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說識(七):人與自然的融和

分類:法相宗
2013/01/01 10:34


第七章 心包太虛——人類與自然的融和


  一、心生萬法


  禪宗典籍《宗鏡錄》卷九十八:


  大珠和尚雲:“心性無形即是微妙法身,心生體空即是虛空無邊身,示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是萬化之本,隨處立名,智用無盡。(中略)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眾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十二部經、五部毗尼、四圍陀論至心而極。”


  “心是總持都院萬法之源,亦是大智慧藏無住涅槃,百千名號,皆是心之異名。”(《大正藏》卷四十,九上六中——下)


  此心能生萬法能納虛空,所以《楞嚴經》雲:“諸法所惟生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我輩凡夫,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皆在造因。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由人造。心悟則“心包太虛,國土清淨;心迷則耽著五欲,妄認幻相為實有,塵影為自心。”所以國土淨穢,成聖成凡,決定於自己心性之迷悟染淨,不怨天、不尤人,皆因不出一心。


  有一天有位名作家面對一位出家師父,如此問道:‘佛經中說:“須彌納芥子,又說芥子納須彌”,前者以大包小尚能瞭解,後者以小容大,這實在令人難以接納,於理不通,說不過去。’


  師問作家:‘先哲有句話說,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您同意此說嗎?’作家頷首。又問:‘我們稱那些不學無術的人說是“胸無點墨”,難道那些有學問的人都是喝了很多墨水才讀書嗎?而對那些從上到大讀了不少書的飽學之士,我們尊他們說“學富五車”,五部車的書真的可以全部裝到肚子裏去嗎?又對那些很有眼光很會作計畫的智士贊其為“胸有丘壑”,形容寬宏大量的人說“宰相肚裏能撐船”這些不都是以小容大的實例嗎?’


  就如你出版很多書,眾人贊歡:“著作等身”。你的氣質高雅,人又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萬卷的詩書都能隱於腹中,而使你氣質高尚,小小的芥子當然可以容納須彌山。作家對此答覆甚是滿意,禁不住點頭微笑。又問:‘可否請師父示知,那些經論有此說法?’


  師答:‘《首楞嚴三昧經》卷上雲:


  堅慧菩薩,得首楞嚴三昧。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令諸山河日月星宿悉現故。(《大正藏》卷十五,六三五下)


  《大智度論》雲:以智慧大故能轉一切諸法。所謂小能做大,大能做小。能以千肆無量劫為一日,又能以一日為千萬劫。(《大正藏》卷二十五,二八三下)


  由以上經文可知,三千世界可盡入芥子之中,深不可測的心當然可包容廣大無邊的太虛空。若以“心”喻人類,“虛空”則是大自然的呈現,兩者的關係是相互含容,是相互共存,是同本同分、同根一體。所以美好的湖光山色可使人塵慮盡滌,涼爽的清風可使人火氣全消。和煦的陽光可使人寒意盡除。朱熹詩雲:


  半畝方塘一鑒開,開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首禪詩亦雲:“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大自然的一切是佛的般若智慧,是佛的法身所在。因此北宋蘇東坡有“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詩句。將清淨的身心融和於萬物之中,從大自然中認知悟佛的存在。所以《大智度論》雲:


  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


  二、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既雲:“自然與人類是同根一體”,清淨的大自然可孕育出高貴的心靈,故諺雲:“地靈人傑”所以保護自然環境,使自然生態不被污染是目前不容緩之事。


  被譽為日本國佛教學泰斗的鐮田茂雄教授,參加佛光山所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作專題演說,題目:“東洋的自然觀——自然和人類的調和與共存”。鎌田教授表示:愛自然,將自然與人融合在一起,是中國佛教的精神特色,此時有必要把中國傳統佛教再發掘,再重申其理念。這樣的主題,應該能契合太虛大師、星雲大師等大德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當教授做專題演說時,筆者擔當即席翻譯,深覺其內容合乎現代人間佛教的精神,寓佛法於天地萬物,大自然之中,為使向隅者亦有機會得聞此精彩內容。特將此演說全文翻譯出來。


  三、自然和人類的調和與共存


  美國的宇宙飛行士(太空人)接塞爾、休瓦卡特在一個講演會中,講了一段話:“從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一顆閃閃發亮的星球,而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美麗星球中的一份子,我們感受到無數生命的尊嚴。雖如此,但人們卻常因國境、民族、觀念體系等的不同而產生種種藩籬,使我感到難過。”


