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像靈異篇(上)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6/21 11:27


佛陀成道後第八年,思欲報答其母--摩耶夫人生育之恩,因而上升至忉利天,趺坐於善法堂之金石上。摩耶夫人出兩道乳潤世尊的口唇,以示親子之緣,佛為其母說法。


當時,人間四眾,不見如來世尊,渴慕憂悲如喪失了恃怙之子,大家都來到世尊說法的地方,問阿難說道:


“如來現在在哪里呢?”


阿難也哀愁的答道:“我也不知道佛陀在哪里啊!”


當時,有兩個大王因想念佛陀,差不多要想出病來了,這兩位大王就是優填王和波斯匿王。


優填王召集全國的塑刻巧匠,要他們塑造佛陀的肖像。巧匠們說:“巧工難作佛妙相,只能摹擬十分之一。佛之相好光明是無法表達的。”


結果,巧匠用純紫旃檀木,造了一尊佛陀的坐像。因為一切諸佛得大菩提轉大法輪,現大神變作大佛事時,都是坐著的,所以就造了一尊坐師子坐的跏趺像。


毗首羯摩天人知道了這回事,就變為巧匠,帶了雕刻的工具,來見優填王道:“我來為大王刻造佛像。”大王聞聽很是歡喜,他對天匠說:“仁者為造佛像,要與如來之形相似。”


時目犍連尊者運神通力,與天匠同往忉利天,將世尊相好先繪製成圖,然後下來依圖刻像。不日功成,像高7尺,面目手足皆紫金色。大王見佛陀相好,心生淨信,得柔順意,煩惱業障消除,是為造像之始。


佛像為正法以後之恃怙


與優填王同時思念佛陀音容的,是波斯匿王。他想塑造如來的形體莫如真金,因而便用純紫金塑造了一尊5尺高的如來金身像。


世尊在忉利天宮說法90天圓滿,告訴天帝及四眾道:“我再過7天就要回返下界僧伽屍國的大池水側。”天帝聞聽,命自在天從須彌山頂至池水作三條路徑:金、銀、水晶,讓如來足踏其上而下。


印度的五王得悉,都趕來迎接佛陀。五王乃是伽屍國波斯匿王,拔嗟國優填王,摩伽陀國頻沙王,五都人民之主惡生王,南海主優陀延王。五王都來頂禮佛足,並獻上供養及珍貴之品。優填王更頂戴佛像向佛陀頂禮,說也奇怪:這尊旃植木像竟從座而起,如生佛足,升履虛空中,足下雨落寶花,身放光明,來到世尊前,合掌向佛作禮並說偈道:


佛在忉利天 為母說法時 天匠造我像 遠聞善法堂


三十三天眾 同音皆隨喜 未來世造像 獲無量勝福


世尊也長跪合掌對著其像,其像近前躬身低頭,世尊為之摩頂授記道:


“吾滅後一千年外,當于此土為人天作大鐃益,我諸弟子,俱付屬汝,若有眾生,於佛滅後,造像幡華,眾香持用供養,是人來世,必得見佛,出生死苦。”


時優填王啟請世尊道:“以前的三世諸佛滅度後,造像者還在否?”


佛陀說:“我以佛眼普見十方三世諸佛滅度之後,造像之人皆生十方佛前,無有一人還在生死者:唯造菩薩像的人還有留在世上的,如頻沙王就是的。”


時旃檀佛像對世尊說:“世尊前進,可入精舍。”


世尊也對像說:“不是如此,我緣將盡,入滅不久;汝在世間當久利眾生,若汝在後,人生輕慢。”


經過再三往復(遜讓),還是其像在前先進,歸於本位。


佛陀則隨後移住寺旁的小精舍內,與檀木像分處,相距約二十步。優填王睹此倩景,更是喜不自勝,得未曾有。


當時五王又請示佛陀,如何造立佛寺。世尊伸手從地中出迦業佛寺,五王看了,就以之為法,建大佛寺,安置佛像畢,禮拜而甚,是為立像建寺之始。


當時五王又請示佛陀,如何造立佛寺。世尊伸手從地中出迦業佛寺,五王看了,就以之為法,建大佛寺,安置佛像畢,禮拜而甚,是為立像建寺之始。


佛像化度勝音城


勝音城的仙道大王是一個強國。一天,他問群臣:“世界上還有與我們同樣豐富的國家否?”


