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切因緣

分類:心靈饗宴
2012/06/21 12:07





釋德凡





◎【靜思小語】
因緣來時,歡喜接受;
因緣盡了,祝福感恩、隨緣自在。


善力大,福就大
「治安不佳、犯罪率高,社會人心愈益不安,
須用愛教育、影響社會。」
與菲律賓志工座談,
上人殷殷叮囑要把握時間投入志業,
合和互協凝聚力量,發揮定國安民良能。


上人感恩菲國慈濟人在2009年凱莎娜風災過後,
以少數人力,日日辛勞帶動受災居民,
不只給予實質的生活幫助,更提供「以工代賑」,
鼓舞人人無懼髒污、清掃家園。
「雖然人少力薄,只要合心,運用智慧、
借力使力,也能做得很成功。」


此後,馬利僅那市政府大力支持慈濟人推動志業,
並與慈濟簽署環保協議;
翌年市府團隊並親自來臺感恩。
去年七月,慈濟致贈當地一萬三千戶貧苦家庭白米,
市長、議員全程參與,
不同宗教代表也齊聚會場、共同祈禱。


「只要營造出善的大環境,
自然能降低犯罪率,穩定當地社會。
期待大家持續就地招募人間菩薩、
啟發善心善念;好人多、善力大、福更大。」


上人表示,慈濟人用心用愛投入志業,
但做好事還要有「正念」──
能付出無所求、沒有得失心,自然不起煩惱。


「做正確的事,即使遭受阻礙、挫折,
都是提醒我們做得還不夠,還有人的心沒有淨化。」
上人期待法親有志一同,
以愛淨化人心,使社會祥和平安。


知因緣,解纏縛
一位女士的兒子跳樓輕生,先生為此自責不已,
三十日清晨,夫婦倆入精舍拜見上人。


見先生神情黯然、喪子心碎的太太泣不成聲,
上人教導:「應知孩子有其因緣業力,
他與父母的親緣已盡,此刻痛苦的牽掛、思念,
不僅纏住你們的心,也絆著孩子的因緣,
徒傷身心。」


上人特別對自責的先生開示:
「要提起智慧、超脫罣礙,運用佛法解心結,
給予孩子感恩與祝福,
願他來生是個乖巧優秀的小菩薩。
天底下尚有許多孩子需要我們的愛,
要利用有限人生利益人間,為社會人群付出。」


「要做到真正『放下』,實為困難的人生課題。
然人生無常而苦難偏多,
不能讓心靈總在無奈煩惱中糾結難脫……」


早會時醫療志工分享一則個案──
一位年邁的老母親照顧住院的兒子,
其丈夫中風臥床,家中的三、四個孩子
若非腦性痲痹就是身有殘疾,
唯一正常的孩子竟不學好,吸毒、喝酒而出車禍,
老媽媽自嘆「欠子債」,飽受折磨苦難堪。


上人感嘆,既來人間,雖生活中百般苦楚,
仍要隨緣度日,讓心靈超脫苦境。
「無論是善緣、惡緣現前,都要甘願接受,
莫再造作諸多業因業緣。
要學會『隨緣不變』,面對境界趕快調整心念;
若不肯接受現實、不隨緣,
人生過不去,就無法再往前進。」


早上那對痛失愛子的夫妻,
讓上人憶起年少時
親身見聞而深銘於心的真人實事──


有一位「阿桶伯」,是上人俗家父親的老朋友,
夫妻倆沒有生育,向兄弟抱個孩子來養,
視如己出般疼愛。
孩子五、六歲時,算命師說這個孩子雖然很聰明,
但可能活不過十二歲。
夫妻大感焦急,便聽從算命師建議,
打造銀鍊、銀鎖,戴掛在孩子手腳上。


孩子天性聰穎、學業成績良好,令父母更加疼惜。
十六歲時,
孩子認為戴手鍊、腳鍊會被取笑,不斷央求取下;
夫婦倆認為年限已過,取下應無妨,
怎知不久後孩子卻因不明原因往生,
令這對夫妻十分自責,
每晚輾轉難眠、淚眼相對。


有一天晚上,阿桶伯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個年輕人彷彿是往生的兒子,
他追上前呼喚,孩子回過頭來竟惡狠狠地罵道:
「我原本只欠你十二年,卻被多鎖了好幾年,
錯過許多好因緣,以致於現在深陷痛苦!」
說完竟拿了一支棍子要打他。


阿桶伯驚慌逃跑,不慎跌了一跤,便自夢中驚醒。
身旁的妻子被他的夢囈呼喊吵醒,
阿桶伯將所夢之事告訴老伴。
夫妻倆從此不再沈湎於喪子的痛苦中,
真的「放下」了。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隨著時間不斷變化,
因緣來時,歡喜接受;
因緣盡了,應心懷感恩、祝福,莫再強求。」
上人表示,父母所生的身體,
不斷隨著時間在生、老、病、死中變化;
人身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短短幾十年的人生中,凡事皆虛假幻化
,佛法是真實法,要把握當下,用心深入體會,
以「法乳」滋養慧命,生生世世積存智慧資糧。


上人勉眾把握今生此世,
莫被過去、昨日之事綁縛自心。
「此生的人生劇本已在過去生寫定,
無論生命長短,都要扎實運用分秒,
恆持菩提善念,不斷延續善因善種。
保持清淨的真如本性,心識清清楚楚、
沒有煩憂,佛法才能入心。」


破執見,心自在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與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
與花蓮慈濟醫院劉鴻文副院長談話時,
上人教導,無論身處何等境地,
皆要運用智慧待人處事,
以真誠之心投入應為之事。


上人例舉南非張敏輝師兄,
雖曾為了做慈濟而遭遇搶劫、
受槍傷,卻不因此退卻;
他表示,自己發願當人間菩薩,
就不能捨棄當地苦難人。


「修行不能停頓,而讓心境愈鑽愈狹隘,
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生短暫且無常不期而至,
應打開心胸,自度度人。」


上人教導,佛說無常、苦、空、無我,
是為了破除眾生執見。
人生境界時時隨順因緣變化,
每一個階段都有應當扮演的角色;
但是在變化中,仍存恆常不變的本質,
故云「隨緣不變」。
既知人生苦樂皆在因緣果報中,
認定正向就要步步前進、隨緣自在。

(資料來源:慈濟月刊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