讓我們多瞭解一下實修,而不要講太多基礎理論。


  答:或許有些人已經知道或讀過了這些基礎的理論,但反復的溫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經由對基礎道理的反復溫習,我們會產生堅信,深信經由修持,成就是絕對可能的,成就是經由精進而來,而要能非常精進地修行,就必須對基礎的道理有十分深刻的瞭解和體會。


  問:請問接受了許多灌頂之後,有什麼方法能法法兼修


  答: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灌頂的意義是什麼?灌頂是為了給予求法的人一種修持的許可,譬如說你選擇一種法門,經過該法灌頂之後,便可以修這個法了,為了這種許可,你可以要求上師給你灌頂,或是上師對你十分瞭解,主動給你灌頂。


  然而每個灌頂都有不同的戒要守,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要以一種方法來法法兼修是不可能的;然而事實上這是你觀念上出了問題。


  現在你接受了很多灌頂,但如果你瞭解基礎理論,知道灌頂是為認識該法門和本尊,而其目的是引領行者至究竟的證悟,那你就沒有必要擔心那許許多多的灌頂了,但若你的心不清淨,接受了許多灌頂,卻認為這個法比較好,那個法不好,這個本尊比較有威力,那個沒有威力的話,則根本無法開悟了,因為你的心是不清淨的!此外,大手印是高深的法門,因為它是知一而解脫一切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深入一個法門,卻能從一切束縛中解脫出來,因此你根本不需要每個法門都學都修。


  問:在修行當中,能得知未來之事如天災……等,此是否為一種障礙?


  答:修行乃是為了將此心安住於無念的境界,去除任何分別心或判斷,所以當念頭生起的時候,不管是好是壞,是邪是正,都應直觀它們的本質,而不作任何判斷,不要認為是好的就貪執,壞的就壓抑或逃避,不需有任何反應,將心安止,沒有任何判斷,這即是定。


  如果你能安住於這樣的境界,那無論你能預知什麼,都不會影響到你,但如果你貪執好的,逃避不好的,這便又是心的造作了,經由心的造作投射,一切都可能發生。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能給很多修行人的很大的幫助,而在此你似乎並未明瞭學習和修行間的不同,在大手印的基礎階段是屬於學習,當你將心真正安住,放下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執著時,才算是修行階段,而若你執著於不執著過去、現在、未來的觀念時,當然這又是執著了,這是十分深奧的,修行必須不住於一切執著,無所謂存在或不存在,無所謂應不應該執著,而必須超越一切。


  問:密勒日巴祖師在修持大手印之前,曾經歷了極大的苦,而獲得大手印教法之後,又在雪山修持多年;我們在社會責任、工作為身的情形下,很難如此地修行,是否仍能接受大手印的教法,修行成就?


  答:大家對密勒日巴大師的生平都相當熟悉,沒錯,密勒日巴為了得到教法,曾經歷了極大的痛苦,獲得教法之後,又花了許多年的時間獨自修行,才終於開悟成佛,然而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過去許多的成就上師和傳承持有者已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加持力,例如密勒日巴的弟子岡波巴便不需去經歷他師父所經歷過的一切辛苦,這就好比一個人想要發明某種新機器,他必須要去經歷一段艱苦的過程去創造發明,因為這是完全新的,然而當新機器被創造出來之後,別人若想要擁有同樣的機器並不難,只要照著複製一台就可以了;因此,前人經歷艱難困苦,而身為後人的我們,藉著他們的加持力,便不需再去遭遇同樣的艱苦了。


  而雖然如此,大家也不要誤會,以為我們不用像密勒日巴祖師一樣辛苦,就不認真修行了,我們仍應儘量修持佛法,和佛法結緣,因為我們不清楚自己有著什麼業報,如果不修行了,一旦我們死了,便可能因為沒有和佛法結緣,而失去了修行的機會了!


  但若我們有佛緣,就算現在沒有很多時間來修行,將來也會有更好的機會和環境來修持佛法,進而開悟成佛,所以佛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要感謝諸位傳承上師,由於他們的艱辛和努力,使我們能領受極大的加持。


  問:何謂上根利器的修行人?