當時有一個曾在摩竭陀國住過的人說:“東方有王舍城,其國富與我們國家相等。”


仙道大王聞聽,想與王舍城建立外交,查詢王舍城所沒有的東西,出以示威。因在自己的國內選出上好的疊布,於布上繪了勝音城仙道王的像,另造了一副上好的鐵甲,名曰五德上甲。所謂五德即是一、盛熱天穿上此甲涼爽;二、刀斫不人;三、箭射不穿;四、避諸毒害;五、能發光明。


仙道大王派使者將此二物送到摩竭陀國王舍城去見影勝大王。影勝大王見了憂念道:“我們以什麼東西去酬答他們呢?”


有位大臣奏道:“彼國贈了一領寶甲,我國雖無此二物,但我國有佛寶是彼國所無,佛是人中的妙寶,十方世界亦無與之相等的,大王可令巧匠將世尊像畫于疊席上,派使臣送去勝音城。”


影勝大王與大臣同去見佛,向佛頂禮後說明來意。


佛陀聞後贊許他說:“善哉妙意,可以畫一佛像送去勝音城。”佛像畫好後就在下麵寫頌語道:


波當求出離於佛教精勤 能降生死中 如眾推草舍


于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影勝王把佛像繪製妤後,派了一個送像的使臣對他說:“此像拿去,要在眾廣人多處懸起皤蓋來,香花布列,盛設莊嚴,然後才可以開像,如有人問是什麼像,就說是世尊的像,是舍去王位修成正覺的佛陀。”


影勝王作書命使者去報知仙道王。仙道王讀了來書勃然大怒,他大聲對大臣說:“摩竭陀國影勝王要我們平治道路,嚴飾城隍,花蓋幢幡,集諸人等,還要我率領四兵遠出迎接,這是什麼話?簡直是輕視我,我要率兵去討伐摩竭陀國!”


當時有一個大臣出班奏道:“曾聞彼王度量寬宏,禮賢下士,決不會輕視大王的。以臣之見,不如順照其言做了以後再說。”


仙道王准奏,如法禮迎,開像瞻視,見是佛世尊的畫像。當時有王舍城的商人也在旁觀禮,大家都異口同聲的合掌稱念南無佛陀世尊!仙道王聆聞遍體毛豎,次第的詢問其義,商人們一一回答。


仙道王誦其頌文,依文思惟,回去直到天明不起於座,證得初果。他歡悅的說偈道:


敬禮大醫王 善療於心病


世尊雖在遠 能令慧眼明


又致書給影勝王道:“我賴仁恩見真諦,我欲見比丘,請來我國接受供養。”


佛知此事,派迦多演那率五百比丘到勝音城去,其國眾生皆受教而起信仰。仙道王后來也出了家。這是佛在世時,以其畫像而化眾生的一件事。


明帝夢金人暨中國有佛像之始


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有一天,明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項佩日輪,飛至殿庭。第二天召集群臣問之。通人傅毅出班奏道:“臣聞周書異記上說:昭王二十四年甲寅 四月八日 平旦時分,狂風忽起於宮殿,人舍悉皆震動,夜間又有五色光氣貫入太微,遍于四方,作青紅色。當時昭王問太史蘇由是何祥瑞?蘇由答曰西方有大聖人生也。王問於天下的影響如何?蘇由答曰此時無他,在一千年後,其聲教將廣及此土。昭王聆聞,使人鐫石以記其事,埋於南郊天祠前,以年代計算,今正是時,陛下所夢,想必是佛無疑。”


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博士王遵、秦憬等人一十八人西訪其道,抵月氏國(今新疆等地),遇見迦葉、摩騰等所帶來優填工造的佛像。蔡愔等攜歸呈上明帝,明帝看後,正如夢中所見的一般,令畫工繪其圖,于南官清涼台及高陽門顯節壽陵上供養,這是中國有佛像之始。


孫浩穢像遭現報


吳主孫皓不信佛教,一日,從人於後園內掘出金像一尊,呈給吳主,孫皓就把像放置於他的廁所旁邊。


到了 四月八日 ,孫皓上廁所對金像戲說:“聞聽今天是浴佛節,我也給你浴一浴吧!”


