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說識(一)

分類:法相宗
2012/12/31 11:53


前 言


  《般若經》雲:於一切法,心為善導,若能知心,種種世法皆由心。


  懷著感恩的心,以一年又八個月的時間,寫完談心說識這個連載於《普門雜誌》的專欄。事實上這一系列文章的完成,因緣於師父星雲上人對佛教文化事業的關懷與投入。


  一九八九年我剛從日本返國,適逢普門雜誌的編輯內容要全盤更新,師父為此召開幾次編輯會議,得知我的大學論文和碩士論文寫的是和唯識有關的內容,就指定我執筆這一方面的文章,而且要每月一篇;《談心說識》這個篇名也源自於師父上人的構思。因此就從一九八九年十月至一九九一年六月止(普門雜誌第一二一期至一四一期)有十八篇有關唯識學的文章,陸績刊載於普門雜誌。


  自覺所學尚淺,所以是懷著兢兢業業的心情接下這個重擔。一年多來,每天不斷地祈求佛陀賜予智慧,盡可能地把這個專欄寫好。唯識學在佛學八宗裏是名相又多又煩瑣的一門,用心、耐煩方能深入堂奧。十五年前在中國佛教研究院聽常覺法師講授《成唯識論》時,就發願要對此科深入細研。


  民國七十一年,承蒙佛光山常住慈悲派遣至日本留學,有機會多方面接觸現代佛學研究的方向和現狀,以及日本學者注重實際的學術風氣與嚴謹的治學風格。師父師長的栽培之恩、父母生養之恩永生難忘,每在佛前發願,希望生生世世做個出家人,讓佛法遍佈世間。


  留學期間,在東京駒澤大學隨山口瑞鳳、袴谷憲昭教授習藏文、福田孝雄教授習巴厘文並承蒙水野弘元教授多方指導,平川彰教授習俱舍、唯識,三枝充悳教授習中論,高崎直道教授習如來藏、鎌田茂雄教授習華嚴、平井俊教授習般若、田中良昭教授習禪、池田魯參教授習天臺等的學習,受益很大,深深體會到文獻字在現代佛學研究中的重要性。這其中駒澤大學校長平井俊榮教授的般若空觀思想與平川彰教授的唯識俱舍對我的影響最大。尤其重要的是師父上人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唯心淨土,一直是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所以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說明——人的心識作用會影響情緒,使你有理性的判斷也會有感性的錯覺,如果你時常抱著樂觀的心態去工作,以服務的精神與人相處,事業一定會很有發展,很有人緣;反之懷疑別人處處與你爭利,占你便宜則心將越來越狹隘,生活就越來越不快樂了。——所以《法句經》雲: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車轢於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行。


  就如同師父上人所說:人不一定要有金錢、感情,只要擁有信心、悲心、大眾、人緣,那才是最寶貴的。


  將八識的組織構造和三性的作用功能用現代的詮釋方式,透過各種譬喻,事象來解析人的心理過程由淺至深的變化與行為現象等內容是本書的概要,所以又稱為深層心理學


  今日的社會經濟成和迅速,科技文明發達,相對的精神資糧卻缺乏,人們找不到自我心中的主宰、苦悶、鬱躁,很需要佛法的甘霖來滋潤,希望透過佛法對心識的解析,而更能清楚地瞭解自己、認識自我,進而超越而臻無我。為此,才不惴淺陋將此書付梓!懇切祈望教界大德斧正指導。


  感謝平川彰教授百忙中撥冗作序。留學期間,連著四年,風雨無阻前往聆聽教授的課,他說:留學生如此熱衷聽課又從未缺席者,很少見。也因此每有請益,他即不厭其煩,剖陳分析、解我疑惑。近三年來教授逢國立東京大學退休之後以七十六高齡應邀至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學。他讚歎佛學院的學生認真、有水準。


  撰稿期間,承蒙師父星公上人的多方指導和演培法師的來函鼓勵、以及常覺法師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慈嘉法師、慈怡法師、依空法師等師長們惠賜寶貴意見與鼓勵;再有普門雜誌社長永芸法師的催生和幫忙校對的同參道友,懷著感恩的心,謹致以最高的敬意與最誠摯的感謝!


  有師父上人的慈悲攝受才有今日的法身慧命,謹將第一本書呈獻給最敬受恩師星公上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