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別. 不執著




2009/11/02 12:52

《華嚴經》上講無量因緣,說因緣就是我們平常講因果,因、緣、果,非常複雜,無量無邊。無量因緣歸結到最後,分為三大類,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因為有妄想,純真裡面就帶了虛妄,這是講一真法界,《華嚴》的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是純真,那裡來的四十一?有四十一,當然這個「真」就不純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可是佛給我們講西方世界有四土九品,那一真法界裡有四土九品,可見得也不是純真,這就是一真法界裡頭也並不純真;但是,它畢竟是一真,為什麼?它只有妄想,它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的確是一真。



從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面就有佛、菩薩、緣覺、聲聞(阿羅漢),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佛說是從分別形成的,由此可知,我們若還有分別,那你決定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大範圍、大圈圈,你有分別心,你絕定不能超越。


再下面來,那就愈來愈糟糕了,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那裡來的?從執著來的。這就說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有分別而沒有執著,可以給你分別這是黃的花、那是紅的花,他不執著。執著什麼?執著貪愛,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這個;你若動了這個念頭,你就墮到六道裡面來了。


六道裡面眾生有執著,四聖法界裡有分別沒執著;四聖是四個等級,愈往上去,分別的念頭就愈輕;愈往下,分別的愈重。六道裡也是如此,天、阿修羅、人,一直到三惡道。天人他有執著,但執著比我們輕,執著最嚴重的就是地獄;六道的層次是從執著念頭的輕重而變現出這個境界。


由此可知,我們如果想脫離六道輪迴,在生活當中,一切事情一定要看淡,不要那麼執著,也不要去分別,與我們不相干的,可以不聞不問;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就壞了,這個講的就是你要看破、放下。所謂「看破」是瞭解事實真相,十法界、六道的現象,我們明瞭了,六道裡面形成的因果,我們懂得,它是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就好。明瞭之後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叫做「放下」。


世間最難放下的是恩怨、債務,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是最難放下的,你要懂得,如果你放不下,你就要繼續搞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而已,生生世世,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的日子會好過些,你會懂得怎麼做人、怎麼處事;譬如我們欠人的錢,我們一定要還,為什麼?這一生不還,來生還要還,跑不掉的。人家欠我們的,最好不要了,阿彌陀佛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想到某人欠我錢還沒有還,那就去不成了;你為這一點小事情,就又去搞六道輪迴,這就太不值得了。


這是懂得因果,曉得怎麼做法;別人有恩對我的,我們要報答、要報恩;別人跟我們結怨的,我們就了了,一筆勾銷,不要再問了;見到冤家對頭也點頭、也歡喜,不記這些舊事了,所以你的日子就過得很幸福,這是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處事,這叫「修行」。


把我們所有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做法都修正過來;起心動念都想到眾生,都想到大眾,不必想自己,自己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人生在世間很短暫,實在講,生活愈簡單就愈幸福、愈快樂,你的負擔就很輕了,你的心容易得到清淨。你要是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什麼代價?妄想、分別、執著。


這些都是事實,諸位仔細去觀察、仔細去思惟,你就明瞭了。所以聰明人要過佛菩薩的生活,諸佛菩薩的示現,就是給我們作一個生活最好的榜樣,教給我們作一個明白人;學佛,實在講就是學做一個明白人而已,對人、對事、對物、過去、現在、未來,因緣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一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剛才講了,這裡面的因緣錯綜複雜、無量無邊,我們沒法子覺悟,從那裡做起,我們不曉得;經論太多,也不曉得從那裡讀起,也不知道從那裡學起,難在此地。所以學佛一定要親近善知識,要親近這些過來人,他們可以提供修學的經驗給我們做參考。


開始就說明瞭解宇宙人生真相之必要性;一真法界、十法界及六道之形成,全在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看破、放下,才能得到清淨、平等、覺。當下一念覺心才真正是「念佛」,以覺而不迷的心來念佛才能相應,否則一天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


功德與福德就在一念之間,功德能了生死,福德卻不能;我們要懂得如何在此生將無量劫來所累積的無量福德轉變為功德;當下念頭一轉,一轉一切轉,如何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轉。我們學佛菩薩,就是要學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覺而不迷;而我們之所以無法超越六道,就是因為我們有見思二惑,見惑中又以身見為首,我們誤以此身為我」,而將「我所」誤為「我」;需知「我」乃不生不滅,是常住的,而「我所」是有生滅、是無常的。萬法緣生,緣生之法,皆無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得之心亦不可得,故能所皆不可得。如此,即與自性相應。


雖曰:「萬法皆空」,但因果不空,因果有相續性,因變果,果又變因,循環不已,佛法之修證即以此理論為依據,故佛說「因緣果報」,「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修行之要不在世緣之順逆,而在此心之覺迷,覺了即離苦得樂,永脫生死輪迴之苦;迷了,雖富而不樂。勉勵同修以超越六道輪迴為我們此生努力的目標;並以馬鳴菩薩所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來說明覺性本有,故人人皆可證得,人人都可以成佛菩薩。妄想、分別、執著是本無,故可以伏斷。迷悟在一念之間,放下分別、執著即是悟;悟後起心動念不再為自己,一切都為眾生。雖為眾生,心裡若無其事,即《金剛經》所說「度無量無數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理可頓悟,事要漸修,《觀經》三福則是「三世諸佛淨業之正因」,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我們今天費了這麼多的精神及那麼長的時間,卻不能有所成就,原因就在沒有從三福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