說著就從金像的頭上尿下淋浴。回去便下身紅腫,陰處腫痛,躺在床上號叫不已。


太史給他占了一卦,說是冒犯大神所致,因而到處燒香祭祀,然而卻毫無效果。


府有侍女信佛,因進言道:“佛為大神,威靈四方,陛下前日穢之,應速將金像潔淨並懇切懺悔!”


孫皓由於下體腫痛難忍,只好伏首聽信,趕快叫人把金像從廁中請出,跪於床上以香湯親自沐像,並伏枕哀哀懺罪皈命,腫痛因之便慢慢痊癒了。


孫皓又下令用車馬把沙門僧會等請入宮中供養,說法及受戒,廣修功德後,把金像送到建初寺供奉。


海上飄來二佛像


西晉湣帝建興元年的時候,在吳淞江上飄浮著二尊佛像。漁人疑是海神,延請巫覡往迎,可是愈近而風濤愈大,竟迎取不到。


事奉黃老的人,以為是天師神像,結伴往迎,風濤依舊,仍是不能迎到。


在吳縣有位信佛的 朱膺 居士,他聞訊邀請了東雲寺的僧尼多人,焚香禮迎,結果風平浪靜,很順利的迎接了回來。


當他們去迎接時,遙見海中有二人似的,航近看看,卻是兩尊佛像。像高七尺,背上有字:一名惟衛佛,一名迦葉佛。 朱 居士等將其奉置於通玄寺中供禮。


佛像會跑


東晉孝武帝甯康三年 二月八日 ,道安法師在夾陽城西鑄造一尊丈六無量佛像,到第二年的冬季才大功告成。


像成後奇跡出現了,佛像卻自己向西行至萬山去了。


當時襄陽境內的人都驚訝不已,把他迎回寺內,可是到了晚上又跑出了寺門。


刺史郤恢異其事,因改其寺名為金像寺。


長孫哲毀佛遭報


北周武帝,原名字文邕,稱魯公。由太祖宇文護弑明帝宇文毓後立他為帝——武帝。


周武帝登位改國號保定,六年後改為天和,天和七年改元建德,建德三年普令天下廢佛教道教。


那時有太原公王康者,為荊州刺史,奉帝詔毀寺逐僧。刺史叫副將長孫哲督工實施。


當時在荊州最大的一尊佛像,就是道安法師所造的一尊無量壽大佛,自東晉至北周已經有百八十年的歷史了。


長孫哲糾工100多人,用繩子系住佛像的脖子,一齊用力拖拉,絲毫不為所動。副將斥工人不出力,以杖打人,然而再牽仍是不動。又加了300多人,還是拉不動。再加到500人,才把佛像拉倒,聲震地動。副將見了非常高興,好像打了一個大勝仗似的,趕快馳馬跑去報告刺史,但是才跑了100多步,便從馬上栽下,眼瞪得大大的,痛苦地掙扎了一會便斷氣而死。


當時圍觀的民眾莫不鼓掌稱快!


佛像被毀,在佛像的腋下衣內有字記雲:“晉太元十九年,歲次甲午,比丘道安於襄陽西部造丈六金像一尊,此像更三周甲午,百八十年後當滅。”以年月計算符合。道安法師有印手菩薩之稱,聖言預知信然不虛。


慧護法師鑄像瑞應


東晉元興二年,沙門慧護,在吳都紹靈寺鑄建丈六釋伽佛像,于寺南高阜處鑿穴熔鑄之。


金像鑄成將要移去,夜間,穴中忽有6朵白花飄出,鮮潔異常,遊逸空中。到了天明,自穴中又出煙如白雲,雲中隱約見有白龍長十數丈,光彩煥然,徐徐繞穴,每至佛像前,便贍仰徘徊。時正清風細雨,香氣四溢。佛像人座後,天龍也升空而去。


地下湧出育王像


東晉義熙元年,司徒王謐一日上朝入宮,從東門經過時,隨從見東門外有五色異光自地湧出。報告司徒,王謐叫從人掘之,得古形銅盤一個,盤下有金像一尊,約四尺高,光趺具全。這義是一尊阿育王像,同孫皓于園中所掘得的一樣。因此奉進宮去。宋祖素來不大相信佛教,及見此像後,倍加禮敬。敕命把像供於瓦官寺,後又移到龍光寺供養。