  從宇宙望地球,地球就好像一艘“地球號的宇宙船”。在這如船般的星球中,進行著民族間的紛爭,過著優心核子戰爭威脅的生活,可以想像這是多麼愚癡之事。現在,又加上,因環境污染對地球所產生的破壞,目前這又是一個新的威脅,正有幾項嚴重的事態在發生,舉例如下:一、臭氣層的破壞。二、沙漠區域日趨擴大。三、地球的溫度漸趨上升。四、酸性雨所造成的災害。五、熱帶雨林被破壞。六、海洋的污染。七、有害廢棄物所造成的災害。八、野生動物的減少等。總而言之,大自然正在被破壞。


  地球自誕生以來已經過了四、五億年,在這漫無邊際長的歲月當中,形成了一個自然調和的生態環境,但一百年來,地球的生態環境逐漸被破壞。對人類的生存而言,維護地球的原貌是首務,如果這個環境,缺乏蝴蝶的飛舞,鳥的叫聲,那也正表示人類的生存也岌可危了。


  現今熱帶雨林的大量砍伐,對大自然的破壞,速度相當驚人。在過去二十年間,平均每一分鐘約有三八、 六平方公尺 面積的熱帶雨林消失。(相當於日本甲子園棒球場的十分之一)。


  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等地的森林的亂開發,不知何時才能停止。東洋有句古諺雲:“山高非為貴,以有樹而為貴”。


  生長在日本屋久島的屋杉,有些樹齡已高達七千歲,仍生長繁茂;人自有文明以來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七千年是三千年的二倍,對大自然有如此強的生命力,不得不驚歡。


  人類開發自然,利用科學技術而有了今日的現代文明,今後的時代,其進行的趨勢,應是人們與自然的共存,與自然的調和。為了尋求這樣的理念,對於東亞細亞的自然景觀,尤其是佛教的自然觀,必須重新加以認識。


  (一)中國佛教的自然觀


  中國的東晉時代,《法華經》的譯者,鳩摩羅什的弟子,也就是有名的《肇論》的作者,僧肇(A.D.三八四——四一四)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和我同體”(出自《涅槃無名論》)意謂山川草木、動物、人類皆出於同一根源。這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和我一體”;換句話說,僧肇的萬物一體觀是來自於《莊子》齊物論的思想。僧肇的這句話以佛教的立場再加以詮釋的是華嚴宗祖師澄觀在(A.D.七三八——八三九)。澄清在《華嚴經疏》卷五十:“真如與我同根,法性與我一體”。把僧肇的“天地”易以“真如”;“萬物”改物“法性”。其內容可說是相同的;在華嚴教學裏,真如和法性意味著天地理法之道,是在揭示此道和天地之根源是一體。


  又宋朝的蘇軾(蘇東坡A.D.一O三六——一一O一)在《續傅燈錄》卷二<東坡居士章>裏的悟道偈雲:“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水的聲音是佛的說法,隨著四季遷移的山色是佛清淨的法身,這是從大自然去認知佛的存在,是在顯示自然和人類是源出一體。


  我到中國的長江流域的廬山或黃山時,遠遠眺望那些命名為觀音峯、毗廬峯等的山峯,隱隱約約的白雲霧中顯現出來,感覺是那麼的神秘,其形狀亦仿佛是佛身的再現。我曾登過四大靈山之一的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聖地。位於主峯天臺峯的地藏寺,為和俗界有所區別。被稱為“中天世界”,寺前的岩壁上刻有“非人間”的刻字,正顯示著那個地方是一個神仙世界,不是凡人居住之處。從地藏寺的萬佛樓往下望有千丈深的溪穀、香爐峯、鐘峯、鼓峯等都隱伏於其中。


  四川省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在華嚴頂、萬佛頂等山頂上聳立著觀音岩,長壽岩等奇岩,山中以萬年寺為始而有仙峯寺、中峯寺、雷音寺、伏虎寺等佛教寺院,整座山彌漫著佛教聖地的氣氛,可以說,山色本身的自然即是佛化身之顯現。


  (二)日本佛教的自然觀


  跟隨中國的如淨禪師而有所悟的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禪師(A.D.一二OO——一二五三),他承受了蘇軾的自然觀而說:“峯色穀響皆是釋迦牟尼佛的聲音和姿態”,在其主要著作《正法眼藏》中<溪聲山色>卷裏雲:“因溪聲山色之功德,大地有情同時成道,有諸佛見明星悟道……”這詩偈中引用先前所述,蘇軾的悟道偈,以此為本說明溪聲是如來轉法輪的音聲,山色是如來的清淨法身。道元又有吟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子規,冬有雪”。這首詩歌出了日本的四季分明,自然景觀變化很美。


