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與命運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6/21 17:06


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釋字是:三點如星相,橫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聖也由他。說明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離不開自己的心;能從自己的心田去尋找,是沒有得不到感通的。正如種地一樣,種什麼得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結福果,種惡因結苦果。


  什麼叫命運?命運指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等現象,就是業因果報的體現。本來我們這個身體就是由業報所生,是來受善惡業報的,所以叫報身,或業報身。一個人的相貌氣質、貴賤窮富等屬於:正報。所處的社會和家庭環境、親屬子女及生活享受等屬於:依報。正報有福,依報自然豐富圓滿;正報無福,依報必定貧困惡劣。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種的業因現世結的果報。正如《涅槃經·矯陳品》所說:惡報之報,如影隨行;三世因果,迴圈不失。可知一個人的命運,並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別人操縱,完全是自種,因自受果。佛法從根本上揭示的由來與原理,卻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益的。算也是這樣,不算也是這樣;但佛教又不同於宿命論,認為因果律是活潑潑的,不是什麼鐵板數。我們在受果報的同時,又不斷在種業因,只要改變業因就可以轉變果報;而轉變的關鍵又在於心地。所謂業由心造業由心轉相隨心轉命自己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心法念處經》古德偈語說: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儒家也認為: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說得好:人與器皿不同,如筆只能是筆,劍不能變琴。所以它們存在和毀滅時間的長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樣,因為有的人,昨天還是盜蹠,今天可成為大舜;他的吉凶禍福,也便隨著改變。很難說得定。宋代隱士陳博(希夷)的《心相篇》說: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這些都說明;善業惡業,唯心所造;福報禍報,惟人自召。歸根到底,說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流傳的一首《心地與命運之歌》: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險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對於此詩,深為讚賞,嘗書寫贈人,並說: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當代高僧星雲大師,也高度評價此詩,勸人依此修心,懺悔罪障,不造惡業,廣種善緣,培植福德,那麼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詩前八句,把心地與命運的關係,概括為四種不同的情況。後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隨心轉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後指出對待這個問題的兩種態度,兩種結果。


  下面分別就心地與命運的四種不同情況,加以說明,並引據事例為證。


  一、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這類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較深厚,今生善緣成熟,享受大富大貴。但是,他們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潔奉公,摒拒驕奢淫逸的腐敗生活,同時樂善好施,救濟貧窮,廣種善因。不僅一生富貴到老,而且子孫昌達,家族興盛,甚至經歷幾百年都不衰敗。這種事例歷史所載很多,下面舉兩例為證:


  1.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江蘇蘇州人,少年家貧,寄居寺廟讀書。一次種地,挖出一罐金銀,仍把它埋下,到後來顯貴時,才告知寺僧挖出來培修寺廟。他在蘇州設置范氏義莊,舉辦各種社會福利事業,大量救助貧窮的族人。蘇州有座南園,據堪與家說,如果用它作住宅,子孫必定顯貴。那時他正任丞相,人們勸他買作住宅。他說,一家出人才,不如一縣出人才。他買來辦蘇州書院,果然培養了一批人才。而他的子孫同樣人才輩出,兒子范純仁又當宰相,經歷千年並未衰敗。前幾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范氏家族約百餘人(寓居世界各地的),在臺北市集會,隆重紀念範文正公誕辰。


  2.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國藩,湖南湘鄉人。官至兩江總督,弟曾國荃繼任兩江總督,子曾紀澤為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官,曾任駐英、德、法等國使節。一門富貴,顯赫一時。但是他律己甚嚴,居安思危,功成身退,治家有方,教子成才。其子孫後代均能秉承家教,直到今天曾氏子孫在科學界教育界還出了不少知名人士。


  二、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這類人,過去生中種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貴榮華。當其享富貴時,便貪戀五欲,縱情享受,窮奢極欲;同時倚仗權勢,損人利己,造種種惡業。所以富貴愈大,惡業愈重。一旦福報耗盡,惡業現前,不僅身敗名裂,甚至秧及子孫。老子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明禍與福本來是互為倚伏,也可以互相轉化的。而轉變的關鍵在於一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命運雖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壞,那麼美滿的福報,終將變為悲慘的遭遇。古往今來,這類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為證:


  《歷史感應統紀》載,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其人又才辨,能書畫。可惜心術奸險,嫉妒賢能,凡是才望功業在他之上的,就起忌恨之心,表面美言奉承,暗中設計陷害。他建一間密室,結構曲折幽深,命名堰月堂。常在裏面苦心策劃,構思許多使人家破身亡的毒計。所以,歷史上評價他是口蜜腹劍的人物。但結果害人終害己,後來七竅流血而死,死後被人開棺戮屍,家產充公,子女發配為奴僕、官妓。


  當李林甫未顯達時,有相士說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後來不久事敗,去責怪相士所說不驗。相士笑謂:相公確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報,應該責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罷了!公任宰相時,廣搜珍寶,縱情聲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鴨舌湯),盤菜百金(燒鵝掌將鐵皮燒紅,放活鵝在上面,讓他撲跳慘叫,血液均集中在腳掌上,再砍下來鵝掌作菜肴)。窮極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勝過富貴人家。早已超過三十年宰相應享之福,後代還須為娼奴償報。反而責怪我所說不驗,又此道理嗎?譬如有人將一個月的生活費在一天內揮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饑寒此乃理所當然,怎麼能怨天尤人!李林甫聽後默然無話,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這類人,過去生中造作惡業,今生惡業先成熟,遭受種種惡報。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夠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貧;有的更能懺悔宿業,隨緣行善。一旦惡業消除,善緣成熟,否去泰來,必然使貧窮困苦的厄運,轉化為美好幸福的佳境。這種故事社會上流傳不少,這裏舉兩例都是很真實的:


  1.《南洋佛教雜誌》載,清代臺灣嘉義州林登章,為人誠實,不幸被人誣告,關進監獄。林妻變賣財產營救,無結果。官府索銀兩去衙門,不慎在途中遺失。這袋銀卻被一個呆手呆腳、沿街討飯的乞丐徐良泗拾得。徐當時心想,這筆鉅款,失落的人可能會自殺,便決定留在那裏等待失主。果然林妻匆匆跑回來尋找,徐問明情況後即還給她。後來,縣官知道林妻買子救夫、乞丐拾金不昧的事情,大受感動,釋放林登章,不受她的銀兩。林回家後,用此款經營五金店,維持生活。


  徐良泗當天做了這件好事後,晚間仍回太伯公廟過夜。次日清明節,徐去郊外墓地討乞,夜裏宿地藏廟,半夜慘叫一聲,驚醒香燈師:第二天醒來,癱瘓多年的雙腿居然能站立了。香燈師問經過,徐說:昨夜夢見兩個小鬼,一個抱身,一個包腳,對拉:痛得我大叫一聲,便昏迷過去了,就睡著了。今晨起來,兩腿竟然能伸直走路了!


  徐良泗從此給人挑水維生。林夫妻開店三年,生意興隆,時常想念徐的恩德,但不知其姓名和住址。有一天徐挑水到林家店裏,林妻見他面貌很像恩人,但這人是站立走路,又不敢認。次日徐又來,林妻上前詢問,才知果是恩人,夫妻回廣東繼承其父的百萬家產,便將在臺灣的五金店及其他財產,全部贈送給徐。徐晚年又將財產佈施給一家醫院。


  按:徐良泗討乞維生,又系殘廢,竟能面對鉅款,不昧良心,歸還失主。只此一念,便能清楚夙業,增長善根,轉禍為福,是理所當然的事。


  2.王恩洋著:《人生哲學與佛教》載,清代,有鄉試官王某,原系一窮秀才,年過六十,教私塾,年終散學,帶回教書所得的六千文錢(有方孔的銅錢)回家過年,中途聽茅屋裏哭聲悲慘,去明情況,銀欠債無力償還,年終索債很急,只好改嫁妻子來還債,有小兒女,不忍分離,所以痛哭。這窮秀才很同情他們,問欠債多少?回答六千文。便毫不猶豫把六千文給他們,就回家去了。


  窮秀才走在岩邊,天晚了,恰遇對面幾十人抬大木料前來,躲避不及,墜落岩下,當場死亡。消息傳開,人們都說:老天沒眼睛,做好事沒好報,因果根本就不可信!