廬山文殊菩薩像


東晉時廬山的一尊文殊菩薩像,是晉朝名臣陶侃建旟(督師軍旅)南海時,有漁人每見海邊放光,因而告知陶侃,陶侃派人尋之,見一金像隨波而至船側,撈請上來後,檢視其銘,知是阿育王所造之文殊菩薩像。


在阿育王的傳記上說:“育王既統此州,命鬼王制獄,怨酷尤甚,文殊現處鑊中,火滅水清,生清蓮花,王心感悟,即日毀獄,造八萬千塔,建立形像,其數亦爾。


起初陶侃並未深信因果,及見此文殊菩薩像,起歡喜誠敬心,把像送到武昌寒溪寺。後來陶侃調官荊州,派人來迎此像。可是,本來輕而易舉的金像,數十壯漢也抬不動,又加派人許多人力,牽挽上輿;僅得上船,船幾乎沉沒。使者回報,陶侃只有命他們仍然送回本寺。回程中,金像非常的輕,不用多大的力量就送回寺裏了。


慧遠法師聞聽,具威儀來迎入廬山,一點也不費因難。當時有兩句諺語說:


陶為劍雄 像以神標


雲翔泥宿 邈何遙遇


佛法感應,是以誠而致,不是以人力可強求的。


隋朝末年,資賊四起,天下大亂,僧徒亦各散去。有一老僧,也來辭像欲離去。忽然金像對他說:


“你年老,可待在寺裏,不要緊的。”老僧依言住下。


不久董道沖賊寇擾江州(九江),賊徒入寺覓財物,強迫老僧要錢,老僧說沒有。賊要用火燒他,老僧說:“死到寺裏,污穢伽藍,到寺外如何?”


賊徒就拉他到寺外,將欲殺之。老僧自語著說:“我行年七十,不負佛教,而今死亦瞑目!”伸出頭來,等待賊寇下刀。賊刀舉起,卻自刺心窩,穿背而死。群賊害怕,東奔走到慧遠法師的墓邊,忽然天昏地暗,雷電殛死賊眾九人。江州的子女衣物,多依山藏匿,從此賊徒不敢入山。


文殊菩薩像在東林寺的重閣上。唐初武德年間,石門穀風,吹閣北傾,欲將閣扶正,又無法施工。寺僧禱求伽藍,不久大風從北面吹來,閣還舊如故。


僧洪法師集銅造佛像


僧洪法師,豫州人,住南京瓦官寺時,精修福業,他化緣造一丈六金色佛像,費數年的心力,才把鑄造聖像的黃銅蒐集夠。但佛像剛熔鑄完成,還未及開模,便因當道禁銅而遭難人獄了。


時為東晉末年,劉裕為相,國家為了徵集銅器鑄造兵器,民間不許私存,有必交出,否則以重刑法辦。僧洪法師既熔銅鑄造金佛,所以便觸犯了國法。


僧洪法師既然身人囹圄,法無人情,待死而已。因而他說放下萬緣,一心誦念觀世音經,皈命佛像。那天夜間,他夢見自己所鑄的佛像來到他的身前,以手撫摩他的頭並慰問道:“你駭怕嗎?”他說:“自念必死。”佛像說:“不要怕!”洪師見佛像胸前有六尺長大的一塊焦沸,心更憂念佛像不已。臨行刑的那一天,由相府的參軍監殺。誰知未到刑場,坐車被路旁突來的一條瘋牛抵壞了。因而延期一日行刑。但是到了次日,相府卻接到彭城來了一道命令說:“僧洪無罪,速予赦免放歸。”等語。


僧洪回去開模佛像時,見像胸前果然有一塊焦沸的地方。


慧受法師乞園建寺


慧受法師,安樂人,晉興甯年間遊至一處,便在那裏住下,蔬食苦行。有一次,他經過一座花園,凝視良久,歸去每夜夢見他在那座園中建寺。詢問園主;名叫王坦之,欲向王家表白心意,但不好開口。他先試探王家守園的僕人,守園的人說:恐怕辦不到吧!