  又首創念佛舞的日本時宗的開祖,一遍上人(A.D一二三九——一二八九)雲:“有情眾生,山河草木,風聲浪潮,無一不是念佛音聲。”他的出生地瀨戶內海是又美又靜之地,站在岸邊聆聽浪潮聲仿佛是一句句的念佛聲,又像是從太古傅來的搖籃曲。對嬰兒而言,母親的歌是佛曲,母親安祥且充滿慈愛地擁著嬰兒的形像是佛國,是淨土,是我們內心祈求的和平世界。一遍上人把鳥鳴、風聲皆視為念佛的音聲,又說:“欣賞花色、月光,心中無所牽掛”。從其詩永中可知其心境已和自然融和成一體。


  鐮倉時代,開創日蓮宗的日蓮上人(一二二二——一二八二)在<草木成佛口訣>雲:“草木皆成佛”。又《法華經》中雲:所有的人皆可成佛,真正的佛是遍一切處。草木皆是佛,意在說明自然界的草木皆是佛之顯現。日本的江戶時代,報德教的創始者,二宮尊德(一七八九——一八五六)歌雲:“無聲亦亦無臭,常於天地間,書無字真經。”“經”不是用文字寫成的,“經”是渾然天成於天地間。宇宙、天地、大自然即是“經典”,如何閱讀這部“無字真經”?他說:“閉上肉眼以心眼來讀;肉眼所見有限,心眼所視無限。”以心眼來看大自然,自然可讀通無字真經。


  日本人繼承著中國人的自然觀,他們生活在美麗的國土,大自然的懷抱中,而道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這句話正足以表現日本人的自然觀。


  (三)結語


  自然和人類是同根,是一體,站在這樣的東洋自然觀的立場來說,人類和自然調和與共存無論如何是必行的,也是必須的。若人類不以和自然共存共榮為目標的話,人類很快就會步上滅亡之道,我們應該知道,自然所能提供給我們可資利用的是有界限。


  日本的首都東京,無計畫地急於前進邁向都市化,導致人口激增,綠地幾乎消失殆盡而被稱為沙漠東京。但就在這樣的東京都內,皇宮以及明治神宮廣大的區域內仍留有一大片自然的青綠。而明治神宮的森林區並非是自然生長,那是集合全國各處獻來的十萬株樹林而成的人工林,這個人工林的樹木如今仍然鬱鬱蒼蒼,如同自然林一般。凋落的落的葉自然而成護林的肥料,人們只要有愛大自然的心,人工林也能變成自然森林。如同上述所舉之例。


  如今正是迎向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必須要以愛心來正視科學與自然。要以維護地球的清淨,積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不受污染不被破壞為使命。日本政府發表了一項新聞,提到明年度將在“國立公害研究所”中新設“地球環境中心”,是一個專門從事地環境之研究為要務的機構。又近來關於環境保護的問題及其重要性,透過大眾媒介不斷地被提起。事實上,政府也好,大企業也好,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國民的意識所在。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要有對環境保護的共識;確定文明是建立在人類和自然共存的基點上,這樣的共識,也就是人類文明提升的指標。


  四、心淨則國土淨


  譯完全文,不禁連想到,世界為什麼這樣紛亂?人類為什麼會如此不安,為什麼不懂得愛護大自然?追究其根底,必有其病源。根不固而求木之繁茂,源不遠而求水之流長,是絕對無有是處,因此人心不安,世事紛亂乃根源於人心自私自利,投機取巧。所以國父說:“國者,人之器也”。國之好壞,不在客觀器世間的好壞,而在主觀的人心的好壞。所謂心是功之魁,罪之首;如一把刀,用得當即有功,用得不當即有罪。又如手能救人,也能害人。拳頭捶背很舒服,拳頭打人痛不可支。所以手的舉動,刀的運用還是由心來指揮的。因此心才是萬物的主宰。說遠一點,不但世間法由心所主宰,即出世間法亦是心所創的,故《華嚴經》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故欲謀世界和平,必先淨化人心。如《維摩經》所雲:“心淨則一切國土皆淨”。


  如何淨化人心呢?以佛教的立場言:守五戒、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癡),信仰因果道理。唯如此才是人們運通、得失、富貴的尺度。唯有因果才能使人除卻不正的思想,才能軌範人們的善惡行為。世間有一人能信因果,就有一人能夠行善,也就是國家少一個壞人,多一個好人。若一個家庭裏的人,都能深信因果法則,不昧因果,人類心理自然會改變,而向善的方面去努力而行。唯有守法、行善才能使我們享受到真正自由的生活。過和平的日子。有這麼一個故事說:


  一家人到湖邊去度假以前,做父親的宣佈了度假的規則,但是家裏的兩個少年表示反對。他們說:“我們是到湖濱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不需要規則的束縛。”


  父親採納了他們的意見,取消了一切規則。但是一到湖濱,問題就來了。兩個男孩都發現沒有帶游泳褲。母親說,父親原來規定由她負責收拾和檢查行李,規則既已廢除,她犯不著多管閉事。


  兩個孩子玩夠了回來吃東西的時候,父母親已經吃過點心。爸爸說,沒有規則,每個人都應該照料自己。


  這兩個少年終於得到了一個教訓;規則有時候好像是不必要的束縛,但是卻能創造一個可以使你享受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環境。


  五、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世界上最值得欣賞的是清沏的藍天,寧靜的青山,樹蔭下的陰涼,草地上的溫馨,鳥兒的歌唱,小溪裏潺潺的流水聲,還有掠過天空的雲彩,以及陣雨後鮮花的清麗和泥土的芳香。


  有些詩人認為大自然比藝術品更美,英國十七世紀桂冠詩人德來敦曾說明它的理由:“因為藝術可能有錯,大自然卻永不失誤。”


  我們的心若能容納大自然的一切,任其自由自在生長,則能和宇宙萬物渾然成一體。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念靜心成正覺。


  如禪詩雲:“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複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青山綠水是我家。” 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三日 ,星雲大師在國父紀念館講演時提到:《六祖壇經》說:“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其差別只在“心”的迷悟;迷則妄念叢生,萬緣攀附,疆界障隔,人我兩立;悟則豁然開朗,遠離妄緣,平等攝眾,心包太虛。


  各位知道麽?我們的心原本民與佛陀一般,能夠包容一切。我們的心原本是何等寶貴,何等寬大啊!我們的心好像太陽、月亮,可以照破黑暗;我們的心好像田地,可以滋長善根,種植功德;我們的心好像明鏡,可以洞察萬象,映現一切;我們的心又如大海一般,蘊藏著無限的能源寶藏。


  我們近來常聽說世界發生能源危機,其實真正的能源未必就是石油,或電力,真正的能源乃在我們的心中。如果沒有石油,沒有電力,我們的內心依然可以發放光明;我們的道德之光、修養可以照亮人間。雖然沒有錢財富貴,只要心中有能源,便能時時滿足,刻刻感恩,那也就是擁有富貴錢財了。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心如虛空”,我們想和三世諸平等齊名,首先便要把心擴大,擴大到如同虛空一般。不僅我們的丈夫、子女可愛,乃至公婆、妯娌都很可愛;不只自己的親子可愛,前妻的兒女也很可愛;不僅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可愛,乃至外面的同事、社會上的眾人、世間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很可愛。我們心中有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擴大自己的心。如果你要富貴,那就先把你的心擴大開來,使它能包能容,廣包廣容,富貴自然就在其中了。


  六、總結


  最後就以一段經文,做為本文之結束。祈望人們能深切地瞭解自心,認識真心,不以自我為中心——體悟佛所說的緣生諸法的真理,用虛心來容納一切,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諸法既是眾緣和合的,當然就不是唯一、單獨。所以人類與自然可融和,人與人之間能互助。人人如此,就不會生起不善的心理去破壞他人,假若去破壞他人,那就無異破壞自己;污染大自然,也等於污染自己的心一樣。好比,和農夫過不去,我就沒有飯吃,和工人吵架,工人一罷工,我就沒有衣穿。俗雲:“人如水,我如魚”,魚離開水,就不能生存,我離開了人,我破壞了大自然,同樣不能生存。世界上的人,如能個個如此想,去實行,則社會安樂、世界和平就指日可待了。那真的是“萬家生佛”!


  《大乘止觀法門》卷四:


  心性自清淨,諸法唯一心;此心即眾生,此心菩薩佛。生死亦是心,涅槃亦是心;


  一心而作二,二還無二相,一心如大海,其性恒一味。而具種種義,是無窮法藏,


  是故諸行者,應當一切時。觀察自身心,知悉由染業,熏藏心故起,既知如來藏。


  信熏作世法,應解眾生體,悉是如來藏,複念真藏心。隨熏作世法,若以淨業熏,


藏必作佛果。(《大正藏》卷四十六,六十六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