  這窮秀才的神識,忽然像一場夢醒來,睜睛一看,自己卻睡在一豪華房間中,寬廣的臥床,錦緞的被蓋。他的頭剛一動,一個老太太驚喜說:我兒子活了!兩個年青的婦女正在哭泣,急忙用手撫摸他,好像是妻子一樣。這時窮秀才大為困惑,用手摸鬍鬚沒有了,心想我可能死去又投生了吧?!聯想起佈施救人和墜岩喪生的經過,感覺渾身疲乏無力,不能說話,便糊裏糊塗的睡著了。第二天,一位老太爺,鬚髮盡白,和自己前生形狀差不多,陪著醫生來診病,診脈後醫生說:公子的病基本好了,只需培補一下就可恢復。這樣臥床七天,可以下床走動,他走到中堂,可那供的木主牌位,才知道不姓張而姓王了,又從奴婢口中知道這家是當地最有地位的,老太爺只有這個獨生子,現年二十五歲,讀書不長進,是童生。沒有孫兒,結婚後又接姨太太。一天老太爺對他說:我家世代書香,不能到你便中斷。現在病也好了,可去書房用功讀書!公子連答是是,走進書房,窗明几淨,室外花木繁茂,老師已坐在那裏和自己過去相似。叫他背書,沒一字錯漏:叫他寫字,沒有一字敗筆:叫他作文,寫出的文章十分老練,懷疑是抄別人的。另出題面試,也和前篇差不多。老師大驚,心想這個學生素來腦子很笨,做八股文寫不成篇;問他是什麼原故?公子不答,老師再三追問,還是不說。老師對此始終感到奇怪。一個月明之夜,老師留他賞月談心,又誠懇地問到此事,公子說:我前生是個秀才,教私塾,年終回家途中,佈施救人,墜岩而死。萬沒有想到神識投入這個臭皮囊中,便以這人的父母做父母,妻子做妻子。想我前生,並沒有做壞事;可是功名很不順意,年過六十仍然十分貧困。拿我佈施的六千文來說,並不算多,但這是自己全家的生活費,當時也沒有考慮,只覺得別人一家分離,太淒慘,動了悲憫心。是不是因這一念真誠的悲心,所以死後神識便投入這公子的軀殼中呢?老師聽後,異常驚詫說:想不到果真有這種事呀!第二天,老師要告別,公子問為什麼?老師說:你的學問文章,我比不上;你的思想境界,更比我高。我怎配當你的老師?假使是從前的公子,那我再教他十年也沒有問題。公子說我前生也是教書的,今生能獲得這種好報,我怎忍心讓你離去!我們倆正好一起研究學問,秋天同去參加縣上的考試,如果能夠還我一個秀才,您也光榮,父親必定重謝您。教師便留下,秋天考試,兩人同時考取秀才,父母喜出望外,重 謝 老師。公子繼續考中舉人、翰林、出任主考官。十多年後,他回到原來家裏,談起往事,件件吻合,給家裏購置產業,安慰他們的辛苦,並宴請鄉親,暢談前生事。這一下傳開了,人們都說:今天才知道,老天有眼睛,作善有善報,因果貫通三世,是真實不虛的!