慧受法師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便誠懇的去訪謁王坦之,說明己意,王坦之聞聽一口就答應了他的要求。


慧受法師先在園中設立一間小屋,每夜都夢見有條青龍從西方來到園中便化為樑柱了。受師告訴沙彌說:“你去新亭江邊看看,有沒有從上游飄來什麼東西。”沙彌領命,到江邊一看,見有一條長大木柱,隨流而來。沙彌急忙奔告受師。受師便雇請鄉民打撈上岸,做為建寺樑柱。遠近聞知,都來觀看這只感應而來的神木。王坦之也慨然舍園為寺。寺成,並以受師本鄉為名,因而定名為安樂寺。


北魏永寧寺、塔


北魏永寧寺,是北魏胡太后所建。在高僧傳記中唐道宣律師及菩提流支等都有詳細記述,現在把大概情形摘述於下:


永寧寺是北魏孝明帝(名拓跋詡)熙平元年胡太后所建立的。寺中最出名的是9層寶塔,塔由木建、高90丈,塔頂再加金刹10丈,一共是出地千尺,100裏外便能遙見此塔。


最初建塔開掘基地時,從地下挖出金像32軀,太后以為嘉瑞,因而決心把這座寶塔要“飾制瑰奇,窮世華美”。塔頂置金寶瓶,可容水25斛,承露日金,盤有11重,金盤角上都有金鐸。寶塔9級,每個角上也懸掛大金鐸,上下共計130枚。塔的四面有九間六窗三戶,皆是朱漆靡扇,並且垂諸金鈴,每層共有五四百枚不等。每逢高風,)永夜鈴鐸和鳴之聲,傳聞10多裏。


塔北有正殿形似太極,殿中供各種佛像,金玉珠繡,巧奪天工,冠絕當世。僧房櫛比有1000多間;裏面蒼松翠柏,花卉異草,院牆周匝,皆用磚造,上覆綠瓦。


正南有三門樓,開三道三重,去地高約200餘尺,狀若天門,赫奕華麗。夾門列有四力士!四師子,皆飾以金玉,莊嚴璨爛,東西二門亦是如州此。


四門之外,樹以青槐,恒似綠水,京師行旅遊人都庇蔭其下。


永寧寺建成以後,明帝和太后登臨其上,遙視宮內如在掌中,因下令不許遊人登臨塔頂。


《洛陽伽藍記》上說:“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見到永寧寺及百丈高的佛塔。金盤炫日,光耀雲表,寶鐸禦風,響出天外。他自己說:年一百五十歲,曆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的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形容雖過於誇大,而其莊嚴珀麗,極一時所有,殆非虛語。


有一次,太風吹墮一寶瓶,入地有一丈餘深。


永熙三年二月,為天雷所震,寶塔被火所燒。帝登淩雲臺上觀看,派1000羽林軍趕去救火,火從第八級中發出。當時雷雨晦冥,百姓道俗都出觀看,竟無能救。時有兩個比丘不忍目睹焚盡,投火而死。觀者無不悲惜落淚!而哀注之聲更是振動京邑。


火焰相繼燒了3個月,入地刹柱,經過一年後,還有煙氣。


那年的五月,有人從象郡來說:“曾見浮圖高塔于海上,光明照耀,儼然如昔所見,沿海居民爭睹,俄而雲起霧蒸,浮圖漸漸隱去。”


子胥廟中運銅鑄像


僧亮法師,幼小出家,戒行精嚴,他要造一尊丈六金身的佛像,需銅很多,聞聽湘州界銅溪的伍子胥廟裏有很多銅器,但又聽說那廟中有毒蛇,無人敢接近。


僧亮去問刺史張劭,向他借大船10艘,壯漢100人,準備到子胥廟去取銅。張劭說:“廟既威靈,犯者必死,並且有蠻人看守,怎麼會取得銅呢?”