  答:上根利器者,是指真正懂得尊敬、珍惜上師及其教法的人,他領受了上師的教導後,即與上師和教法保持堅定不變的關係,並將這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這樣的弟子就是金剛乘上根利器的人,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偉大的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的上師瑪爾巴對他並不是很親切的,瑪爾巴打他、罵他,甚至有時還羞辱他,但密勒日巴卻從未放棄他的上師和教法,這就是上根利器的修行人。


  問:修密宗的人持咒,是否也會往生本尊的淨土?


  答:持阿彌陀佛的聖號,能往生極樂淨土;同樣地持本尊的心咒,亦能往生本尊淨土,然面我們是否往生佛國,都決定在我們的願。


  如果你持阿彌陀佛心咒,也期望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當然便可能得生極樂世界,持其他本尊的心咒情形也是一樣,然而如果你持誦佛號或心咒,但卻發願能化現無量化身來救度眾生的話,由於這樣的願力,只要有眾生需要幫助,你就能化身在該處。所以一切決定在願,就像射箭一樣,箭要往那兒射,都要看你的靶在那裏。


  問:持命氣在身體上那個部位?


  答:我無法指出持命氣的位置,因為它是一種氣,不只是持命氣,甚至其他四種氣也沒有一個特定的位置,但是在這兒我可以說一說它們的功能。以持命氣來說,它是生命之氣,有的時候人病倒或失去覺知,若有持命氣,就很容易再活過來,這就是它的功能和本質,但如果失去了持命氣,那無論什麼藥物或方法,都沒有用了,由此可知,持命氣是十分重要的。


  我也曾提到其他四種氣是從持命氣中產生的,如果氣流失了,能量精力也就流失了,故我提到一些保存氣和能量的方法,這些方法能使我們體驗到氣的完全能量,大家可能會好奇:當一個人完全保存了氣時,會是什麼情況呢?大家也許聽過一些以前的修行成就者的故事,他們為修禪定連續幾天幾個月不吃東西,卻仍能保持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這即是氣存於體內的現象。


  問:什麼樣的活動或行為會讓我們失掉這五種氣?


  答:通常一般人都逐漸地在流失這五種氣,但不是很快,就像皮球漏氣一樣,慢慢地,而當我們生起比較強烈的煩惱,如發怒生氣的時候,氣就會流失比較快。


  問:修行者是否要放棄父母兄弟及夫妻之情?


  答:學佛修行,並不是一定要放棄家庭、親戚或朋友,學佛真正要放棄的是我們的五毒,故若能捨棄五毒煩惱,那麼不管有沒有配偶,或有沒有和親戚朋友相處,都是一樣的自在,但若你不能摒除五毒煩惱,那不管你身在何處,都一樣會有問題,所以修行的人要放棄的,不是家人朋友,而是五毒煩惱。


  問:密法強調一師一本尊,此意義為何?


  答:一師一本尊的說法讓很多人產生誤會,沒錯,密宗強調一師一本尊,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是說有了一位上師之後,就不能再跟別的上師學法了,這是大家要先弄清楚的,其次,所謂一本尊是指以一個本尊來修持,假設你對某一本尊特別虔誠,並能修持此本尊之法,那麼在本質上來說,你所修持的本尊,即是一切本尊的總持化身,故你不需要再去修持別的本尊法了,然而由於某些因素,你或許會覺得,比起你原來所修的本尊,你會更想修另一本尊之法,在這種情形下,有另一本尊是可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一切本尊的本質都相同,但卻仍有許多種形式化現的原因。


  而再談到一師的問題,此一上師乃是圓滿你修行的人,也就是說他是令你明心見性,開悟成佛的人,所以是師,因為一旦你成佛,就不再需要別人來教導你修行了,所以我們稱這位上師是根本上師,然而在此之前你絕對可以有許多上師,並從他們那兒領受教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