  按:從佛法看,這個窮秀才,過去生中造的惡業較重,所以一生窮困,還應凶死,死後可能墜入惡道。但他能夠起一念悲心,捨己救人,六千文雖不多,是他全家的生活費。這一念和不為一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菩薩心腸沒有兩樣,自然能消除過去的罪障,種植未來的福報,所以神識不經過投胎,而直接投入公子的軀殼中。這也由於業力和福報所致,佛教名叫奪舍,像奪占別人的房舍來住一樣,因為沒有住胎,所以轉世不迷,記前生事歷歷如昨日事。還有一點要說明,因果並不是機械的,如果存心去模仿,要想獲得這樣的好報,未必能如願。我們只應當學習他捨己救人的大悲心行,因為一念真誠的悲心,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改變命運,這是絲毫不用懷疑的!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這類人,過去生中多造惡業,未種善因。今生大多愚癡,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環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懺悔,總是願人窮,恨人富,總想採取損人利己、違法犯罪的活動,來謀取財富,來實現自己的美夢,其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往往遭受橫禍,或者終身貧困,或者短命身亡。這種事例隨處可見。社會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為環境貧困,自己好吃懶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奮謀生,而是採取偷盜、賭博、搶劫等損害別人身命財產安全、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其結果難逃以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這一因果規律。以下引用一九九四年臺灣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的《太上感應篇注訓證》中的三件事例為證:


  1.浙江永嘉人徐輝,家貧經商,曾向單陽富翁借了一筆鉅款,對家眷說:如果富翁死,沒人索債,我便成了小富翁了。不久,富翁果死去,富翁家屬不知道借款事,徐便隱瞞過去。後來徐生一子,聰穎俊秀,非常可愛,八歲時患病,多方醫治,耗盡家產,病仍不愈。一天,來一位老比丘尼,孩子對他說:我想走了!老尼說:這便是你的家。父母這般疼愛你,你還要去哪里?答說:我是單陽人,徐輝曾借我鉅款,希圖我死,便不還債,我是特來討債的!說完便斷氣。


  2.安徽有陳某、徐某二人,均以撐渡船為職業。陳撐船較快,收入較多。徐嫉妒,常暗裏損壞陳的篙竿和撓漿。一次同宿江邊船上,徐又暗中把陳的篙竿弄斷;快天亮,怕被發現,便解纜離去,船行至江心,突然失腳落水,大呼救命,陳聽見,要去救援,可是撓漿斷了,無法行船。這時徐在水中說:我暗里弄斷你的撓漿,反而斷送自己性命,沒料到報應竟這樣快呀!說完便沉沒水中。


  3.明代嘉靖年間,江西南昌人,木工李某,載縫段某,算命劉某三家,因災荒逃到湖北居住,有學問,教書維生。劉算他的命主貴,給他做媒,與段訂婚。後李橋準備回江西參加考試,要求與段女結婚同行。可是段妻變心,認為富貴未必可望,不願讓愛女遠離,便另覓一少女代替,李橋和劉某均不知道。李橋回江西後,考試連捷,旋出任成都府知府,路過湖北,攜重禮致送岳母。而段某親女,則與一姓肖的結婚,勞力維生,十分貧困;這是暗裏羡慕肖女享受富貴榮華而自己卻貧困不堪的段女,憂鬱而死。


  究竟應該這樣對待命運問題?


  目前,社會上一般人都相信命運,有的人時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籤問卜,把自己的前程、未來的命運,都寄託在這上面,卻不反躬自責,修省心地;有的人到處跑寺廟,掛紅放炮,燒香拜佛,乞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官升三級,腰纏百萬,卻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種的什麼業因?是否能夠獲得這種果報呢?這種人都是捨本逐末,不遵循佛陀的教誨,不修省內心,不從自己心田上去下種、耕耘,卻向外弛求,想獲得福果,獲得好的命運,是絕不可能的。


  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必須深信因果,持戒修行,以三歸五戒,淨化身心,以四攝六度,利益眾生,最後達到心不隨境的地步。如果命運不好,應該反求諸己,懺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虛心改過遷善,決不怨天尤人。這樣惡業日消,善緣日增,冥冥中常蒙護持,自能轉禍為福,獲致吉祥。如果命運美好,應當了知,富貴榮華,轉眼成空;夢幻泡影,不堪留戀。這樣泰然處之,不為物累,任運逍遙安詳自適。真要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也必須從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做起。這是作為佛弟子對命運問題應持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