僧亮說:“此行若能功德成就,當與檀越共,如其有禍,我自當之。”


張刺史借給他壯漢100,大船10艘,行了三日夜來到廟所,他們一同進入廟裏去。廟前兩隻大銅鑊,可容百斛,裏面有巨蛇長10餘丈,出來阻住他們的路;大眾嚇得不敢前進。亮師捺錫向前對大蛇說:“汝前世因罪業,故受報此蟒身,不聞三寶,何由自拔?吾造丈六無量壽佛,聞此有多銅,故特遠來相取。”蛇舉頭看看亮師,蜿蜒而去。


亮師率眾進寺,見一人手持竹笏而出,對他說:“聞法師有道,營福事重,特來隨喜。”於是領導亮師搬運銅器,10船裝滿,才取了廟中銅器十分之一。廟中神床前有一唾壺,裏面有一條蚰蜒,長約2尺多,乍出乍入。那人說:“神最愛這東西,亮師沒有取。” 上船後,風順船速,群蠻追來時,他們早已去遠了。


亮師還都,鑄像既成,背後圓光尚缺,宋文帝為造金鑾,安置于彭城寺內。


鑄造八丈金像之靈異


法悅法師與智靖法師二人,發願要造一尊8丈高的無量壽佛像,時值齊末,世道淩替無法進行。到了梁時,才將此事奏聞皇上,武帝降旨准許,並賜巧匠、工人及資費,於天監八年五月三日,在莊嚴寺開工營鑄。工匠測量8丈高的金佛,須銅4萬斤,而所糾集之銅,尚未熔鑄及胸便已罄竭。遠近百姓也送銅來,投人爐中瀉人模內,還是不滿。不得已,馳奏皇上,武帝敕令圍庫助功德銅3000斤,而鑄像的地方已見車載而來,傾人爐中銷熔,一鑄便滿了。然而轉眼之間送銅的人車俱失所在。不一會,庫房管銅之官吏報說:只見銅少,卻不見有人搬運是何道理?工匠聞之,歡喜雀躍,遠近隨喜之道俗,無不歎異。适才送銅之事乃神靈感應啊!


到了開模量度的時候,像踴成9丈高,又是一個奇跡。


當開頂時,大眾遙見有兩個僧人跪開像髻,近前看看,忽然不見,繼聞兩位發起勸募鑄像的法悅和智靖,都在此時坐化,大眾所見二僧,就是他們兩人啊!


菩提樹的滄桑史


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菩提樹便成了人們敬仰的聖樹。


佛在世時,這棵菩提樹已經高達數百尺,枝黃葉青,冬夏不改。當佛涅槃時,凋萎了一次,但不久又恢復了它的繁茂。


後來無憂王當道,他不信佛,派人把菩提樹斫伐了,聚集起來放火來燒,煙焰還沒有息,忽從火焰中生出兩枝菩提樹來,枝茂葉榮,無憂王目睹此景,心生信仰,因名灰菩提樹。


無憂王用香乳灌溉餘根,到第2天,樹芽欣欣向榮,不久即亭亭如初。無憂王因過於昵愛此樹,王妃動怒,派人於夜間把樹伐掉。無憂王又以香乳灌溉,懇禱祈請,不久菩提樹又枝葉茂盛。無憂王在樹的四周,壘石為垣,一丈多高,以防毀損。


後來,金耳國月王也曾斫伐此樹,挖掘樹根深至泉水,其根不盡,縱火焚燒,並以甘蔗澆灌,使焦枯而死。


數月以後,無憂王的玄孫--捕刺哢伐摩王,聞聽菩提樹被人誅伐,舉身投地,哀痛不已。因即請僧繞樹經行7日,掘大坑以數千擔牛乳灌之,經過66晚的咒願,菩提樹競長出丈餘,恐後來再有人斫伐,周囿環以24尺高的石垣以禦之。而今,此樹已高出石垣兩丈多高了。


曇翼法師誠心感得佛像


釋曇翼,道安法師弟子。時有名勝含者,為長沙太守,信佛,在江陵舍宅建寺供僧。道安法師預知曇翼,與那地方眾生有緣,派其前往擔任住持。


曇翼抵長沙寺後,虔誠祈求,感得舍利一粒,盛以金瓶,供置齋堂,複至誠頂禮立誓說:‘若是金剛餘蔭,祈放光明。”誓畢,於即日夜裏舍利放光,五色彩光由瓶口漸出,立刻遍照一堂,全寺僧俗驚嗟不已,這是曇翼法師之神感有以致之故也。


