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卜卦概說




2010/12/31 19:45


              


 


六爻卜卦就是通過八卦六個爻的變化預測天地人事的一種方法。又稱為“周易預測”學。它是“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稱卜筮。


“奇門遁甲”、“地理風水學”、“大六壬”“梅花易數”等預測學也是“周易”的應用分支,為了區分預測方法的特殊性。所以本文冠名六爻卜卦。


一提起卜卦難免受到一些人的責難或蔑視,但“周易”一脫胎就和卜卦連為一體、不可分割。也就是因為“周易”與卜卦密切關聯,所以才能在秦始皇的焚坑中逃過一劫,保住了‘性命’。繼而傳播於華夏,名揚海外。


儘管歷代易學研究者早就認定“周易”的涵義廣泛而淵深,不能只限定用來卜卦。但也不要一提起卜卦就表現出那種輕蔑鄙視的態度。


‘卜筮’兩字畢竟對“周易”有過‘救命’之恩!“知恩不報非君子,易道行事是大人”。這也是華夏子孫的必修之德。


果真有輕蔑鄙視卜筮學的先生們也不必介意,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本文在此也不過是調侃而已。


“周易”的核心是八卦,卦離不開數。《說卦》開頭寫道:“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


古代是用四十九根蓍草通過多次分解而立卦,手續很麻煩。


到了漢代,蓍占的方法由京房加以改進,用三枚小錢代替了蓍草,進而減化了手續。


唐代末年,陳摶向麻衣道長學藝,把卜卦的方法更完善地推進了一步。著有【火珠林】一書。


明清兩代卜卦學更進一步地發展,代表性的作品有【易占大全】、【增刪補易】、【卜筮正宗】。當代邵偉華先生的【周易預測學】再次敲開了卜卦之門。


為什麼用三個小錢呢?根據是:“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三數為天,為陽極,超則生陰。兩數為地,為陰極,超則轉陽。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就卜卦變爻的依據。


這裏面有個大家擔心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對卜筮學質疑的問題。易理的陰陽轉換是遵循大自然的運行規律。這種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志能轉移的。比如﹕春夏秋冬的交替,月圓月缺,陰睛雨雪,白天黑夜,無論科學怎樣發達,人是無能力左右它的運變規律。


卜卦用三個小錢是人的行為,它可以根據意志的轉移。人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任意地擺弄。既使不擺弄,也只能佔百分之五十的對應概率。非陰即陽,非此即彼。


再者,第一次卜卦所呈現的陰陽應對事件分析,和第二次、第三次卜卦所呈現的陰陽不可能是一樣的。那麼,根據不同的陰陽卦象、爻變去判定一件事情的一個相同的結果能準確嗎?


解釋者答曰:“心誠則靈”!於是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凡卜卦的結果不準時,是因為卜卦人心不誠而造成的。於是各色各樣的‘卜卦先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開脫責任。


這就給否定卜筮學的一些人留下了口實~~算卦、騙子、迷信。最後連易經也不放過。


我們有必要把“心誠則靈”這四個字再認真解讀一下,就可以解除一些人的誤會。


1、就是當事人在預測之前不能弄虛作假,你要卜卦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必須是確實有這事。不能假設,無中求有。(多得空爻)


2、思想的意識要排除一切疑慮偏見。不要把對斷卦人的印象,水準之類考慮進去。(玄武當世,卦的對應關係是當事人~~斷卦人)


3、專心去想一件事。不受其它事件、外因的干擾。(避免卦象、爻象亂變、多事交織)


這樣要求心誠總不算過分吧。只要當事人具備了這三個條件,如果還斷不準,這就是斷卦人的水準問題了。這叫各負其責!鑒別騙子、迷信也有了個標準。


也許有人根本就不承認卜卦理論的成立。這裏面也分兩種人:


第一種人不承認陰陽對立統一的古老哲學理論,三生萬物不知何意。全面否定易道之學說。


第二種人承認上述理論,但對人為的設定條件起卦有疑慮。這就要回歸到萬物皆有象的原理上來解釋了。


宇宙的陰陽動靜是道的高級層次。它對世界萬物有制約演示作用。其表現形式就是那張陰陽太極圖。按照一物一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原則,每一個物體 (無論是有生命和無生命之體) 都有陰陽之象。


三個銅幣、造型一致,有陰陽之象的鮮明標誌。選擇它非常容易操作。實際上凡三個平衡相等的物體都可以用來操作。如樹葉、竹片、瓦片等,只要容易辨認陰陽之面都行。所以器物選擇是合理的。


器物本身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但人有智慧,有思想意識,有時候憑自己的智慧不順從自然的召喚,與選擇之物不能‘共鳴’。


在卜卦時一定要達到‘共鳴’才能生效。這就是為什麼要求當事人卜卦時要心誠的理由所在了。


器物選擇合理,卜卦人誠心,立卦正確,按照八卦的分析方法應對萬事萬物,卜卦的結果會驚人的準確!


本文主要介紹學習卜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應用中必須注意的相關問題。對於卜卦不靈驗的現象予以重點說明。對涉及到迷信的部份予以剖析,以古為今用為宗旨,以發揚光大中華古老文化為目的,告慰上蒼,傳及後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