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58

分類:法相宗
2012/11/01 17:38

(二)明常聲如幻


經文正宗分講結說諸義,結說諸義首先講了緣起性空,下面講常聲如幻。常聲如幻也是分兩大段,一方面辨明常聲,一方面辨明如幻。另外還有辨四法。我們下麵就講這三個問題了。


1.辨常聲


首先講辨常聲,我們看經文。


爾時大慧菩訶薩複白佛言:世尊,常者,何事


佛告大慧:。以彼惑聖亦,而非倒。大慧,如春炎、火、垂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


大慧,彼惑者有種種。非惑常。所以者何?離性非性故。


大慧菩薩聽到佛講了緣起性空,就問佛了。因為那個時候印度外道,各種學說都很多,最突出的是六師外道。其中有個派別叫聲論外道,他主張聲音是實有的,聲音有實體,而且是常住不變的。當然了這個學派本身他內部也有不同的派別,但總的來說,我們叫他聲論學派,講聲音常住不壞,有永恆性。所以大慧菩薩就問:“常聲者,何事說?”就是問,講聲常住的這一派究竟什麼回事,怎麼說。“佛告大慧:為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這句話費解一點。佛告訴大慧,這個聲常住的理論,這個外道的說法,是迷惑顛倒的,是惑亂。底下“以彼惑亂,諸聖亦現。”第二個講惑亂,這又不是講外道的迷惑顛倒,而是說萬事萬物所呈現的現象界是紛雜不齊的,世界上各種現像是迷惑、雜亂的,講的是這個。宋譯往往一個詞說幾種意思,所以常常很費解。“諸聖亦現”,就說佛菩薩他也看到這些惑亂,看到這些現象界的複雜性、差別性,但是“而非顛倒”,他不顛倒,不迷惑,不像聲論外道那樣,迷惑顛倒。“大慧”,佛又再舉例子,像炎、火輪、垂發、揵闥婆城、幻夢鏡,像這些世間顛倒,“非明智也”。他們愚夫、外道的顛倒是不明智的。“然非不現”,但並不是說現象界就不存在了。“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這句話確實費解。“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這個惑亂者是指世界上各種千差萬別的現象。“非惑亂作無常。”不是現象界本身來表現有沒有永恆性。因為現象界本身它是沒有自性的,離性非性故。這一句話在唐譯本是這樣譯的,他說:“妄法現實,無量差別,然非無常,何以故?離有無故。”現實世界表現的時候,是無量差別,然非無常,因為離有無故,沒有什麼有無。這個文義就比較明白一點,理解這幾句話按唐譯本來理解就清楚一些了。“性”指有,“非性”指無,“離性非性”就是離有無。


大慧,雲何離性非性惑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如彼恒河故,性。於餘故,非性。如是惑聖離倒不倒。是故惑常,相相不壞故。大慧,非惑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常。


就是觀察諸法要如實了知恒常如幻,沒有實常也沒有實斷的兩邊。凡夫是自己顛倒自己,聖人不迷惑這些事情。聲有而如幻,所以離有。雖幻而愚夫惑為有,這就故非無。像恒河水,我們人看到是水,餓鬼他看不到水,為什麼餓鬼看不到水呢,他認為水是膿血,所以“餓鬼見不見故”,他看不到,“無惑亂性”,所以非有。“於餘現故,非無性”。但是不是說餓鬼看不到水了,水就不現了嘛,其他的,像我們人,像畜生,這些界的眾生還是看得到的,所以又是非無。因為心識不同,見地不同,也就看的東西不同。“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聖人看這些現象界,不是說現象界沒有差別,沒有惑亂,看到了,但是不顛倒。聖人離開了有無的顛倒見,知幻為幻,知道如幻現象界不真實。並不是妄法上有差別相,那都是我們的執著而已。“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故。大慧,非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常。”說到惑亂的現象界有常性的原因,是因為和外境比較起來,內心的妄想顯得變化無常,容易破滅,而外境現象顯得持久,所以愚夫就顛倒惑亂,認為它(外境)是有常性的了。


大慧,雲何惑?若複因聖於此惑不起非不


大慧,除聖於此惑有少分想,非聖智事相。


怎麼又說現象界的惑亂現象有真實性呢?雖然一切聖者不起顛倒妄想,但並非不見顛倒的情形。這個就是講在妄法上,佛菩薩他不計有無,心外無法,他當然沒有顛倒妄覺的想法。就是說諸法如幻,並沒有一點真實性,並無少分的真實性,緣起性空嘛。如果你能夠離開了妄想,哪怕離開了一分,那你覺悟就多一分。如果還有少分的這種顛倒妄想的話,那就你還沒達到聖智的境界,哪怕有少分的都不行。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非聖言。彼惑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聖種性,及愚夫種性。聖種性者,三種分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萬事萬物像幻相一樣,沒有永恆性的,你抓著以為常,這都是愚夫妄見,如果對惑亂的現象,分別它的顛倒和不顛倒,就可以生起兩種種性:一種是聖的種性,一種是愚夫的種性。聖種性又可以分三種: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雲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自共相著起聲聞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


大慧,即彼惑妄想,起緣覺乘種性,即彼惑自共相不親計著,起緣覺乘種性。雲何智者即彼惑,起佛乘種性?謂覺自心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名即彼惑起佛乘種性。


“雲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何以凡夫妄想會引起聲聞乘種性呢?“謂自共相計著,起聲聞乘種性。”就是說外界的現象,無非是五蘊、十八界、十二入,對這些陰界入的苦、空、無我,你抓著它們具體的象徵(自相),抓著它們共同的性質,分別了知(共相)。一般凡夫都是對陰界入抓住不放嘛。但是如果你聽到佛的教導,了知陰界入沒有實體,這個就能夠起聲聞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如果“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何以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呢?就是因為他不執著惑亂這個自相共相,而且想怎麼樣出離,看到外界的現像是不真實的,是緣起的,想回避它,脫離它,不親因緣,以為這樣是究竟解脫,這是緣覺乘種性。“雲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智者,像佛那樣認識這一切外界的千差萬別,迷惑的這些現象,紛亂雜存的現象都是我們自心所現,自心現量。“謂自覺心現量,外性非性”,都是沒有自性的,“不妄想相”,不起妄想顛倒,這樣他就“起佛乘種性”了。


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彼非有事非事,是名種性


大慧,即彼惑不妄想,聖心意意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如。是故如離心。我此句示離想, 離一切想。


就是還有凡夫他看到種種現象就抓著這些不放,這就起凡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這個叫種性,前面已經講了,自性的問題,這個比較容易清楚。“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為如。”對這個惑亂妄法不顛倒妄想,能夠去掉它的過患,自性有漏的習氣都能夠舍掉,轉變自性,轉識成智這個就叫“如”,就是真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所以說“如”是離一切妄想心的。離一切妄想,真如自現。不是說你在出離當中還有一個常法存在。你只要出離了,就如了。這句話實際意思就是,除妄,你覺悟了那就是了。不是你出離了,除了這個妄以後,你另外還有一個“常”在那裏,沒有一個“常”在那裏,沒有一個“如”在那裏。這段說這個意思。這段叫做辨常聲。聲音的問題將來我們有機會再說。上次我也說了一點,以音聲做佛事嘛。佛說這個話並不是否認聲音這個法。佛是不立世間法也不壞世間法的。這個都是就外道的聲常住論他總認為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常”在那裏,釋迦佛說沒有這個東西,聲不常住,世界都是變的,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倒是可以這樣說,沒有不變的,這才是永恆,這樣說還差不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