巴陵伐木 神人護迭


有一次翼師人巴陵山伐木,忽發現一處洞穴。據傳說,此穴可通吳之苞山。


一路上白蛇數十條,橫臥阻路,大眾驚駭,不敢前進,不得已退回。翼師亦隨眾而歸,歸後乃遙向山靈禮懺雲:“吾造寺伐木,幸思共為功德。”入晚即夢神人告言:“法師既為三寶須用,特相隨喜,希望沒有人藉此私己,妄有所伐。”次日,翼師再率眾人入山時,蛇隱不見,故一路平安,大眾放心伐木,大批木材,沿流而下。


所伐木材,果有人私自偷了一些,但結果晏翼法師將木材都全部平安運回寺。私人偷下之木材,均被官家沒收充公,此山神之威靈如此,誠不可欺。


阿育王佛像 迎往長沙寺


翼師建寺已成,出家人即漸增加,一時佛法大行;然而所供佛像太小,翼師為此自思,忽想起阿育王所造容儀神瑞,流布四方,我為什麼不誠心感求一尊呢?


翼師為要感得佛像,從此專誠懇側,祈求感應。就在晉朝太元 十九年二月八日 於城北地方,忽然有一尊佛像出現,光相沖天。當時有白馬寺和尚先來迎像,但佛像立地不能動搖,未被迎去。翼師據報遂前往祈請,一見佛像即雲:“此為阿育王降送此尊佛像給我長沙寺的。”遂命弟子3人上前捧接,飄然而起迎回本寺。一時,道俗奔赴,車水馬龍,道路擁塞,長沙寺禮佛盛況空前。


後來有罽賓國禪師名僧伽難陀者,從四川來寺禮拜,見像光上有梵字,便說:“阿育王佛像,什麼時候來的?”大家才知道曇翼法師所說不謬。


無首的石像


慧達法師,俗姓劉,本是一個不信佛教的人,目不識丁,為人凶頑,勇健多力,歡喜打獵,後來因病死去,親見地獄苦相,得聖僧之救,還陽後出家為僧。


他有一次到涼州番不群的東北,望禦穀而遙拜,旁人不知其故,問他在此拜什麼?他說:“這穀崖中有佛像出現,如果靈相圓滿,則時世康樂太平;如果有缺,則世亂民苦。”


慧達走到肅州酒泉縣城西7裏的石澗中死去,他的骨碎如葵子大,可以穿起來的,信眾于城西古寺中塑其像以警後人。


經過87年以後,一日忽然大風雨呼嘯而至,雷震山崩挺出一尊丈八石像,形象端嚴卻無佛頭。石匠選石雕了一個佛頭安上去,不久,便落了下來。接著便是魏武滅佛開始,慧達之言果驗(魏太武帝,名叫拓跋燾,滅佛定道教為國教,後被佞臣宗愛乘醉殺之)。


到了北周元年,涼州城東七裏澗,忽有毫光照徹幽冥,觀者異之,查看之下,見是一個石佛頭,把佛頭運到山岩安到丈八佛身上,宛然符合,這尊佛像身首異地兩百多裏,前後四十餘年,而今合一,正是太平之世。


周武帝(名宇文邕,毀佛之第二人)保定元年建了瑞相寺。13年後,周武改國號為建德,這尊石佛的佛頭又掉了下來。當時許多王公大臣都去觀看,叫人把頭安上去,到了夜晚又落了下來。經過許多次都安不上。不久武帝滅佛,這才知道聖佛的預示。


到了隋朝開皇年間,把寺宇及石佛都重新修飾一番。大業5年,揚帝躬往禮敬,改名為感通寺。


此像在道宣律師感通記中,問天人此像之由來,說是伽葉佛時有位利賓菩薩所造,此佛像度生信佛甚多,今之劉薩荷就是利賓菩薩所度之再世云云。


捕魚獲得金像


東晉有位周玘者,曾任吳興太守,他家世奉佛教,其女更加虔誠。


一天,家僮于江邊捕魚,忽見有金光映流麗上,當即下網,得一金像,因牽挽不動,奔回去告訴周玘。周玘叫他女兒去看。用船往迎,遙見佛像在水上,歡喜禮拜,用手挽引,隨手上船,回家供養起來。當夜其女夢佛左膝疼痛,天明看佛像左膝上果然有損傷之處,便截下自己的金飾以補之,後來此女嫁吳郡張澄,佛像也隨她去供養。周女病終時,有很多人都見她立在城牆上,相好逾于平日。俄而從天空下降一朵紫雲,大家同見其乘雲上升而去。


後來,到了張澄的曾孫,困討伐孫恩之亂,家中又廢齋戒,忽然佛像不見了,而佛的趺坐處仍有光在,舉家懺悔祈求。不久有一老姥來賣佛像,討價極少,見是失去的金像,方欲給錢,忽然老姥不見了,佛像亦去了。


周靜帝因得佛像改國號


僧明禪師,鄜州(在陝西)人,他有一次遊邑回山,看見崎岸屢有異光出現,以跡尋之,發現在澗底有石像一尊;其狀高大,約3丈餘,有一半露在石外,請人發掘,卻是金像,四遠人等同來扛舉,然而竟不能移動分毫。時下周武已崩不久,毀佛之風尚熾,然而僧明禪師不懼國法誅戮,焚香祝禱道:“如佛法當興,蒼生永賴,祈現盛靈,得遂眾願。”


說罷,佛像忽然輕舉,自動的從山上直下,不假扶持,卓然而立,簡直把在場的人驚駭得不得了,莫不歎為稀有。此事傳聞到周靜帝宇文闡,帝以為嘉瑞,因此改元為大象元年,敕令其所住之地建大佛寺,地點在坊州西南60多裏,每逢陰暗,佛像便會放光。


吳蒼鷹所感之佛像


法顯法師到天竺求法時,住過一所寺廟內,顯師在那所寺內生了病,寺中的大小僧侶很多,寺主親自為他照顧,並命沙彌為他到家鄉尋覓齋食給他吃。那個沙彌去了不久,就給他帶來了家鄉的飯食來,並見此僧腳上有血,問其所以,他說是住中國彭城吳蒼鷹家中求食,被他家的狗子所咬的。顯師驚異他於轉瞬之間來回數萬里,始醒悟寺僧不是常人了。


後來,法顯法師隨船回國,特往彭城一訪,親見吳蒼鷹其人,問起以往之事,答有這麼一回事,還指著余血塗門的地方給顯師看,顯法師說:“這是羅漢聖者之血也,僧為我覓食來此,不幸而遭此損。”


蒼鷹聞知,慚悚不已,便舍宅為寺以贖其罪。後來,又往揚州請求經像,船行在江中,船身忽然傾側,有一雙白長骨隨波騰湧躍入船上,知者說是龍齒。抵揚州求佛像,沒有找到,在江邊林中休息,遇見一位婆羅門僧,持佛像一尊,說要送往徐州給吳蒼鷹供養的。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


吳蒼鷹正為求不到佛像發愁,忽有人親自要送佛像給他,他趕快頂禮說:‘弟子就是吳蒼鷹!特為佛像到此。”那位梵僧就把佛像交給了他,他奉了佛像將要回去,忽然詔令下來,要模造此像1000尊,像成以後,新舊莫辨,任他取一尊回去,佛像卻降夢告訴他哪一尊是原來的本相,吳居士因取本相而回。後來此像常常放光,魏孝文帝請入北台,到了高齊後主,派使者迎還鄴下。到了唐朝,此像又到了大慈恩寺。


扶南〔泰國)來的石佛像


齊建元年間,廣東番禺毗耶精舍有一尊扶南國的石佛。據感通記上說:此像是宋孝武帝征扶南(古暹羅國)時獲之,是佛滅後300年北天竺阿羅漢優婆質那所造。第600年有佛奈遮羅漢,生後母亡,因念母恩,取回此像供養。孝武帝能獲此像,亦羅漢之力也。


此石像甚重,非七八十人不能移動。


有一天,精舍外面失火,看看延燒而至,東西已搬出,唯石佛太重,精舍中十多人相顧無計。其中有三四人,戀顧試抬一下,竟飄然而起,全不費力的移了出去。刹時屋宇便被焚毀了。


此石佛像常有佛光,州郡有兵禍就汗流滿體,嶺南人四時皆禮敬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